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课中的情感培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定的生活和现实情境,遵循符合社会需求的道德标准,对具体社会事件产生的强烈的是非判断的意识,并通过长期训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情感和标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情感特点为直接性和不稳定性,其可塑性较大。因此,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情感和品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品德课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它在发展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等方面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并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以情激趣,开拓进取
   品德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的点,开拓情感因素的源流,寓情于教,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不仅能接受教学内容,而且乐意参与学习,在有趣味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找准激情点
   激情点就是教材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点。在选取激情点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重点选定,二是激情点本身要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例如,在学《我真棒》这篇课文时,用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照过镜子吗?今天在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照照镜子,看看镜中自己哪个地方长得最漂亮?
   (学生照镜子,一分钟后,踊跃汇报。)
   生1:我的眉毛弯弯的,很漂亮。
   生2:我的嘴巴红嘟嘟的,我笑的时候常露出两个小酒窝。
   生3:我的皮肤很白,长着整齐洁白的牙齿。
   发现自己的优点,学生都兴奋不已,这样,一堂精彩的品德课就在不经意中开始了。
   2.确定兴趣点
   在品德教学中,我们通过创设道德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感受,内化感悟。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参与到教育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学《亲亲热热一家人》过程中,当学生有些坐立不安时,教师可结合课堂内容转入看动画片的环节。生动的故事情节、有趣的动画画面、优美的音乐旋律,无不感染着学生。开开心心、亲亲热热一家人郊游的情景顿时缩短了时空距离,增强了真实感,同时也打开了学生尘封的记忆。这样的生活场景,他们都会有。
   “我六岁时,爸爸带我去上海玩,那里可好玩了,还给我照了相。”
   “每天放学回家,妈妈都给我准备了我爱吃的茶叶蛋。”富有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为学生思维提供了资源,联想、想象活动随之展开,学生在无意识中被引入了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
   3.创设体验点
   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确定情感目标,可运用角色转换、表情调控、移情模仿等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入情、入境、入事体验教材内容,从而产生对人、对事的或肯定或否定或赞赏或厌恶的情感体验。
   像在观摩课中听《如果我是他》一课,教师提供了“小胖子园园”的事例,并让学生即兴扮演园园或园园身边的人。教师运用了角色转换方法,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角色转换来体验园园的心情,从而让学生懂得经常换位思考问题不但能获得良好的心情,也能获得深厚的友情,更能懂得互助的可贵。
   4.拨动心弦点
   要让品德课真正达到“明理、激情、导行”三环同步到位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必须把握情感的焦点。庄子说过:“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思想感情,只有自己先被感染,先有善恶、美丑、爱憎之情,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他们知道父母关爱他们,但却不懂得感恩父母。面对这种状况,一位教师在上《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时,事先请每个学生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上课时,在《懂你》这首音乐背景的渲染下,让学生打开父母写给他们的信。当孩子们意外地读着父母情真意切的心里话,他们的眼睛开始湿润了,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强烈触动。这节课教师没有说一句“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要理解父母”之类的话,但所有的学生都体会到了父母的爱,感悟到要感恩父母、尊敬父母。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真实的情感体验胜于长篇大论。
   二、以境悟情,情境交融
   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依附于直观、具体的道德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
   1.平等中生情
   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渐增强,要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要在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气氛下进行教学。教师要懂得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教师就有被学生接纳的情感空间。平等交流,可以促进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互动的教学气氛中深化道德情感。
   在上《我就是我》一课时,将课堂设置成一个聊天茶座。上课开始时,教师扮演“聊天茶座”主持人的角色,伴随着轻柔音乐说道:“有人说,我们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点多一点,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那么我们都来找找自己哪些地方被上帝咬了一口?”有了这样的情境铺设,学生回答问题也就无拘无束,觉得道出自己的不足也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营造聊天式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深刻了,教学目标也就在“聊天”中轻松实现了。
   2.歌唱中入情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家人关爱我成长》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自己日夜操劳的艰辛,自己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关心家人,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让学生唱《明日歌》,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做到今日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意外中获情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不可能是完美、滴水不漏的,而是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
   教师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来说说或展示自己的优点,当鼓声停的时候,花落在一个低着头的小朋友手里,他说:“老师,我……我……没有优点。”这可是一个“杀手锏”,要是教师就此放过,则下面的活动很难正常开展下去,因为别的小朋友也很有可能以此为理由不肯上台展示了;要是不放过,则会勉为其难,师生都会很尴尬。迟疑了一会儿,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说:“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身上真的没有优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小朋友都纷纷放下自己的优点展示,转而来寻找这位同学身上的优点了。“我觉得他做值日很好的,因为我和他是一个小组的。”“我知道他还经常帮奶奶做事情的。”教师继续问:“这些算不算优点?”“当然算了。”教师灵活地将课堂中的意外转化成大家的问题,让大家来寻找和关注他身上的闪光点。所以,把生成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会让我们看到真情的互动、智慧的火花,课堂也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乐园。
   4.细微处见情
   在教学《竞争与合作》一课时,安排了“演练体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有些小细节,至今深深地烙印在笔者的脑海里:整理书包时,有个男生速度太慢,小组长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和另一位同学一起帮他干了起来,并小声叮嘱着什么,那位男生红着脸频频点头。特别是在穿戴演练中,当有同学把红领巾放在领子下时,旁边的同学就主动为他折好领子,抹平红领巾,动作是那么自然、朴实,毫无做作,童心的纯洁与美好犹如一缕缕温馨的春风吹过教室,令人暖意融融。而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是一位积极的参与者,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弱势”群体,及时给他们呵护、关心和帮助,这些平实真切的教学细节会给人留下无痕的乃至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象。
   三、以情导行,内化情感
   1.演示中育情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而不能只进行知识性的灌输。只有在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诱导,让学生慢慢感受,才能达到目的。
   曾听一位教师在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组组抽象的数字,教师利用了“切苹果”这一体验活动,让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给听课的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切苹果活动,从1/2到1/4,从1/4到1/8,从1/8到1/16,一次一次地切,学生的心情也越来越凝重,当他们看着那一小片苹果皮时,全场都鸦雀无声。他们显然被眼前的一切震撼了,世界上可用的淡水资源原来是那样的少了。
   2.角色中体情
   角色扮演,其实是把舞台表演艺术移植到课堂教学中,即通过组织课堂表演或再现生活场景,把学生带进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行为辨析、情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德性的内化。
   教学《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时,在课结束前设计了一个板块“做个乖孩子”,让小朋友先听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然后教师随即转身挎上小包,拎着手提袋扮妈妈:“宝宝在家吗?妈妈回来啦!”在短暂的停顿之后,许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应答,并上前为“妈妈”开门,还主动接过“妈妈”手里的东西,热情地招呼。妈妈不停地夸着每一个“乖孩子”,并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在不停地体验中感受、理解、学习着孝敬父母的做法。虽然教师并没有逐条逐句灌输他们孝敬父母的知识,但学生在近乎真实的情境和角色扮演中其实已经实实在在地获得了知识。
   3.活动中悟情
   新课程改革给德育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的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可以说,参与活动是品德课程教与学的基本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开发和道德的陶冶。
   如在教学《我真棒》一课时,可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如小组交流优点,“开火车”说自己最突出的优点,用彩笔涂红旗,大胆展示优点摘取成功的果实,现场采访提出问题,高唱《我也棒》的歌曲,等等。
   综上所述,在运用情感教学优化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施情于教、融情于理、冶情于行,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情、知、行统一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失乐园》是弥尔顿以亚当、夏娃以及撒旦的故事为主题写作的一部史诗巨作。但是为什么这部巨作那么晚才诞生呢?本文从《失乐园》“晚”到的依据和原因,以及作者对“晚”所写的辩护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史诗;《失乐园》;弥尔顿     《失乐园》是由英国17世纪伟大诗人弥尔顿所写的一部无韵体史诗巨作,也是第一首不押韵的英语叙事诗,共12卷。这部巨作以《圣经》、霍默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实力内涵界定入手,着重从四个方面探讨思政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这四个方面包括: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和思想动态重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就业软实力;创新能力     据《2010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统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职高专为91.2%,高于本科88.1%
期刊
摘 要: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综合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而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培养专业性和操作性人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关键词:与企业接轨;双师型;技能大赛;职业道德     教育改革的发展改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从关注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转变到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关注教师的教学效能。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使中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遵义市为例,分析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山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山区;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 前言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历来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山地分布广泛,是典型的山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
期刊
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外,更主要是依赖于教师如何充分施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从而造成一种“我要学”、“我乐学”的求知氛围,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目标的目的。在十几年的轧钢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重要性,如何调动轧钢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想学、乐学这一境界?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将生产知识融入理
期刊
摘 要:中职德育课教材内容偏向于理论的表述,大部分学生遇到理论时,就会产生畏难心理,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倦心理。作为中职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发散思维、转化思维、递进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鼓励思考、帮助领悟,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德育;思维导向;有效课堂     在中职文化课课堂上,学生普遍有厌学情绪。如果是课本上能明确找得到的内容,还能听到几个附和的声音;如果是需要理解才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仅注重对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着重与人相处、交往、合作等能力,即情感智商的培养。   一、情商概念的界定 
期刊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减轻学生负担、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必然趋势。初中物理因为概念抽象,是许多学生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怎样既能让学生减轻负担又能轻松掌握知识,成为了眼下许多初中物理教师探讨的热门课题之一。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材和教学大纲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只有认真
期刊
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就是深化理解基础知识,发展认知结构,熟练运用知识及培养技能的过程。笔者从事高三物理教学多年,尝试引导学生“建立”习题模型,“善用”二次推论,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学生做物理习题的四个阶段   1.被动接受阶段——学生看老师做习题或参考教辅书上的例题。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学习效果不佳。   2.机械模仿阶段——学生模仿例题,可以自行解
期刊
针对农村高一新生英语基础差、不懂语法、写作无从下手的情况,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使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一、正确引导,树立信心   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一是知识形象,二是授课艺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应迅速灵活,板书工整条理,课堂时间分配调节得当。如果能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无形之中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