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知识相对较为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抓住“兴趣”这个关键点,巧妙运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将课文与插图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从而使其直观、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插图;初中历史;运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尽管汉字有着其独有的韵味和文化内涵,但由于年龄限制,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往往对更为直观和形象的图片感兴趣,对抽象、生硬的文字缺乏兴趣。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初中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巧妙运用课本上的插图,将历史图像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与人文素养。本文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仅供参考。
1运用插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讲述的是与学生们学习与生活实际的事相距甚远的事,内容相对枯燥。尤其是古代历史的部分,更是令初中学生们感到“头疼”。面对这样的现状,倘若教师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将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势必会事倍功半。要知道,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往往对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如果能够巧妙运用课本上的插图展开教学,从而将知识图像化,将历史场景化,将课堂变得更为新鲜有趣,那么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必然能够被充分的调动和激发,从而使其带着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去学习,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给七年级的学生们讲授“秦统一中国”的相关内容时,倘若教师一上来讲述的就是秦朝在什么时间灭了哪六个国家,在什么时间完成统一大业对后世有着何种影响等等,初中学生或许也能学到一定的历史知识,但由于这样的课堂过于传统,不够生动,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打破常规,带领学生先去欣赏这一课最后的“秦始皇陵”与“兵马俑1号坑中气势宏大的军阵”两幅插图,此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进行提问:“大家听说过秦始皇陵墓吗?大家猜猜这座陵墓是否有被发掘呢?”接着,教师就可以用解构性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述传说中秦始皇陵里用水银做成的大江大河、用夜明珠做成的太阳月亮、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和遍布的机关等等。可以想象,孩子们在课堂上听到这样新奇的事情,其好奇心和积极性一定会被充分地激发,当好奇心和积极性有了,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最后,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课堂由神秘莫测的秦始皇陵转换到两千多年前那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具体的讲述相关内容。
2 运用插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教科书上的文字往往相对较为书面化,不接地气,学生们在学习时难免会望而生畏,教学效果自然也就难以得到保障。而课本上除了有大量的专业性文字之外,也有着许多生动写实的插图,教师完全可以合理运用这些插图,从而将历史事件图像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对文字与插图进行综合学习的过程中,直观深入的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深入的理解其意义与内涵。
上文提到,在讲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应当通过插图为学生讲述秦始皇陵的传说,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当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兴趣被充分地激发,教师就可以继续运用插图带领学生具体的学习这一课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加深其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课本上的秦始皇插图,让学生谈一谈心目中的秦始皇是怎样的形象,雄才大略?残暴无比?还是文治武功。毕竟,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和他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正是秦始皇霸气的性格,帮助他在文臣武将的辅佐下横扫六合、一统天下。而讲到秦朝统一时,学生很可能想当然的认为清朝的疆域就相当于今天我们所知道的“雄鸡”,其实则不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秦朝统一中国后的疆域,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课本上的“秦朝形势图”,这样,学生对秦朝的疆域便有了清晰的了解。而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又做了什么利于后世的事情呢?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赏析课本上货币与灵渠插图,从而让学生了解秦朝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建人工运河的伟大成就,帮助其对秦朝产生一个客观的认识,使其明白“评价一个帝王和王朝不能片面的去评价好和坏,而应该综合、客观的去认识。”这样,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插图,不仅能帮助其更直观和深入的把握历史知识,而且能帮助其掌握“评价一个帝王或时代”的正确方法,有效提升其历史综合素养。
3运用插图,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前段时间,河南大学教授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講爆红网络,一时间引来众多追捧。教授在典礼现场告诉学生:“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守护作为知识分子的那份人文情怀。”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颇具厚重感、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通过对课本上插图的运用,带领学生一起了解重大变革,感受波澜壮阔的时代,培育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自身的使命感。这些内涵与情怀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而且能帮助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
例如,在给八年级的孩子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开国大典插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当年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场景,帮助其更深刻的感受到“随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华民族洗刷了百年耻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从而帮助其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伟大的,但其诞生的过程也是艰辛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赏析人民英雄纪念碑插图,让其在气势非凡的碑文和毛主席气吞山河的字迹中,认识和感受到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独立、自由与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认识到新中国和新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其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学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全面培养其人文情怀,做最优质的历史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们的喜好进行调查和研究,从其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巧妙运用课本上的插图,打造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其历史成绩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爽.浅谈初中历史图像化教学[J].教育周刊,2017(16)。
[2].张立平.初中历史中的插图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21)。
关键词:插图;初中历史;运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尽管汉字有着其独有的韵味和文化内涵,但由于年龄限制,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往往对更为直观和形象的图片感兴趣,对抽象、生硬的文字缺乏兴趣。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初中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巧妙运用课本上的插图,将历史图像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与人文素养。本文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仅供参考。
1运用插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讲述的是与学生们学习与生活实际的事相距甚远的事,内容相对枯燥。尤其是古代历史的部分,更是令初中学生们感到“头疼”。面对这样的现状,倘若教师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将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势必会事倍功半。要知道,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往往对趣味性较强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如果能够巧妙运用课本上的插图展开教学,从而将知识图像化,将历史场景化,将课堂变得更为新鲜有趣,那么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必然能够被充分的调动和激发,从而使其带着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去学习,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给七年级的学生们讲授“秦统一中国”的相关内容时,倘若教师一上来讲述的就是秦朝在什么时间灭了哪六个国家,在什么时间完成统一大业对后世有着何种影响等等,初中学生或许也能学到一定的历史知识,但由于这样的课堂过于传统,不够生动,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打破常规,带领学生先去欣赏这一课最后的“秦始皇陵”与“兵马俑1号坑中气势宏大的军阵”两幅插图,此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进行提问:“大家听说过秦始皇陵墓吗?大家猜猜这座陵墓是否有被发掘呢?”接着,教师就可以用解构性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述传说中秦始皇陵里用水银做成的大江大河、用夜明珠做成的太阳月亮、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和遍布的机关等等。可以想象,孩子们在课堂上听到这样新奇的事情,其好奇心和积极性一定会被充分地激发,当好奇心和积极性有了,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最后,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课堂由神秘莫测的秦始皇陵转换到两千多年前那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具体的讲述相关内容。
2 运用插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教科书上的文字往往相对较为书面化,不接地气,学生们在学习时难免会望而生畏,教学效果自然也就难以得到保障。而课本上除了有大量的专业性文字之外,也有着许多生动写实的插图,教师完全可以合理运用这些插图,从而将历史事件图像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对文字与插图进行综合学习的过程中,直观深入的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深入的理解其意义与内涵。
上文提到,在讲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应当通过插图为学生讲述秦始皇陵的传说,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当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兴趣被充分地激发,教师就可以继续运用插图带领学生具体的学习这一课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加深其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课本上的秦始皇插图,让学生谈一谈心目中的秦始皇是怎样的形象,雄才大略?残暴无比?还是文治武功。毕竟,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和他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正是秦始皇霸气的性格,帮助他在文臣武将的辅佐下横扫六合、一统天下。而讲到秦朝统一时,学生很可能想当然的认为清朝的疆域就相当于今天我们所知道的“雄鸡”,其实则不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秦朝统一中国后的疆域,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课本上的“秦朝形势图”,这样,学生对秦朝的疆域便有了清晰的了解。而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又做了什么利于后世的事情呢?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赏析课本上货币与灵渠插图,从而让学生了解秦朝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建人工运河的伟大成就,帮助其对秦朝产生一个客观的认识,使其明白“评价一个帝王和王朝不能片面的去评价好和坏,而应该综合、客观的去认识。”这样,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插图,不仅能帮助其更直观和深入的把握历史知识,而且能帮助其掌握“评价一个帝王或时代”的正确方法,有效提升其历史综合素养。
3运用插图,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前段时间,河南大学教授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講爆红网络,一时间引来众多追捧。教授在典礼现场告诉学生:“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守护作为知识分子的那份人文情怀。”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颇具厚重感、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通过对课本上插图的运用,带领学生一起了解重大变革,感受波澜壮阔的时代,培育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自身的使命感。这些内涵与情怀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成绩,而且能帮助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
例如,在给八年级的孩子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开国大典插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当年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场景,帮助其更深刻的感受到“随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华民族洗刷了百年耻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从而帮助其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伟大的,但其诞生的过程也是艰辛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赏析人民英雄纪念碑插图,让其在气势非凡的碑文和毛主席气吞山河的字迹中,认识和感受到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独立、自由与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认识到新中国和新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其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学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全面培养其人文情怀,做最优质的历史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们的喜好进行调查和研究,从其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巧妙运用课本上的插图,打造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其历史成绩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爽.浅谈初中历史图像化教学[J].教育周刊,2017(16)。
[2].张立平.初中历史中的插图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