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外兼修的翻译忠实标准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及其衍生的相对忠实论、实意翻译论在翻译界广受关注。在东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中,翻译文本或语言形式、文风,二者之间谁应该成为衡量忠实度的唯一标准,一直是秉承忠实理念的译者们争执不下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对内容及形式忠实的讨论,结合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忠实翻译进行解析,以期深入论证翻译忠实程度及有效衡量标准。
  关键词:课堂报告 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
  0 引言
  贾公彦在《周礼义疏》中提出“译即易”,揭示了源语到目标语转化过程存在的语码、文风、文化注解等多维度的“变化”。为了确保“变化”的可信性,东西方翻译家们立足翻译文本性质、语言功能提出了众多翻译理论,而确有体系的翻译标准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而能否秉承“勿失”、“不违”、“不越”的翻译规矩,成为坚持忠实翻译标准领域长期以来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忠实的标准及程度的讨论并未像是否应该或是是否能够做到忠实一样得到人们的重视。在20世纪译论史上,对于忠实标准的坚持是毋庸置疑的。陈西滢[2]虽然尝试过对“雅”“达”的消解,但仍然坚持保留了“信”,并提出了形似、意似、神似的三维解析角度。对于翻译成果的评定亦建立在形似(包括文法结构、句型结构)和意似(即原文作者意图和概念的表达)的基础上。而如何在两者之间是否需要共存,又该如何共存?又或者在翻译功能不同的语境下,两者之间的平衡应如何保持?这个核心概念的两层维度将在下文展开讨论。
  1 忠实于内容或形式
  忠实(faithfulness)强调译本能真实反应原作内容及主题,并力求达到“最佳相似度”。针对如何做到对等、在哪方面保持对等,不同译者在不同研究背景下所持观点存在较大差异。奈达和泰伯[4]提出动态对等理念:忠实的译文可使接受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读原文基本相同的感受和体验(Nida & Taber, 2004)。实则着眼于译文几乎不可能做到在字里行间的结构上与源语文本完全相同的视角,揭示了译者从主观判断及内在标准出发,不断调整对文本的理解,并变更对译文的撰写的过程,并为相对忠实论提供了有力的论证。只重视形式的统一或完全摈弃形式文风通过语码进行的转化皆疏于理论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形式不同不等于内容不忠、不详、不达。正如波波维奇[3]所说:“译者变换表达方式,并非是想改变原作,而是力图要使译作尽可能地在整体上忠实于原作”(Gentzler,1993)。根据目标语语言文化背景进行的句子结构调整、词汇意译是为了更有效地将原作呈献给目标语读者,使原作的情感及其包含的文化因素得到有效传递。然而,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的语言文化、政治环境、历史发展皆存在差异,译者的理解及遣词造句的风格也很难摆脱个人背景的印记,因此,绝对的忠实原文在笔者看来只会导致逐字移译的窘迫,以致造成读者困惑的翻译体的出现。它既违背了译者忠实于原文感情及内容的初衷,又继而在原文和读者之间竖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事与愿违,无需坚持。
  因此,笔者提出内外兼修的翻译视角,强调在创作译文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绝对忠实理念,尝试从内心认可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距离,承认相对的忠实并非改变源文形貌,而是通过目标语的解码使原作更易被读者理解,从而起到诚信传达的作用。此外,内外兼修,并非死板地要求译者按照对等比例对内容和形式进行考量,而是坚决以保留元神即原文的内涵及主题为核心,尽可能地保持两种语言间的动态对等。
  2 以“信、达、雅”为核心标准的质量评价体系
  针对相对忠实是否在真正意义上忠实于原作的质疑,笔者认为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位一体准则便能充分阐释何为忠实及忠实的标准。20世纪中国翻译理论史上就形成了一种标新立异的流派“唯信派”,而用“信”字作为标准检测译文始于严复所提出的理论。无论经历了怎样的质疑和多少理论家的消解行动,严复的三维标准长期以来在翻译教学及实践中皆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理有力,方能立于世也。“信、达、雅”作为监测译者行为、监测译文质量的可靠标准经过实践检验,可谓兼具合理性与有效性。
  首先,必须明确“信、达、雅”是一个整体,是严复忠实标准的三个维度,不可割裂开来。三者之间互为依托、逐级实现。正如曹明伦[1]提出的:译文要“信”,辞必“达”意,辞要“达”意,必求“雅”正。翻译是信息的传递,是不同语码在不同母语学习者之间的转换过程,是一种文化领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管是译者在自身知识体系的作用下对原文的理解,还是在转换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对原文词句、语篇进行的意译,只要不背离原文的主题和文字内涵,皆可理解为秉承忠实标准的翻译实践。
  其次,必须明确忠实不等同于逐字移译,更不等同于默认“翻译体”化的译文。翻译界将表达拙劣、译文不达、不顺畅且让读者感到迷茫的文字定性为翻译体。追溯其成因不难发现,过于追求绝对忠实,即内容和形式都不能与原文有丝毫差异是造成这种晦涩文字的根本原因。当译者们深陷字句形式的泥潭,他们便失去了文章主题这整片森林。
  最后,必须明确翻译效果的重要性。依其判断通达顺畅且为目标语读者所欣赏的译作方为雅作。鉴于翻译过程中掺杂着作者自身情感因素、知识储备、社会地位等多方因素对译作的影响,长期以来,翻译成果的评定皆为各项研究的核心。
  3 小结
  以严复“信达雅”标准为核心展开的忠实标准讨论对翻译教学有着深刻地指导意义。在进行源语和目标语解码编码的翻译活动中,应谨记形式和内容无悖论矛盾之根本,只要做到意义的准确传达、让读者可读、赏读,翻译的任务已然极好地完成了。若能在此期间对某种文化加以传播,那便更可窥见翻译之能事。
  参考文献:
  [1]曹明伦.论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兼论严复的“信达雅”[J].中国翻译,2006(4).
  [2]陈西滢.论翻译[A].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3]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3:86.
  [4]Nida, Eugene 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SELEP,2004:2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编号
  201249)。
  作者简介:王欣(1984-),陕西咸阳人,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外语教学法。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大学教育必须逐渐改变封闭的、脱离现实生活和偏重于只是传授的倾向,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实验课程与教学体系,是学生形成一种多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因此,探究式教学的改革,尤其是如何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为主的教学,将成为今后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
任务型阅读属于阅读理解的一部分,是在新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题型。任务型阅读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处理、表达英语信息的能力,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阅读整合以及理解的能力。本文笔者将在探索任务型阅读的基础上,以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为例,探讨任务型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任务型阅读概述  任务型阅读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查是综合性的,它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词汇能力,另外还在一定层
一、生源及其管理  在我校,参加高考体育训练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文化课成绩差而参加训练的,并不是由个人兴趣和身体素质来决定的。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绝大部分没有经过选材就训练。教师呢,就是愿意练就带的方式,所以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明显,这也制约了后来的训练及管理。  针对我校这些情况,对于选材,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在体育课及课外活动中发现。②要和班主任积极沟通,把那些文化课成绩不算差、身体条件好的学生发展
在施工方法方面,与普通地线相比,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施工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本文重点分析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架设过程,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安
在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是一项设疑、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课本内容的重要纽带。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高
[摘要]只有预设的课堂只会是教师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但生成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关注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场域,给学生的“失败”留有空间,注重历史思维的训练,侧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预设课堂生成学习场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85  纵观历史课堂,大多数教师容易走两个极端——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深化国有独资
本文介绍了开放存取的概念,具体论述了开放存取环境,并对开放存取与其相近的一些概念作了比较。
题目:如图1所示,一物块以初速度vo=4m/s沿光滑水平面向右滑行,越过传送带左端A点后,滑上一与水平面等高,且足够长的传送带,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传送带以v=2m/s的速度
铸钢是工厂常用的一种材料,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铸钢的高温性能以及在高温状态下的抗腐蚀性能,从而提高铸钢材质的抗氧化性等,以此减慢材料的老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