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在教学中都会遇到同一种问题——如何对待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作为特殊群体的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一、品格弱势
这些学生自认为是差生,加之染上了许多不良的习性,自控能力差,屡有违纪的行为,他们在师生中“口碑”不好,对学校和教师采取了不好的方法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们的父母大多已“管不住”了,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许多教师对他们失去了“耐心”,对他们上课采取了“不吵不闹,睡觉都可以”的态度。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貌似“潇洒”、“无所谓”的身后隐藏着孤独、自卑和无奈,他们是班级中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
那么,他们是不是真的无可救药?不是的。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有理想,有抱负,有同情心,同样爱憎分明,与优生相比,更想得到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原因是平时得到的否定和误f解太多了。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其发生根本的变化。王某,班里典型的“差生”,在期中考试前一段时间,他学习非常认真,班主任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准备在班上表扬。正巧他的母亲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班主任如实汇报,特别提到,最近他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认真。他母亲听了非常高兴,回家后把原话告诉了儿子。正在复习的王某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以后的时间里,他更加刻苦、勤奋,也没有犯什么错误,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弗洛伊德说过:“人人渴望伟大。”没有哪一个人天生是恶人,也没有哪一个想成为坏人,追求高尚应是人的天性。这些“品德不良”的学生往往是由不良环境造成的,也是父母和老师长期教育不当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从心理上排斥他们,在行动上孤立他们,使他们离社会主旋律越来越远。品格弱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及时给予帮助,主动接纳他们,不让他们游离出去,他们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做出非凡的成绩。
二、成绩弱势
确有这样一部分学生,尽管他们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期低分,使他们怀疑自己的智力水平,对学习逐步丧失了信心。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考试是对他们的折磨。许多老师也认为这些学生“脑子不灵”、“智力有问题”,班主任也会在期末评语中写道“希望今后改进学习方法”,这些话已经成为对这些学生的特殊评价和专用名词。由于他们“脑子不灵”,老师很少提问他们。这些自觉或不自觉的歧视使他们成为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可以分为快智思维和慢智思维两种形式。快智思维的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思维敏捷,故这类人在学习期间掌握知识较快,成绩较好,走上社会后,比较适合抓全面工作;但知识在头脑中保存的时间较短,理解也不够深刻,工作往往缺乏专长。慢智思维的人,对知识的入门较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但只要一入门,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比他人深刻,而且也不易遗忘。这些人往往有某些特殊的爱好,学有专长。因此,快智思维和慢智思维并没有优劣之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慢智思维的。慢智思维型的学生虽然成绩差一点,但并不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创造。爱迪生、爱因斯坦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成绩都不理想,甚至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们曾被认为“智力有问题”,但他们后来却成为影响人类科学进程的伟大科学家。数学家华罗庚在读小学时,数学经常不及格,差点因此而不能小学毕业,初一时成绩也不好,直到上初二才对数学有点感觉,逐步产生了兴趣,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成绩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有问题的应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观念,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受到冷落。
三、经济弱势
由于经济的日趋激烈,低收入、疾病、下岗等因素困扰着一些家庭,也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来自这些家庭的学生不仅经济上是弱者,精神上有时也很脆弱。看到同班同学吃的、穿的比自己好,花钱大方,不免悲观起来,他们通常不愿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
作为教师应该多了解这些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性格弱势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衣着朴素,不善于言辞和交往,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他们很难引起他人的注意。在外人看来,他们非常懦弱,而他们自己常比较自卑,缺乏信心,在许多师生眼里他们似乎是“弱者”。其实,这个群体是一个优秀的群体,他们从不给班级和他人添麻烦,始终默默无闻地努力学习,为班级尽自己的责任。因此,教师不应对他们的努力视而不见,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得到肯定和赞扬的期望。
总之,弱势群体是学校中的一部分,他们人数不一定很多,他们在学校享受教育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面对这个群体,教师爱的天平不应失去平衡。我们应从对优势学生过多的爱中分出一部分,加大“扶贫力度”,来关心和爱护更需要获得帮助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一、品格弱势
这些学生自认为是差生,加之染上了许多不良的习性,自控能力差,屡有违纪的行为,他们在师生中“口碑”不好,对学校和教师采取了不好的方法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们的父母大多已“管不住”了,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许多教师对他们失去了“耐心”,对他们上课采取了“不吵不闹,睡觉都可以”的态度。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貌似“潇洒”、“无所谓”的身后隐藏着孤独、自卑和无奈,他们是班级中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
那么,他们是不是真的无可救药?不是的。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有理想,有抱负,有同情心,同样爱憎分明,与优生相比,更想得到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原因是平时得到的否定和误f解太多了。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其发生根本的变化。王某,班里典型的“差生”,在期中考试前一段时间,他学习非常认真,班主任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准备在班上表扬。正巧他的母亲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班主任如实汇报,特别提到,最近他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认真。他母亲听了非常高兴,回家后把原话告诉了儿子。正在复习的王某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以后的时间里,他更加刻苦、勤奋,也没有犯什么错误,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弗洛伊德说过:“人人渴望伟大。”没有哪一个人天生是恶人,也没有哪一个想成为坏人,追求高尚应是人的天性。这些“品德不良”的学生往往是由不良环境造成的,也是父母和老师长期教育不当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从心理上排斥他们,在行动上孤立他们,使他们离社会主旋律越来越远。品格弱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及时给予帮助,主动接纳他们,不让他们游离出去,他们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做出非凡的成绩。
二、成绩弱势
确有这样一部分学生,尽管他们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期低分,使他们怀疑自己的智力水平,对学习逐步丧失了信心。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考试是对他们的折磨。许多老师也认为这些学生“脑子不灵”、“智力有问题”,班主任也会在期末评语中写道“希望今后改进学习方法”,这些话已经成为对这些学生的特殊评价和专用名词。由于他们“脑子不灵”,老师很少提问他们。这些自觉或不自觉的歧视使他们成为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可以分为快智思维和慢智思维两种形式。快智思维的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思维敏捷,故这类人在学习期间掌握知识较快,成绩较好,走上社会后,比较适合抓全面工作;但知识在头脑中保存的时间较短,理解也不够深刻,工作往往缺乏专长。慢智思维的人,对知识的入门较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但只要一入门,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比他人深刻,而且也不易遗忘。这些人往往有某些特殊的爱好,学有专长。因此,快智思维和慢智思维并没有优劣之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慢智思维的。慢智思维型的学生虽然成绩差一点,但并不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创造。爱迪生、爱因斯坦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成绩都不理想,甚至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们曾被认为“智力有问题”,但他们后来却成为影响人类科学进程的伟大科学家。数学家华罗庚在读小学时,数学经常不及格,差点因此而不能小学毕业,初一时成绩也不好,直到上初二才对数学有点感觉,逐步产生了兴趣,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成绩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有问题的应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观念,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受到冷落。
三、经济弱势
由于经济的日趋激烈,低收入、疾病、下岗等因素困扰着一些家庭,也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来自这些家庭的学生不仅经济上是弱者,精神上有时也很脆弱。看到同班同学吃的、穿的比自己好,花钱大方,不免悲观起来,他们通常不愿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
作为教师应该多了解这些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性格弱势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衣着朴素,不善于言辞和交往,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他们很难引起他人的注意。在外人看来,他们非常懦弱,而他们自己常比较自卑,缺乏信心,在许多师生眼里他们似乎是“弱者”。其实,这个群体是一个优秀的群体,他们从不给班级和他人添麻烦,始终默默无闻地努力学习,为班级尽自己的责任。因此,教师不应对他们的努力视而不见,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得到肯定和赞扬的期望。
总之,弱势群体是学校中的一部分,他们人数不一定很多,他们在学校享受教育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面对这个群体,教师爱的天平不应失去平衡。我们应从对优势学生过多的爱中分出一部分,加大“扶贫力度”,来关心和爱护更需要获得帮助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