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村级债务沉重且整体呈增长趋势,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化解村级债务迫在眉睫,本文通过阐述化解村级负债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村级债务形成的七个原因,提出化解村级债务八条有效措施,对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巩固基层政权,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村级债务 现状 化解对策 莒南县
村级债务居高不下,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难点和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一些信访事件的屡屡发生,如何化解村级债务,已经成为农村工作亟需破解的一大难题。笔者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我县辖14个乡镇(街道、产业园)582个行政村,2016年末村平负债达156.92万元,其中经营性负债3267.28万元,兴办公益事业负债9286.65万元,较去年新增负债90万元,全县村级资产负债率达56.60%。
一、化解村级负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负债沉重带来的危害性已不容忽视。村级负债已经。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部分村组织经济力量薄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该办的事情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和社会基本保障职能无法实现,导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进行,同时增加了基层政权不稳定因素,村级在赤字和债务的压力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抓收入”、跑借贷应付“吃饭”上,无力顾及村里的其他日常工作和经济建设,严重的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沉重的债务不仅会拖垮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重农民负担,危及财政基础,而且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其危害性不容小视。对农村债务要历史地看,客观地看,辩证地看。目前的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的政治大气候所形成,是历史因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特别是由农业经济阶段向工业经济阶段转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曾经为支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由于我国是在没有发展先例的情况下摸索着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农村债务中的一部分就是为探索经济发展路子而不得不交的学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不回避,不怕畏难,积极化解。农村过度负债的问题由来已久,是现行体制下的农村社会性问题,根源复杂,牵涉面广,攻克难度相当大,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沒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但是,农村债务问题也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绝不能退缩,必须面对现实,动脑子,想办法,积极寻找化解债务的良策。
二、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年积累逐步形成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经济决策失误,也有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达标升级形成债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对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硬性达标;计划生育达标升级活动等,耗资巨大而上级配套资金十分有限,大部分资金依靠村集体自筹,迫使村集体大量向民间和金融机构借贷,形成村级债务。兴办企业形成债务。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村把发展村办企业作为脱贫致富的出路,在无资金、缺技术、少人才、无信息的情况下,以村名义集资、借贷办企业。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整,乡村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加之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导致大部分村办企业亏损倒闭,大量的生产设备闲置,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损失严重,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垫交各项税费和集资任务形成的债务。税费改革前,农户的负担项目非常多,除农业税、特产税和“三提五统”外,还有各种集资摊派,农户不能按时足额完成上缴,村组为了完成任务,迫使村集体通过借贷上交税费形成负债。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债务。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村组盲目搞专业村、专业户和专业基地等,镇村干部自己掏钱帮农民育树苗、种双孢菇、种药材,盲目搞产业结构调整,结果产业结构调整搞砸了,农民不认账,形成了村级债务。村级兴办公益事业形成债务。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新上了一批通水、通路、通桥、绿化村庄、阵地建设等村集体公益事业。但实际建设资金远高于上级投入的资金,虽然部分资金也向农民集资,但缺口部分的资金最终就转化成了新的村级债务。高息借贷造成债务膨胀。农村税费改革前,一些村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没有收入来源,长期靠借贷来维持日常运转,利息越滚越高,日积月累形成债务,雪上加霜。非生产性开支形成债务。据2015年统计:当年无收益的村为281个,收益为5万元以下的村为158个,很多村成为“空壳村”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但生活招待费、福利费、节日走访费用、观光旅游、开业庆典等费用居高不下,只能借债消费,这也是形成村级负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对于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债权人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健全村级监督机制。有效发挥村级民主理财小组,镇经管站审核监督作用,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村级财务管理。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村级财务收支预算,并严格执行,年度终了,及时向群众公布,接受监督。建立村干部岗位目标绩效考评机制。把“止新债、减陈债”工作纳入村级年度考核和任期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当年减债目标未完成、或债务增加的村,一律不得参与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并对重点村进行任期审计,造成后果的追究对村负责人的责任。兴办公益事业量力而行。各村切实加强公益事业投入管理,负债村停止或缓办一切公益事业,即使群众迫切需要兴办的项目,坚持“先还债、后办事”的原则,在完成当年减债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村级收支盈余状况分步实施,严禁未经审批随意兴办公益事业。 清收债权,冲抵债务。各村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扎实抓好村级“应收款”的回收,积极稳妥地清收农民“内部往来”,村干部主动上门收款,对暂时无偿还能力的,订立还款计划,分期偿还。对特殊困难的农户,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进行减免缓交。所得收入用于清还债务。盘活资产,变现还债。对村级所有的闲置设备、房屋、水利设施等集体资产,采取宜租则租、宜卖则卖、宜入股则入股的形式,盘活存量,对集体资产拍卖资金、租赁资金以及分红资金,依照协议加快收缴用于还债。民主讨论,规范核销。对村账上五保户、死亡绝户、及倒闭企业无法收回的账面往来造册登记,公布上墙,群众讨论,两委决定,政府审批,进行核销、冲抵债务。争取专项资金偿还债务。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化解村级债务。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执行生活招待费、租车费、通讯费、办公经费限额制度,严禁走访费用、观光旅游、开业大典礼等费用的发生,减少开支,节约资金,偿还债务,增加集体资本积累。
关键词:村级债务 现状 化解对策 莒南县
村级债务居高不下,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难点和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一些信访事件的屡屡发生,如何化解村级债务,已经成为农村工作亟需破解的一大难题。笔者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我县辖14个乡镇(街道、产业园)582个行政村,2016年末村平负债达156.92万元,其中经营性负债3267.28万元,兴办公益事业负债9286.65万元,较去年新增负债90万元,全县村级资产负债率达56.60%。
一、化解村级负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负债沉重带来的危害性已不容忽视。村级负债已经。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部分村组织经济力量薄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该办的事情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和社会基本保障职能无法实现,导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进行,同时增加了基层政权不稳定因素,村级在赤字和债务的压力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抓收入”、跑借贷应付“吃饭”上,无力顾及村里的其他日常工作和经济建设,严重的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沉重的债务不仅会拖垮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重农民负担,危及财政基础,而且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其危害性不容小视。对农村债务要历史地看,客观地看,辩证地看。目前的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的政治大气候所形成,是历史因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特别是由农业经济阶段向工业经济阶段转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曾经为支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由于我国是在没有发展先例的情况下摸索着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农村债务中的一部分就是为探索经济发展路子而不得不交的学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不回避,不怕畏难,积极化解。农村过度负债的问题由来已久,是现行体制下的农村社会性问题,根源复杂,牵涉面广,攻克难度相当大,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沒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但是,农村债务问题也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绝不能退缩,必须面对现实,动脑子,想办法,积极寻找化解债务的良策。
二、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年积累逐步形成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经济决策失误,也有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达标升级形成债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对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硬性达标;计划生育达标升级活动等,耗资巨大而上级配套资金十分有限,大部分资金依靠村集体自筹,迫使村集体大量向民间和金融机构借贷,形成村级债务。兴办企业形成债务。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村把发展村办企业作为脱贫致富的出路,在无资金、缺技术、少人才、无信息的情况下,以村名义集资、借贷办企业。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整,乡村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加之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导致大部分村办企业亏损倒闭,大量的生产设备闲置,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损失严重,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垫交各项税费和集资任务形成的债务。税费改革前,农户的负担项目非常多,除农业税、特产税和“三提五统”外,还有各种集资摊派,农户不能按时足额完成上缴,村组为了完成任务,迫使村集体通过借贷上交税费形成负债。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债务。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村组盲目搞专业村、专业户和专业基地等,镇村干部自己掏钱帮农民育树苗、种双孢菇、种药材,盲目搞产业结构调整,结果产业结构调整搞砸了,农民不认账,形成了村级债务。村级兴办公益事业形成债务。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新上了一批通水、通路、通桥、绿化村庄、阵地建设等村集体公益事业。但实际建设资金远高于上级投入的资金,虽然部分资金也向农民集资,但缺口部分的资金最终就转化成了新的村级债务。高息借贷造成债务膨胀。农村税费改革前,一些村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没有收入来源,长期靠借贷来维持日常运转,利息越滚越高,日积月累形成债务,雪上加霜。非生产性开支形成债务。据2015年统计:当年无收益的村为281个,收益为5万元以下的村为158个,很多村成为“空壳村”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但生活招待费、福利费、节日走访费用、观光旅游、开业庆典等费用居高不下,只能借债消费,这也是形成村级负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对于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债权人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健全村级监督机制。有效发挥村级民主理财小组,镇经管站审核监督作用,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村级财务管理。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村级财务收支预算,并严格执行,年度终了,及时向群众公布,接受监督。建立村干部岗位目标绩效考评机制。把“止新债、减陈债”工作纳入村级年度考核和任期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当年减债目标未完成、或债务增加的村,一律不得参与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并对重点村进行任期审计,造成后果的追究对村负责人的责任。兴办公益事业量力而行。各村切实加强公益事业投入管理,负债村停止或缓办一切公益事业,即使群众迫切需要兴办的项目,坚持“先还债、后办事”的原则,在完成当年减债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村级收支盈余状况分步实施,严禁未经审批随意兴办公益事业。 清收债权,冲抵债务。各村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扎实抓好村级“应收款”的回收,积极稳妥地清收农民“内部往来”,村干部主动上门收款,对暂时无偿还能力的,订立还款计划,分期偿还。对特殊困难的农户,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进行减免缓交。所得收入用于清还债务。盘活资产,变现还债。对村级所有的闲置设备、房屋、水利设施等集体资产,采取宜租则租、宜卖则卖、宜入股则入股的形式,盘活存量,对集体资产拍卖资金、租赁资金以及分红资金,依照协议加快收缴用于还债。民主讨论,规范核销。对村账上五保户、死亡绝户、及倒闭企业无法收回的账面往来造册登记,公布上墙,群众讨论,两委决定,政府审批,进行核销、冲抵债务。争取专项资金偿还债务。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化解村级债务。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执行生活招待费、租车费、通讯费、办公经费限额制度,严禁走访费用、观光旅游、开业大典礼等费用的发生,减少开支,节约资金,偿还债务,增加集体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