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难得的晴日,蓝天沉在池塘的水底,几朵云彩被粼粼的波光清洗着,白得晃眼。
进村第二家是英子的娘家,三十年前我就熟了。从小学到初中,我和英子是最要好的同学、姐妹,连英子妈都说,她家就是我家。英子家很温暖,爸妈和善,房子又是我们老家最好的红砖墙。还有三间厚实的木楼,冬天暖和,夏天阴凉。我和英子在她的房间吃柿子、柿饼,躺着咬耳朵说悄悄话,趴着做作业。总在我们玩累的时候,传来英子妈的喊声:“伢们,快出来吃饭。” 这次,也是午饭时分,只是隔了三十年,还少了一个人。是的,少了英子。我是一个人回来看英子妈,也是我的干妈的。
英子屋后的银杏树光秃秃,散落的黄叶被风吹得七零八落。那棵柿子树向苍天伸着无助的枝干,托着几个红红的小灯笼。都冬天了,竟然还有没被寒霜打落的柿子。柿子可是英子最爱吃的啊,如果……我不敢想,鼻子发酸,脚步发软。拐了个弯,就看见坐在太阳下的英子妈。才一年不见,她更瘦小了,头发全白了,像罩着一团水洗的白云。曾几何时,我和英子抢着在她头上涂抹洗发水,揉搓出一把把白色的泡沫,跳着笑着欢叫,妈妈是个白头翁,妈妈成了老奶奶!英子妈真的成了老奶奶。我都走到她跟前了,还不见一点动静。趴在她脚边的黄狗,叫了一声,懒懒地仰头看我。
我喊了声“干妈”,没有回应。便走到她面前,她看着我,表情呆呆的,似乎面对一个陌生人。
干妈,您不认识我啊?我是兰兰,英子的好朋友啊!我拉过她的手说。
英子?英儿——干妈机械地念叨着英子,手拍怀里的小棉被,身子一下下摇动。椅子很扎实,是上世纪70年代家家有的圆椅,椅靠大半圆,弯到前方空着,孩子坐进去后,用木棍穿过弯靠洞眼,以防孩子掉下来。这种圆椅是为小孩制作的,大人一般坐不进去。干妈坐的显然是英子小时候的圆椅。
不是啊,干妈,我是兰兰,兰兰!我拥着干妈作无力的申辩——她已经不认识我了,甚至脑子不清醒。风吹进我酸涩的双眼,强忍的泪珠在池塘道道波光的映射下,颗颗滴落。
怕干妈看见,便赶紧擦了眼泪找英子爸爸。
进门又是白,先是一院子的白棉絮,再是干爸的白发白胡子。
干爸拍着我的背,说,过去了,伢,莫哭,哭也哭不回。
我捂住嘴,忍住不哭,可干爸的眼睛分明是红的。他叹了口气,唉,英儿走了,真的走了,可她妈就是不相信哪!
干爸带我去英子的房间,那是我和英子的闺房啊!一切还是过去的模样——床靠墙摆着,书桌上摆放的柿子软塌塌的,起了黑斑。床上铺着床单,厚厚的被子是绸缎被面,条纹被里,摸上去柔软温暖。干爸打开衣柜,除了英子的衣服,全是棉絮。
英儿从小怕冷,她妈年年给她种棉花,打棉絮。太阳出来就抱出来晒。干爸说。
我走到院子里,把脸埋进吸饱了温暖的棉絮,阳光的味道扑鼻而来,一股温热顺着我的双眼、鼻翼,缓缓流下。
自从英儿一走,你干妈脑子糊涂了。天天坐在那个圆椅里。那椅子,唉,是英子爸留下的。
怎么可能?您是说——英子不是你们的孩子?我觉得干爸也开始犯糊涂。
蘭兰,你忘了吗?小时候你俩问过我们的,为啥椅子底板上的名字不是我们的。
是的,我记得。底板上的名字是阮清华,我们村方圆几十里没有姓阮的。
英儿妈不能生,我们才抱养的她。把她当宝贝养大,哪晓得她年纪轻轻得了肺癌,才活到四十岁——就要我俩老,白发人送她……干爸的话在风中颤抖:她爸是山里的木匠,伢养多了不耐活。英儿小没人带,丢在圆椅里不愿意,哭死哭活的,爸妈哪忍心——我们抱她过来,她爸妈送了圆椅,说是个念想,还有那小包被……
干妈还在阳光下,手拍小包被念叨着什么。英子稚气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兰兰,你有一群兄弟姐妹,我为啥是独苗啊?
独苗吃独食,你看,满树的柿子都是你一个人的!站在树下,我喃喃着当年的话语。
池塘的水泛着清冷的白光。“啪”,一个柿子落到地面,鲜红的汁液,血一般飞溅。
过年之后是来年
车驶入老家熟悉的水泥路,他的视线穿过行道树扫向那片麦田。麦子一筷子高了,绿得像一片海。都要过年了,还不见雪花的影子。这要是在十几年前,早就是大雪纷飞,四野茫茫了。“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寒冬里,洁白温润的雪花,才是麦苗的滋养品呀。儿时母亲教他念农谚,他迫不及待地想吃馒头,问啥时候是来年。母亲说,过了年之后才是来年。“来年”——他若有所思地念叨着,打定主意,一定要把母亲接到城里,全家人共赴来年。
母亲在院子里扎草把子,突然听到他的喊声,愣了愣才转身。“进儿,是你!”她一手攥紧稻草把子,一手拉身后的椅子。“热椅子,快坐,我去拿开水。”显然,母亲对他回家是惊喜的,也是惊慌的,完全不像她做农事那么麻利。他追随母亲急急的身影,看到了零星的白发和还算挺直的背。
母亲给他加了开水,就忙着准备午饭。他把院子里草把子搬到灶屋说,妈,咱家路边的那块田,麦苗长得蛮好的!母亲用打火机点燃草把子塞进土灶,应声说,好是好,也长了不少苦草,苦草围着麦子长,麦子难出头,得赶紧除掉。他想问,咋不用除草剂呢?觉得问了也是白搭。就像他无法阻止母亲回到乡下,无数次阻止母亲种田,田里还是麦苗青青。
对于母亲的执拗,他曾经很恼火。他一个堂堂的城建局局长,把年近花甲的老母丢在乡下,不说同僚们嘲笑,就是族人会怎么看?可是好话说尽,母亲说走就走。那还是前年春节,来送礼的下属刚走,母亲就数落“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非要他赶紧退还。身在官场,他深知人脉的重要,人情似网,有些礼不是一个退字能解决的。他宁愿母亲赌气离去,也不能让人情网撕裂一个缺口。
吃罢饭,母亲拿起小凳和铲子对他说,进儿,你睡会儿,有太阳,我去扯草。母亲是在回避他,根本没有去城里的意思,他哪里睡得着?他顺手拿起个小凳说,不走了,我也去。还是那块田,十多岁的时候他就跟着母亲扯草;还是那种苦草,和麦苗相似,细长的叶,白皙的茎,蓬松的根,绿得比麦苗浅,长得比麦苗娇嫩,却比麦苗蹿得快。最初他分不清哪是麦苗哪是苦草,母亲让他多长个眼睛,莫被苦草的障眼法迷住,好坏不分。现在,他当然分得清苦草和麦苗,可母亲不说草。母亲说,儿呐,妈不是不会享福,在农村做了一生,我不做事过不得。趁现在身体好种点口粮,送你们吃,我心里舒坦。他急着分辩,您儿子当局长,想吃啥还愁吗?您这大把年纪,一个人在农村种田,不是掴儿的脸?叫我么样见人?母亲叹了口气,伢呀,儿当官妈不跟着享福,外人不会道长短,要说也会说咱家人本分。妈跟你住,看人家送东西来就睡不着。住在乡下,牵住儿的心,你就可以推掉应酬多回来,看一下我,接下地气。他觉得母亲的心思太琐碎又不无道理,就说,我哪能时时看您?不在您身边的时候,我怎能心安?母亲笑了,妈的身体骨好得很。虽说我人不在你身边,心思可在哪。听说你们又在搞大工程,拆林场建小区,是真的么?听母亲关心他的工作,他马上来了精神,像儿时得了奖状那样炫耀起来:是的,林场离城里近,有山有水,建个小区,栽花种树修草坪,整体规划的,要多好看有多好看,要多自在有多自在,来年您去住一套……
我才不去咧!母亲打断了他的话,有些生气地说,好好的林场改小区,该砍多少树,不是作孽么?
作孽——他没想到母亲是这样认为,便解释说,安居工程是政府行为,是为老百姓造福。
母亲扯起一把苦草问,这苦草有你们种在草坪的草好看吧——实际上它叫麦苗草,长得和麦苗一样,我们农民可分得清,叫它苦草,因为它坏事,把麦苗害苦了,有它在,麦苗难得活——算了,房子都做起来了,我一个农村婆操啥闲心呢!改建也有改建的好处,我是舍不得那些树。进儿,把房子做好些,可不能耍花架子,搞草包工程……
母亲的唠叨搅得他心绪不宁,手里的草也像一根根绿箭扎人。他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抬头看见不远处小学外墙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红标语。这些标语母亲都烂熟于心,自己怎么熟视无睹呢?在升腾的烟雾里,他仿佛看见机器张牙舞爪,林场的树一排排倒下。树林在后退,退一片,楼房竖起一栋。一退再退,房子雨后春笋般生长,比苦草的势头凶猛无数倍。苦草靠挤压争盘夺地,楼房靠抹杀颠覆而矗立,这一场场不动声色的杀戮与官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何异?
——过年之后是来年。想要有和谐太平的来年,真的该好好考虑了!他想。
进村第二家是英子的娘家,三十年前我就熟了。从小学到初中,我和英子是最要好的同学、姐妹,连英子妈都说,她家就是我家。英子家很温暖,爸妈和善,房子又是我们老家最好的红砖墙。还有三间厚实的木楼,冬天暖和,夏天阴凉。我和英子在她的房间吃柿子、柿饼,躺着咬耳朵说悄悄话,趴着做作业。总在我们玩累的时候,传来英子妈的喊声:“伢们,快出来吃饭。” 这次,也是午饭时分,只是隔了三十年,还少了一个人。是的,少了英子。我是一个人回来看英子妈,也是我的干妈的。
英子屋后的银杏树光秃秃,散落的黄叶被风吹得七零八落。那棵柿子树向苍天伸着无助的枝干,托着几个红红的小灯笼。都冬天了,竟然还有没被寒霜打落的柿子。柿子可是英子最爱吃的啊,如果……我不敢想,鼻子发酸,脚步发软。拐了个弯,就看见坐在太阳下的英子妈。才一年不见,她更瘦小了,头发全白了,像罩着一团水洗的白云。曾几何时,我和英子抢着在她头上涂抹洗发水,揉搓出一把把白色的泡沫,跳着笑着欢叫,妈妈是个白头翁,妈妈成了老奶奶!英子妈真的成了老奶奶。我都走到她跟前了,还不见一点动静。趴在她脚边的黄狗,叫了一声,懒懒地仰头看我。
我喊了声“干妈”,没有回应。便走到她面前,她看着我,表情呆呆的,似乎面对一个陌生人。
干妈,您不认识我啊?我是兰兰,英子的好朋友啊!我拉过她的手说。
英子?英儿——干妈机械地念叨着英子,手拍怀里的小棉被,身子一下下摇动。椅子很扎实,是上世纪70年代家家有的圆椅,椅靠大半圆,弯到前方空着,孩子坐进去后,用木棍穿过弯靠洞眼,以防孩子掉下来。这种圆椅是为小孩制作的,大人一般坐不进去。干妈坐的显然是英子小时候的圆椅。
不是啊,干妈,我是兰兰,兰兰!我拥着干妈作无力的申辩——她已经不认识我了,甚至脑子不清醒。风吹进我酸涩的双眼,强忍的泪珠在池塘道道波光的映射下,颗颗滴落。
怕干妈看见,便赶紧擦了眼泪找英子爸爸。
进门又是白,先是一院子的白棉絮,再是干爸的白发白胡子。
干爸拍着我的背,说,过去了,伢,莫哭,哭也哭不回。
我捂住嘴,忍住不哭,可干爸的眼睛分明是红的。他叹了口气,唉,英儿走了,真的走了,可她妈就是不相信哪!
干爸带我去英子的房间,那是我和英子的闺房啊!一切还是过去的模样——床靠墙摆着,书桌上摆放的柿子软塌塌的,起了黑斑。床上铺着床单,厚厚的被子是绸缎被面,条纹被里,摸上去柔软温暖。干爸打开衣柜,除了英子的衣服,全是棉絮。
英儿从小怕冷,她妈年年给她种棉花,打棉絮。太阳出来就抱出来晒。干爸说。
我走到院子里,把脸埋进吸饱了温暖的棉絮,阳光的味道扑鼻而来,一股温热顺着我的双眼、鼻翼,缓缓流下。
自从英儿一走,你干妈脑子糊涂了。天天坐在那个圆椅里。那椅子,唉,是英子爸留下的。
怎么可能?您是说——英子不是你们的孩子?我觉得干爸也开始犯糊涂。
蘭兰,你忘了吗?小时候你俩问过我们的,为啥椅子底板上的名字不是我们的。
是的,我记得。底板上的名字是阮清华,我们村方圆几十里没有姓阮的。
英儿妈不能生,我们才抱养的她。把她当宝贝养大,哪晓得她年纪轻轻得了肺癌,才活到四十岁——就要我俩老,白发人送她……干爸的话在风中颤抖:她爸是山里的木匠,伢养多了不耐活。英儿小没人带,丢在圆椅里不愿意,哭死哭活的,爸妈哪忍心——我们抱她过来,她爸妈送了圆椅,说是个念想,还有那小包被……
干妈还在阳光下,手拍小包被念叨着什么。英子稚气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兰兰,你有一群兄弟姐妹,我为啥是独苗啊?
独苗吃独食,你看,满树的柿子都是你一个人的!站在树下,我喃喃着当年的话语。
池塘的水泛着清冷的白光。“啪”,一个柿子落到地面,鲜红的汁液,血一般飞溅。
过年之后是来年
车驶入老家熟悉的水泥路,他的视线穿过行道树扫向那片麦田。麦子一筷子高了,绿得像一片海。都要过年了,还不见雪花的影子。这要是在十几年前,早就是大雪纷飞,四野茫茫了。“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寒冬里,洁白温润的雪花,才是麦苗的滋养品呀。儿时母亲教他念农谚,他迫不及待地想吃馒头,问啥时候是来年。母亲说,过了年之后才是来年。“来年”——他若有所思地念叨着,打定主意,一定要把母亲接到城里,全家人共赴来年。
母亲在院子里扎草把子,突然听到他的喊声,愣了愣才转身。“进儿,是你!”她一手攥紧稻草把子,一手拉身后的椅子。“热椅子,快坐,我去拿开水。”显然,母亲对他回家是惊喜的,也是惊慌的,完全不像她做农事那么麻利。他追随母亲急急的身影,看到了零星的白发和还算挺直的背。
母亲给他加了开水,就忙着准备午饭。他把院子里草把子搬到灶屋说,妈,咱家路边的那块田,麦苗长得蛮好的!母亲用打火机点燃草把子塞进土灶,应声说,好是好,也长了不少苦草,苦草围着麦子长,麦子难出头,得赶紧除掉。他想问,咋不用除草剂呢?觉得问了也是白搭。就像他无法阻止母亲回到乡下,无数次阻止母亲种田,田里还是麦苗青青。
对于母亲的执拗,他曾经很恼火。他一个堂堂的城建局局长,把年近花甲的老母丢在乡下,不说同僚们嘲笑,就是族人会怎么看?可是好话说尽,母亲说走就走。那还是前年春节,来送礼的下属刚走,母亲就数落“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非要他赶紧退还。身在官场,他深知人脉的重要,人情似网,有些礼不是一个退字能解决的。他宁愿母亲赌气离去,也不能让人情网撕裂一个缺口。
吃罢饭,母亲拿起小凳和铲子对他说,进儿,你睡会儿,有太阳,我去扯草。母亲是在回避他,根本没有去城里的意思,他哪里睡得着?他顺手拿起个小凳说,不走了,我也去。还是那块田,十多岁的时候他就跟着母亲扯草;还是那种苦草,和麦苗相似,细长的叶,白皙的茎,蓬松的根,绿得比麦苗浅,长得比麦苗娇嫩,却比麦苗蹿得快。最初他分不清哪是麦苗哪是苦草,母亲让他多长个眼睛,莫被苦草的障眼法迷住,好坏不分。现在,他当然分得清苦草和麦苗,可母亲不说草。母亲说,儿呐,妈不是不会享福,在农村做了一生,我不做事过不得。趁现在身体好种点口粮,送你们吃,我心里舒坦。他急着分辩,您儿子当局长,想吃啥还愁吗?您这大把年纪,一个人在农村种田,不是掴儿的脸?叫我么样见人?母亲叹了口气,伢呀,儿当官妈不跟着享福,外人不会道长短,要说也会说咱家人本分。妈跟你住,看人家送东西来就睡不着。住在乡下,牵住儿的心,你就可以推掉应酬多回来,看一下我,接下地气。他觉得母亲的心思太琐碎又不无道理,就说,我哪能时时看您?不在您身边的时候,我怎能心安?母亲笑了,妈的身体骨好得很。虽说我人不在你身边,心思可在哪。听说你们又在搞大工程,拆林场建小区,是真的么?听母亲关心他的工作,他马上来了精神,像儿时得了奖状那样炫耀起来:是的,林场离城里近,有山有水,建个小区,栽花种树修草坪,整体规划的,要多好看有多好看,要多自在有多自在,来年您去住一套……
我才不去咧!母亲打断了他的话,有些生气地说,好好的林场改小区,该砍多少树,不是作孽么?
作孽——他没想到母亲是这样认为,便解释说,安居工程是政府行为,是为老百姓造福。
母亲扯起一把苦草问,这苦草有你们种在草坪的草好看吧——实际上它叫麦苗草,长得和麦苗一样,我们农民可分得清,叫它苦草,因为它坏事,把麦苗害苦了,有它在,麦苗难得活——算了,房子都做起来了,我一个农村婆操啥闲心呢!改建也有改建的好处,我是舍不得那些树。进儿,把房子做好些,可不能耍花架子,搞草包工程……
母亲的唠叨搅得他心绪不宁,手里的草也像一根根绿箭扎人。他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抬头看见不远处小学外墙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红标语。这些标语母亲都烂熟于心,自己怎么熟视无睹呢?在升腾的烟雾里,他仿佛看见机器张牙舞爪,林场的树一排排倒下。树林在后退,退一片,楼房竖起一栋。一退再退,房子雨后春笋般生长,比苦草的势头凶猛无数倍。苦草靠挤压争盘夺地,楼房靠抹杀颠覆而矗立,这一场场不动声色的杀戮与官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何异?
——过年之后是来年。想要有和谐太平的来年,真的该好好考虑了!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