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表现。大纲要求,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然而,目前中学生写作现状令人担忧:背范文,仿名篇,作文练得不少,但学生对作文仍望而生畏。作文不但无真情实感少言,而且千人一面,让人生厌,究其原因,我们的作文训练太被动。
要想摆脱作文训练的被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启发学生感悟性,积累情愫。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只有“以情绪为动力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有生活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
那么,如何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教育之中?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造机会,聚积情感
努力创造机会多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稳定情感,厚积而薄发,将真情实感流淌于笔端。
1、结合教材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教材中含有丰富情感因素,《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通过朗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父子之间的深情;《最后一课》韩麦尔亡国的悲愤,爱国的崇高使学生扼腕感慨;《故乡》中,闰土因生活变得麻木、愚钝,使学生同情;《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的趋炎附势;《我的叔叔于勤》菲利普夫妇的肮脏丑恶,会使学生厌恶、憎恨,从而产生批判情感冲动;《春》中的清新明朗,《听潮》中的静谧雄奇,《沁园春》中的壮丽豪迈,会使学生眉眼为之一扬,心田为之一震。
对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的单元或课文,教师要找好切入点,使学生进入并贴近文本,进而激发情感。如苏教版“长征”单元,学生往往为学而学,不能很好感悟中蕴含丰富的精神财富。面对这种现象,我往往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然后再结合历史,回忆长征的背景与自己困难联系起来,学生很自然的亲近了文本。伟人的求索,英雄的形象,先辈的情操,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优美景色使人欣喜,环境的恶化使人担忧。同一景色心情不同,感受也不一样。让学生体会交流。如当地秋季多雾,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心情来描述雾。又如让学生观察体会父母的不易,培养感恩情怀。另外,让学生为父母排忧解难或为他人着想献一份爱心,从而在自己行动中体验成功的滋味。引导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访问调查和自己对社会的了解,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社会的变化,祖国面貌的日新月异,从而加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学生事事“贮情”,时时“存情”。学生有了反复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感体验,内心丰富也随之丰富起来,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积存,学生就能写出血肉较为丰满的文章。
二、坚持训练打磨情感
坚持在日记训练,作文中,有意识地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使之形成体验一一积累——打磨——再体验——再积累一一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培养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1、在命题作文训练中,应该克服随意性,力求做到命题符合学生思想情感的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可以从教材中延伸作文题,如《范进巧遇孔乙已》《地上的街市》等,学生通过作文,再次体验曾经体验过的情感。
2、在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中,日记中有意识地糅合教师意志。如读了《童年的朋友》回忆自己的友谊,在“母亲节”如何回报等日记,有意无意地打磨学生的情感体验。
3、在重大事件发生后,适时命题作文,铸就学生的积极情感。如“5.12汶川地震”后,学生在《心声》这一文题下,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言语:“总理那紧握灾区人民关切慰问的身影,解放军扛着救灾物资徒步进入灾区的身影,父母起早贪黑奔波劳碌的身影,永远印在我心中,那好似一股力量之源,供我汲取。我握紧笔杆,吞下泪水,从心底发生誓言:祖国母亲,我与您并肩作战!祖国母亲,东方已露出曙光,胜利就在眼前!”
在作文中,学生培育了真情,学生经过爱国情、责任感、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真情实感的反复感染,最终成就了一颗爱心。而这稳定下来的情感素质,又会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多样讲评,沟通情感
目前,师生之间的“代沟”现象也比较严重,学生不愿意对老师讲真活,更不愿讲心里活,而借助作文讲评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讲评是调动情绪,指导写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能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满足,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讲评可采取多种形式,每学期也可给每一个学生一次面批。讲评要注意共性,以肯定优点为主,对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诚心诚意地指出,可以采用师生谈心式、采访式,同学交流等方式,以平等的口气、幽默委婉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情感对活,既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人格和劳动的尊重,又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欢愉的心态。
四、获取成功,分享情感
对于学生,尤其后进生,哪怕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教师都应及时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一旦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定然取得更大的成绩。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成功常会导致另一个成功,调动学生成功情感,逐步进入一种乐写的境界,
我在教学常常组织一些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当学生领到奖品,哪怕就是一张书签,一个练习本,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在竞赛中,学生竞争的良好氛围不知不觉就形成。
多年来,我始终坚持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对写作无兴趣到有兴趣再到兴趣很浓,从对写作无信心到有信心再到信心十足,从写作无格到有格再到升格,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更推动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进步,是一条比较切实可行的途径。
要想摆脱作文训练的被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启发学生感悟性,积累情愫。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只有“以情绪为动力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有生活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
那么,如何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教育之中?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造机会,聚积情感
努力创造机会多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稳定情感,厚积而薄发,将真情实感流淌于笔端。
1、结合教材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教材中含有丰富情感因素,《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通过朗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父子之间的深情;《最后一课》韩麦尔亡国的悲愤,爱国的崇高使学生扼腕感慨;《故乡》中,闰土因生活变得麻木、愚钝,使学生同情;《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的趋炎附势;《我的叔叔于勤》菲利普夫妇的肮脏丑恶,会使学生厌恶、憎恨,从而产生批判情感冲动;《春》中的清新明朗,《听潮》中的静谧雄奇,《沁园春》中的壮丽豪迈,会使学生眉眼为之一扬,心田为之一震。
对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的单元或课文,教师要找好切入点,使学生进入并贴近文本,进而激发情感。如苏教版“长征”单元,学生往往为学而学,不能很好感悟中蕴含丰富的精神财富。面对这种现象,我往往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然后再结合历史,回忆长征的背景与自己困难联系起来,学生很自然的亲近了文本。伟人的求索,英雄的形象,先辈的情操,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优美景色使人欣喜,环境的恶化使人担忧。同一景色心情不同,感受也不一样。让学生体会交流。如当地秋季多雾,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心情来描述雾。又如让学生观察体会父母的不易,培养感恩情怀。另外,让学生为父母排忧解难或为他人着想献一份爱心,从而在自己行动中体验成功的滋味。引导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访问调查和自己对社会的了解,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社会的变化,祖国面貌的日新月异,从而加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学生事事“贮情”,时时“存情”。学生有了反复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感体验,内心丰富也随之丰富起来,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积存,学生就能写出血肉较为丰满的文章。
二、坚持训练打磨情感
坚持在日记训练,作文中,有意识地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使之形成体验一一积累——打磨——再体验——再积累一一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培养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1、在命题作文训练中,应该克服随意性,力求做到命题符合学生思想情感的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可以从教材中延伸作文题,如《范进巧遇孔乙已》《地上的街市》等,学生通过作文,再次体验曾经体验过的情感。
2、在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中,日记中有意识地糅合教师意志。如读了《童年的朋友》回忆自己的友谊,在“母亲节”如何回报等日记,有意无意地打磨学生的情感体验。
3、在重大事件发生后,适时命题作文,铸就学生的积极情感。如“5.12汶川地震”后,学生在《心声》这一文题下,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言语:“总理那紧握灾区人民关切慰问的身影,解放军扛着救灾物资徒步进入灾区的身影,父母起早贪黑奔波劳碌的身影,永远印在我心中,那好似一股力量之源,供我汲取。我握紧笔杆,吞下泪水,从心底发生誓言:祖国母亲,我与您并肩作战!祖国母亲,东方已露出曙光,胜利就在眼前!”
在作文中,学生培育了真情,学生经过爱国情、责任感、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真情实感的反复感染,最终成就了一颗爱心。而这稳定下来的情感素质,又会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多样讲评,沟通情感
目前,师生之间的“代沟”现象也比较严重,学生不愿意对老师讲真活,更不愿讲心里活,而借助作文讲评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讲评是调动情绪,指导写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能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满足,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讲评可采取多种形式,每学期也可给每一个学生一次面批。讲评要注意共性,以肯定优点为主,对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诚心诚意地指出,可以采用师生谈心式、采访式,同学交流等方式,以平等的口气、幽默委婉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情感对活,既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人格和劳动的尊重,又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欢愉的心态。
四、获取成功,分享情感
对于学生,尤其后进生,哪怕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教师都应及时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一旦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定然取得更大的成绩。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成功常会导致另一个成功,调动学生成功情感,逐步进入一种乐写的境界,
我在教学常常组织一些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当学生领到奖品,哪怕就是一张书签,一个练习本,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在竞赛中,学生竞争的良好氛围不知不觉就形成。
多年来,我始终坚持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对写作无兴趣到有兴趣再到兴趣很浓,从对写作无信心到有信心再到信心十足,从写作无格到有格再到升格,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更推动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进步,是一条比较切实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