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但是面对枯燥乏味的计算容易失去兴趣。为了获得良好的计算教学效果,就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文中结合具体课例,对一年级计算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计算教学;一年级;图像表征
本节课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应用题的能力和意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着丰富的想像力,而计算是乏味单一的,反复枯燥的操练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即: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使重难点迎刃而解。
一、利用图像表征解决应用题
我们在培养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通过教材处理和图式指导两条途径,来培养学生利用图式表征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时,让学生体会画图策略具有简化题意、理清数量关系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画图的兴趣;(二)在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指导时,注重用操作活动去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并借助表象来画图解题;(三)鼓励学生个性化创作,并在对学生画图作品的展示和比较中,总结经验并提炼方法。
与美国小学数学课本对比后,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教材在编排解决问题时,都分为理解题意(图像表征)、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回顾检查这四个步骤,这些对于学生解题的完整性都具有指导价值。因此对于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图像表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题情境图如下:
图中出示的数学信息是“小林、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收集塑料瓶”的情况。本节课需要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其一是“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其二是“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通过图像表征让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图式经验,提升自身的图式品质,养成条理清晰、过程完整的解题思路。
二、利用“化错思想”改变思维模式
“化腐朽为传奇”,变“事故”为“故事”。
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讲解,我充满信心的让学生们进行了书后练习和练习册同步练习,但是当学生们上交练习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其中的一道类型题错误率竟然高达30%。此时,我想到了华英龙教授的“化错之法”,即:容错,融错,荣错。
下图为错误1,此类错误占错误率的93%。
首先是“容错”,我先欣赏了他们的错误作品,随即又分析了一下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没理解题目中需要求解谁,即:在画一画结束后学生们已经清楚了所求的数量,于是将所求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两种图形的数量做减法,进而求得多余的数量。(此类做法的学生是由于画一画的环节使学生们产生了误区)
接下来是“融错”,即:分析学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只有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式,才能准确地分析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与学生沟通后了解到了学生的想法,他们误以为需要将:“○ 比□多8个的过程用算式的形式展示出来,即得出了14-6=8(个)的错误的算式。
下图为错误2,此类错误占错误率的7%(只有一名同学这样解答)
对于此名同学,我还是应用“化错”思想,得知这名学生很明显没读懂题目的含义,他求的是一共有多少,没有理解题目的含义是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
最后是“荣错”,荣错是对出错过程的回想,错还是错的,荣错是结果,是目标,是对差错的育人价值的欣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做对一道题,而是为了做对一个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啊”。
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学生,而是我,我的收获有二。其一是:指导低段学生运用图式表征解决问题的研究,使学生的策略选择,以及策略思想和使用能力大幅度提升,只要我们坚持把这件事情踏实做好,最终将改变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缺乏策略思想、缺少指导方法、缺失条理分析等现象;其二是:把“差错”化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如果教師能够艺术且巧妙的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不仅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更加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性地学习中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才是真正把数学的灵魂深深地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当中。
作者简介:
徐姗姗,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一年级数学组教师。荣获2019长春市二道区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七届“毓秀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关键词:计算教学;一年级;图像表征
本节课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应用题的能力和意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着丰富的想像力,而计算是乏味单一的,反复枯燥的操练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即: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使重难点迎刃而解。
一、利用图像表征解决应用题
我们在培养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通过教材处理和图式指导两条途径,来培养学生利用图式表征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时,让学生体会画图策略具有简化题意、理清数量关系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画图的兴趣;(二)在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指导时,注重用操作活动去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并借助表象来画图解题;(三)鼓励学生个性化创作,并在对学生画图作品的展示和比较中,总结经验并提炼方法。
与美国小学数学课本对比后,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教材在编排解决问题时,都分为理解题意(图像表征)、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回顾检查这四个步骤,这些对于学生解题的完整性都具有指导价值。因此对于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图像表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题情境图如下:
图中出示的数学信息是“小林、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收集塑料瓶”的情况。本节课需要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其一是“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其二是“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通过图像表征让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图式经验,提升自身的图式品质,养成条理清晰、过程完整的解题思路。
二、利用“化错思想”改变思维模式
“化腐朽为传奇”,变“事故”为“故事”。
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讲解,我充满信心的让学生们进行了书后练习和练习册同步练习,但是当学生们上交练习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其中的一道类型题错误率竟然高达30%。此时,我想到了华英龙教授的“化错之法”,即:容错,融错,荣错。
下图为错误1,此类错误占错误率的93%。
首先是“容错”,我先欣赏了他们的错误作品,随即又分析了一下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没理解题目中需要求解谁,即:在画一画结束后学生们已经清楚了所求的数量,于是将所求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两种图形的数量做减法,进而求得多余的数量。(此类做法的学生是由于画一画的环节使学生们产生了误区)
接下来是“融错”,即:分析学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只有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式,才能准确地分析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与学生沟通后了解到了学生的想法,他们误以为需要将:“○ 比□多8个的过程用算式的形式展示出来,即得出了14-6=8(个)的错误的算式。
下图为错误2,此类错误占错误率的7%(只有一名同学这样解答)
对于此名同学,我还是应用“化错”思想,得知这名学生很明显没读懂题目的含义,他求的是一共有多少,没有理解题目的含义是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
最后是“荣错”,荣错是对出错过程的回想,错还是错的,荣错是结果,是目标,是对差错的育人价值的欣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做对一道题,而是为了做对一个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啊”。
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学生,而是我,我的收获有二。其一是:指导低段学生运用图式表征解决问题的研究,使学生的策略选择,以及策略思想和使用能力大幅度提升,只要我们坚持把这件事情踏实做好,最终将改变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缺乏策略思想、缺少指导方法、缺失条理分析等现象;其二是:把“差错”化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如果教師能够艺术且巧妙的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不仅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更加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性地学习中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才是真正把数学的灵魂深深地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当中。
作者简介:
徐姗姗,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一年级数学组教师。荣获2019长春市二道区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七届“毓秀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