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有时强调“讲”的重要,于是出现“满堂灌”;有时强调“读”的重要,于是出现“满堂读”……这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症结是什么?经过总结之后笔者发现是教学中各个环节没有统一所致。那么如何统一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务实与求活
“务实”与“求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务实的角度讲,教师最要紧的要把教学扎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上;从“求活”的角度讲,教师要把知识教活,课堂学习气氛要活跃,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教法要灵活多样。为此,教师要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实活相济。
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与能力的培养。这是务实求活和谐统一的基石。
2.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多边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主要要抓好以下五个环节:定向,质疑,交流,总结。反溃。这五个环节能较好地完成教与学的转化、教法与学法的转化、主导与主体作用的转化。
3.优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很难为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即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等)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乐学、想学、要学的心理趋势,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能为学生提供许多平时从书本上、生活中所不能直接获得的感性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多种器官的功能。
二、联系与发展
联系与发展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年级之间、课文之间与课内外之间的联系,有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有听说读写之间联系,还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我们应从知识点、方法点寻找联结点,使课堂教学构成立体化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联系发展的过程,注意与重视语文教学的联系性与发展性的研究。
1.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联系旧知有利于降低新知的难度,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还可以从联系中发现规律,促进知能的转化。
2.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语文教学不要”让能力与知识关系失调”。学习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能力时,才是终身受用的。例如识字,在进行音形义的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识字方法的传授、习惯的培养、能力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养成了自觉识字的习惯,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这才是识字的宗旨。知识发展为能力,是学习的质的飞跃,没有这个质变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只能是死知识。因此,知识的传授必须以会用、有用为目的。
3.要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既是联系,也是发展。俗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张志公先生对此有切身体会,他说:”我的知识三成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七成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教师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展示阅读效果,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获得一种对创造精神的把握,也可以有效地汲取读物中所蕴藏的潜在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从联系发展中发现与掌握规律,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整个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数量与质量
任何事物运动都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互相转化的两种状态,我们要运用这个规律来研究与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1.要提高讲解的效度。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讲解应是学生的需要,当学生对某些新知不了解或不知从何学起的时候,教师要用讲解的方式来指导他们,启发他们自己去探求。
2.“多读”应以有效为前提。“多读”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课堂上读的频率。这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复内容的讲解而提出的。但多到什么程度,读到什么“火候”?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读的度。读的目标一经实现,就得转移目标指向。二是指课外阅读量。我们提倡多读、博览厚积,这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举措。
3.课内外的作业练习要“少而精”。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的现象,,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难保证写字的质量,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只有坚持“少而精”,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练习练在点子上。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四、结果与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形成的结果,而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方法长于知识形成的结果,而短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知识形成的结果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让学生获得孤立的知识为目的;后者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并在理解中体验这一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是怎样互相联系的,同时在求知中训练综合思考,使学生把握研究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方法,这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探求知识形成的结果,同时,更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训练。
一、务实与求活
“务实”与“求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务实的角度讲,教师最要紧的要把教学扎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上;从“求活”的角度讲,教师要把知识教活,课堂学习气氛要活跃,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教法要灵活多样。为此,教师要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实活相济。
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与能力的培养。这是务实求活和谐统一的基石。
2.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多边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主要要抓好以下五个环节:定向,质疑,交流,总结。反溃。这五个环节能较好地完成教与学的转化、教法与学法的转化、主导与主体作用的转化。
3.优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很难为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即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等)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乐学、想学、要学的心理趋势,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能为学生提供许多平时从书本上、生活中所不能直接获得的感性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多种器官的功能。
二、联系与发展
联系与发展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年级之间、课文之间与课内外之间的联系,有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有听说读写之间联系,还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我们应从知识点、方法点寻找联结点,使课堂教学构成立体化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联系发展的过程,注意与重视语文教学的联系性与发展性的研究。
1.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联系旧知有利于降低新知的难度,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还可以从联系中发现规律,促进知能的转化。
2.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语文教学不要”让能力与知识关系失调”。学习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能力时,才是终身受用的。例如识字,在进行音形义的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识字方法的传授、习惯的培养、能力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养成了自觉识字的习惯,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这才是识字的宗旨。知识发展为能力,是学习的质的飞跃,没有这个质变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只能是死知识。因此,知识的传授必须以会用、有用为目的。
3.要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既是联系,也是发展。俗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张志公先生对此有切身体会,他说:”我的知识三成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七成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教师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展示阅读效果,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获得一种对创造精神的把握,也可以有效地汲取读物中所蕴藏的潜在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从联系发展中发现与掌握规律,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整个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数量与质量
任何事物运动都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互相转化的两种状态,我们要运用这个规律来研究与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1.要提高讲解的效度。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讲解应是学生的需要,当学生对某些新知不了解或不知从何学起的时候,教师要用讲解的方式来指导他们,启发他们自己去探求。
2.“多读”应以有效为前提。“多读”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课堂上读的频率。这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复内容的讲解而提出的。但多到什么程度,读到什么“火候”?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读的度。读的目标一经实现,就得转移目标指向。二是指课外阅读量。我们提倡多读、博览厚积,这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举措。
3.课内外的作业练习要“少而精”。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的现象,,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难保证写字的质量,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只有坚持“少而精”,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练习练在点子上。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四、结果与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形成的结果,而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方法长于知识形成的结果,而短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知识形成的结果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让学生获得孤立的知识为目的;后者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并在理解中体验这一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是怎样互相联系的,同时在求知中训练综合思考,使学生把握研究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方法,这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探求知识形成的结果,同时,更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