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人越来越讲究生活环境的绿化健康问题,现在的居民小区都非常重视小区绿化。但是一些老旧小区存在绿化用地较少或者绿地形式单一、缺少配套服务设施等问题,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追求,而且也影响城市的整体面貌,因此需要加强对老旧小区的绿地改造。本文以包头市昆都仑区居住小区为例,深入分析小区绿地现状及改造情况。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环境;因地制宜
1、昆区居住小区绿地现状
包头市昆都仑区区域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78.61万,辖2个镇、13个街道、24个行政村、72个社区[1]。城镇居民住宅建设经过50多年的发展,居住小区总体环境通过近些年来的政策和措施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和提高,体现在社区绿地方面,截止2017年调查数据,昆区城镇社区平均绿地覆盖率达14.11%,平均绿地率11.24%。
昆区绝大多数产权为包钢国企等老旧小区,房屋密度高、附属绿地面积狭小甚至没有,在同期场地总体规划时,对园林环境的作用与发展大部分未能以长期、变化、发展的视角来预设、审定具体方案。因此在年代老旧的居住小区中虽房前楼后均有绿化,但依旧普遍缺少符合当今居民生活需要的其他绿地形式,如游憩空间、社区小广场等,造成小区居民虽能出门见树,却无处可以满足自己对小区园林环境的使用设施需求[2]。
1.1 种植设计形式单调、重复、缺乏视觉功能
老旧小区对于配套的绿地环境,是以“绿化率”作为要求来实施的,因此在这种简单的要求下种植形式受建筑布局限制,没有设计感,平面多以规则简洁为指导,形式上单调、重复缺少变化,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不大,多以遮蔽原土表面、苗木品种的配置多为追求速生、快绿、简单、易行原则。常绿树过多,灌木栽植位置欠合理,地被疏密不均,景观呆板,季相特征不明显。
1.2 后期养护管理缺失、任苗木自然生长
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老居住区普遍存在着植物长势凌乱、过密,养护缺失的现象,物业长期对绿化管养有待重视,缺乏人工管理与养护,没有改造和调整的方法。九十年代栽植的河北杨、旱柳等速生树如今已生长茂密高大,由于生长日久,加之老旧小区楼间距较小,很多蔽日影响采光。
1.3 老旧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少、基础条件缺失陈旧
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初期景观布局不尽合理,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多数情况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日常的休闲、锻炼需求。另外,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与绿地面积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日渐显著,合理的停车区域与绿地道路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出行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2、昆区居住小区绿地环境改造意义
老旧居住区是整个城区的一部分,它与城市面貌和环境的联系不可分割,呈现城市景观系统与局部的关系,因此,我们应从城市景观整体角度去看待老旧居住区环境的改造问题。其次,老旧居住区的绿地是居民的第一道生态需要和健康的保证[3]。社区绿化在调节小气候、降噪减污等方面具有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乔灌木的合理配置会有效改善社区空气环境。
老旧居住区绿地环境改造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生活的综合效益,绿地改造不应一味追求树木的堆砌、道路的拓宽解决单一的问题,应从总的空间意向、居民行为心理、与整体景观的关系等多方面思考。改造的结果是恢复老旧居住区的绿地生机,带来活力与美感。适当的增加老旧居住小区绿地内的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社交与锻炼的场所与其它元素一起构建居民户外生活空间,满足行为需要,借以丰富生活。
3、改造原则与方向
3.1 以人为本原则
构建良好的社区绿化环境,保障社区居民良好的身心环境,是社区绿地环境改造的人本目的。因此在改造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居民需求角度,充分考虑植物对社区的通风、采光、日照和遮荫效果,其次从小区居民的行为喜好程度出发,居民需要的,使用率高的,在方案中应重点考虑,结合社区实际及植物的生态作用构建舒适的社区环境。植物景观配置也应以人为本,遵从环境为人服务的理念,营造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场所感,并能够为邻里交往、儿童老人活动和小区管理及安全措施等问题提供足够的便利条件。要了解社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实际需求。
3.2 因地制宜原则
绿地改造不同于其它绿化建设工程,是在社区现有绿化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改造是应因地制宜,充分结合挖掘社区现有情况,结合小区绿化分布形式,尽量在保留社区原有绿地基础上,合理的对小区绿地进行改造。丰富景观配置,仅存在疏于管理或植物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则需要进行补植、改植、增植;若景观布局不合理或不能够发挥其该有的效益,则需要进行整体改造,改造是需要结合社区特点及已有特色。在植物配置时,首先要从植物生长特性上因地制宜,结合社区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采用乡土树种,适当增加、减少或改变配置形式。
3.3 降低后期管养维护成本原则
在居住小区绿地环境改造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后期管养维护成本也是其改造后成果保护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绿地资源,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通过保留和调整原有树木,选择易于养护的资源搭配,最大限度避免使用绿篱和草坪,以降低养护管理难度和工作量,控制长效管理成本。
3.4 安全性与多样性原则
居住小区是人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老人和儿童休息娱乐的主要区域。在社区公共环境内安全问题永远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社区绿地改造设计中应将安全性考虑在各元素中,实现空间安全性、植物安全性、设施安全性等。一区一景,区移景异,社区绿地不应是千篇一律的,每个居住小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有的文化内涵、小区风格及功能需求,选择多样性的设施和植物,从而实现多样性的丰富景观和植物群落。
参考文献:
[1]昆区2016年常住人口增至78.61万人.包头昆都仑.2017-03-01.
[2]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王祥榮,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武丽云,包头昆区城乡建设局,(1985-)女,内蒙古包头人,学历:学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管理;
刘婷婷,包头昆区城乡建设局,内蒙古包头。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环境;因地制宜
1、昆区居住小区绿地现状
包头市昆都仑区区域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78.61万,辖2个镇、13个街道、24个行政村、72个社区[1]。城镇居民住宅建设经过50多年的发展,居住小区总体环境通过近些年来的政策和措施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和提高,体现在社区绿地方面,截止2017年调查数据,昆区城镇社区平均绿地覆盖率达14.11%,平均绿地率11.24%。
昆区绝大多数产权为包钢国企等老旧小区,房屋密度高、附属绿地面积狭小甚至没有,在同期场地总体规划时,对园林环境的作用与发展大部分未能以长期、变化、发展的视角来预设、审定具体方案。因此在年代老旧的居住小区中虽房前楼后均有绿化,但依旧普遍缺少符合当今居民生活需要的其他绿地形式,如游憩空间、社区小广场等,造成小区居民虽能出门见树,却无处可以满足自己对小区园林环境的使用设施需求[2]。
1.1 种植设计形式单调、重复、缺乏视觉功能
老旧小区对于配套的绿地环境,是以“绿化率”作为要求来实施的,因此在这种简单的要求下种植形式受建筑布局限制,没有设计感,平面多以规则简洁为指导,形式上单调、重复缺少变化,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不大,多以遮蔽原土表面、苗木品种的配置多为追求速生、快绿、简单、易行原则。常绿树过多,灌木栽植位置欠合理,地被疏密不均,景观呆板,季相特征不明显。
1.2 后期养护管理缺失、任苗木自然生长
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老居住区普遍存在着植物长势凌乱、过密,养护缺失的现象,物业长期对绿化管养有待重视,缺乏人工管理与养护,没有改造和调整的方法。九十年代栽植的河北杨、旱柳等速生树如今已生长茂密高大,由于生长日久,加之老旧小区楼间距较小,很多蔽日影响采光。
1.3 老旧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少、基础条件缺失陈旧
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初期景观布局不尽合理,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多数情况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日常的休闲、锻炼需求。另外,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与绿地面积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日渐显著,合理的停车区域与绿地道路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出行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2、昆区居住小区绿地环境改造意义
老旧居住区是整个城区的一部分,它与城市面貌和环境的联系不可分割,呈现城市景观系统与局部的关系,因此,我们应从城市景观整体角度去看待老旧居住区环境的改造问题。其次,老旧居住区的绿地是居民的第一道生态需要和健康的保证[3]。社区绿化在调节小气候、降噪减污等方面具有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乔灌木的合理配置会有效改善社区空气环境。
老旧居住区绿地环境改造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生活的综合效益,绿地改造不应一味追求树木的堆砌、道路的拓宽解决单一的问题,应从总的空间意向、居民行为心理、与整体景观的关系等多方面思考。改造的结果是恢复老旧居住区的绿地生机,带来活力与美感。适当的增加老旧居住小区绿地内的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社交与锻炼的场所与其它元素一起构建居民户外生活空间,满足行为需要,借以丰富生活。
3、改造原则与方向
3.1 以人为本原则
构建良好的社区绿化环境,保障社区居民良好的身心环境,是社区绿地环境改造的人本目的。因此在改造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居民需求角度,充分考虑植物对社区的通风、采光、日照和遮荫效果,其次从小区居民的行为喜好程度出发,居民需要的,使用率高的,在方案中应重点考虑,结合社区实际及植物的生态作用构建舒适的社区环境。植物景观配置也应以人为本,遵从环境为人服务的理念,营造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场所感,并能够为邻里交往、儿童老人活动和小区管理及安全措施等问题提供足够的便利条件。要了解社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实际需求。
3.2 因地制宜原则
绿地改造不同于其它绿化建设工程,是在社区现有绿化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改造是应因地制宜,充分结合挖掘社区现有情况,结合小区绿化分布形式,尽量在保留社区原有绿地基础上,合理的对小区绿地进行改造。丰富景观配置,仅存在疏于管理或植物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则需要进行补植、改植、增植;若景观布局不合理或不能够发挥其该有的效益,则需要进行整体改造,改造是需要结合社区特点及已有特色。在植物配置时,首先要从植物生长特性上因地制宜,结合社区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采用乡土树种,适当增加、减少或改变配置形式。
3.3 降低后期管养维护成本原则
在居住小区绿地环境改造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后期管养维护成本也是其改造后成果保护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绿地资源,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通过保留和调整原有树木,选择易于养护的资源搭配,最大限度避免使用绿篱和草坪,以降低养护管理难度和工作量,控制长效管理成本。
3.4 安全性与多样性原则
居住小区是人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老人和儿童休息娱乐的主要区域。在社区公共环境内安全问题永远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社区绿地改造设计中应将安全性考虑在各元素中,实现空间安全性、植物安全性、设施安全性等。一区一景,区移景异,社区绿地不应是千篇一律的,每个居住小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有的文化内涵、小区风格及功能需求,选择多样性的设施和植物,从而实现多样性的丰富景观和植物群落。
参考文献:
[1]昆区2016年常住人口增至78.61万人.包头昆都仑.2017-03-01.
[2]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王祥榮,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武丽云,包头昆区城乡建设局,(1985-)女,内蒙古包头人,学历:学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管理;
刘婷婷,包头昆区城乡建设局,内蒙古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