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学校执行力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ersonKK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一体、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探讨了校企合作方面学校执行力提升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校企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制度创新;学校执行力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南车”)。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企业体制变革,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校企一体、前校后厂”办学模合式,创新校企作机制,提高学校执行力。学校先后获得“常州市校企合作优秀学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优秀职业院校”。
  “校企一体、前校后厂”内涵解析
  “校企一体、前校后厂”是一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一体”就是学校在企业中、企业在学校中,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前校后厂”是指学校与企业互为延伸、互为依托。在组织结构上,彼此成为对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起一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互利双赢。
  在学校,“校企一体、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如图1所示。
  校企一体,其中的“学校在企业中”体现为:学校举办者为中国南车,学校作为中国南车一级子公司(单位),人、财、物接受中国南车领导与管理。学校在中国南车协调下,充分利用企业集团内资源,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发展职业教育。“企业在学校中”,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校自办校办企业——常州昌成铁路机械厂。该企业源于与学校“同建共生”的学校实习工厂,为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纳入中国南车三级子公司管理。校办企业作为学校开展产学研的平台,既是集团内一级子公司供应商,承接铁路配件加工,又是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学生校内实训实习主要基地,同时也是专业教师的实践基地。二是中国南车在学校建立员工培训基地,学校成为中国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校后厂,即学校是企业的窗口与基地(文化传播、员工培训基地),企业是学校的延伸(实践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作为中国南车的培训基地,主要职责为:①承担集团公司“三高”(即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人才培训;②承担企业培训项目开发,指导集团子企业内部培训;③为集团子公司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④传播公司文化和品牌。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企业办学优势,把集团各子公司作为学校的延伸,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①学生实训基地。学校在集团内部企业建立了涵盖学校各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工学交替;②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接受专业教师来企业实践、教师与企业合作科研,培养“双师型”教师;③参与人才培养。支持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质量评估等;④选派专业人员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改善专业教师队伍传播公司文化和品牌;⑤支持校办企业发展。为校办企业提供适合产教结合的产品,促进产教结合。
  “校企一体、前校后厂”运行机制
  “校企一体、前校后厂”模式的主要内涵是创新学校办学体制和校企合作机制,搭建职业教育管理平台,使企业的设备、需求和师资等为学校所用,校企全方位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通过技术服务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企业、区域经济及社会的能力。为此,学校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
  1.企业办学的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隶属于中国南车集团,是一所企业办学的学校。中国南车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租赁,和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延伸产业,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进出口等业务。2008年8月实现A+H股上市。现有1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员工8万余人。其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为学校的“校企一体、前校后厂”办学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学校现行管理体制如图2所示。在企业办学体制下,学校的人、财、物由中国南车集团管理,教育业务按照属地原则由地方教育部门管理。学校依托企业、面向社会开放办学。这种企业主导的学校管理体制,增强了企业办好职业学校的责任感,有利于企业统筹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形成校企相互依托、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2.“校企一体、前校后厂”的人才培养平台
  “校企一体、前校后厂”是学校办学50多年来逐步发展形成的组织结构形式,也是人才培养全过程所依托的坚实平台。该平台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
  校内建立“实验室(实训室)—校内专业技术实训基地—校办企业”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训基地和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实训基地。校内各专业技术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四位一体,其生产能力纳入校办企业行程分工,培训能力纳入学校的创力培训中心统筹。校办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两地、两场”,即不仅作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地,而且是产品的生产场所和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场所。在行政管理上,实行学校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权、生产经营权以及产品研发自主权,对外使用“常州昌成铁路机械厂”的厂名,具有企业独立法人,拥有自己的系列产品和商业品牌。在教学工作上,校办企业作为实践实训基地,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统一要求,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和专业教师的技术培训与工程实践活动,保证完成年度实习、实训任务。
  校外,在中国南车统一协调下,在集团子公司建立涵盖学校专业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接受教师工程实践。此外,学校各专业均建立了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本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还聘请一批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育人。
  3.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学校办学50多年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办学特色。长期实践中,学校形成了一套“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市场经济以来,企业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传统特色一直保持良好。   4.“产教结合”运行机制
  在实践中,职业学校产教结合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阻碍了产教结合工作的有效实施。一是寻找产品难。产教结合的产品,既要有一定批量且来源稳定,又要求在技术上与教学相匹配。二是保证成品率难。产教结合的产品多数属于企业的半成品,企业对废品率有严格控制。而学校学生处于学徒阶段,废品率较高难于避免。这也是企业对学校不放心的主要方面之一。三是保证交货期难。企业的产品,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交货期。现实中,由于职业学校缺乏生产、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使得产品质量和交货期均难以达到企业生产要求。这是企业对职业学校最不放心的方面。四是存在经营合法性。由于职业学校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无法提供税务发票,企业与学校之间费用无法合法结算,这是制约职业学校开展产教结合的法律障碍。五是产品生产配套服务不健全。学校实训基地,无论设备、人员、管理等,无法做到企业生产那样配备齐备,一般只能完成某一工序或环节,这也给产教结合带来一定困难。
  为解决以上产教结合实施中的困难,学校充分利用校办企业资源优势,建立了以校办企业为平台的产教结合运行机制,如图4所示。
  实际运行中,在中国南车集团支持下,校办企业成为集团子公司的供应商,其生产能力纳入子公司产品行程分工,从而保证产教结合产品的稳定。在学校内部,各专业实训基地的生产能力纳入校办企业统筹,以校办企业为窗口面对市场,承接的产品辐射到专业实践实训基地供产教结合。校办企业与专业实践实训基地之间的加工业务,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学校内部结算。
  5.“科研、技术服务”运行机制
  技术服务是职业院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企业与学校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职业院校的技术服务往往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学校利用企业办学体制下校企之间的天然联系,从服务集团内部企业入手,逐步走向社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技术服务运行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如图5所示。
  该机制充分利用了企业科技管理体系,以学校科研处为桥梁,连接企业与专业系(部),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实际运行中,学校科研处接受中国南车集团科学技术部业务指导,组织专业系(部)申报科研项目并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同时,还加入中国南车科技协会,加强学校与企业信息交流。
  6.“社会培训”运行机制
  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面向企业、社会开展培训,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衡量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在社会培训方面,由于职业院校普遍习惯于学历教育,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加上不重视培训营销队伍建设,从而影响着培训规模的做大。职业院校在培训费上出具的是事业收费发票,企业受到会计准则限制,而不能像社会培训机构那样提供税务发票,这也是影响职业院校与企业培训合作的障碍之一。
  学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以创立培训中心为窗口、联合专业系部的运行机制,有效克服了职业院校在培训服务上存在的困难,取得明显成效。该运行机制如图6所示。
  一是成立培训中心,并申请经营所需相关资质,使其与社会经济实体往来中能开具企业会计准则所需税务发票;二是充实营销和管理队伍,加强培训市场开拓;三是整合中国南车常州培训中心、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项目)、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平台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在行政管理上,实行学校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权、经营权以及培训项目研发自主权,对外使用“常州创力培训中心”的机构名称,具有公司独立法人,拥有自己的系列培训项目和品牌。实际运行中,以创力培训中心为窗口,联合各系部共同实施,培训中心与系部之间按照市场价格内部结算。
  “校企一体、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启示
  1.校企合作是模式的重要特征
  “校企一体、前校后厂”反映的是一种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的办学模式,实质就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离开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和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世界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也表明,校企合作是其职业教育成功的根本所在,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等,企业和学校在其中发挥着“双主体”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学校的企业办学体制优势,为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条件。
  2.制度创新是模式完善发展的重要保证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资源交换,必须遵循利益相关者权益平衡的原则。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校企关系也发生根本变化。在开展校企合作中,学校始终遵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不断创新机制,逐步建立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运行机制、职教特色的产教结合的运行机制、培训及技术服务运行机制,形成了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企一体、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
  3.校办企业是模式的重要基础
  “校企一体、前校后厂”办学模式优势在于产教结合的环境和运行机制。校办企业是形成产教结合特色的重要基石。学校的校办企业始终坚持“生产经营实体、产教结合基地、教科研平台”功能于一体的定位,是学校形成“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依托,也是学校长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和行业办学所形成的独特优势。有了这样一个真正企业化的实习、生产、科研基地,大大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运营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形成 “产学研结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4.体制机制是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发展实践表明,企业直接参与职业学校办学和管理是实现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校企深层次合作的有效方式。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学校办学体制多元化,政府、企业、学校之间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构建新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尤其学校内部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校企合作内部运行机制,破解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市场关系的瓶颈,是提高校企合作执行力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学校的发展,三分靠正确的战略,七分靠有力的执行,其关键是校长要具有坚强的执行力。校长在落实执行力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精心配备中层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带动力强和执行力强的教师提拔重用到管理岗位上。建立健全执行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方法上加强对学校执行群体的思想引领,构建积极的执行力文化,并让执行力文化渗透到全体教职工心中。  关键词:校长
期刊
摘要: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职业学校的校长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做先进理念的引领者,学校文化的传承者,体制改革的先行者,课程改革的推进者,学校管理的经营者,教师团队的领跑者,校企合作的谋划者。  关键词:灵魂;务实;开拓;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学校之魂”,校长的思路、行动、决策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品牌。一所成功的学校,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更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一位好的校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必须是一名优秀的执行者,具有导向力、规范力、牵引力等个人执行魅力。校长要在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引领并精心营造一个具有核心作用、极强战斗力、担负重任的领导班子团队。要驱动中层干部的执行内力,精心配强中层干部,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中层干部提高执行力。要激发教职工执行的综合潜力,增强教职工的亲和力、凝聚力、创造力,激发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  关键词:校长;执行力;提高  学校是知识
期刊
摘要:校长执行力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提高校长执行力就是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的提高要从高度上、广度上、效度上、能度上和深度上着手,构建共同愿景、坚持校本教研、探索管理模式、建设执行团队、打造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长;执行力;提高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需要职业学校自身不断优化发展的内部环境。一所学校的内部发展环境取决于校长的执
期刊
就职业学校的管理工作来说,除了做好内部校务常规管理之外,还需要做好学校与家长、企业、社区等外部各界的公关常规管理。面对多级、多层的各类复杂事务,学校要保证正常的运行,并取得各方面工作的效益最大化,关键就在于提升管理效度。  学校必须逐步明确提升管理效度的要素不仅是“人”和“制度”,关键是要提升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力。只有在确立结果导向的基础上,强化执行力,我们的管理才能趋向科学、高效并且“轻松”。 
期刊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怎样提升其执行力以使学校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略论提升校长执行力的实施路径。  完善制度管理是提高  校长执行力的基础保障  制度是执行力得以扩散与发展的必要保障,制度管理就是依照相关的法律、规范、制度、体制等有序展开对学校的管理。这是一种规范的、动态的管理,完善这种管理的过程就是校长执行力不断提升的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职业学校要强化经营理念,完善管理规范,树立服务意识,开发职教资源。文章以常熟职教中心为例,积极探索“经营学校与学校经营”的办学新思路。  关键词:中职校;经营;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制造业高新技术化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全面扩展和提升,对职业学校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人才与培养、模式与机制都提出了新
期刊
背景  近年来,教育理论界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特征,发现学校成长经历了三个阶段:能人时代、制度时代、文化时代。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话:“一头狮子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在“能人时代”,一头狮子率领一群绵羊的确可以打下一个山头。但是,当打下的山头越来越多的时候,光有一头狮子就不行了。狮子本领再高,也会无暇顾及,这时候就需要制定一套制度,形成一种模式,以便把管理模式由一
期刊
近年来,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发扬杨树精神,弘扬落实文化”的倡议活动,践行“抓管理就是抓安全、抓管理就是质量、抓管理就是树形象”的管理理念,倡导“认真就是能力、扎实就是水平、实效就是实绩、落实就是品质”以及“做好了才叫做”的工作理念,结合“五制”管理措施的推行,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执行力。  “五制”管理的推行,提高了学校执行力  1.采用目标引领制,明确执行
期刊
摘要: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系部二级管理组织的改革,构建一体化的执行力考核体系,营造良好的执行文化,学校执行力得到大大提升。文章以该校在提升执行力方面的做法为基础,探讨提升学校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校执行力;执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靠强大的硬件设备,以数量求质量规模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依靠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战略也只能是“各领风骚一二年”。因为硬件可以在短期内配备,理念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