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疫情期间,博物馆也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而关闭。为了满足特殊时期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各博物馆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线上展览及线上教育活动。文章以广东省博物馆线上教育活动为例,对线上教育活动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博物馆线上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疫情;线上博物馆;博物馆教育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许多行业因此停摆,博物馆也应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纷纷闭馆。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特殊时期的文化教育职能,国家文物局于2020年1月27日党组扩大会议上特别指出,鼓励各地文物博物馆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工作,鼓励利用已有文博数字资源酌情推出网上展览,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由此,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纷纷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推出“云展览”,以满足疫情之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为博物馆线上教育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纷纷利用云平台、网络直播、多媒体展示等渠道,大力开拓博物馆线上教育数字化建设,用“互联网+”的方式为人民群众带去丰富的博物馆教育活动。
1 博物馆线上教育的优越性
1.1 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更广,参与人群更多
相较于以往的线下活动,线上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受空间限制,参与人员可在任何能连接到网络的地方参与活动,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线下博物馆教育难以覆盖到的区域,线上教育均可以提供参与的机会。同时,线上教育活动也不受参与人数的限制,参与者可以同时共享教育资源,甚至需要特殊指导和学习的特殊群体也可以采用在线参与的方式满足个人学习需求。
1.2 具有可重复性
线上教育打破了传统线下教育对于学习时间的限制,参与者不会因错过教育活动的时间而失去学习的机会。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参与者可以实现随时重复观看,以巩固学习成果,最大程度实现知识获取的灵活性,适应参与者不同的学习进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分享的方式,让更多人受益,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1.3 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
线下体验与线上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形式,既可相互补充,又可独立进行。线下体验更注重现场感,通过现场导赏、讲座、活动,使工作人员能和活动参与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或提供沉浸式体验。在活动之后,不少观众都有温故知新、全面了解展品和展览的诉求。而与展览相配套的线上教育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除此之外,线上活动还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开发出形式多样的应用程序,如虚拟漫游、视频音频课程、线上游戏等与线下体验形式完全不同的教育活动,以达到丰富博物馆教育体验的目的。
1.4 降低成本
对于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工作人员而言,线上教育活动成本降低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上,相较于线下活动需要数位到十数位以上的工作人员,线上教育活动人力资源成本极大降低。一些在線下需要开展多场才能增加参与人数的活动,线上活动只需要一次制作就能完成。这些投入少、效率高的项目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对于活动参与者而言,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获取,成本降低更是必然的。同时,成本降低可以使受教育的人口总数扩大,是增大社会效益的体现。只有足够的教授和接受的接触面,才能真正地促进博物馆教育的进步和水平的提升。
2 博物馆线上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
2.1 线下活动云端化
为了迅速配合“云展览”的需求,广东省博物馆(下简称粤博)迅速策划了一系列的线上导赏、讲座和活动,将线下的活动搬到线上,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同时,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参与到粤博的活动中,扩大博物馆及展览的影响力。
2.1.1 线上讲座
讲座这一种教育形式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适应性,无论是以现场、音频、视频的形式都能较为完整和直观地呈现。疫情之前,粤博的线上讲座数量较少,多为线下讲座。随着疫情的发生,粤博的数十场讲座全部以线上的形式呈现,讲座主题丰富,包括固定陈列展览、临时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等。线上讲座不拘于地点,覆盖范围极其广阔,能让更多人学习到知识,也能跨地域感受名家的风采。同时,线上讲座没有了线下讲座关于空间的困扰,不存在人太多挤不进去,或是就座的位置不佳影响收听效果的情况。线上讲座便于用多样的方式记录信息,如截屏、录屏、重播等手段都有助于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加强了知识接收的有效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讲座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没有现场感,老师无法面对面地接触观众、适时地调整讲授的方式,导致关注度下降。而且线上讲座会伴随着技术问题的困扰,如信号不好、线路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等,从而影响讲座的效果。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相信随着线上教育的发展,将能得到更好的改进,从而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2.1.2 线上导赏
展览导赏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是博物馆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工作,是服务于观众的重要方法。在疫情期间,观众无法亲临博物馆观看展览、聆听讲解,因此,伴随着“云展览”的开启,粤博适时地推出了线上导赏活动。尽管在现场观看展览能够近距离欣赏展品之美,但由于讲解员有限、现场观众较多、空间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观众可能存在听得不够清晰、完整的问题,因而无法全面感受展品的独特魅力,导致参观体验受到影响。而这些问题在线上导览时就可以尽量避免,观众可以清晰地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还可以多次重复观看,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从而确保知识传输的有效性。而且由于现在多媒体技术的提升,对于展品的精美细节通常会进行重点展示,能使观众得到比在现场观看更清晰的画面。
由于线上导赏无法像现场导赏一样在解说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观众群体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博物馆根据展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推出面向不同群体的导赏。如在儿童节期间,推出了“童趣自然之海洋与古生物馆直播导赏”,此次导赏由粤博金牌志愿者主讲,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少年儿童感兴趣的知识点,生动地为线上的小观众们展示了广东自然资源展览的海洋馆和古生物馆。 在2021年新年期间,粤博推出了“粤赏新春—专家云导赏系列活动”,从大年初一至初六,由专家、讲解员或是志愿者为观众带来六大展厅的云导赏,有符合新年吉庆氛围的“古代陶瓷器里的吉祥纹饰”“黄金国里有黄金”“博物馆里的新年”,有体现传统艺术的“繁花似锦三城记”“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还有体现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民国海淘生活”。以特定主题作为切入点的系列活动,开拓了活动策划的思路,为博物馆云导赏增加了新的亮点。
2.1.3 线上教育活动
为了能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博物馆的教育活动,除了讲座和导赏以外,粤博还将一系列线下活动推至线上,如特展“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的展览摄影大赛、“契丹印象:辽代文物精品展”的“原上穹顶—契丹毡帐模型DIY”等,以及将线下学习单的内容放置在线上,让公众可以共享资源。这些活动的活动成本低、受众范围广、社会参与度高,在为观众提供更多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方式的同时,也增加了观众对于展览的关注度。
2.2 线上活动创新化
2.2.1 多种形式结合的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探索线上教育活动形式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在2020年的端午节假期,粤博推出了“赛龙夺锦庆端午”的线上教育活动。活动以端午节为背景,结合粤博与端午习俗相关的藏品,通过在线视频互动、游戏小程序应用、手工制作等方式相结合,为参与活动的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在线教育活动。
活动前期准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活动流程规划、活动材料准备和寄送、在线系统测试。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在线活动型的教育活动,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将所有的活动流程细化,对可能发生的状况作出预设,准备备选方案,以保证活动的流畅性。相较于以往的线下活动,这次的活动增加了材料寄送的环节,因此,参加人员的名单需比以往提早更多确定,确保活动材料有充足的寄送时间。活动开始前两天,通知参与活动的观众进行在线测试,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活动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了解端午传统文化、云参观粤博、在线赛龙夺锦、组装龙舟模型、活動总结与在线合照。在活动的前段,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PPT、动画、视频,为孩子们生动地展示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随后通过讲解员在展厅现场的直播讲解,了解广府地区赛龙舟的特色,并引导孩子们完成学习单的内容。活动的中段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在线赛龙夺锦环节,大家通过快速摇动手机驱动小程序中的龙舟前进,最先抵达终点的队伍夺得锦标。这一环节彻底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即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们兴奋的心情。尽管因疫情让我们无法齐聚现场,但丝毫不影响大家互动的氛围。激烈的赛龙夺锦结束后,便进入了手工制作的环节,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指导,完成纸板龙舟模型的制作。活动的最后,大家通过屏幕完成一幅特殊的合照,并期待来年能够在粤博的现场相聚。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此次参加活动的观众作了回访,收集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我们改进和提升的参考。在这一次的端午活动中,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实现了对多种方式结合的线上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为之后的线上活动开展提供了经验。
2.2.2 配合展览的互动游戏开发
作为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博物馆,所开发的教育活动在具备一定深度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广度。因此,粤博除了推出适应青少年群体的线上活动外,也开发了面向多个年龄层的互动项目,以适应公众对博物馆教育的需求。
H5是一系列制作网页互动效果的技术集合,即H5就是移动端的web页面。与传统的需要下载安装后才能使用的移动端游戏相比,H5可以直接在微信中打开操作,不仅节省了用户手机的空间,改善了视觉效果,还提高了用户碎片化时间的游戏体验。对于开发者而言,H5小游戏以开发门槛低、所需时间和成本少等优势,成了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优先选项。如在“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中,我们与展览同步推出了“龙门梵彩”线上填色游戏,让观众在了解展览和文物故事的同时,能体验创作的乐趣,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龙门梵彩”作品;在“契丹印象:辽代文物精品展”中,推出了“乘风破浪游契丹”的小游戏,在线下观展的同时,线上穿越到那段宏伟辽阔的历史中,住毡帐、游捺钵,体验契丹人的生活;而“唐蕃古道:七省区文物联展”推出的“穿越时空之旅,畅游历史印记”,则以游戏合集的形式推出,包括有文物拼图、文物连连看等四个小游戏,公众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游戏项目。
除了H5小游戏以外,暑假期间,我们还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粤博好好看”系列活动,将粤博藏品的相关知识分类分期推出,在推送文章中设置简单的互动程序供观众体验,使知识的获取变得更轻松愉悦。
对于观众而言,这些互动游戏能使观展体验更加丰富,对展览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于策展方而言,这种宣传方式更为生动,有效地增加了观众对于展览的关注度。同时,线上游戏的开发有利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为今后提升活动质量提供了参考数据。
3 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线上教育的发展出路
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大博物馆都迅速推出了线上展览、线上教育活动等项目,这得益于近年来博物馆都在大力发展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和数据资源储备,而此次的疫情更是促进了线上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尽管线上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样也是不断优化提升的过程。
经过这一年多的探索,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博物馆线上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是对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粤博藏品丰富,为博物馆教育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馆藏资源,成了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
其次,是在服务质量的提升上。对于观众而言,更便捷、更完善的使用体验能增加他们探索知识的动力,提升活动项目的参与度。
最后,增加线上教育资源,扩展教育项目开发的内容。更丰富的线上教育资源能有效地增加受众,更好地满足公众对优质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博物馆作为为公众提供终身教育的公共场所,除了继续开发青少年群体的教育项目以外,也应该关注其他群体,如成年人、老年人,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老龄化社会已渐渐到来,如何让博物馆线上教育惠及更多老年人将成为我们新的关注点。
疫情终究会被人类战胜,在疫情结束之后,线上博物馆教育不应就此止步,发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教育是当今的必然趋势,多元化、多渠道满足公众需求是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后疫情时代,博物馆教育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馆藏资源为基础,以网络信息发展为支撑,在扩大博物馆影响力的同时传承历史、弘扬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