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只有实现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和谐,才能達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上的双赢,推进青海水利建设的长远发展。本文以青海省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为例,重点分析了其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提出了针对不利影响在建设中应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进而实现人水和谐。
关键词:生态水利;人水和谐;北干一期工程;移民安置;区域环境;防治区
引言
近年来,青海省牢固树立“大水利”、“大生态”的观念,积极顺应新时期、新形势和现代化建设对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的需求,切实转变治水思路,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变粗放式治水为生态式治水,力求人水和谐。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正是紧紧扣住生态水利这个中心,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水利,不断推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1、生态水利
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宏观上讲,生态水利就是研究水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演变的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配置中,在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节约用水的条件下,保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良性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因此,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考虑,照顾到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达到水生态系统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青海省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概述
2.1 工程概况
“湟水北干一期工程”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水流域北部,包括大通、互助、乐都县的部分地区,是一项以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生态用水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从已建的黑泉水库灌溉支洞2836米高程引水至乐都县的麻业磨沟,总干渠全长116.42公里,分干渠一条长18.61公里,支渠(分支渠)16条,总长270.77公里,干斗渠4条,总长25.37公里,总投资18.21亿元。它的建成可控制灌溉面积30万亩,解决42万人的城镇供水,使13万人脱贫,解决20万人和2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并通过植树造林美化灌区,改善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开发荒山荒坡,绿化西宁北山。同时,对东部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具有战线长,施工点多,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如何在施工期间做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在开工建设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于项目区的环境保护做出来详细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2.2 工程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
该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有一下几方面:①工程建设对原地貌植被扰动和破坏造成新增水土流失;②施工弃渣和废水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③施工期对人群健康影响及工程移民安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④工程运行期由于灌溉供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的影响;⑤工程运行期灌溉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3、针对不利影响本工程在建设中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3.1 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①工程建设期生态保护措施;②施工废水、环境空气、噪声污染等防治措施;③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④施工期人群健康保护及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⑤运行期对下游河流保护措施;⑥运行期对灌区土壤环境监控预防措施;
3.2 在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区环境不致造成严重破坏,将整个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明渠段防治区、隧洞进出口防治区、土石料场防治区(砼骨料场、块石料场)、弃土、弃碴场防治区、生产生活管理防治区、施工道路防治区、灌区配套工程防治区七个防治区。明确责任和防治范围,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个防治区对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大对生态保护不力单位的处罚力度,并在年终进行奖罚,使得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3.3 在具体实施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力度,使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①加强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研究黑泉水库坝址以下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制定水库运行期生态环境用水下泄调度方案,确保宝库河和北川河生态及环境用水;应对渠首区、渠系及其建筑物区、弃渣区、施工道路区、土石料场区、临时工程区等采取工程和生物防治措施,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治理标准和要求;完善局部排水不畅地区排水系统,加强经常性水盐管理,落实地下水和土壤检测,防止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②加强水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加强用水管理和节水措施。建立灌区和城镇供水节水机制,落实灌区渠系节水工程与管理措施,严格用水指标。
③针对环境敏感点,完善环保措施设计,落实施工期“三废”及噪声防治措施。
④落实建设单位对环境管理与监测措施。
⑤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⑥适时邀请环境管理部门对项目施工期间对工程施工和移民工作环境保护监督检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工程。要想实现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上的双赢,就要将生态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纳入工作计划,部门配合、合力共建。切实抓好重点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水利建设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来搞好生态水利建设,人民才能安居乐业、高枕无忧。通过生态水利建设,共同打造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优美生活环境,才能实现人水和谐的全面升华。
关键词:生态水利;人水和谐;北干一期工程;移民安置;区域环境;防治区
引言
近年来,青海省牢固树立“大水利”、“大生态”的观念,积极顺应新时期、新形势和现代化建设对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的需求,切实转变治水思路,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变粗放式治水为生态式治水,力求人水和谐。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正是紧紧扣住生态水利这个中心,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水利,不断推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1、生态水利
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宏观上讲,生态水利就是研究水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演变的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配置中,在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节约用水的条件下,保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良性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因此,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考虑,照顾到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达到水生态系统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青海省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概述
2.1 工程概况
“湟水北干一期工程”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水流域北部,包括大通、互助、乐都县的部分地区,是一项以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生态用水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从已建的黑泉水库灌溉支洞2836米高程引水至乐都县的麻业磨沟,总干渠全长116.42公里,分干渠一条长18.61公里,支渠(分支渠)16条,总长270.77公里,干斗渠4条,总长25.37公里,总投资18.21亿元。它的建成可控制灌溉面积30万亩,解决42万人的城镇供水,使13万人脱贫,解决20万人和2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并通过植树造林美化灌区,改善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开发荒山荒坡,绿化西宁北山。同时,对东部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具有战线长,施工点多,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如何在施工期间做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在开工建设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于项目区的环境保护做出来详细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2.2 工程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
该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有一下几方面:①工程建设对原地貌植被扰动和破坏造成新增水土流失;②施工弃渣和废水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③施工期对人群健康影响及工程移民安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④工程运行期由于灌溉供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的影响;⑤工程运行期灌溉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3、针对不利影响本工程在建设中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3.1 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①工程建设期生态保护措施;②施工废水、环境空气、噪声污染等防治措施;③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④施工期人群健康保护及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⑤运行期对下游河流保护措施;⑥运行期对灌区土壤环境监控预防措施;
3.2 在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区环境不致造成严重破坏,将整个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明渠段防治区、隧洞进出口防治区、土石料场防治区(砼骨料场、块石料场)、弃土、弃碴场防治区、生产生活管理防治区、施工道路防治区、灌区配套工程防治区七个防治区。明确责任和防治范围,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个防治区对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大对生态保护不力单位的处罚力度,并在年终进行奖罚,使得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3.3 在具体实施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力度,使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①加强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研究黑泉水库坝址以下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制定水库运行期生态环境用水下泄调度方案,确保宝库河和北川河生态及环境用水;应对渠首区、渠系及其建筑物区、弃渣区、施工道路区、土石料场区、临时工程区等采取工程和生物防治措施,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治理标准和要求;完善局部排水不畅地区排水系统,加强经常性水盐管理,落实地下水和土壤检测,防止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②加强水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加强用水管理和节水措施。建立灌区和城镇供水节水机制,落实灌区渠系节水工程与管理措施,严格用水指标。
③针对环境敏感点,完善环保措施设计,落实施工期“三废”及噪声防治措施。
④落实建设单位对环境管理与监测措施。
⑤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⑥适时邀请环境管理部门对项目施工期间对工程施工和移民工作环境保护监督检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工程。要想实现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上的双赢,就要将生态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纳入工作计划,部门配合、合力共建。切实抓好重点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水利建设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来搞好生态水利建设,人民才能安居乐业、高枕无忧。通过生态水利建设,共同打造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优美生活环境,才能实现人水和谐的全面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