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影视作品的结合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电影和电视剧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者由于其特殊的、有效的传播效果,已成为宗教传播的重要媒介形式。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思想指导,以宗教与影视作品的结合为研究主体,讨论以下三部分内容:首先,综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几个重要观点。第二,作为全文的重点部分,将讨论宗教与影视作品的融合与冲突的问题。最后,从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者两个不同的角度指出,正确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前提。最终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领下,吸取宗教有益的一面为影视艺术创作扩展思路,同时避免受到其中毒害人心灵的消极元素的影响。并培养起对影视作品的正确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宗教是非观的判断能力。
  关键词:宗教;影视作品解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影视作品的创作;宗教影视作品的赏析
  中图分类号:B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83-02
  影视作品承载了以往媒体内容所不具备的传播优势,深得受众群体的喜爱。因此,影视作品有意无意地被当做宗教传播的重要途径。而很多案例可以证明,这样的传播已产生了广泛和深入的影响,有积极的效果也有消极的反应,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看待宗教的最正确的方式,是研究宗教以及与宗教相关事物的原则和基础。因此,要探讨宗教与影视作品结合的种种现象和存在问题,需要先从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了解开始。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述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1]”可见,宗教是在以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来扭曲地反映客观世界,但其实本质上是人们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幻想的、颠倒的、扭曲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最初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神秘现象”而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宗教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由于统治阶级需要一种麻醉群众精神、控制群众意志的手段,被统治阶级面对悲惨的生活,也迫切需要精神上的麻痹与宽慰。因此,只要存在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宗教就会存在。但马克思、恩格斯曾说,“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失。[2]”即宗教终究会消亡,只是这个过程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需要很多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尤其是在我国,五大宗教的历史悠久,信徒数量多,宗教情况复杂,这一历程将格外漫长和困难。
  二、宗教与影视作品的结合
  影视媒体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从总统竞选到新闻的传播,信息的传输速度与传输覆盖面之广都远不是传统媒体能比及的。加上现在的互联网,使视频的传输更为便捷、高效。因此,电影和电视因其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力强和传播效果佳,而成为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传递教义和个人理念的理想媒介。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将视与听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几乎可以实现信息的最有效传播,效果远远超出纸媒体与广播,并且影视剧作品不同于新闻节目,它还有娱乐和虚构的成分在其中,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放下所有的心理戒备,结果反而更有效地形成对一些价值理念的传递。加上艺术化的处理和视听语言的运用,都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当创作者将宗教的理念融于丰富的故事、震撼的场景、优美的画面中时,观众体会到的是一种综合的美感,但接受的信息却时全方位的,即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宗教观念,并认为是合情合理。
  (一)宗教与影视作品的融合
  由于宗教文化背景的缘故,欧美国家许多电影都以圣经为素材。如美国电影《耶稣受难记》,就取材于耶稣被犹大出卖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梦工厂的动画电影《埃及王子》,也是改编自《圣经》中摩西在耶稣的指引和帮助下,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法老的奴役的故事。
  除取材之外,影视作品中还常传递宗教的精神和思想。例如1959年的电影《宾虚》中,主人公宾虚经历了各种磨难一心想要复仇,可当他看到耶稣为替人类赎罪而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宾虚看到了“宽恕”,于是他决定放弃复仇。就在这时,耶稣的血从十字架上流下,神迹出现,母亲和妹妹的病痊愈了。这些带有奇幻色彩的内容却反映了仁慈、宽恕、博爱的基督精神。而2009年上映的灾难大片《2012》,借用圣经中“诺亚方舟”的典故,结合玛雅文化中对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测传说,揭露人类在生与死的关头中呈现出来的善与恶、美与丑,重构了基督教义中的“原罪”和“救赎”思想。
  而在中国,出于各种原因,宗教对影视作品的渗透在我国不像欧美那样广泛和深入,代之以少部分宗教观念融于情节中,并不以传达宗教观为主旨。例如八十年代的电影《少林寺》,重在展现僧人的武术和侠义精神。对于男主角由最初的因复仇而学武后转化为为天下苍生的大爱、大我精神,仅是线索之一。后来的《新少林寺》中的宗教理念及其伦理要求得到了更多体现,体现了反对暴政、反对分裂、渴望统一的主题。
  2004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天下无贼》则是从另一个角度使用了宗教,参与了剧情的发展。刘若英和刘德华扮演的两个“技艺”高超的贼,经过傻根坚信“天下无贼”这一纯真理想的洗礼,从贼转变成保护者。当男主角因此付出生命后,女主角在甘肃的拉卜楞寺虔诚地叩拜着,让人感受到的并非宣扬宗教迷信,而是暗示她的转变——她不再是贼,而是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形象。除此之外,还有《西游记》、《百年虚云》等涉及到宗教内容的电视剧大抵也和电影的情况类似,暂不详述。我国的影视剧作品中不缺少宗教元素,但与欧美国家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二)宗教与影视作品的冲突
  宗教与影视作品的结合不仅体现在融合上,还体现着不和谐的矛盾冲突。例如同样是描绘耶稣,电影《马太福音》中,耶稣是一个雷厉风行的革命者,而在《基督最后的诱惑》中,耶稣像凡人一样,不仅会犯错,还饱受心灵的苦闷。对于非教徒来说,他们更多关注的只是剧情的发展,可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这种差异性便会形成争议和冲突。   还有的影视作品明确怀疑上帝的存在,揭露和批评宗教界的内幕,或是刻意诋毁神灵形象、扭曲宗教教义的,更是会引起一些宗教组织的不满和反对。例如2012年美国籍埃及科普特基督教徒导演纳库拉·巴塞利制作的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就因诋毁伊斯兰教与默罕默德而引起穆斯林的强烈回击。多个穆斯林国家因此用大规模示威表示抗议,并导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及3名外交官被杀身亡。后来俄罗斯总检察院准备向法院起诉,要求认定该片为极端主义电影,并追捕该片导演。这一事件无疑是对影视剧创作的一次严厉提醒——艺术创作虽然允许存在虚构性,对于不同的宗教信仰,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习惯和认识,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的认识与他人不同,而蓄意诋毁、诬蔑、丑化他人的信仰。
  三、正确看待影视作品中的宗教
  从创作者角度来说,首先,可以从宗教当中寻找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题材。这不仅仅局限于原故事的照搬,还可以是借用一些典故而进行延伸创作。例如美国电影《七宗罪》,变态的凶手正是借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出七种恶行的表现来进行杀人。其次,宗教艺术品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建筑为例,无论是我国的高塔古刹,还是欧洲的百年教堂,都是历史上因宗教而出现的建筑, 它们不仅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而且具有与高楼大厦不同的厚重感与神圣感。同样,绘画、音乐、装饰品等艺术作品,也可成为视听叙事中不可忽视的符号性元素。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要正面宣扬宗教有益的理念和思想,不能神化,也不能歪曲。若神化,则违背了“无神论”的观念,会起到误导大众、愚化百姓的反作用;若歪曲,则是对宗教的不敬,是对信徒们的挑衅,可能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争端。另一方面,从欣赏者角度来说,无论自己是否信教,都要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于影片中展现的宗教习惯,不去嘲笑、轻视、诋毁;第二,接纳宗教电影中的正面信息。如佛教中传递的仁爱、宽容、慈悲为怀的精神,基督教中对希望的乐观精神、对爱的坚持等。这些人性中“善”的一面是值得发扬的内容。此外,各种美丽的宗教建筑、赏心悦目的绘画、洗涤人心灵的音乐等元素,都可以培养人审美品味、陶冶情操,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第三,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能因影视作品中的“宣传”而在生活中放弃人应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在西方很多影片中,无论是史诗类片里英雄出马作战前,还是灾难片里的生死关头,甚至爱情片里主人公处于劣势时,他们总会闭上眼睛默念一句:“上帝保佑我”(God bless me)。而恰在此时,影片情节会发生逆转,主人公转向了成功。如果没有对宗教的正确理解,多数人会接受这种灌输,认为这正是“神迹”出现,是上帝完成了惩恶扬善的任务。于是很多学生在考试前,不努力看书,不抓紧时间复习,而是选择去庙里烧香拜佛、去教堂做弥撒,甚至考试过程中闭眼祈祷。这就是典型的放弃了自我约束、自我努力的积极力量,完全被动、消极地等待别人决定。
  四、结 论
  综上所述,尽管宗教的历史悠久,且还将存在和发展相当长的时间,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宗教总有一天会消亡。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影视作品已经成为宗教传播的十分活跃的形式,二者之间的结合既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一面,也有冲突矛盾的一面。但是,无论是以普通观赏者的身份还是创作者的身份,都应持有正确的态度对待影视作品,即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和宗教观去指导自己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明是非,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刘岩.从电影《七宗罪》解析当代美国文化中的宗教情结[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4).
  [4] 许正林,范荣霞.宗教的镜像阐释:当代西方宗教电影的深度与样态[J].甘肃社会科学,2008(5).
  [5] 江泽民.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12-13.
  [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 吕大吉.中国现代宗教学术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展望[A].牟钟鉴主编.宗教与民族(第1辑)[C].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8] 魏宛斌,张奕阳.当代中国马列主义宗教观研究概述[J].宗教与世界,2003(11).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方立天.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中国社会科学,2005(4).
其他文献
曾德雄,男,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1994年进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开放时代》杂志社工作,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常务副主编等职。2006年获得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3月到广州市社科院哲文所工作。在《文史哲》、《人文杂志》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广州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任多家知名报刊的专栏作者及广州电台特约评论员。  编者按:广州
期刊
摘 要:随着手机、播客、微博的普及,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媒体,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传统媒体占垄断地位的时代远去了,每个人都可以生产信息、传播信息,传递方式也更加方便和快捷。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传统媒体,都需要转变观念、主动介入,学会使用、善于运用新媒体,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关键词:舆论引导;议程设置;网络监督;主动权  中图分类号:C192.63 文献
期刊
摘 要:报纸官方微博是传统媒体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在新媒体平台载体的延伸,本文基于新浪微博风云榜媒体影响力榜排名前两名的报纸官方微博做框架比较分析,旨在通过比较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两家报纸微博在发布数量、议题设置、发布方式、发布时间的不同进而得出两个报纸微博的不同特点和传播状态,从而归纳出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创造的新价值。  关键词:微博;报纸媒体;框架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2013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并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有媒体报道的重头戏。本文以人民网和新浪网为例,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网络媒体对“两会”报道的异同。  关键词:两会;人民网;新浪网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从Facebook在全球社交网站中的受欢迎程度可看出,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的作用已是显而易见,随之而来的各民族、各种族、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Facebook上跨文化传播关系的建立过程、运行原理的分析,归纳出Facebook上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总结出Facebook在跨文化传播互
期刊
摘 要: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传播一直以来都是信息传播扩展广度的一个瓶颈,文章从陕南农村传播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村信息传播困难的原因,并从政府宏观调控、媒体自身、农村信息传播环境等方面探讨了解决息传播缺位的对策。  关键词:陕南农村;信息传播;缺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62-02  近来随着农村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农村的信息传播较
期刊
摘 要:民生新闻节目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走出一条让大众较为认可的道路,在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为案例总结了这些问题,重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误区;陕西电视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54-02 
期刊
摘 要:都市报作为覆盖面最广、接触频率最多,最具可读性和欣赏性的报纸种类,在推动市民对于事件的认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大量文献中对于新闻报道如何建构读者认知的研究,关于评论如何推动市民理性认知的研究还比较少,具有研究价值。而以评论闻名的《南方都市报》,作为都市报中的领头羊,以它的评论为研究对象,看其理性引导的过程,对其他的报纸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南都评论版;地震;理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媒介融合,三网合一,听众细分化决定了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广播的专业特色决定了频率品牌的特色。陕西交通广播在两台合并的大背景下,在媒介发展的新阶段,蓄力突破,全新改版,陕西交通广播人也已认识到,突破思维,精准定位,整体运营,全方位整合才是王道,交通广播的“大广播、大交通、大产业”全新运营模式已悄然启动,迸发出全新的能量,迎接崭新交通广播格局的到来。  关键词:合并;融合;精准定位;组织革新;创
期刊
摘 要:在广电格局大调整,尤其受到省级广电“上星”、“落地”的双重挤压的背景下,城市群发展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为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核心城市的广电媒体,应充分利用核心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和扩散作用,在城市群设施同城化、市场一体化、功能一体化和利益协同化的进程中,打破既有的行政隶属空间,有效进行资源整合、价值重构和跨媒体传播,从而增强核心城市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城市群;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