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一世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对于企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建筑楼宇的建设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信息化技术的基础,已经大力应用于楼宇之上。
【关键词】智能化;综合布线;建筑电气
引言
目前,智能化楼宇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包括小区住户的数据和语音线的铺设入户及管理层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建设,作为智能化楼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一套灵活性极高的综合布线系统,能够长远的满足住户的要求并将住户长期运营,维护,变更,支持建筑物的费用等降低最低。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分为两个单元,一单元和二单元。每个单元成为一个分系统,管理子系统为多媒体箱,安装在每单元3层,负责本单元的数据和语音,内装交换机和110配线架。水平子系统采用五类线,为桥架或暗管。垂直子系统数据采用光纤、语音采用大对数电缆,弱电井里安装桥架。设备间子系统安装光纤配线架和大对数电缆配线架,设在一层设备间。
二、智能楼宇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本工程是集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于一体的综合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以智能大楼系统当前和未来布线需求为目标,对大楼内部和大楼之间的布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以使智能大楼的BAS、OAS、CAS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大楼的智能化系统。很明显,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涉及建筑、计算机、通信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系统。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1、实用性:实施后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及其所有的子系统的通讯线路和接口都满足国际标准。具有良好的用户使用界面,并且网络管理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也使得安装成本可以用来降低对整个网络长久的运行花费,从而取得良好的远期经济效益。
2、灵活性:系统中任何一部分的连接都是灵活的,即从物理连接到数据通讯、语音通讯、智能控制设备之间的连接都不受或极少受物理位置和这些设备类型的限制,这样以来减少了对传统管路的需求,信息口设备合理,可即插即用,同时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设计来实现与管理这一系统。
3、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外界信息的沟通。
4、发展性:网络规划设计既要满足用户发展在配置上的预留,又能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5、可靠性: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采用高质量的材料、组部件设备实现,同时系统具有容错功能,管理与维护方便。方案的设计、选型、安装与调试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
6、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3.综合布线在智能化楼宇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楼宇工程建设中有的综合布线产品与各电子系统不兼容,主要表现在与之相配套的配线架等元器件支持的截面为0.5mm2的线缆。因此,它在支持如下几个弱电子系统时,就存在局限性或不足。
(1)广播系统(PAS)根据我国电气规范,一般将电气设备工作电压为 220/380V(交流50Hz)、有效值24V以下的交流信号确定为弱电信号。而在广播系统中,如采用定压输出,线路电压可分为70V、100V、120V三档。故在广播系统中采用传统的综合布线,会对线缆产生过电压,长期使用会对线缆的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广播系统的线路用线截面一般为1.0—2.5mm2 ,而非屏蔽双绞线的线芯截面只有0.5mm2,相差甚远。
(2)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FAS)根据我国现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的芯线截面,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1.0mm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0.75mm2。而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非屏蔽双绞线其截面积为0.5mm2。
四、综合布线在智能化楼宇中的解决方案
针对综合布线在本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布线提供商已推出可以兼容智能化楼宇各弱电子系统中的电气性能与规格指标的双绞线线缆。为更好的融合综合布线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其新一代双绞线缆线包括了如下特性:
(1)均匀绝缘—提供非常低的传播延时(延迟)、对电磁干拢有更高的免疫性—传输信号时中断最少;
(2)彩色护套—杏仁色护套使控制应用(如供暖、空调、防火、门禁/保安、灯光)易于识别和排除故障;
鉴于大楼的办公用途,并考虑一定时间内网络、通讯需求的增长,在扩展性和灵活性方面要具备良好的适应性,满足可能的场地搬迁,数据和语音点拥有适当的冗余度,最终确定方案如下:
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分为5个子系统,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配线间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由于是单一建筑,没有建筑群子系统。
4.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和跳线组成。信息插座采用大唐电信单孔或双孔平面型插座,接口带有滑门,防止灰尘进入,上方配有明显的、永久性标识,以区分数据和语音,防止接口的混淆,便于系统的管理。插座采用墙插方式,安装在离地300mm位置。
4.2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由从各配线间到对应的用户工作区的线缆组成,可采用铜缆和光缆。 水平电缆从配线间沿电缆桥架分别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点,水平布线距离不超过90m,加上两端的跳线总长度不超过100m。桥架转弯均有45°过渡段。在电缆布放到位后,线缆的两端均贴上标签,标明电缆对应的起源和目的地。各条电缆在用户工作区一端预留20cm左右长度,便于做模块;配线间一端预留2m左右的长度,便于安装跳线盘。
4.3 配线间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线缆连接硬件和线缆管理硬件组成,充分体现综合布线的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展性。每个配线间由工业标准机柜、非屏蔽配线架、110型语音配线架和24口光纤配线架组成。各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配置数量由所管理的信息点的数量来确定。对于所有信息点,均采用跳线管理。任何信息点的变更均可通过跳线变更轻松完成。
4.4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数据传输的“大动脉”,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关键部分。它由主机房内的主配线架至各配线间内配线架之间的室内八芯多模光纤和三类大对数语音骨干电缆组成。一端端接于中心机房的主配线架上,另一端端接于分配线间的分配线架上,采用八芯多模光纤,传输速率可达1Gbps以上,可为高速数据传输提供高品质的数据传输通道。 垂直主干电缆布放时两端均预留2m,以便安装跳线盘。光缆布放过程中,最大拉力小于50 N,转弯半径大于30mm,垂直主干电缆牢固绑扎在金属桥架上,绑扎间距小于1m。
4.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由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在本方案设计中,大楼内结构化布线的设备间子系统设在6楼主机房。设备间内的设备种类繁多,而且线缆布设复杂。为了管理好各种设备及线缆,设备间内的设备按内网、外网、语音分类分区安装,设备间内所有进出线装置或设备采用不同色标,以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方便线路的维护和管理。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智能化楼宇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综合布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构成楼宇高速信息网络的物理基础,而切是实现信息化居住空间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智能化楼宇控制与管理系统各种功能实现的基础和必要前提,其智联直接决定了住宅楼宇整个智能化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
[1]李正福.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2]杨运年.网络综合布线实用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
[3]方学忠.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案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4]刘国林.智能化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关键词】智能化;综合布线;建筑电气
引言
目前,智能化楼宇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包括小区住户的数据和语音线的铺设入户及管理层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建设,作为智能化楼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一套灵活性极高的综合布线系统,能够长远的满足住户的要求并将住户长期运营,维护,变更,支持建筑物的费用等降低最低。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分为两个单元,一单元和二单元。每个单元成为一个分系统,管理子系统为多媒体箱,安装在每单元3层,负责本单元的数据和语音,内装交换机和110配线架。水平子系统采用五类线,为桥架或暗管。垂直子系统数据采用光纤、语音采用大对数电缆,弱电井里安装桥架。设备间子系统安装光纤配线架和大对数电缆配线架,设在一层设备间。
二、智能楼宇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本工程是集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于一体的综合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以智能大楼系统当前和未来布线需求为目标,对大楼内部和大楼之间的布线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以使智能大楼的BAS、OAS、CAS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大楼的智能化系统。很明显,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涉及建筑、计算机、通信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系统。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1、实用性:实施后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及其所有的子系统的通讯线路和接口都满足国际标准。具有良好的用户使用界面,并且网络管理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也使得安装成本可以用来降低对整个网络长久的运行花费,从而取得良好的远期经济效益。
2、灵活性:系统中任何一部分的连接都是灵活的,即从物理连接到数据通讯、语音通讯、智能控制设备之间的连接都不受或极少受物理位置和这些设备类型的限制,这样以来减少了对传统管路的需求,信息口设备合理,可即插即用,同时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设计来实现与管理这一系统。
3、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外界信息的沟通。
4、发展性:网络规划设计既要满足用户发展在配置上的预留,又能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5、可靠性: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采用高质量的材料、组部件设备实现,同时系统具有容错功能,管理与维护方便。方案的设计、选型、安装与调试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
6、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3.综合布线在智能化楼宇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楼宇工程建设中有的综合布线产品与各电子系统不兼容,主要表现在与之相配套的配线架等元器件支持的截面为0.5mm2的线缆。因此,它在支持如下几个弱电子系统时,就存在局限性或不足。
(1)广播系统(PAS)根据我国电气规范,一般将电气设备工作电压为 220/380V(交流50Hz)、有效值24V以下的交流信号确定为弱电信号。而在广播系统中,如采用定压输出,线路电压可分为70V、100V、120V三档。故在广播系统中采用传统的综合布线,会对线缆产生过电压,长期使用会对线缆的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广播系统的线路用线截面一般为1.0—2.5mm2 ,而非屏蔽双绞线的线芯截面只有0.5mm2,相差甚远。
(2)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FAS)根据我国现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的芯线截面,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1.0mm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0.75mm2。而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非屏蔽双绞线其截面积为0.5mm2。
四、综合布线在智能化楼宇中的解决方案
针对综合布线在本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布线提供商已推出可以兼容智能化楼宇各弱电子系统中的电气性能与规格指标的双绞线线缆。为更好的融合综合布线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其新一代双绞线缆线包括了如下特性:
(1)均匀绝缘—提供非常低的传播延时(延迟)、对电磁干拢有更高的免疫性—传输信号时中断最少;
(2)彩色护套—杏仁色护套使控制应用(如供暖、空调、防火、门禁/保安、灯光)易于识别和排除故障;
鉴于大楼的办公用途,并考虑一定时间内网络、通讯需求的增长,在扩展性和灵活性方面要具备良好的适应性,满足可能的场地搬迁,数据和语音点拥有适当的冗余度,最终确定方案如下:
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分为5个子系统,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配线间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由于是单一建筑,没有建筑群子系统。
4.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和跳线组成。信息插座采用大唐电信单孔或双孔平面型插座,接口带有滑门,防止灰尘进入,上方配有明显的、永久性标识,以区分数据和语音,防止接口的混淆,便于系统的管理。插座采用墙插方式,安装在离地300mm位置。
4.2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由从各配线间到对应的用户工作区的线缆组成,可采用铜缆和光缆。 水平电缆从配线间沿电缆桥架分别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点,水平布线距离不超过90m,加上两端的跳线总长度不超过100m。桥架转弯均有45°过渡段。在电缆布放到位后,线缆的两端均贴上标签,标明电缆对应的起源和目的地。各条电缆在用户工作区一端预留20cm左右长度,便于做模块;配线间一端预留2m左右的长度,便于安装跳线盘。
4.3 配线间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线缆连接硬件和线缆管理硬件组成,充分体现综合布线的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展性。每个配线间由工业标准机柜、非屏蔽配线架、110型语音配线架和24口光纤配线架组成。各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配置数量由所管理的信息点的数量来确定。对于所有信息点,均采用跳线管理。任何信息点的变更均可通过跳线变更轻松完成。
4.4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数据传输的“大动脉”,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关键部分。它由主机房内的主配线架至各配线间内配线架之间的室内八芯多模光纤和三类大对数语音骨干电缆组成。一端端接于中心机房的主配线架上,另一端端接于分配线间的分配线架上,采用八芯多模光纤,传输速率可达1Gbps以上,可为高速数据传输提供高品质的数据传输通道。 垂直主干电缆布放时两端均预留2m,以便安装跳线盘。光缆布放过程中,最大拉力小于50 N,转弯半径大于30mm,垂直主干电缆牢固绑扎在金属桥架上,绑扎间距小于1m。
4.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由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在本方案设计中,大楼内结构化布线的设备间子系统设在6楼主机房。设备间内的设备种类繁多,而且线缆布设复杂。为了管理好各种设备及线缆,设备间内的设备按内网、外网、语音分类分区安装,设备间内所有进出线装置或设备采用不同色标,以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方便线路的维护和管理。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智能化楼宇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综合布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构成楼宇高速信息网络的物理基础,而切是实现信息化居住空间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智能化楼宇控制与管理系统各种功能实现的基础和必要前提,其智联直接决定了住宅楼宇整个智能化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
[1]李正福.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2]杨运年.网络综合布线实用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
[3]方学忠.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案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4]刘国林.智能化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