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著名作曲家陈培勋在1952年至1975年间,根据广东音乐改编创作的《卖杂货》《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旱天雷》《思春》以及《平湖秋月》五首广东钢琴音乐作品,在中国钢琴学派、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历史以及钢琴教材建设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被称为广东风味“粤调”钢琴曲之精华。这五首作品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广东音乐浓郁的地方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广东音乐活泼、明朗、乐观、诙谐的情趣在钢琴上得到极好的体现,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五首乐曲自诞生以来,受到了音乐界广泛的关注,不但被选为教材和音乐会保留曲目,还经常在国内外的钢琴赛事中被采用,逐渐成为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经典作品。二十世纪90年代,《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被英国列为钢琴考级八级曲目。1998年,一本开创欧洲钢琴音乐史中法文版的中国钢琴曲集之先河的书,由巴黎若纳菲音乐出版公司出版,这本倪文选编的《20世纪广东钢琴名曲十首》将陈培勋的五首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也一并选入其中。最近,其中的乐曲还出现在郎朗世界巡演音乐会节目单和他新近录制的唱片《黄河之子》中。这五首乐曲,是中国钢琴音乐中的重量级文献,同时它们在当前的钢琴教学领域中也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其中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艺术特色
1953年,陈培勋创作了五首粤调钢琴曲中篇幅最长、钢琴技巧难度较大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此曲的主题素材是广东音乐《双飞蝴蝶》和粤剧小曲《水仙花》。粤乐《双飞蝴蝶》是一首活泼的快板乐曲,它的曲调来源于江苏乐曲《湘江浪》,广东艺人将其进行再创作,“从《湘江浪》增加乐句,一变成为《单双记》;再以《单双记》的骨干音为基础,大大丰富了它的过渡音,再变为现在使用的《双飞蝴蝶》。”由于其大部分的乐句每句都重奏一次,即是成双,故而得名。而《水仙花》原是粤剧中一首抒情的中慢板小调(又称《仙花调》),它与江南民歌《茉莉花》极其相似,可能是《茉莉花》传到广东后的变体,通过演奏上的润饰变成了地道的广东音乐。
由于《双飞蝴蝶》中某一部分的旋律与《水仙花》开头部分十分相似,如同派生的关系,因此作曲家陈培勋把它们揉合在一个变奏曲中,一前一后,相得益彰,通过七个不同个性的变奏,写成一首具有鲜明特色与戏剧性高潮的作品(如下表)。
A与A1是《双飞蝴蝶变奏曲》的旋律,A3 A4虽仍为《双飞蝴蝶变奏曲》旋律,但已含《水仙花》的部分音调。A5为过渡与连接,A6 A7为《水仙花》旋律,A’为动力化再现,是全曲的最高潮部分。《双飞蝴蝶变奏曲》虽采用西方的变奏曲式,但并未全部套用西方变奏手法。它在构思中保留了原曲大部分旋律并作部分的调整,然后根据变奏的原则进行技巧及艺术性加工,这样既保持了原乐种的风格,又把原曲的内容乐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令主题再现时具有宏伟的英雄气概,同时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原曲的基础。
二、演奏分析
此变奏曲开始的主题呈示部音乐(见谱例1)是庄重的、宽广的感觉,如谱面所示每个音都标有重音记号,力度极强,这就要求弹奏时采用垂直触键方法,在手指指关节坚挺而富有弹性的支撑下,配合大臂的作用将全身的力量都落到底,奏出雄浑厚重的乐队音响效果。其实,钢琴演奏无一处不是经过“肩膀—手腕—手指”三点一线,浑然一体,合一而动的结果。以肩膀为轴,大臂的力量通过手腕而抵达手指尖,从肩膀开始的整条手臂都应视为一体,所以上面说的配合大臂的作用也即是说依仗大臂到指尖贯通无阻、浑然一体的力量传递,把和弦弹到底。
变奏一为不太快的快板,采用加前缀的办法丰富发展了主题。谱中的音乐术语leggiero为轻巧的意思,此处手指要独立、积极、灵巧,左手后半拍的跳音是衬托旋律的作用,因此要控制力度,不能弹得太响。在此基础上,为配合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左手要弹得短促、有弹性。注意连奏与跳奏的对比,细致的强弱对比,营造左手跳音与右手旋律交错进行、相映成趣的效果,表现出轻巧又不失甜美、活泼又不失典雅的主题特色来。此外,最后一句中的重音要突出。
变奏二的音乐术语Moderato表示中板的速度,dolce表示柔和的、甜美的,音乐一下子将活泼的主题转为另一个恬静抒情的主题。作曲家用对位卡农的手法以表现带有缠绵、流连的情绪(见谱例2)。在弹奏卡农时,尤其要注意各个声部横向旋律的走向,力求把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弹得清晰、连贯、自然。第一小节第四拍的换指要迅速而从容。此处手指宜采用水平触键方法,同时配合手腕起伏揉动的“转圈”运动将各音柔顺地奏出。手腕在钢琴演奏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连接指尖与大臂的桥梁,是大臂向指尖输送力量的必经通道。它必须是坚挺而富有弹性的,就好像是汽车后座下的弹簧,既能够支撑所负担的重量,又能在崎岖的路上颠簸、产生反弹力。手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疲软、紧张,它的顺活表现在它的动作方式上,即左右、上下、周旋(也叫转圈)。所以,在演奏中要时刻注意手腕这个重要的发力“调节器”,把音乐圆滑地弹出来。
变奏三旋律转化为舞曲的性质,速度稍快地、活跃地。在这一变奏中,右手十六分音符要弹得均匀。“均匀”不是一般的字眼,它有三方面的含义:时值的均匀,每个音长短相同;力度的均匀,每个音轻响相同,没有尖角、陷坑或断裂;音质的均匀,每个音密度相同,不是有的松散、有的紧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快速、流畅的弹奏。高声部一串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配合着低音声部时而轻巧的跳动、时而有力的柱式和弦,有时又伴随着高音声部同时跑动的十六分音符,音乐情绪上好似两只无忧无虑的蝴蝶你追我赶,嬉戏于花丛中,让人好生羡慕。由于此变奏有活跃、跳动的舞曲性质,故而左手可用断奏的弹奏方法,突出其性质。弹到分解八度音型时手指掌关节要打开,1指、5指主动并有支撑力,手腕作“左右”摆动,使力量在1、5指之间转移,这样才可使手腕放松、音质美妙具有颗粒感。
变奏四趋向浪漫与幻想的气质,速度为有节制的行板。此变奏的速度要求做灵活、自由、伸缩的处理(tempo rubato)。Rubato(伸缩速度)的最先探索者应该算是肖邦了,弹性速度是他风格中突出的特点之一,意指在旋律线中速度的某种程度的自由。已被占用的时间必须归还,渐慢必须由渐快来补偿。肖邦给出自由速度的定义如下:“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手可以摆脱掉严格的时值,但弹伴奏的手必须保持住时值。”“设想一棵树,它的树枝在风中摇摆——树杆就是稳定的时值,吹动的树叶就是旋律的伸缩。”因此,此变奏的速度处理大致如下:开始两小节三连音和前十六分音符时值要弹准确,而到第4、5小节四个十六分音符一拍可有一点加速,到下一拍又慢一点,然后回到三连音平稳的速度。从11、12小节到13小节逐渐加速,到14小节又渐慢下来,使整个基本速度保持不变,前后达到平衡。15小节可回到中板的速度,比开始行板的速度稍有加快。这样安排是考虑到乐曲的情绪渐渐活跃,并逐渐推向高潮。结尾处的六连音,开始两个音声音要站稳,而后一连串的音流要弹得快速、轻盈,就好像武侠中的轻功功夫,踏雪无痕,在雪地上跑得很快而不留脚印,在此基础上还要做渐快处理,似行云流水般地层层推进,一泻千里。音流从高音区到低音区,又从低音区琶音上来流畅自如并渐弱下来。最后的音(bB)踏板要在音后抬起,似有余音缭绕,回味无穷,将整个变奏四充满抒情幻想式的特点表现无遗。同时,这样的处理也符合伸缩速度处理的原则,使整个音乐的总时值符合基本速度指示。
变奏五具有咏叹的格调,速度整体稍微加快,一开始的表情术语“espressivo”表示要有表情、有感情的弹奏。开头就要双手平稳地弹出安静的旋律,其中“poco rit”意思是一点点的渐慢,而“rall”也是渐慢的意思,但rit纯属节奏上的渐慢,rall从意境上表达是慢慢地消失和远去。在这里就像是“双飞蝴蝶”的主题离我们越来越远,渐渐消失,预示着新的主题即将到来。
变奏六好像是赞美诗,采用新的主题“仙花调”。右手“茉莉花”的旋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要弹得轻松流畅,左手跳音采用手指跳音的触键方式。钢琴触键方式基本上可分为八种:高抬指快触键;低指贴键,但要快触键;手指跳音;手腕跳音;肘部顿音;非连音(断音,即半断半连);非常连音;半触键。其中,这里所说的手指跳音是指用指尖拨键,轻巧而有弹性,手腕平稳、放松,弹奏动作要小。另外,当旋律连接到左手时要自然,声音要浑厚一些。结尾的六连音八度级进,弹之前要先把八度手型的准备动作做好:手架子打好,手掌呈拱形,下键后1、5指支撑住,手臂、手腕放松,连续弹奏时,手指、掌关节撑住,不要变动,手腕和前臂有弹性,声音均匀而有激情,力量越来越浓,渐强直接进入变奏七。
变奏七如同火热、激越的高歌。(见谱例3)它继续“仙花调”主题的发展,和声加厚,音乐感觉拉宽,情绪炙热而热烈,和弦及八度要弹得整齐、浑厚有力、果敢而坚决,值得注意的是,要强调小指的力量,突出主旋律,中间的三、四度和声应处于次要地位,既要控制其音量,又不能破坏主题旋律的走向和连贯,正如谱面所示,保持旋律线的时值以突出旋律。
尾声是引子主题的再现,只不过用和弦形式代替原旋律的单音,以此来深化主题音乐,使主题音乐更加气势宏伟。弹奏时运用全身的力量及手指、手掌有力的支撑辅以最强的力度弹奏出厚重的和弦。接下来的presto(急板),模仿弹拨乐器的音色,弹奏时要将激荡热烈的气氛延续下去直到最后几个和弦强有力的结束全曲。
三、结语
钢琴改编曲《双飞蝴蝶变奏曲》艺术特色上的多变性蕴含了多样化的钢琴技艺要求,通过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有利于在宏观上把握作品的结构布局和音乐风格,以便在演奏中更好的对其进行二度创作。在演奏中,要生动传神地表达《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民族音乐的神韵,就要求演奏者不仅要熟悉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根据钢琴的特性,运用娴熟的演奏技巧,对触键、踏板等奏法进行细致处理,以表现民族音乐的音色特点,同时更要求演奏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民族音乐素养,熟悉民族音乐的特点,充分调动想象力,以体现音乐的民族风格与独特韵味。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艺术特色
1953年,陈培勋创作了五首粤调钢琴曲中篇幅最长、钢琴技巧难度较大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此曲的主题素材是广东音乐《双飞蝴蝶》和粤剧小曲《水仙花》。粤乐《双飞蝴蝶》是一首活泼的快板乐曲,它的曲调来源于江苏乐曲《湘江浪》,广东艺人将其进行再创作,“从《湘江浪》增加乐句,一变成为《单双记》;再以《单双记》的骨干音为基础,大大丰富了它的过渡音,再变为现在使用的《双飞蝴蝶》。”由于其大部分的乐句每句都重奏一次,即是成双,故而得名。而《水仙花》原是粤剧中一首抒情的中慢板小调(又称《仙花调》),它与江南民歌《茉莉花》极其相似,可能是《茉莉花》传到广东后的变体,通过演奏上的润饰变成了地道的广东音乐。
由于《双飞蝴蝶》中某一部分的旋律与《水仙花》开头部分十分相似,如同派生的关系,因此作曲家陈培勋把它们揉合在一个变奏曲中,一前一后,相得益彰,通过七个不同个性的变奏,写成一首具有鲜明特色与戏剧性高潮的作品(如下表)。
A与A1是《双飞蝴蝶变奏曲》的旋律,A3 A4虽仍为《双飞蝴蝶变奏曲》旋律,但已含《水仙花》的部分音调。A5为过渡与连接,A6 A7为《水仙花》旋律,A’为动力化再现,是全曲的最高潮部分。《双飞蝴蝶变奏曲》虽采用西方的变奏曲式,但并未全部套用西方变奏手法。它在构思中保留了原曲大部分旋律并作部分的调整,然后根据变奏的原则进行技巧及艺术性加工,这样既保持了原乐种的风格,又把原曲的内容乐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令主题再现时具有宏伟的英雄气概,同时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原曲的基础。
二、演奏分析
此变奏曲开始的主题呈示部音乐(见谱例1)是庄重的、宽广的感觉,如谱面所示每个音都标有重音记号,力度极强,这就要求弹奏时采用垂直触键方法,在手指指关节坚挺而富有弹性的支撑下,配合大臂的作用将全身的力量都落到底,奏出雄浑厚重的乐队音响效果。其实,钢琴演奏无一处不是经过“肩膀—手腕—手指”三点一线,浑然一体,合一而动的结果。以肩膀为轴,大臂的力量通过手腕而抵达手指尖,从肩膀开始的整条手臂都应视为一体,所以上面说的配合大臂的作用也即是说依仗大臂到指尖贯通无阻、浑然一体的力量传递,把和弦弹到底。
变奏一为不太快的快板,采用加前缀的办法丰富发展了主题。谱中的音乐术语leggiero为轻巧的意思,此处手指要独立、积极、灵巧,左手后半拍的跳音是衬托旋律的作用,因此要控制力度,不能弹得太响。在此基础上,为配合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左手要弹得短促、有弹性。注意连奏与跳奏的对比,细致的强弱对比,营造左手跳音与右手旋律交错进行、相映成趣的效果,表现出轻巧又不失甜美、活泼又不失典雅的主题特色来。此外,最后一句中的重音要突出。
变奏二的音乐术语Moderato表示中板的速度,dolce表示柔和的、甜美的,音乐一下子将活泼的主题转为另一个恬静抒情的主题。作曲家用对位卡农的手法以表现带有缠绵、流连的情绪(见谱例2)。在弹奏卡农时,尤其要注意各个声部横向旋律的走向,力求把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弹得清晰、连贯、自然。第一小节第四拍的换指要迅速而从容。此处手指宜采用水平触键方法,同时配合手腕起伏揉动的“转圈”运动将各音柔顺地奏出。手腕在钢琴演奏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连接指尖与大臂的桥梁,是大臂向指尖输送力量的必经通道。它必须是坚挺而富有弹性的,就好像是汽车后座下的弹簧,既能够支撑所负担的重量,又能在崎岖的路上颠簸、产生反弹力。手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疲软、紧张,它的顺活表现在它的动作方式上,即左右、上下、周旋(也叫转圈)。所以,在演奏中要时刻注意手腕这个重要的发力“调节器”,把音乐圆滑地弹出来。
变奏三旋律转化为舞曲的性质,速度稍快地、活跃地。在这一变奏中,右手十六分音符要弹得均匀。“均匀”不是一般的字眼,它有三方面的含义:时值的均匀,每个音长短相同;力度的均匀,每个音轻响相同,没有尖角、陷坑或断裂;音质的均匀,每个音密度相同,不是有的松散、有的紧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快速、流畅的弹奏。高声部一串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配合着低音声部时而轻巧的跳动、时而有力的柱式和弦,有时又伴随着高音声部同时跑动的十六分音符,音乐情绪上好似两只无忧无虑的蝴蝶你追我赶,嬉戏于花丛中,让人好生羡慕。由于此变奏有活跃、跳动的舞曲性质,故而左手可用断奏的弹奏方法,突出其性质。弹到分解八度音型时手指掌关节要打开,1指、5指主动并有支撑力,手腕作“左右”摆动,使力量在1、5指之间转移,这样才可使手腕放松、音质美妙具有颗粒感。
变奏四趋向浪漫与幻想的气质,速度为有节制的行板。此变奏的速度要求做灵活、自由、伸缩的处理(tempo rubato)。Rubato(伸缩速度)的最先探索者应该算是肖邦了,弹性速度是他风格中突出的特点之一,意指在旋律线中速度的某种程度的自由。已被占用的时间必须归还,渐慢必须由渐快来补偿。肖邦给出自由速度的定义如下:“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手可以摆脱掉严格的时值,但弹伴奏的手必须保持住时值。”“设想一棵树,它的树枝在风中摇摆——树杆就是稳定的时值,吹动的树叶就是旋律的伸缩。”因此,此变奏的速度处理大致如下:开始两小节三连音和前十六分音符时值要弹准确,而到第4、5小节四个十六分音符一拍可有一点加速,到下一拍又慢一点,然后回到三连音平稳的速度。从11、12小节到13小节逐渐加速,到14小节又渐慢下来,使整个基本速度保持不变,前后达到平衡。15小节可回到中板的速度,比开始行板的速度稍有加快。这样安排是考虑到乐曲的情绪渐渐活跃,并逐渐推向高潮。结尾处的六连音,开始两个音声音要站稳,而后一连串的音流要弹得快速、轻盈,就好像武侠中的轻功功夫,踏雪无痕,在雪地上跑得很快而不留脚印,在此基础上还要做渐快处理,似行云流水般地层层推进,一泻千里。音流从高音区到低音区,又从低音区琶音上来流畅自如并渐弱下来。最后的音(bB)踏板要在音后抬起,似有余音缭绕,回味无穷,将整个变奏四充满抒情幻想式的特点表现无遗。同时,这样的处理也符合伸缩速度处理的原则,使整个音乐的总时值符合基本速度指示。
变奏五具有咏叹的格调,速度整体稍微加快,一开始的表情术语“espressivo”表示要有表情、有感情的弹奏。开头就要双手平稳地弹出安静的旋律,其中“poco rit”意思是一点点的渐慢,而“rall”也是渐慢的意思,但rit纯属节奏上的渐慢,rall从意境上表达是慢慢地消失和远去。在这里就像是“双飞蝴蝶”的主题离我们越来越远,渐渐消失,预示着新的主题即将到来。
变奏六好像是赞美诗,采用新的主题“仙花调”。右手“茉莉花”的旋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要弹得轻松流畅,左手跳音采用手指跳音的触键方式。钢琴触键方式基本上可分为八种:高抬指快触键;低指贴键,但要快触键;手指跳音;手腕跳音;肘部顿音;非连音(断音,即半断半连);非常连音;半触键。其中,这里所说的手指跳音是指用指尖拨键,轻巧而有弹性,手腕平稳、放松,弹奏动作要小。另外,当旋律连接到左手时要自然,声音要浑厚一些。结尾的六连音八度级进,弹之前要先把八度手型的准备动作做好:手架子打好,手掌呈拱形,下键后1、5指支撑住,手臂、手腕放松,连续弹奏时,手指、掌关节撑住,不要变动,手腕和前臂有弹性,声音均匀而有激情,力量越来越浓,渐强直接进入变奏七。
变奏七如同火热、激越的高歌。(见谱例3)它继续“仙花调”主题的发展,和声加厚,音乐感觉拉宽,情绪炙热而热烈,和弦及八度要弹得整齐、浑厚有力、果敢而坚决,值得注意的是,要强调小指的力量,突出主旋律,中间的三、四度和声应处于次要地位,既要控制其音量,又不能破坏主题旋律的走向和连贯,正如谱面所示,保持旋律线的时值以突出旋律。
尾声是引子主题的再现,只不过用和弦形式代替原旋律的单音,以此来深化主题音乐,使主题音乐更加气势宏伟。弹奏时运用全身的力量及手指、手掌有力的支撑辅以最强的力度弹奏出厚重的和弦。接下来的presto(急板),模仿弹拨乐器的音色,弹奏时要将激荡热烈的气氛延续下去直到最后几个和弦强有力的结束全曲。
三、结语
钢琴改编曲《双飞蝴蝶变奏曲》艺术特色上的多变性蕴含了多样化的钢琴技艺要求,通过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有利于在宏观上把握作品的结构布局和音乐风格,以便在演奏中更好的对其进行二度创作。在演奏中,要生动传神地表达《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民族音乐的神韵,就要求演奏者不仅要熟悉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根据钢琴的特性,运用娴熟的演奏技巧,对触键、踏板等奏法进行细致处理,以表现民族音乐的音色特点,同时更要求演奏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民族音乐素养,熟悉民族音乐的特点,充分调动想象力,以体现音乐的民族风格与独特韵味。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