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调查发现许多农村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新鲜的英语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且成绩差异尚不明显。进入寄宿制初中后,部分学生找到了英语学习的窍门渐入佳境,而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消磨殆尽,甚至产生厌烦情绪,逐渐成为学困生,这可谓是广大农村英语教师们自古以来便难以攻克的难题。本文深入探析了农村寄宿制中学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及其形成原因,从而探讨提升其学习能力的对策,以期从整体上加强教学成果。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能够把英语学好的学生往往都是一些学习态度好而且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学生,并且他们普遍存在越学越好的趋势,所以教师不必一味地追求锦上添花,让优劣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却破坏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进而影响优等生的学习效果。而本文的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拥有正常智商,但对英语学习一筹莫展,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如果能够花费更多的精力协助其找寻问题根源所在,班集体的学习效率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改善。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英语学困生心理障碍分析
(一)环境因素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自幼生活在农村,行为难免会受到周遭文化背景的影响,加上视野的局限性,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是其一。其二,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也成为了少数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一个因素。其三,一些学生缺乏集体观念,上课总是我行我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连带其他同学都会受到影响。
(二)教师因素
部分农村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保守老旧,又缺乏定期的培训,教学手段无法与时俱进,始终拘泥于过时的课本内容,习惯于用单调枯燥的口头讲解传授语法翻译法,且考核标准注重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过度表扬成绩优异的孩子使其习以为常,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寥寥无几,甚至有的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困生進行讽刺挖苦,大大削弱其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家庭因素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远离父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父爱母爱的缺失,加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在留守状态,得不到应有的恰到好处的家庭教育,导致一些学生无法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而部分家长对英语不重视,还有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要求不高;还有些家长溺爱孩子、迁就孩子,没有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个别家长恨铁不成钢,只能使用极端手段教育孩子,最终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四)学生因素
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把学习英语看成一件苦差事,而他们贪玩、懒惰,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手都懒得动,晚自习不写作业只顾聊天,考多少分无所谓。还有许多学生没有具体的学习动机。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给予学困生足够关心
教师应当了解学困生的心理,进行心理疏导,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的各种内心感受,用亲切和善的态度感化他们,发自肺腑地教育疏导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寻找其学困的原因,并以此激励其重整旗鼓,勇敢尝试脱离困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督促学困生确立目标
作为中考的必考项目,英语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的升学结果;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主流语言,英语早已成为一种消除语言障碍的生存技能,更是未来寻求工作的基本技能;作为一门学科,无疑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改进学生的思维模式。目标是学生前进的驱动力,教师应该主动告知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使其深切感受到英语带来的诸多便利,将英语学习当作自我升华的重要渠道。
(三)给学困生提供融洽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更要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设计既符合教学进度,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用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让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其次,进行赏识教育和成功期望教育,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美和肯定。再则,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
(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就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住宿的关系,学困生从父母那儿得到的教育较少,为此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渐渐让他们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加强与学困生家长沟通配合
英语教师多与学困生家长沟通,多方面了解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得到家长在情感上的支持,就能与学困生的家长相互配合,扫除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家庭因素,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首先是爱,真爱乃教育之本。英语教师要能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要对学生有关心、耐心、信心。作为教师要关心他们,处处为学生着想。面对学困生种种不尽人意的表现,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总而言之,学困生绝非无可救药,想要将学困生改造成优等生也并非易事,需要学生、教师以及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和谐上进的环境、妙趣横生的课堂、事半功倍的方式才能最终造就一代“学困生”的逆袭。
参考文献:
[1]陈万生.浅析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与对策[J].文存阅刊,2018(10).121-122.
[2]曾宏科.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传化对策[J].中学生英语,2014,4.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能够把英语学好的学生往往都是一些学习态度好而且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学生,并且他们普遍存在越学越好的趋势,所以教师不必一味地追求锦上添花,让优劣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却破坏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进而影响优等生的学习效果。而本文的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拥有正常智商,但对英语学习一筹莫展,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如果能够花费更多的精力协助其找寻问题根源所在,班集体的学习效率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改善。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英语学困生心理障碍分析
(一)环境因素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自幼生活在农村,行为难免会受到周遭文化背景的影响,加上视野的局限性,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是其一。其二,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也成为了少数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一个因素。其三,一些学生缺乏集体观念,上课总是我行我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连带其他同学都会受到影响。
(二)教师因素
部分农村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保守老旧,又缺乏定期的培训,教学手段无法与时俱进,始终拘泥于过时的课本内容,习惯于用单调枯燥的口头讲解传授语法翻译法,且考核标准注重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过度表扬成绩优异的孩子使其习以为常,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寥寥无几,甚至有的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困生進行讽刺挖苦,大大削弱其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家庭因素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远离父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父爱母爱的缺失,加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在留守状态,得不到应有的恰到好处的家庭教育,导致一些学生无法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而部分家长对英语不重视,还有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要求不高;还有些家长溺爱孩子、迁就孩子,没有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个别家长恨铁不成钢,只能使用极端手段教育孩子,最终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四)学生因素
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把学习英语看成一件苦差事,而他们贪玩、懒惰,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手都懒得动,晚自习不写作业只顾聊天,考多少分无所谓。还有许多学生没有具体的学习动机。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给予学困生足够关心
教师应当了解学困生的心理,进行心理疏导,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的各种内心感受,用亲切和善的态度感化他们,发自肺腑地教育疏导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寻找其学困的原因,并以此激励其重整旗鼓,勇敢尝试脱离困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督促学困生确立目标
作为中考的必考项目,英语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的升学结果;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主流语言,英语早已成为一种消除语言障碍的生存技能,更是未来寻求工作的基本技能;作为一门学科,无疑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改进学生的思维模式。目标是学生前进的驱动力,教师应该主动告知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使其深切感受到英语带来的诸多便利,将英语学习当作自我升华的重要渠道。
(三)给学困生提供融洽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更要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设计既符合教学进度,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用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让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其次,进行赏识教育和成功期望教育,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美和肯定。再则,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
(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就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住宿的关系,学困生从父母那儿得到的教育较少,为此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渐渐让他们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加强与学困生家长沟通配合
英语教师多与学困生家长沟通,多方面了解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得到家长在情感上的支持,就能与学困生的家长相互配合,扫除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家庭因素,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首先是爱,真爱乃教育之本。英语教师要能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要对学生有关心、耐心、信心。作为教师要关心他们,处处为学生着想。面对学困生种种不尽人意的表现,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总而言之,学困生绝非无可救药,想要将学困生改造成优等生也并非易事,需要学生、教师以及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和谐上进的环境、妙趣横生的课堂、事半功倍的方式才能最终造就一代“学困生”的逆袭。
参考文献:
[1]陈万生.浅析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与对策[J].文存阅刊,2018(10).121-122.
[2]曾宏科.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传化对策[J].中学生英语,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