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溯本求源、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能学以致用。
一、以《课标》为依据,呈现目标设计的多元性
1.价值养成是品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不同的学科对教育的效果理解不同,且在实际应用中的侧重点也不同。品德学科是教育者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反复实践,使之把符合一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转化为行为习惯,内化为稳定的、优良的品德信念的过程。因此,在品德学科里,情感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是品德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综观整个《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内容的设置无一不体现情感的渗透和价值观的培养。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材设置了三个单元:“我能为你做什么”“我的家乡在变化”“我与外界的联系”,贯穿一条乐于助人、热爱家乡、感受生活的情感教育主线。
2.能力提高是品德教学的重要表象
品德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训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学内容都是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组成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探究,形成自己的能力。
例如,教学“新学期,你好”这一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暑假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畅谈自己在暑假里的故事,说说自己的暑假是怎么过的,说说自己的暑假之最,交流一下自己在暑假里学到的本领。在活动中,我注意收集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暑假生活的各种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重他人的好品德,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学会自己创造快乐,同时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对新学期满怀希望。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应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品德课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教师应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深入生活,搜集相关的材料。
3.知识增长是品德教学的有效抓手
品德学科知识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知识框架,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补充。在“平安回家”的教学中,我采用视频的方法带领学生认识藏有交通标志的漫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通图标,联系交通路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交通标志与实际交通状况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含义和注意事项。
二、创设恰当的情境
1.利用实际的生活情境
利用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或问题作为素材设计教学。比如,在教学“生死不离”一课时,正值雅安地震爆发,我播放了雅安地震的新闻,组织学生集体为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然后播放一些惨烈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最后再出示一些地震中的小英雄的事迹,让学生感悟他们坚强勇敢的精神,体会生死不离的真实感受。再如我教学的“学会分享”的片段。
师:今天体育老师托我给你们带来了礼物,你们看!(老师拿出两根跳绳,学生有点骚动)这可是她心爱的宝贝。你们说,我把它给谁玩呢?
(学生七嘴八舌。)
生:给我,给我!
……
师:要不这样,我把跳绳放在教室后面,下了课谁先抢到就给谁玩,好不好?
生:不行,那样我老是抢不到。
生:我同意,我离得近,能抢到。
生:我不同意,那样非乱套不可。
师:(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没想到两根跳绳会让同学们的想法发生冲突,让我们安静下来,讨论一下,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件事呢?
(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这一情境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体验成为现实,他们更容易投入学习,接受教师或同学的建议,学会分享。
2.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
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模拟呈现其他时间、其他地点或其他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有些素材虽然在生活中已经发生了,但很多时候不一定是我们正在教学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模拟再现现实生活的场景。
例如,我在教“江山多娇”一课时,首先播放《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接着,我介绍:“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自古以来就用她那甜美的乳汁,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生命;今天,她仍然用自己的琼浆玉液,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亿万炎黄子孙都深情地称她为‘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长江,去领略她的雄奇、壮美!课下,同学们已经搜集了关于长江的一些图文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二至三份资料在全班交流。”(学生组内交流筛选,准备汇报)
上课伊始,教师用语言设计的教学情境营造了一种期待的学习氛围,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责编 钟伟芳)
一、以《课标》为依据,呈现目标设计的多元性
1.价值养成是品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不同的学科对教育的效果理解不同,且在实际应用中的侧重点也不同。品德学科是教育者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反复实践,使之把符合一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转化为行为习惯,内化为稳定的、优良的品德信念的过程。因此,在品德学科里,情感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是品德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综观整个《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内容的设置无一不体现情感的渗透和价值观的培养。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材设置了三个单元:“我能为你做什么”“我的家乡在变化”“我与外界的联系”,贯穿一条乐于助人、热爱家乡、感受生活的情感教育主线。
2.能力提高是品德教学的重要表象
品德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训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学内容都是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组成的,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探究,形成自己的能力。
例如,教学“新学期,你好”这一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暑假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畅谈自己在暑假里的故事,说说自己的暑假是怎么过的,说说自己的暑假之最,交流一下自己在暑假里学到的本领。在活动中,我注意收集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暑假生活的各种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重他人的好品德,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学会自己创造快乐,同时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对新学期满怀希望。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应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品德课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教师应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深入生活,搜集相关的材料。
3.知识增长是品德教学的有效抓手
品德学科知识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知识框架,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补充。在“平安回家”的教学中,我采用视频的方法带领学生认识藏有交通标志的漫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通图标,联系交通路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交通标志与实际交通状况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含义和注意事项。
二、创设恰当的情境
1.利用实际的生活情境
利用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或问题作为素材设计教学。比如,在教学“生死不离”一课时,正值雅安地震爆发,我播放了雅安地震的新闻,组织学生集体为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然后播放一些惨烈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最后再出示一些地震中的小英雄的事迹,让学生感悟他们坚强勇敢的精神,体会生死不离的真实感受。再如我教学的“学会分享”的片段。
师:今天体育老师托我给你们带来了礼物,你们看!(老师拿出两根跳绳,学生有点骚动)这可是她心爱的宝贝。你们说,我把它给谁玩呢?
(学生七嘴八舌。)
生:给我,给我!
……
师:要不这样,我把跳绳放在教室后面,下了课谁先抢到就给谁玩,好不好?
生:不行,那样我老是抢不到。
生:我同意,我离得近,能抢到。
生:我不同意,那样非乱套不可。
师:(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没想到两根跳绳会让同学们的想法发生冲突,让我们安静下来,讨论一下,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件事呢?
(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这一情境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体验成为现实,他们更容易投入学习,接受教师或同学的建议,学会分享。
2.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
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模拟呈现其他时间、其他地点或其他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有些素材虽然在生活中已经发生了,但很多时候不一定是我们正在教学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模拟再现现实生活的场景。
例如,我在教“江山多娇”一课时,首先播放《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接着,我介绍:“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自古以来就用她那甜美的乳汁,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生命;今天,她仍然用自己的琼浆玉液,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亿万炎黄子孙都深情地称她为‘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长江,去领略她的雄奇、壮美!课下,同学们已经搜集了关于长江的一些图文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二至三份资料在全班交流。”(学生组内交流筛选,准备汇报)
上课伊始,教师用语言设计的教学情境营造了一种期待的学习氛围,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