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某引进型航空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α1、α2不调节及喷口不随动故障,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通过试验验证、分解检查等查明了故障原因,制定了控制措施,可为类似故障的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主泵调节器;指令活塞杆;卡滞;故障树
Keywords:main fuel regulator;command piston rod;binding;fault tree
1 故障描述
某发动机在外场使用过程中出现“从加力状态收油门到慢车状态时低压压气机进口导流叶片角度α1、高压压气机可调导流叶片角度α2不调节,发动机尾喷口不随动”故障,该发动机为引进型新发,更换主泵调节器后故障排除。
2 建立故障树
发动机工作时,随高压转子转速n2的上升,主泵调节器三维凸轮下移,凸轮半径增大,左传动杆逆时针转动,带动滑套右移,关小n2指令活塞左腔回油路,开大右腔回油路,n2指令活塞在左右腔油压差的作用下右移,通过指令杠杆带动高低压分油活门偏离中立位置移动,使得主泵调节器齿轮泵后高压油分别通过高低压作动筒一腔进油、另一腔回油,推动高压压气机可调导流叶片、低压压气机进口导流叶片向增大气流方向转动。α1、α2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同时,n2指令活塞右移过程中压缩指令弹簧,带动指令活门向右运动,指令油压输出增大,控制节流状态喷口控制活门切换,使得喷口临界截面由机械限动最大状态切换至机械限动位最小状态。α1、α2与n2指令压力的控制规律如图2至图4所示,发动机从加力状态到慢车状态的α1、α2角度及n2指令压力随转速减小而减小。
依据故障复现情况和α1、α2及发动机喷口调节工作原理,梳理故障关联机构包括作动筒及连接机构、n2转速测量装置、n2转速生成装置、执行机构、喷口控制机构等相关底事件共14项,建立故障树如图5所示。
外場排故时通过更换主泵调节器后故障排除,因此可排除故障树底事件X1、X2、X13、X14的可能性,该故障由主泵调节器引起。
3 故障定位
将原台主泵调节器保持返厂状态装到性能试验器上录取性能,增加设备传动转速,当α1增加至38°时不再随传动转速增加而增大,此时α2及n2指令压力均保持在最大状态(见图2~图4中转速n2处),进一步检查慢车转速和大车转速无异常;再次检查α1、α2和n2指令压力均符合工艺规定,故障消失;反复进行5次试验故障未能复现。
对该台主泵调节器进行大分解,重点检查故障树底事件涉及的零组件,除发现n2指令活塞杆紧涩外,其余未见异常。分解下n2指令活塞杆,用光学非接触式测量仪对n2指令活塞杆进行放大检查,发现明显卡滞痕迹,对比其他正常到寿待修品未见类似痕迹,如图6所示。
用内窥镜对n2指令活塞衬套内孔进行检查,发现一处明显反光,该位置与n2指令活塞杆的卡滞痕迹相对应,应为多余物卡滞造成,如图7所示。检查过程中未发现目视可见多余物,可能在分解过程中脱落随油液流走(该活塞杆及衬套配合间隙为微米级)。
根据检查情况,并结合故障原理分析,按故障树对底事件进行排查(见表1),故障最终定位为n2指令活塞杆卡滞。
4 故障原因分析
外场故障发生时,飞行员从加力状态收油门至慢车,发动机转速降低,三维凸轮半径减小,左传动杆顺时针方向转动,滑套左移,n2指令活塞杆右腔回油口关小,左腔回油口开大,n2指令活塞杆应左移。但由于n2指令活塞杆卡滞在n2指令活塞衬套内右极限位置,导致n2指令活塞杆不能移动,α1、α2指令杠杆及指令压力活门未移动,导致α1、α2不调节,发动机尾喷口不随动。
厂内性能试验时,n2指令活塞杆开始卡滞在右极限位,指令压力最大,故障复现。经过检查慢车转速和最大转速后,n2指令活塞杆受左右腔燃油压力来回变化,n2指令活塞杆脱离卡滞状态,恢复正常,故障消失。
该主泵调节器为引进型号新品,未经过修理,且n2指令活塞杆卡滞部位的来油均通过n2指令活塞衬套上的滤网(见图8)过滤,不会带入多余物。因此,综合分析认为,导致n2指令活塞杆卡滞的原因是制造残留。
5 预防措施
检修主泵调节器时,分解下n2指令活塞,检查活塞衬套内腔不允许有金属屑等多余物,目视检查未分解零组件的可见部分应无异常;增加用汽油清洗计算机构部分的要求。
修理过程中应加强燃油清洁度及多余物控制,避免带入物导致的卡滞;加强油封工作控制,避免因零件锈蚀导致的卡滞。
作者简介
涂洪忠,硕士,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动力控制装置修理科研工作。
关键词:主泵调节器;指令活塞杆;卡滞;故障树
Keywords:main fuel regulator;command piston rod;binding;fault tree
1 故障描述
某发动机在外场使用过程中出现“从加力状态收油门到慢车状态时低压压气机进口导流叶片角度α1、高压压气机可调导流叶片角度α2不调节,发动机尾喷口不随动”故障,该发动机为引进型新发,更换主泵调节器后故障排除。
2 建立故障树
发动机工作时,随高压转子转速n2的上升,主泵调节器三维凸轮下移,凸轮半径增大,左传动杆逆时针转动,带动滑套右移,关小n2指令活塞左腔回油路,开大右腔回油路,n2指令活塞在左右腔油压差的作用下右移,通过指令杠杆带动高低压分油活门偏离中立位置移动,使得主泵调节器齿轮泵后高压油分别通过高低压作动筒一腔进油、另一腔回油,推动高压压气机可调导流叶片、低压压气机进口导流叶片向增大气流方向转动。α1、α2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同时,n2指令活塞右移过程中压缩指令弹簧,带动指令活门向右运动,指令油压输出增大,控制节流状态喷口控制活门切换,使得喷口临界截面由机械限动最大状态切换至机械限动位最小状态。α1、α2与n2指令压力的控制规律如图2至图4所示,发动机从加力状态到慢车状态的α1、α2角度及n2指令压力随转速减小而减小。
依据故障复现情况和α1、α2及发动机喷口调节工作原理,梳理故障关联机构包括作动筒及连接机构、n2转速测量装置、n2转速生成装置、执行机构、喷口控制机构等相关底事件共14项,建立故障树如图5所示。
外場排故时通过更换主泵调节器后故障排除,因此可排除故障树底事件X1、X2、X13、X14的可能性,该故障由主泵调节器引起。
3 故障定位
将原台主泵调节器保持返厂状态装到性能试验器上录取性能,增加设备传动转速,当α1增加至38°时不再随传动转速增加而增大,此时α2及n2指令压力均保持在最大状态(见图2~图4中转速n2处),进一步检查慢车转速和大车转速无异常;再次检查α1、α2和n2指令压力均符合工艺规定,故障消失;反复进行5次试验故障未能复现。
对该台主泵调节器进行大分解,重点检查故障树底事件涉及的零组件,除发现n2指令活塞杆紧涩外,其余未见异常。分解下n2指令活塞杆,用光学非接触式测量仪对n2指令活塞杆进行放大检查,发现明显卡滞痕迹,对比其他正常到寿待修品未见类似痕迹,如图6所示。
用内窥镜对n2指令活塞衬套内孔进行检查,发现一处明显反光,该位置与n2指令活塞杆的卡滞痕迹相对应,应为多余物卡滞造成,如图7所示。检查过程中未发现目视可见多余物,可能在分解过程中脱落随油液流走(该活塞杆及衬套配合间隙为微米级)。
根据检查情况,并结合故障原理分析,按故障树对底事件进行排查(见表1),故障最终定位为n2指令活塞杆卡滞。
4 故障原因分析
外场故障发生时,飞行员从加力状态收油门至慢车,发动机转速降低,三维凸轮半径减小,左传动杆顺时针方向转动,滑套左移,n2指令活塞杆右腔回油口关小,左腔回油口开大,n2指令活塞杆应左移。但由于n2指令活塞杆卡滞在n2指令活塞衬套内右极限位置,导致n2指令活塞杆不能移动,α1、α2指令杠杆及指令压力活门未移动,导致α1、α2不调节,发动机尾喷口不随动。
厂内性能试验时,n2指令活塞杆开始卡滞在右极限位,指令压力最大,故障复现。经过检查慢车转速和最大转速后,n2指令活塞杆受左右腔燃油压力来回变化,n2指令活塞杆脱离卡滞状态,恢复正常,故障消失。
该主泵调节器为引进型号新品,未经过修理,且n2指令活塞杆卡滞部位的来油均通过n2指令活塞衬套上的滤网(见图8)过滤,不会带入多余物。因此,综合分析认为,导致n2指令活塞杆卡滞的原因是制造残留。
5 预防措施
检修主泵调节器时,分解下n2指令活塞,检查活塞衬套内腔不允许有金属屑等多余物,目视检查未分解零组件的可见部分应无异常;增加用汽油清洗计算机构部分的要求。
修理过程中应加强燃油清洁度及多余物控制,避免带入物导致的卡滞;加强油封工作控制,避免因零件锈蚀导致的卡滞。
作者简介
涂洪忠,硕士,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动力控制装置修理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