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主要从缺乏自信、行为习惯怪异、在部分科目的学习上吃力等方面指出民族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并从贫困、家长不重视、民族差异等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提出自己的四点解决意见。
关键词: 学习心理 民族贫困地区 家长重视 民族差异
寻甸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内居住着回、彝、苗等多个少数民族,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寻甸民族中学位于寻甸县城,全校三千余名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将近三分之一。因此,研究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自己和整个学校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关注回、彝、苗三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
一、民族学生的主要学习心理
本文所指的“学习心理”主要包括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容易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等方面。
(一)学习中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感。
我校共有回族、彝族、苗族等民族学生近千名,回族大多住在城区,相比较起来,以上特征并不明显,但彝族、苗族学生在上述几方面则表现得相对明显。就一个班来说,成绩较差、平时又少言的往往是那些民族生。比如我教过的一个女生李某,平时沉默寡言,与学生少有交流,课堂上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回答問题。后经详细了解才知,她是彝族,家在距寻甸县很远的一个偏远乡镇,从小就学习不好,饱受学生的冷眼,因此一直生活在自卑中。来到新的班上,又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深深的自卑而很难与其他学生打成一片,即使在宿舍也搞不好与舍友的关系。
(二)在英语、语文等科目的学习上有所欠缺。
就英语课而言,无论是彝族还是苗族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感到吃力,即使是回族学生也会感到吃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欠缺,某些学生甚至连学业水平测试都通不过,需要补考一次甚至多次才能勉强通过。还有一些民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上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课堂语言表达等方面。比如古汉语里面的倒装句,本来很简单的语法,但很多民族学生就是理解不了,再怎么讲都不能理解。
(三)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民族学生管理一直是令学校和班主任头痛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他们通常行为习惯较差,且容易给学校和班级惹麻烦。我校一直都以管理严格著称,但最近几年在管理上也遇到一些问题。这一点从学校的违纪记录就能得到印证。在高一新生的违纪中,大部分都是民族生所为,某些甚至是一犯再犯。比如多次抽烟、喝酒、打架等,根据很多班主任的反馈,包括我自己当班主任的经验,这些民族生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甚至故意捣乱等问题。
二、形成原因分析
(一)贫困是导致民族生自卑心理和学习基础较差的主要原因。
经济的贫困必然导致教育的落后,对于我校的彝族、苗族学生而言,正常考进来的很少,大部分都是靠政策照顾才得以进来读高中的。但即使如此,他们中间还有很多同龄人辍学。即便读书,也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受到良好的教育,这自然导致他们的基础跟其他汉族学生相比差了不少,自卑心理也就很好理解了。
(二)家长不重视是民族生不爱学习的重要原因。
根据我的调查和亲眼所见,很多民族生的家长都不太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尤其彝族和苗族孩子的家长。在他们看来,孩子会认几个字就行,书读多了没什么用处。学生处于这样一个家庭氛围,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可想而知。抱着这样的思想读书,自然难读好。更糟糕的是,受此思想影响,很多民族学生走上“混社会”的道路,小小年纪就已染上抽烟、喝酒、打架等诸多恶习。
(三)受本民族语言及思维习惯的影响,民族生在学习某些知识时倍感吃力。
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倒装句时吃力,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本民族固有语言及思维习惯的影响。当汉语中的这些句式、语法与他们自己的语法、语言有差异或完全不一样时,民族生接受起来就会相当困难。
还有英语和计算机。英语的语法规则与回族、彝族和苗族语言的语法规则完全不同,这自然让他们很难接受这些新东西。计算机课学不好则是因为好些民族生以前就很少接触,并且这门课的很多方面与民族语言的语法规则很不一样。
三、解决策略
(一)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水平是根本。
经济发达,教育水平提高,民族地区学生就可以不被视为异类、另眼相看,可与其他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就可以很自信地与其他同学谈天说地,也就可以告别自卑。
教育水平提高,这些民族地区的学生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才不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被拉下很大差距,这样他们才能昂起头走得更远。
(二)家长重视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家长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读书受教育的重要性,并把这种认识贯穿到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以使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树立努力读书的信念。同时,家长还要在学习上多关心和督促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在上学路上不觉得孤单。
(三)学校尤其老师要充分重视民族生的差异性。
学校不能因为民族生的录取线低、基础差就对他们另眼相看,而要多通过调查了解深度认识他们的特点,进而制定适合这些学生的教育方法。
上课的老师更是不能瞧不起这些民族生,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关爱,我们的任何一句话可能都会摧毁他们本已脆弱的心理防线。因此,在上课时,应多给这些学生以公开的鼓励,多表扬他们的优点,课后可以多为他们提供一些辅导。信心树立起来,再加上适当的努力和老师的辅导,这些学生是能赶上来的。对于民族生独特的地方,如怪异的习惯、行为等,切忌嘲笑或冷眼,多一些理解给他们。
(四)社会也应该对民族地区的人们多一些理解。
学校即社会,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从社会中传来的,比如对少数民族一些行为习惯的惊诧甚至歧视等。当社会不再这样时,学校里面的类似现象就自然灭绝,所以解决民族生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沙马拉毅.彝族文化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正伟.回族民俗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关键词: 学习心理 民族贫困地区 家长重视 民族差异
寻甸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内居住着回、彝、苗等多个少数民族,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寻甸民族中学位于寻甸县城,全校三千余名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将近三分之一。因此,研究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自己和整个学校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关注回、彝、苗三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心理。
一、民族学生的主要学习心理
本文所指的“学习心理”主要包括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容易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等方面。
(一)学习中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感。
我校共有回族、彝族、苗族等民族学生近千名,回族大多住在城区,相比较起来,以上特征并不明显,但彝族、苗族学生在上述几方面则表现得相对明显。就一个班来说,成绩较差、平时又少言的往往是那些民族生。比如我教过的一个女生李某,平时沉默寡言,与学生少有交流,课堂上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回答問题。后经详细了解才知,她是彝族,家在距寻甸县很远的一个偏远乡镇,从小就学习不好,饱受学生的冷眼,因此一直生活在自卑中。来到新的班上,又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深深的自卑而很难与其他学生打成一片,即使在宿舍也搞不好与舍友的关系。
(二)在英语、语文等科目的学习上有所欠缺。
就英语课而言,无论是彝族还是苗族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感到吃力,即使是回族学生也会感到吃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欠缺,某些学生甚至连学业水平测试都通不过,需要补考一次甚至多次才能勉强通过。还有一些民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上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课堂语言表达等方面。比如古汉语里面的倒装句,本来很简单的语法,但很多民族学生就是理解不了,再怎么讲都不能理解。
(三)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民族学生管理一直是令学校和班主任头痛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他们通常行为习惯较差,且容易给学校和班级惹麻烦。我校一直都以管理严格著称,但最近几年在管理上也遇到一些问题。这一点从学校的违纪记录就能得到印证。在高一新生的违纪中,大部分都是民族生所为,某些甚至是一犯再犯。比如多次抽烟、喝酒、打架等,根据很多班主任的反馈,包括我自己当班主任的经验,这些民族生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甚至故意捣乱等问题。
二、形成原因分析
(一)贫困是导致民族生自卑心理和学习基础较差的主要原因。
经济的贫困必然导致教育的落后,对于我校的彝族、苗族学生而言,正常考进来的很少,大部分都是靠政策照顾才得以进来读高中的。但即使如此,他们中间还有很多同龄人辍学。即便读书,也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受到良好的教育,这自然导致他们的基础跟其他汉族学生相比差了不少,自卑心理也就很好理解了。
(二)家长不重视是民族生不爱学习的重要原因。
根据我的调查和亲眼所见,很多民族生的家长都不太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尤其彝族和苗族孩子的家长。在他们看来,孩子会认几个字就行,书读多了没什么用处。学生处于这样一个家庭氛围,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可想而知。抱着这样的思想读书,自然难读好。更糟糕的是,受此思想影响,很多民族学生走上“混社会”的道路,小小年纪就已染上抽烟、喝酒、打架等诸多恶习。
(三)受本民族语言及思维习惯的影响,民族生在学习某些知识时倍感吃力。
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倒装句时吃力,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本民族固有语言及思维习惯的影响。当汉语中的这些句式、语法与他们自己的语法、语言有差异或完全不一样时,民族生接受起来就会相当困难。
还有英语和计算机。英语的语法规则与回族、彝族和苗族语言的语法规则完全不同,这自然让他们很难接受这些新东西。计算机课学不好则是因为好些民族生以前就很少接触,并且这门课的很多方面与民族语言的语法规则很不一样。
三、解决策略
(一)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水平是根本。
经济发达,教育水平提高,民族地区学生就可以不被视为异类、另眼相看,可与其他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就可以很自信地与其他同学谈天说地,也就可以告别自卑。
教育水平提高,这些民族地区的学生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才不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被拉下很大差距,这样他们才能昂起头走得更远。
(二)家长重视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家长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读书受教育的重要性,并把这种认识贯穿到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以使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树立努力读书的信念。同时,家长还要在学习上多关心和督促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在上学路上不觉得孤单。
(三)学校尤其老师要充分重视民族生的差异性。
学校不能因为民族生的录取线低、基础差就对他们另眼相看,而要多通过调查了解深度认识他们的特点,进而制定适合这些学生的教育方法。
上课的老师更是不能瞧不起这些民族生,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关爱,我们的任何一句话可能都会摧毁他们本已脆弱的心理防线。因此,在上课时,应多给这些学生以公开的鼓励,多表扬他们的优点,课后可以多为他们提供一些辅导。信心树立起来,再加上适当的努力和老师的辅导,这些学生是能赶上来的。对于民族生独特的地方,如怪异的习惯、行为等,切忌嘲笑或冷眼,多一些理解给他们。
(四)社会也应该对民族地区的人们多一些理解。
学校即社会,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从社会中传来的,比如对少数民族一些行为习惯的惊诧甚至歧视等。当社会不再这样时,学校里面的类似现象就自然灭绝,所以解决民族生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沙马拉毅.彝族文化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正伟.回族民俗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