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上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语文写作素养的提高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毕竟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让他们乐于表达、爱上写作,摆脱以往写作的束缚,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关键词】真话;作文教学;学生;写作;诉真情
一、打消顾虑,引导学生说出真心话
一提起作文,不仅学生头疼语文老师亦如此,这源头还是在于教师教的太死板,总是依照固定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及写作框架让学生进行写作,而学生又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以及体验而无法写出让老师满意的所谓“优秀文章”,害怕在写作过程走出老师所给定的写作框架而跑题导致作文低分,以至于学生绞尽脑汁去写一些“假、大、空”的文章。不会说真话、不敢表露自己内心真实情感成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通病,使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出现缺乏真实情感、过于模式化、不贴近生活的现象。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们既有责任也有使命去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写作环境中“一吐为快”。
在瑞吉欧《孩子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里说到:孩子有100种语言,却被偷走99种。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处在低年龄段的学生,思维的跳跃度比较大,这时候也正是培养他们写作中说真话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忽视他们喜欢写的东西,他们在这个时候就会对作文慢慢产生疏远感,不得不在作文中脱离生活实际,隐藏自己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写作当中,要尊重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给学生思考的自由和空间。看过一个这样的案例:有一位语文老师在一次作文教学的开头便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都是说真话呢?问题问完后没有任何一位同学说话。接着老师又问:“那你们不说真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这时候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其实这些原因并不出乎我们的意料,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打消学生的这些顾虑,积极鼓励学生说真话。
二、走近生活,鼓励学生写出真感情
“十次耳闻,不如一次目见”。也就是说作文素材如果都是从书中看来的,自己没有去亲身体验,始终还是和事实的真相隔着一层纸,又怎能描绘出内心真实的情感呢?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入手,加强与写作的紧密联系,了解写作来源于生活。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当然自由选题,并不是要否认命题作文的存在,而是要让命题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学中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所以当学生把写作文当成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有感而发而不是抓耳挠腮。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作文来源于生活实践,文章内容的丰富程度离不开相应的生活实践,俗话说得好:你的业余生活有多么的丰富多彩,那么你笔下的文章就有多丰富多彩。让学生未曾经历过还要有感而发,这谈何容易?
灵感总是稍纵即逝的,一些好的想法也总是停留一瞬间,这些一瞬间有时候会是写作最好的素材,所以这也就涉及到了一种关于用“微型日记”的形式,微型日记内容少,字数不限。当然微型日记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写,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传授一定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逐步在写微型日记转变到写作文的方向上来,从平淡的生活记录到真实感情的描述,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
三、广泛阅读,激发学生用心去感悟
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里指出: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提不高的。诗圣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在课外的阅读量基本为零,因为他们对于课外读物根本不提不起兴趣,而家长在生活中也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不能很好的为孩子做一个读书的榜样,也不会去监督学生去博览群书,认为他们只要认真完成作业就行了。其实家长再忙,只要每天抽取一个小时为孩子朗读或者与他们共读一小段书的节选,孩子对阅读都会慢慢变得感兴趣。除此之外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应当要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氛围,比如每天上课前让学生轮流来进行阅读分享,把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进行朗读,那么他们就会去找不同的书籍去广泛阅读。这样一来不仅给予了他们表现的机会,还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分享以及阅读的乐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样看来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但是如果强迫学生去看可课外读物是一个不可取的行为,只有基于兴趣的阅读才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涉猎不同种类的书籍,让他们去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哪怕每天只是阅读一本书的一小段,也能从书中学习到不少的东西。只有当自己的阅读量提升后,才能从书中获取精神养料去丰盈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生的千姿百态。
每天的生活是真实发生的,而作文也应当如此。所以,只有在写作中放手让学生自由去发挥、去创作,才能让他们挣脱写作的束缚,在作文中真情流露。学生在宽松、自由环境下自然就会变的“乐于说真话,愿意表真情”,也会用他们手下的笔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2]朱熹.《观书有感》.
[3]张磊.《谈如何从微型日记促进小学语文作文质量提高》.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中心校.
[4]于一兵,主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文件及解读[M].吉林人民出版社.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关键词】真话;作文教学;学生;写作;诉真情
一、打消顾虑,引导学生说出真心话
一提起作文,不仅学生头疼语文老师亦如此,这源头还是在于教师教的太死板,总是依照固定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及写作框架让学生进行写作,而学生又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以及体验而无法写出让老师满意的所谓“优秀文章”,害怕在写作过程走出老师所给定的写作框架而跑题导致作文低分,以至于学生绞尽脑汁去写一些“假、大、空”的文章。不会说真话、不敢表露自己内心真实情感成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通病,使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出现缺乏真实情感、过于模式化、不贴近生活的现象。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们既有责任也有使命去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写作环境中“一吐为快”。
在瑞吉欧《孩子的一百种语言》这本书里说到:孩子有100种语言,却被偷走99种。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处在低年龄段的学生,思维的跳跃度比较大,这时候也正是培养他们写作中说真话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忽视他们喜欢写的东西,他们在这个时候就会对作文慢慢产生疏远感,不得不在作文中脱离生活实际,隐藏自己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写作当中,要尊重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给学生思考的自由和空间。看过一个这样的案例:有一位语文老师在一次作文教学的开头便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都是说真话呢?问题问完后没有任何一位同学说话。接着老师又问:“那你们不说真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这时候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其实这些原因并不出乎我们的意料,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打消学生的这些顾虑,积极鼓励学生说真话。
二、走近生活,鼓励学生写出真感情
“十次耳闻,不如一次目见”。也就是说作文素材如果都是从书中看来的,自己没有去亲身体验,始终还是和事实的真相隔着一层纸,又怎能描绘出内心真实的情感呢?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入手,加强与写作的紧密联系,了解写作来源于生活。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当然自由选题,并不是要否认命题作文的存在,而是要让命题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学中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所以当学生把写作文当成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有感而发而不是抓耳挠腮。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作文来源于生活实践,文章内容的丰富程度离不开相应的生活实践,俗话说得好:你的业余生活有多么的丰富多彩,那么你笔下的文章就有多丰富多彩。让学生未曾经历过还要有感而发,这谈何容易?
灵感总是稍纵即逝的,一些好的想法也总是停留一瞬间,这些一瞬间有时候会是写作最好的素材,所以这也就涉及到了一种关于用“微型日记”的形式,微型日记内容少,字数不限。当然微型日记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写,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传授一定的写作技巧,让学生逐步在写微型日记转变到写作文的方向上来,从平淡的生活记录到真实感情的描述,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
三、广泛阅读,激发学生用心去感悟
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里指出: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提不高的。诗圣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在课外的阅读量基本为零,因为他们对于课外读物根本不提不起兴趣,而家长在生活中也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不能很好的为孩子做一个读书的榜样,也不会去监督学生去博览群书,认为他们只要认真完成作业就行了。其实家长再忙,只要每天抽取一个小时为孩子朗读或者与他们共读一小段书的节选,孩子对阅读都会慢慢变得感兴趣。除此之外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应当要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氛围,比如每天上课前让学生轮流来进行阅读分享,把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进行朗读,那么他们就会去找不同的书籍去广泛阅读。这样一来不仅给予了他们表现的机会,还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分享以及阅读的乐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样看来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但是如果强迫学生去看可课外读物是一个不可取的行为,只有基于兴趣的阅读才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涉猎不同种类的书籍,让他们去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哪怕每天只是阅读一本书的一小段,也能从书中学习到不少的东西。只有当自己的阅读量提升后,才能从书中获取精神养料去丰盈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生的千姿百态。
每天的生活是真实发生的,而作文也应当如此。所以,只有在写作中放手让学生自由去发挥、去创作,才能让他们挣脱写作的束缚,在作文中真情流露。学生在宽松、自由环境下自然就会变的“乐于说真话,愿意表真情”,也会用他们手下的笔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2]朱熹.《观书有感》.
[3]张磊.《谈如何从微型日记促进小学语文作文质量提高》.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中心校.
[4]于一兵,主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文件及解读[M].吉林人民出版社.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