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心尖发育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左心室(左室)心尖发育不良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入选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断为左室心尖发育不良的患者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6 ~44(19.9±14.2)岁.患者均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3例患者接受心血管MRI检查;2例患者接受CT检查,其中1例患者同时接受心导管和造影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7例患者中,以胸闷不适就诊4例,3例患者心前区可闻及杂音.心电图显示3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的左室心尖部均扁平,心腔呈球形改变;左室横径均增大而纵径相对短缩,横径为(57.9±11.6) mm;室间隔均凸向右室,厚度为(7.3±1.2) mm;左室射血分数为(47.6±17.2)%,其中2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左室乳头肌均附着于扁平的左室前壁心尖部;右室腔均增大并包绕发育不良的左室心尖部,右室横径为(19.7±7.6) mm;接受心血管MRI或CT检查的5例患者均在心尖部存在脂肪替代.结论 左室心尖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各异,影像学以左室心尖部扁平、心腔球形改变、左室乳头肌异常附着于前壁心尖部以及右室远端包绕发育不良的左室心尖为特征。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本文先深入分析了课堂环境对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影响,又提出了三条改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课堂环境;数学教学;学生参与;影响;对策  高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而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过程往往伴
期刊
目的 研究国产盐酸曲美他嗪胶囊与进口盐酸曲美他嗪片在中国健康男性中单次空腹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两种盐酸曲美他嗪制剂20 mg,给药前和给药后按时采集静脉血,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曲美他嗪的浓度,用WinNonlin 6.2.1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盐酸曲美他嗪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新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及其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旨在为当前我国体育课程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体育课程;中小学体育;课程演变与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中小学体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经过了不断改进与优化。特别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课程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使得学生对体育内容的可选择性更强
期刊
目的 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专题门诊、电话咨询随访、专题讲座等强化干预,观察自我管理能力、危险因素控制及药物使用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对263例出院的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随访组和强化干预组,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最终完成随访的患者共250例.每组患者均参与普通门诊和专题讲座,强化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电话咨询、介入专题门诊随访.结
目的 观察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后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对兔腹主动脉狭窄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IL-8单克隆抗体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和治疗组动物穿刺股动脉,送人球囊拉伤腹主动脉.治疗组动物通过耳缘静脉注射IL-8单克隆抗体进行干预.对照组动物只进行股动脉穿刺和留置鞘管,不进行球囊扩张拉伤腹主动脉.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后4h、1
目的 评价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成人复杂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入选5例成人复杂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例,女性l例;年龄(58.8±14.7)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瓣膜病l例.手术在一站式杂交手术室进行,经胸部肋间小切口施行微创心脏手术(左前降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并同期行介入治疗.
“共点力平衡”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应用之一,而高一的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不得要领。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尝试从学生熟悉的“二力平衡”问题切入教学,让学生在难度递增的情境及其变式中,体会共点力平衡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处理方法。  在此过程中,重点引导将“共点力平衡”转化为一维的“共线力平衡”的解决思路,强化矢量运算法则“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处理方法,渗透“运动与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从而高效地完成
期刊
20世纪70年代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溶栓等再灌注疗法引起的心肌坏死、心功能障碍及恶性心律失常等现象定义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并先后提出了能量代谢障碍、自由基损伤、钙超载、炎症等多种损伤机制学说[1].近年又发现了线粒体分裂、融合、自噬[2],内质网应激[3]和微小RNA作用[4]等新的机制与防治靶点.上述每种经典的损
期刊
由亚太心脏协会(APHA)主办,亚太医学交流与合作中心(APMCC)和新中医学交流中心(SCMCC)协办的亚太心脏协会2013年会(ASSA2013)将于2013年4月19—21日在新加坡举行。本次会议将携手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为亚太地区心血管学术界提供更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及最新进展的交流分享平台,诚邀广大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参与学术交流。大会主席:林俊龙教授(新加坡)和霍勇教授(中国)。
目的 观察发作频率不同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预后.方法 对因晕厥就诊的门诊患者进行体检,筛查出159例15 ~59岁的患者,根据在首诊之前5年内晕厥发作次数分为低频组(95例)和高频组(64例),同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3类治疗级别:未治疗亚组、物理治疗亚组和综合治疗亚组,并对人群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发作晕厥的情况.结果 高频组晕厥前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频组[4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