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更新,有关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方法再一次引发了热烈讨论。很显然,教师需要打破过去已经建立起的固定教学模式,迎接新的任务和挑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薄弱,面对新教材中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修订教学方案,改变教学方法,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部编版新教材;阅读教学
引言: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方法单一的怪圈,阅读教学活动异常死板,面对旧有的教材,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思维,甚至不愿再去花时间备课,而是一直在重复同样的教学流程。教材的更新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挑战,我们必须对新增的内容和要求展开新的摸索,并指导学生按照新的方法去学习。
1.微课教学指导,突出阅读教学人文性
研究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突出人文性,这一点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也要重点体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词汇,也是教学中一个时常触及到的难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在于引导他们感知、感受,而这通过教师机械性的讲课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我建议采用微课教学方法,利用视频资源调动学生多感官,从而达到阅读与理解相统一的目的,增强阅读教学的人文性。
一年级课文《四季》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充满了童真童趣,但是一年级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单靠想象很难感受得到四季的不同特点。因此,我为他们制作了一段四季变化的微课视频,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骄阳似火、秋天——遍地金黄、冬天——大雪纷飞。学生在视听感官的刺激下,对四季的变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对文中优美景色的理解,加深了对四季变化的掌握,进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激发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1]。
2.创设教学情境,增强阅读学习的工具性
部编版教材还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工具性的要求,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采用常用的情境教学法来系统性的分析文章内容,巧妙借助情境教学法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天性爱动,拥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将游戏情境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参照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心理来安排活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设计科学合理,许多晦涩难懂的课文大多都可以分角色互动学习。例如,成语和古诗部分。分角色互动教学并不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反而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将听说读融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揠苗助长》一课时,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农业基础知识,可以让一位学生扮演农夫,其他学生扮演禾苗。通过农夫对禾苗无节制的拔起,使扮演禾苗的学生不舒服、不自在,而农夫则漠不关心,使禾苗纷纷倒下的这一情节,让学生意识到农作物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万物皆如此。从而能够理解揠苗助长的含义,不仅对故事有更好地理解,还能强化其阅读能力,体现出阅读学习的工具性[2]。在学生情境表演的过程中,运用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情感,诠释文章中的词汇。如,通过不停地走来走去,表现出课文中的“焦急”一词,这样的表现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资源有机整合,强化阅读指导跨学科性
基于部编版语文阅读教学特色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不同的学科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多学科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的辅助下完成对阅读教学的设计和规划,确保能循序渐进的丰富教学内容。
如,在讲解二年级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过程中,就可以基于跨学科阅读指导思想,引入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内容。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分析课文内容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导入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实施阅读教学指导,使学生明确不同植物在传播种子方面的特色,并适当地渗透其他多种类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指导学生结合本节课阅读学习成果进行仿写训练,如“椰子妈妈准备了小木船,把它穿在娃娃身上,只要落入海水中,孩子们就能顺着水流出发。”如此就能在跨学科教学中真正彰显阅读教学的价值,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增强[3]。
4.拓展教学范围,提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
分析部编版新教材内容与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要认清新时期的阅读教学对于延伸教学资源的需求,并能够结合文章内容,整合优质的课外资源,促进课内外一体,延伸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阅读素养。
例如,教师在与学生共同针对《望庐山瀑布》诗歌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完成课内基础性阅读学习的前提下,将阅读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可以将“瀑布”意象作为主题,指导学生对古诗词中关于“瀑布”的描写进行对比阅读,如“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等,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魅力[4]。如此就能发挥出课外阅读的辅助作用,学生对课内阅读学习的理解和感悟明显增强,并且对小学生深入、系统探究文本内容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5.结语
教材的每一次更新都将伴随一次深入的教学改革,对于新版的部编版教材,教师还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其特征和要求,真正发挥出教材更新对教育发展起到的推动性作用。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目标,一定能够将教材的价值最大化的利用起来,获得更有益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黄珊珊.基于“游戏体验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5):219.
[2]王小能.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0(15):117-118.
[3]许有格.小学语文閱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探析[J].学周刊,2020(15):125-126.
[4]司洁.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3):31-3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部编版新教材;阅读教学
引言: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方法单一的怪圈,阅读教学活动异常死板,面对旧有的教材,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思维,甚至不愿再去花时间备课,而是一直在重复同样的教学流程。教材的更新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挑战,我们必须对新增的内容和要求展开新的摸索,并指导学生按照新的方法去学习。
1.微课教学指导,突出阅读教学人文性
研究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突出人文性,这一点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也要重点体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词汇,也是教学中一个时常触及到的难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在于引导他们感知、感受,而这通过教师机械性的讲课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我建议采用微课教学方法,利用视频资源调动学生多感官,从而达到阅读与理解相统一的目的,增强阅读教学的人文性。
一年级课文《四季》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充满了童真童趣,但是一年级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单靠想象很难感受得到四季的不同特点。因此,我为他们制作了一段四季变化的微课视频,春天——万物复苏、夏天——骄阳似火、秋天——遍地金黄、冬天——大雪纷飞。学生在视听感官的刺激下,对四季的变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对文中优美景色的理解,加深了对四季变化的掌握,进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激发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1]。
2.创设教学情境,增强阅读学习的工具性
部编版教材还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工具性的要求,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采用常用的情境教学法来系统性的分析文章内容,巧妙借助情境教学法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天性爱动,拥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将游戏情境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参照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心理来安排活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设计科学合理,许多晦涩难懂的课文大多都可以分角色互动学习。例如,成语和古诗部分。分角色互动教学并不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反而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将听说读融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揠苗助长》一课时,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农业基础知识,可以让一位学生扮演农夫,其他学生扮演禾苗。通过农夫对禾苗无节制的拔起,使扮演禾苗的学生不舒服、不自在,而农夫则漠不关心,使禾苗纷纷倒下的这一情节,让学生意识到农作物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万物皆如此。从而能够理解揠苗助长的含义,不仅对故事有更好地理解,还能强化其阅读能力,体现出阅读学习的工具性[2]。在学生情境表演的过程中,运用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情感,诠释文章中的词汇。如,通过不停地走来走去,表现出课文中的“焦急”一词,这样的表现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资源有机整合,强化阅读指导跨学科性
基于部编版语文阅读教学特色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不同的学科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多学科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的辅助下完成对阅读教学的设计和规划,确保能循序渐进的丰富教学内容。
如,在讲解二年级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过程中,就可以基于跨学科阅读指导思想,引入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内容。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分析课文内容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导入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实施阅读教学指导,使学生明确不同植物在传播种子方面的特色,并适当地渗透其他多种类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指导学生结合本节课阅读学习成果进行仿写训练,如“椰子妈妈准备了小木船,把它穿在娃娃身上,只要落入海水中,孩子们就能顺着水流出发。”如此就能在跨学科教学中真正彰显阅读教学的价值,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增强[3]。
4.拓展教学范围,提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
分析部编版新教材内容与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要认清新时期的阅读教学对于延伸教学资源的需求,并能够结合文章内容,整合优质的课外资源,促进课内外一体,延伸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阅读素养。
例如,教师在与学生共同针对《望庐山瀑布》诗歌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完成课内基础性阅读学习的前提下,将阅读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可以将“瀑布”意象作为主题,指导学生对古诗词中关于“瀑布”的描写进行对比阅读,如“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等,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魅力[4]。如此就能发挥出课外阅读的辅助作用,学生对课内阅读学习的理解和感悟明显增强,并且对小学生深入、系统探究文本内容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5.结语
教材的每一次更新都将伴随一次深入的教学改革,对于新版的部编版教材,教师还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其特征和要求,真正发挥出教材更新对教育发展起到的推动性作用。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目标,一定能够将教材的价值最大化的利用起来,获得更有益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黄珊珊.基于“游戏体验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5):219.
[2]王小能.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0(15):117-118.
[3]许有格.小学语文閱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探析[J].学周刊,2020(15):125-126.
[4]司洁.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