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充分等问题,拟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究地方政府发展智慧医疗规划,创新探索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的策略与机制,以更好和更有效地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服务便捷高效、价格低廉与可及的卫生医疗服务。
关键词:智慧医疗;互联网+;规划策略
0 引言
智慧医疗(Intelligent Medical,简称IM),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医疗专有术语。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期望运用新方式和新科技,推进医疗体系的完善和服务模式的变革,切实改善“看病难”、“看病贵”和“看好病”问题[1]。
本文以医疗信息化为切入点,提出智慧医疗发展规划的模式与机制、方案与路径以及相应的评估机制,为区域医疗服务创新提供参考。从技术进步的使能角度对“互联网+”下的智慧医疗重定义,阐述物联网背景下智慧医疗的优势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智慧医疗建设契合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良好的医疗资源基础和物联网建设平台等软硬件设施,为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大数据分析的深层次需求,对智慧医疗发展更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物联网背景下智慧医疗重定义
智慧医疗的概念内涵可以这样解读:首先,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慧医疗实现其功能的主要手段,其中广泛采取和应用的三大技术为物联网、大數据和云计算。其次,智慧医疗是基于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是多种学科的交叉应用,是基于健康管理的理念,面向医养融合的大健康体系,其表现形式就是发展成为各种智慧产业,如预约挂号、药品供应保障、住院病人管理、公共卫生、个人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第三,普惠于民是智慧医疗建设的最终目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健康医疗产业的跨界融合,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卫生服务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或缓解。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物联网,尤其是医疗物联网的发展与智慧医疗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医疗物联网为基础,并依托医疗卫生智能化系统平台,连接人员、设备、信息以及资源等要素,提供全流程管理、业务自动化以及资源管理与优化,最终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以及诊断科学等功能。这一定义主要侧重于从系统论的角度对智慧医疗进行重新解读,它可以看作是由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等多方联动形成的具有多层次、多类别和多功能的医疗卫生生态系统,并能智能地满足相应医疗卫生生态圈的需求。因此智慧医疗更加注重整合医疗资源,更加注重搭建服务渠道,更加注重维护系统安全。
2 基于需求特性的智慧医疗发展内涵
智慧医疗发展的落脚点是服务于民。从个人和医院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从供需双方的角度来理解,他们都对医疗服务有一些共性需求。对需方来说,主要关注个人的健康因素,以此为基础做出主观判断,即是否需要智慧医疗服务;对供方来说,是医院等专业机构从患病程度出发,科学合理判断个人是否需要医疗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以及需求的数量等。共通点在于服务和资源获取以及医疗服务系统。从医疗需求方的层面考虑,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医疗服务和资源的获得,规划智慧医疗的服务和资源获取水平,就需要考虑医疗资源的覆盖程度、服务方式的可及性以及市场的监管程度等。从医疗服务供方的层面考虑,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组建与维护医疗服务产业链。智慧医疗发展规划就要考虑供方如何高效参与医疗生产、管理服务和后期监管的产业链组建与维护。而从需求的内容看,可以将其归纳为资源共享、服务集成、数据共享以及专家集成四个方面的内容。数据共享意味着智慧医疗需要对医疗大数据,如诊疗记录、影像资料、临床数据等进行有效整合。最后,专家集成主要是针对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可以实现多个领域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协同和合作,最终实现知识应用和共享。
3 智慧医疗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借助于物联网技术,智慧医疗可以实现有限的医疗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利用,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使社会公众可切实享受到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的医疗服务。这种全新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与传统医疗业务交叉渗透、兼具开放、协作、便捷、创新等特点。
从智慧医疗的优势特征的分析来看,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加上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前沿技术的共同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数据网络正快速形成,医疗信息化真正进入智慧化时代,智慧医疗迎来黄金发展期。医疗服务重点由疾病管理转向健康管理,提出要重点围绕个人健康管理衍生出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自我诊断、大数据分析等,未来医疗机构的发展重心也会发生变化,从关注疾病到更加突出以人的健康为重心,医生可以重点关注居民的健康管理,及时主动得进行疾病预防和疾病干预,实时监控病人的健康状况,从而达到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的效果。
智能终端应用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例如,个人可以穿戴体征感知设备,比较典型的就是运动手环,甚至测基因的设备在消费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迅速爆发,互联网上与医疗有关的APP也是喷涌而出,形式多样。而医疗服务的供方则重点开展自动远程健康监测、疾病预警、远程问诊等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新生儿、儿童、成人以及老年人等。智慧医疗的终端产品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就诊体验,改变了以往民众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就医方式,将逐步成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焦点所在。
4 结语
本文认为智慧医疗建设首先要从顶层规划入手,宏观把握智慧医疗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方法。智慧医疗总体规划是基于物联网的技术框架,结合“互联网+医疗”的思维,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医疗卫生业务为主线,重点建设“三中心一平台一系统”,逐步形成家庭健康管理、社区医疗服和智慧医院三级递进,区域资源、数据、专家和服务全面集成与共享,医疗供给和需求准确配置的医疗服务架构。要实现智慧医疗规划蓝图,需要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汇集融合,优势互补,协同推进。一是要注重顶层规划,加强政府监管,制定发展规划实施策略;二是要坚持标准统一,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三是要促进产业带动,建立持续可运营的创新模式,推动关联产业发展;四是要完善保障措施,加强人员配备,增强资金投入。五是要注重考核评估,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效用,从而改进和持续优化智慧医疗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陈杏子,曾智,沈永健. 智慧医疗对我国医疗行业环境转变的影响研究[J]. 医学与哲学,2017(1):62-64.
[2]张芝子,李伟,吴洋等. “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分析[J]. 价值工程,2016(8):56-57.
[3]钱海,费科峰,沈剑峰. 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医学,2016(8):18-21.
作者简介:程宇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智慧医疗规划与建设等。
关键词:智慧医疗;互联网+;规划策略
0 引言
智慧医疗(Intelligent Medical,简称IM),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医疗专有术语。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期望运用新方式和新科技,推进医疗体系的完善和服务模式的变革,切实改善“看病难”、“看病贵”和“看好病”问题[1]。
本文以医疗信息化为切入点,提出智慧医疗发展规划的模式与机制、方案与路径以及相应的评估机制,为区域医疗服务创新提供参考。从技术进步的使能角度对“互联网+”下的智慧医疗重定义,阐述物联网背景下智慧医疗的优势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智慧医疗建设契合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良好的医疗资源基础和物联网建设平台等软硬件设施,为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大数据分析的深层次需求,对智慧医疗发展更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物联网背景下智慧医疗重定义
智慧医疗的概念内涵可以这样解读:首先,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慧医疗实现其功能的主要手段,其中广泛采取和应用的三大技术为物联网、大數据和云计算。其次,智慧医疗是基于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是多种学科的交叉应用,是基于健康管理的理念,面向医养融合的大健康体系,其表现形式就是发展成为各种智慧产业,如预约挂号、药品供应保障、住院病人管理、公共卫生、个人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第三,普惠于民是智慧医疗建设的最终目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健康医疗产业的跨界融合,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卫生服务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或缓解。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物联网,尤其是医疗物联网的发展与智慧医疗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医疗物联网为基础,并依托医疗卫生智能化系统平台,连接人员、设备、信息以及资源等要素,提供全流程管理、业务自动化以及资源管理与优化,最终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以及诊断科学等功能。这一定义主要侧重于从系统论的角度对智慧医疗进行重新解读,它可以看作是由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等多方联动形成的具有多层次、多类别和多功能的医疗卫生生态系统,并能智能地满足相应医疗卫生生态圈的需求。因此智慧医疗更加注重整合医疗资源,更加注重搭建服务渠道,更加注重维护系统安全。
2 基于需求特性的智慧医疗发展内涵
智慧医疗发展的落脚点是服务于民。从个人和医院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从供需双方的角度来理解,他们都对医疗服务有一些共性需求。对需方来说,主要关注个人的健康因素,以此为基础做出主观判断,即是否需要智慧医疗服务;对供方来说,是医院等专业机构从患病程度出发,科学合理判断个人是否需要医疗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以及需求的数量等。共通点在于服务和资源获取以及医疗服务系统。从医疗需求方的层面考虑,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医疗服务和资源的获得,规划智慧医疗的服务和资源获取水平,就需要考虑医疗资源的覆盖程度、服务方式的可及性以及市场的监管程度等。从医疗服务供方的层面考虑,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组建与维护医疗服务产业链。智慧医疗发展规划就要考虑供方如何高效参与医疗生产、管理服务和后期监管的产业链组建与维护。而从需求的内容看,可以将其归纳为资源共享、服务集成、数据共享以及专家集成四个方面的内容。数据共享意味着智慧医疗需要对医疗大数据,如诊疗记录、影像资料、临床数据等进行有效整合。最后,专家集成主要是针对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可以实现多个领域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协同和合作,最终实现知识应用和共享。
3 智慧医疗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借助于物联网技术,智慧医疗可以实现有限的医疗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利用,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使社会公众可切实享受到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的医疗服务。这种全新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与传统医疗业务交叉渗透、兼具开放、协作、便捷、创新等特点。
从智慧医疗的优势特征的分析来看,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加上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前沿技术的共同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数据网络正快速形成,医疗信息化真正进入智慧化时代,智慧医疗迎来黄金发展期。医疗服务重点由疾病管理转向健康管理,提出要重点围绕个人健康管理衍生出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自我诊断、大数据分析等,未来医疗机构的发展重心也会发生变化,从关注疾病到更加突出以人的健康为重心,医生可以重点关注居民的健康管理,及时主动得进行疾病预防和疾病干预,实时监控病人的健康状况,从而达到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的效果。
智能终端应用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例如,个人可以穿戴体征感知设备,比较典型的就是运动手环,甚至测基因的设备在消费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迅速爆发,互联网上与医疗有关的APP也是喷涌而出,形式多样。而医疗服务的供方则重点开展自动远程健康监测、疾病预警、远程问诊等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新生儿、儿童、成人以及老年人等。智慧医疗的终端产品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就诊体验,改变了以往民众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就医方式,将逐步成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焦点所在。
4 结语
本文认为智慧医疗建设首先要从顶层规划入手,宏观把握智慧医疗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方法。智慧医疗总体规划是基于物联网的技术框架,结合“互联网+医疗”的思维,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医疗卫生业务为主线,重点建设“三中心一平台一系统”,逐步形成家庭健康管理、社区医疗服和智慧医院三级递进,区域资源、数据、专家和服务全面集成与共享,医疗供给和需求准确配置的医疗服务架构。要实现智慧医疗规划蓝图,需要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汇集融合,优势互补,协同推进。一是要注重顶层规划,加强政府监管,制定发展规划实施策略;二是要坚持标准统一,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三是要促进产业带动,建立持续可运营的创新模式,推动关联产业发展;四是要完善保障措施,加强人员配备,增强资金投入。五是要注重考核评估,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效用,从而改进和持续优化智慧医疗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陈杏子,曾智,沈永健. 智慧医疗对我国医疗行业环境转变的影响研究[J]. 医学与哲学,2017(1):62-64.
[2]张芝子,李伟,吴洋等. “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分析[J]. 价值工程,2016(8):56-57.
[3]钱海,费科峰,沈剑峰. 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医学,2016(8):18-21.
作者简介:程宇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智慧医疗规划与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