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其次,要懂得角色的转变,要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再次,要转变教学方式,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最后,要不断学习展现魅力。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教学 转变
一、观念更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我们的工作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权利。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各异,但每个教师都有一个共性,都是偏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怒其不争,熟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
二、角色转变
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课堂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况且学生获取知识也已多样化了,许多学生会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阅读到大量信息,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的多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我们要赏识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一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在学生失败时,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辨明方向,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心的精神动力,鼓励他勇敢攀登。要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作唯一,不许学生质疑,不许学生有其他想法。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只能教书,研究被认为是专利。而事实上,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教研成果不一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没有理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这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第三,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对于传统课程,教师被排斥在外,其任务只是教学,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流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尺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及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授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执行者。
三、教学方式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在教学中,如果人与人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都享受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变,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转变了,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
四、不断学习,展现魅力
“有实力,才能有魅力。”练舞蹈的,往台上一站,展现出他们是练舞蹈出身的,那身段,那体型,那眼神,与众不同。他们的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风情万种,只要他们一张口,就字正腔圆、出语悦耳。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话语,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色,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基本功,在语文课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丰富的知识、不凡的气质、不凡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个性,使自己拥有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拓展自己的事业,提升教育艺术,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语文教师还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获得与学生的情感联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
新课改不仅适应时代的步伐,而且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每一个人民教师,都有为我国教育事业奉献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把“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认识新教材的外延,改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乐学语文”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教学 转变
一、观念更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我们的工作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权利。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各异,但每个教师都有一个共性,都是偏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怒其不争,熟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
二、角色转变
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课堂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况且学生获取知识也已多样化了,许多学生会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阅读到大量信息,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的多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我们要赏识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一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在学生失败时,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辨明方向,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心的精神动力,鼓励他勇敢攀登。要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作唯一,不许学生质疑,不许学生有其他想法。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只能教书,研究被认为是专利。而事实上,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教研成果不一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没有理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这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第三,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对于传统课程,教师被排斥在外,其任务只是教学,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流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尺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及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授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执行者。
三、教学方式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在教学中,如果人与人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都享受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变,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转变了,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
四、不断学习,展现魅力
“有实力,才能有魅力。”练舞蹈的,往台上一站,展现出他们是练舞蹈出身的,那身段,那体型,那眼神,与众不同。他们的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风情万种,只要他们一张口,就字正腔圆、出语悦耳。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话语,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色,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基本功,在语文课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丰富的知识、不凡的气质、不凡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个性,使自己拥有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拓展自己的事业,提升教育艺术,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语文教师还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获得与学生的情感联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
新课改不仅适应时代的步伐,而且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每一个人民教师,都有为我国教育事业奉献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把“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认识新教材的外延,改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乐学语文”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