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王俭廷这个名字,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那时我刚懵懂着学诗,王俭廷就是许多文学青年仰望的诗人了。他的《我之歌》、《土之歌》、《惶惑》等诗篇,堪称中国现代新诗潮中几朵引人注目的浪花。开阔、自由、大气、异彩纷呈、震撼人心,即使今天读来,仍然是写得别具风骨,才华横溢。
就在那时,看一些王先生的文字,知道他同时是一个画家。这样现代派的诗人,他会怎样画画呢?我想。
后来,王先生和他同辈的许多著名诗人一样,渐渐淡出诗坛,远离了读者的视线,一如当年创造了世界纪录的朱建华们远离了赛场,这是件令人遗憾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时隔多年,一次偶然的机缘,通过著名诗人刘小放先生介绍,我结识了这位当年在我和其他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青年诗人”,如今已霜染长发,年届六旬,这不由令人感叹。但通过交谈,我兴奋地感到,他心中仍然鼓荡着澎湃的诗情,而且谈诗论画,妙语连珠,仍然是当年那个气吞山河,才高八斗的青年才俊,风趣、幽默、机智、活跃、顽皮。无情的岁月,仿佛根本就没有在这位诗人的心灵中留下印记。
但听友人说,王先生半生波折颇多,苦难颇多。这也正常,哪一条奔流入海的大河是笔直向前的?哪一条大河不是起伏纵横、荡气回肠?
有了那些风雨,有了那些季节的无情轮回,于是就有了他笔下那一片令人惊叹的墨竹。它们生长在诗人的心灵中,不拘一格,摇曳多姿,挺拔孤傲,不染尘俗。一竿瘦竹,寄蕴了千年一脉的中国传统文人气节,李白的旷世才情与郑板桥的奇诡笔墨,苏东坡的豪放与陶渊明的隐逸,在他笔下浑化为一。一种寻常的植物,有了灵性,也有了生命,有了欣喜,也有了痛苦,或风雨或霜雪,或长歌或低吟,或老壮或青嫩,总是那样的富有诗情。因此我说,千变万化,他们都是诗人那颗晶莹天真的心灵。
古人云:“画到白头难画竹”。越是简单的,就越是丰富的。竹子的“竿、节、枝、叶”所展示的笔墨、线条、构图,使画家的学养、笔力一步到位,它可以是学画者的脊梁,也可达到中国画艺术的巅峰。所以,有那么多天才的中国艺术家,一生对竹情有独钟,欲罢不能。
王俭廷先生画竹,恍惚间已有五十多年了,那么,他心灵的田园上该是怎样的一片葱茏!那是他的生命、他的灵魂、他那超凡脱俗的美学境界的生动体现。
王先生半生不遇,但他无怨无悔,愈挫愈奋,所幸老来逢时,近几年他的墨竹在画界声名鹊起,闻达域外,美国、德国、港澳等地均有社会名流和爱好者追索收藏。“老来尚有竹子卖,从此不愁沽酒钱”(王先生自嘲诗),这已很让同辈的诗友们羡慕了。王先生为人厚道,慷慨仗义,扶危济困,曾经无私地用画帮助过很多人,也提携过许多艺术青年,这样的结果,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写此小文时,窗外春雨濛濛,又到了竹子抽笋拔节的季节了。我想,王先生笔下那些富有青春气息的清瘦墨竹,也许也在此刻蓬勃生发了。
就在那时,看一些王先生的文字,知道他同时是一个画家。这样现代派的诗人,他会怎样画画呢?我想。
后来,王先生和他同辈的许多著名诗人一样,渐渐淡出诗坛,远离了读者的视线,一如当年创造了世界纪录的朱建华们远离了赛场,这是件令人遗憾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时隔多年,一次偶然的机缘,通过著名诗人刘小放先生介绍,我结识了这位当年在我和其他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青年诗人”,如今已霜染长发,年届六旬,这不由令人感叹。但通过交谈,我兴奋地感到,他心中仍然鼓荡着澎湃的诗情,而且谈诗论画,妙语连珠,仍然是当年那个气吞山河,才高八斗的青年才俊,风趣、幽默、机智、活跃、顽皮。无情的岁月,仿佛根本就没有在这位诗人的心灵中留下印记。
但听友人说,王先生半生波折颇多,苦难颇多。这也正常,哪一条奔流入海的大河是笔直向前的?哪一条大河不是起伏纵横、荡气回肠?
有了那些风雨,有了那些季节的无情轮回,于是就有了他笔下那一片令人惊叹的墨竹。它们生长在诗人的心灵中,不拘一格,摇曳多姿,挺拔孤傲,不染尘俗。一竿瘦竹,寄蕴了千年一脉的中国传统文人气节,李白的旷世才情与郑板桥的奇诡笔墨,苏东坡的豪放与陶渊明的隐逸,在他笔下浑化为一。一种寻常的植物,有了灵性,也有了生命,有了欣喜,也有了痛苦,或风雨或霜雪,或长歌或低吟,或老壮或青嫩,总是那样的富有诗情。因此我说,千变万化,他们都是诗人那颗晶莹天真的心灵。
古人云:“画到白头难画竹”。越是简单的,就越是丰富的。竹子的“竿、节、枝、叶”所展示的笔墨、线条、构图,使画家的学养、笔力一步到位,它可以是学画者的脊梁,也可达到中国画艺术的巅峰。所以,有那么多天才的中国艺术家,一生对竹情有独钟,欲罢不能。
王俭廷先生画竹,恍惚间已有五十多年了,那么,他心灵的田园上该是怎样的一片葱茏!那是他的生命、他的灵魂、他那超凡脱俗的美学境界的生动体现。
王先生半生不遇,但他无怨无悔,愈挫愈奋,所幸老来逢时,近几年他的墨竹在画界声名鹊起,闻达域外,美国、德国、港澳等地均有社会名流和爱好者追索收藏。“老来尚有竹子卖,从此不愁沽酒钱”(王先生自嘲诗),这已很让同辈的诗友们羡慕了。王先生为人厚道,慷慨仗义,扶危济困,曾经无私地用画帮助过很多人,也提携过许多艺术青年,这样的结果,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写此小文时,窗外春雨濛濛,又到了竹子抽笋拔节的季节了。我想,王先生笔下那些富有青春气息的清瘦墨竹,也许也在此刻蓬勃生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