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因信息碎片化趋势,目前高中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的信息有着数量巨大、内容分散的特点。这直接导致高中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急剧下降,进而使得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弱化,影响语文教育的进展。本文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在当前形势下的优势,研究其实施方法,实现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完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级中学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在阅读与鉴赏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標准内容包括对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鉴赏意识等方面的塑造与培养,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就成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核心手段。读整本书能有效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把控能力、培养健康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提升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因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茁壮发展、表达欲望日趋强烈的成长阶段,这为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首先,因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信息大多是内容驳杂、数目庞大的碎片化信息,这使学生对长篇幅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急剧下降,容易产生审美能力弱化、认知能力片面、共情能力减弱等严重问题。其次,因高中课业繁重、考试升学压力较大等客观因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教学重心放置到对于理论知识、课本内容与解题手段的教授上,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授课过程中只重视对知识的灌输,没有采取有效的课堂沟通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1]。部分教师在授课时,颠倒了师生教学之间主体与客体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过度指导,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不能主动思考文章结构与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信息,造成了阅读效果被动、主观意识缺乏、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阅读方式的问题。最后,因课业压力,高中学生在课外时间往往忙于课后作业,部分学生还会采取课程补习的手段以期提高自己的成绩,但他们忽略了语文是一门积累性学科这一根本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量,无法夯实学科知识基础,那么一味地补习也只是徒劳,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知识范围会逐渐劣化,成绩自然就无法达到理想水平。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
1.强化阅读能力
困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高中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无法在长时间长篇幅的阅读过程中保持始终如一的耐心与专注度。学生大多对阅读内容见解片面,部分学生甚至无法坚持读完文章,直接翻页到最后查看结果就草草了事。导致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碎片化阅读的泛滥,所谓碎片化阅读,指的是在网络上浏览诸如短文、图片与短视频等阅读深度低、内容简单轻快的碎片化信息。因碎片化信息内容简单,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的信息摄入与分析能力,在阅读这一行为上过度流于表面,使阅读能力弱化。整本书阅读正是应对这种趋势的手段,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能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相较于短篇幅文章,整本书阅读的阅读内容量更大、故事情节更复杂、文学体裁更丰富、文化内涵更多样,通过完成对整本书的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毅力,融入文字所营造的阅读环境,沉浸于书中的人物与故事。也能让其对书中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信息产生兴趣,扩展课外知识范围,扩充语文知识储备。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带来的成就感与失落感,会促使学生投入到对下一本书的阅读中,反复加强阅读毅力,提升阅读意愿,进而实现对阅读习惯的养成。
2.培养阅读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明确指导,要求学生对读物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进行感悟、对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进行分析、对写作背景与作者信息等进行了解、在丰富自己阅读经验的同时完成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修建与完善。以此可见整本书阅读不仅对学生阅读能力、知识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帮助,更为学生的阅读方法与观念培养助力颇多。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裨益体现在诸多方面。阅读方法千人千样,学生需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面对整本书中海量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信息时,学生需要掌握提炼获取、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在阅读开始时建立阅读体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体系中的信息进行丰富。这就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体会理解,进而感受文字在运用上的强烈美感与独特魅力。在阅读过程中对具体故事情节与整体故事架构进行分析,学生逐渐能把握整本书在内容上的连续性、在结构上的系统性。综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感情的转变,推测下一步情节的进展,在猜测正确的喜悦与猜测错误的讶异中,对表面与内里两个角度的情节脉络完成连接,进而实现理性的逻辑思考、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这样在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时,学生也就完成了对整本书内容的体系构建,实现了对阅读方法的升华。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方法
1.创设阅读氛围
整本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客体位置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有促进作用的阅读氛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为实现引导,可在阅读开始前提一些不涉及读物具体情节发展的问题,间接地为学生提供阅读动力,提升他们在实际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例如:在对《战争与和平》进行阅读时,教师可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出问题“书名《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指的究竟是什么战争?”这样就为学生设定了阅读目标,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初始动力,当学生获得问题的答案时,整本书阅读的进程已经到了近半,故事情节的精彩发展将作为剩余部分的推动力,促使学生完成阅读[2]。至于具体问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行设置,问题的设置应综合考虑与书中内容的关联性、在书中的位置等因素。在阅读完成后,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针对喜欢的情节与角色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初次阅读的不足,进而投入到二次阅读中。通过这样为整本书阅读课堂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加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人人有所读,人人有所得的目的。 2.深入阅读思考
读一本书的重点不是读完,而是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对书中故事情节的分析理解、对书中渗透出的人文知识的汲取,达成与作者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单向交流。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持续设立阅读目标,并按照目标对阅读内容保持思考。阅读目标的设置,是横跨书籍阅读过程与书籍内容两个角度的,纵向上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书籍的阅读进度进行设置;横向上则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书籍内容进行设置。设置的方向无非是整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某特定情节的作用、对书籍的评价等。具体的设置在课程开设前期可由教师安排,在学生逐渐习惯了阅读过程后就应由学生自行思考,例如在对《悲惨世界》进行阅读时,教师可在阅读初期,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书名中的“悲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学生在阅读时,随着对冉阿让曲折的个人经历的了解,会逐渐开始思考这与整个时代的关系,以此完成对阅读过程中阅读目标的设立。在完成阅读后,学生一般会得出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体善恶会受时代影响的结论,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结论转向积极的方向,得出虽然有人性的恶在作祟,但人的本性还是呼唤爱与光明的最终结论,实现了整本书阅读中的思考练习。
3.强化沟通交流
在完成对某本书的整本书阅读后,教师可安排阅读交流会,针对阅读中的收获与出现的问题进行发言与交流,通过读后研讨活动,强化阅读成果,检验阅读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可针对书中某一人物设置主题读书会,让学生们对这个角色给自己深刻印象的大小情节进行讨论,从中分析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设计上的巧妙之处,这种手段可以很好地促进二次阅读,并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着优良效果。例如在对《老人与海》阅读后的研讨会上,整本书都是与老人桑提亚哥相关的部分,学生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畅所欲言,进一步加強阅读效果,并引发学生在胜利与失败两个极端上的思考,教师可通过历史上类似事件进行讲解,为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提供帮助。教师在起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应参与到分享沟通中去,以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意见为学生提供参考,在理念的碰撞中实现师生阅读经历的共同升华。
4.查阅读书笔记
在整本书阅读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督促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大多内容繁杂,阅读难度对于普通高级中学学生来说较高,而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能有效分化大信息量,避免遗忘同时加强阅读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具体书籍选择不同的读书笔记的书写方式,例如在对《静静的顿河》进行阅读时,建议读书笔记以人物为基础进行,而对《三国演义》进行阅读时,读书笔记则适合以大事年代表的形式进行书写,具体情况可让学生自行选择[3]。在学生书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对于书中的名片段或是文辞优美的语句可进行摘抄记录;读书笔记的记录也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时刻记录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创作灵感。通过在阅读过程中翻阅读书笔记,学生能及时回想起之前的阅读进度,解决曾提出的问题,深化阅读印象。在完成阅读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简单查阅,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与方法习惯,并相应提出指导意见,促进学生阅读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加强。
结语
整本书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格培育、情感养成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投入到对整本书阅读在教学方法与措施上的探究与创新中,必将能改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现状,进而实现语文教育的一次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武国荣.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方法指导探略[J].语文课内外,2020,(11):167.
[2]朱士亮.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2020,(7):15-16.
[3]刘丽杰.基于整本书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48-49.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级中学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在阅读与鉴赏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標准内容包括对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鉴赏意识等方面的塑造与培养,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就成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核心手段。读整本书能有效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把控能力、培养健康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提升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因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茁壮发展、表达欲望日趋强烈的成长阶段,这为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首先,因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信息大多是内容驳杂、数目庞大的碎片化信息,这使学生对长篇幅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急剧下降,容易产生审美能力弱化、认知能力片面、共情能力减弱等严重问题。其次,因高中课业繁重、考试升学压力较大等客观因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教学重心放置到对于理论知识、课本内容与解题手段的教授上,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授课过程中只重视对知识的灌输,没有采取有效的课堂沟通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1]。部分教师在授课时,颠倒了师生教学之间主体与客体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过度指导,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不能主动思考文章结构与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信息,造成了阅读效果被动、主观意识缺乏、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阅读方式的问题。最后,因课业压力,高中学生在课外时间往往忙于课后作业,部分学生还会采取课程补习的手段以期提高自己的成绩,但他们忽略了语文是一门积累性学科这一根本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量,无法夯实学科知识基础,那么一味地补习也只是徒劳,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知识范围会逐渐劣化,成绩自然就无法达到理想水平。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
1.强化阅读能力
困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高中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无法在长时间长篇幅的阅读过程中保持始终如一的耐心与专注度。学生大多对阅读内容见解片面,部分学生甚至无法坚持读完文章,直接翻页到最后查看结果就草草了事。导致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碎片化阅读的泛滥,所谓碎片化阅读,指的是在网络上浏览诸如短文、图片与短视频等阅读深度低、内容简单轻快的碎片化信息。因碎片化信息内容简单,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的信息摄入与分析能力,在阅读这一行为上过度流于表面,使阅读能力弱化。整本书阅读正是应对这种趋势的手段,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能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相较于短篇幅文章,整本书阅读的阅读内容量更大、故事情节更复杂、文学体裁更丰富、文化内涵更多样,通过完成对整本书的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毅力,融入文字所营造的阅读环境,沉浸于书中的人物与故事。也能让其对书中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信息产生兴趣,扩展课外知识范围,扩充语文知识储备。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带来的成就感与失落感,会促使学生投入到对下一本书的阅读中,反复加强阅读毅力,提升阅读意愿,进而实现对阅读习惯的养成。
2.培养阅读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明确指导,要求学生对读物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进行感悟、对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进行分析、对写作背景与作者信息等进行了解、在丰富自己阅读经验的同时完成对个人精神世界的修建与完善。以此可见整本书阅读不仅对学生阅读能力、知识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帮助,更为学生的阅读方法与观念培养助力颇多。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裨益体现在诸多方面。阅读方法千人千样,学生需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面对整本书中海量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信息时,学生需要掌握提炼获取、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在阅读开始时建立阅读体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体系中的信息进行丰富。这就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体会理解,进而感受文字在运用上的强烈美感与独特魅力。在阅读过程中对具体故事情节与整体故事架构进行分析,学生逐渐能把握整本书在内容上的连续性、在结构上的系统性。综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感情的转变,推测下一步情节的进展,在猜测正确的喜悦与猜测错误的讶异中,对表面与内里两个角度的情节脉络完成连接,进而实现理性的逻辑思考、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这样在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时,学生也就完成了对整本书内容的体系构建,实现了对阅读方法的升华。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方法
1.创设阅读氛围
整本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客体位置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有促进作用的阅读氛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为实现引导,可在阅读开始前提一些不涉及读物具体情节发展的问题,间接地为学生提供阅读动力,提升他们在实际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例如:在对《战争与和平》进行阅读时,教师可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出问题“书名《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指的究竟是什么战争?”这样就为学生设定了阅读目标,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初始动力,当学生获得问题的答案时,整本书阅读的进程已经到了近半,故事情节的精彩发展将作为剩余部分的推动力,促使学生完成阅读[2]。至于具体问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行设置,问题的设置应综合考虑与书中内容的关联性、在书中的位置等因素。在阅读完成后,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针对喜欢的情节与角色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初次阅读的不足,进而投入到二次阅读中。通过这样为整本书阅读课堂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加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人人有所读,人人有所得的目的。 2.深入阅读思考
读一本书的重点不是读完,而是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对书中故事情节的分析理解、对书中渗透出的人文知识的汲取,达成与作者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单向交流。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持续设立阅读目标,并按照目标对阅读内容保持思考。阅读目标的设置,是横跨书籍阅读过程与书籍内容两个角度的,纵向上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书籍的阅读进度进行设置;横向上则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书籍内容进行设置。设置的方向无非是整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某特定情节的作用、对书籍的评价等。具体的设置在课程开设前期可由教师安排,在学生逐渐习惯了阅读过程后就应由学生自行思考,例如在对《悲惨世界》进行阅读时,教师可在阅读初期,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书名中的“悲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样学生在阅读时,随着对冉阿让曲折的个人经历的了解,会逐渐开始思考这与整个时代的关系,以此完成对阅读过程中阅读目标的设立。在完成阅读后,学生一般会得出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体善恶会受时代影响的结论,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结论转向积极的方向,得出虽然有人性的恶在作祟,但人的本性还是呼唤爱与光明的最终结论,实现了整本书阅读中的思考练习。
3.强化沟通交流
在完成对某本书的整本书阅读后,教师可安排阅读交流会,针对阅读中的收获与出现的问题进行发言与交流,通过读后研讨活动,强化阅读成果,检验阅读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可针对书中某一人物设置主题读书会,让学生们对这个角色给自己深刻印象的大小情节进行讨论,从中分析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设计上的巧妙之处,这种手段可以很好地促进二次阅读,并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着优良效果。例如在对《老人与海》阅读后的研讨会上,整本书都是与老人桑提亚哥相关的部分,学生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畅所欲言,进一步加強阅读效果,并引发学生在胜利与失败两个极端上的思考,教师可通过历史上类似事件进行讲解,为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提供帮助。教师在起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应参与到分享沟通中去,以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意见为学生提供参考,在理念的碰撞中实现师生阅读经历的共同升华。
4.查阅读书笔记
在整本书阅读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督促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大多内容繁杂,阅读难度对于普通高级中学学生来说较高,而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能有效分化大信息量,避免遗忘同时加强阅读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具体书籍选择不同的读书笔记的书写方式,例如在对《静静的顿河》进行阅读时,建议读书笔记以人物为基础进行,而对《三国演义》进行阅读时,读书笔记则适合以大事年代表的形式进行书写,具体情况可让学生自行选择[3]。在学生书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对于书中的名片段或是文辞优美的语句可进行摘抄记录;读书笔记的记录也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时刻记录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创作灵感。通过在阅读过程中翻阅读书笔记,学生能及时回想起之前的阅读进度,解决曾提出的问题,深化阅读印象。在完成阅读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简单查阅,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与方法习惯,并相应提出指导意见,促进学生阅读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加强。
结语
整本书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格培育、情感养成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投入到对整本书阅读在教学方法与措施上的探究与创新中,必将能改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现状,进而实现语文教育的一次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武国荣.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方法指导探略[J].语文课内外,2020,(11):167.
[2]朱士亮.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2020,(7):15-16.
[3]刘丽杰.基于整本书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48-49.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