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低碳环保、绿色有机、物质循环、高效高产等特点复杂的生物社会经济系统,是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农业的大趋势。在当今生态农业快速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问题。因此本文将以生态农业发展的作用和优势作为出发点,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业经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率大大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挥,实现了从小集体的自给自足向高科技現代农业的重要转变。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随之带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让我们意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解决粮食农产品供给的基本问题,更需要加强农产品安全和品质提高,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良性的发展。
1 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物组分作为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轴心,构成了生态综合性的生物,社会和经济系统。在现代农业实践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生物生态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最终实现农村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在生态农业系统中,协调、循环、整体和再生四个环节是其遵循基本原理核心组成成分。在优化升级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结构过程中,需要在各环节间建立一个闭环的接口,要充分体现和贯彻实施再利用、再循环和减量化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从而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结构。
2 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 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生态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当时,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冲击的局面。在当时的情形下,一大批农业科学家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小集体农业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也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
通过最近几十年来的大力推行,我们生态农业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具体实践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和体系。在全国各地的生态农业试点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充分证实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行性和有效性,也充分体现了生态农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2]。因此可以讲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2.2 可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随着市场的变化,农业市场凸显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生态农业恰恰是适应这种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新农业模式。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可以有效地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同时科学有效组织的农村经济培训,充分发挥地区农村经济特色和优势。在大力发展当地主导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从而实现当地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构建良的产,销,贸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经济结构体系。
2.3 有利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从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得出,循环、绿色和低碳是构成生态的重要组成元素。因此,在实际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实现农业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 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阻碍
3.1 缺乏完善的理论及政策保障
纵观我们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其理论体系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由于我们特殊的国情特点,尽管生态农业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然而生态农业发展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缺乏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以及监控机制,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
3.2 分散化经营占主导地位
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分散化经营,其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低下。从生态经济学理论上来讲,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区域规模,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良性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系统,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产业优势和产业效益。而对于小规模的果木种植业和家禽家畜养殖畜牧业之间构成的小生态环境,其不仅农产品产出低、产业规模小、生产生态链过短,同时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其各环节之间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最终导致整体效益差的问题出现。
4 有效发挥生态农业作用的途径探索
4.1 完善理论及政策体系
从国际上农业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发展史和具体实践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特点,结合当地的农业经济优势,形成一套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我们要不断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建立和完善我们生态农业的发展理论体系。
在构建生态农业政策和体系过程中,我们要应充分考虑考虑生态农业整体性和共同性,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社会人文,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特点,建立科学管理、环境保护、生态评估与监管、农产品品质管控等方面的相关体系。
4.2 推动产业化发展
要打破当前土地制度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束缚,建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理念。在土地流转方面,要依法实施土地的合法流转,在保证农户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的条件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在产业化发展模式上,要加以创新,可以采纳“龙头企业+农户”的合作形式推进产业化发展。依据股份制或合同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体系,从而以提高生态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转化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农业要立足于具体国情,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生态农业理论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生态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红玉.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初探[J].农家参谋,2019(21):2.
[2] 徐晓莉,外力·依米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9(10):9-11.
[3] 苏毅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18):15-16.
作者简介:张丽姣,女,汉族,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8年6月毕业于河南省二轻工业学校工业企业会计专业,98年12月参加工作,2000年考取会计资格证,2007年12月中央党校法律本科毕业,2013年12月考取农业经济师资格2014年聘任渠村乡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师。自参加工作至今在濮阳县渠村乡政府工作。
关键词:农业经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率大大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挥,实现了从小集体的自给自足向高科技現代农业的重要转变。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随之带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让我们意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解决粮食农产品供给的基本问题,更需要加强农产品安全和品质提高,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良性的发展。
1 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物组分作为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轴心,构成了生态综合性的生物,社会和经济系统。在现代农业实践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生物生态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最终实现农村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在生态农业系统中,协调、循环、整体和再生四个环节是其遵循基本原理核心组成成分。在优化升级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结构过程中,需要在各环节间建立一个闭环的接口,要充分体现和贯彻实施再利用、再循环和减量化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从而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结构。
2 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 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生态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当时,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冲击的局面。在当时的情形下,一大批农业科学家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小集体农业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也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
通过最近几十年来的大力推行,我们生态农业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具体实践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和体系。在全国各地的生态农业试点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充分证实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行性和有效性,也充分体现了生态农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2]。因此可以讲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2.2 可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随着市场的变化,农业市场凸显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生态农业恰恰是适应这种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新农业模式。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可以有效地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同时科学有效组织的农村经济培训,充分发挥地区农村经济特色和优势。在大力发展当地主导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从而实现当地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构建良的产,销,贸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经济结构体系。
2.3 有利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从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得出,循环、绿色和低碳是构成生态的重要组成元素。因此,在实际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实现农业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 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阻碍
3.1 缺乏完善的理论及政策保障
纵观我们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其理论体系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由于我们特殊的国情特点,尽管生态农业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然而生态农业发展体系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缺乏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以及监控机制,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
3.2 分散化经营占主导地位
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分散化经营,其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低下。从生态经济学理论上来讲,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区域规模,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良性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系统,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产业优势和产业效益。而对于小规模的果木种植业和家禽家畜养殖畜牧业之间构成的小生态环境,其不仅农产品产出低、产业规模小、生产生态链过短,同时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其各环节之间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最终导致整体效益差的问题出现。
4 有效发挥生态农业作用的途径探索
4.1 完善理论及政策体系
从国际上农业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发展史和具体实践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特点,结合当地的农业经济优势,形成一套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我们要不断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建立和完善我们生态农业的发展理论体系。
在构建生态农业政策和体系过程中,我们要应充分考虑考虑生态农业整体性和共同性,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社会人文,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特点,建立科学管理、环境保护、生态评估与监管、农产品品质管控等方面的相关体系。
4.2 推动产业化发展
要打破当前土地制度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束缚,建立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理念。在土地流转方面,要依法实施土地的合法流转,在保证农户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的条件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在产业化发展模式上,要加以创新,可以采纳“龙头企业+农户”的合作形式推进产业化发展。依据股份制或合同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体系,从而以提高生态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转化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农业要立足于具体国情,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生态农业理论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生态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红玉.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初探[J].农家参谋,2019(21):2.
[2] 徐晓莉,外力·依米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9(10):9-11.
[3] 苏毅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18):15-16.
作者简介:张丽姣,女,汉族,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8年6月毕业于河南省二轻工业学校工业企业会计专业,98年12月参加工作,2000年考取会计资格证,2007年12月中央党校法律本科毕业,2013年12月考取农业经济师资格2014年聘任渠村乡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师。自参加工作至今在濮阳县渠村乡政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