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激趣 开启智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waigu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成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再现课文情境,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情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如《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以及生活习性。但由于恐龙毕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教学此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画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创设视听情境,穿越时光的隧道,把学生带入了两亿多年前的恐龙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学生个个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激起了对恐龙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也激起了阅读本文的强烈期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语感,提升理解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只有在此基础上想象出超乎语言本身的事物,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可见语感的培养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我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首先用媒体展示珍珠鸟。课件里的珍珠鸟色彩明艳,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学生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很快地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珍珠鸟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积极发言。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珍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不仅认真阅读文本,还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课件中珍珠鸟形象的回味,不仅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美感,渗透审美教育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把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就能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课文,如《九寨沟》、《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教学中借助录音、录像、投影等多种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充满诗情画意的九寨沟的美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的神奇,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
  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在教学开始就设置情景,播放音乐,展示荷花图像,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精心制作的几种不同姿态荷花的电脑课件,色彩明快,令人仿佛置身其中。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朗读。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读书、学习中感受到荷花的形态美、姿态美,静态美、动态美,受到美的熏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其创造力。
  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他们伴着《二泉映月》的音乐进行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些什么?悠扬美妙、跌宕起伏的音乐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月光似水。静影沉壁,可双目失明的他再也看不到这秀美的景物了。月光下,他像一尊塑像静坐着,一言不发,一动不动。”也有的学生说:“我从音乐中感受到阿炳复杂的内心世界。他在悲伤慨叹自己的生活坎坷,漂泊无依;他在愤怒质问: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他在拼命地抗争,生活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在深情赞美恩重如山的师父和给自己创作灵感的清泉明月……”说得多好啊!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不仅走进了课文的情境,也走进了音乐的情境,甚至走进了阿炳的心境,同时也培养了想像能力。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带来了乐趣,也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课堂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提高。如果只注重形式,一味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我们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它,才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门槛效应——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跳一跳,够得到”的可接受目标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带领学生与市郊的一些妇女(A组)交涉,提出要在她们家的窗户上安一个无害的安全行车标志,两周后再进一
《庐山云雾》(浙教版第七册)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以“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作为过渡,引出对庐山云海壮观景象的具体描写。现以该文第五自然段教学为例,来探讨虞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课堂回放:  师:同学们喜欢读这段课文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读,接下来,老师先为大家读读这段课文,好吗?  (师朗读课文,故意读得较为平淡,但很正确,很流畅)  师:刚才,老师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觉得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
沈小玲,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幼儿园教师,她曾获“无锡市勤远教师”“滨湖区学科带头人”“滨湖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在教育教学中,她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能积极垒砌情趣漫溢的幼儿教育世界及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文化,引领孩子们快乐感受艺术的美与创造的乐趣,自然而然地滋润“每个幼儿心里那一颗美的种子”。其组织的美术活动多次获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一、二等獎。在自主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她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基于此,为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确立远大志向,从小规范行为习惯,我校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思想品德教育实验活动。活动进行两年,我们分年级创设了相关情境,进行了各方面有所侧重的检测,了解了我校当前学生的道德水平。实验证明,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研究证明:3岁儿童的想象力正处于萌芽阶段,5—6岁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目的性、独立性增强。因此,7—8岁的儿童,也就是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是比较丰富,且亟须发展的。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将是十分遗憾的,也许“天才”就在这一刻被“抹杀”了。下面,我就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既要优质发展、均衡发展,也要每所学校办有特色,这样的教育才能生动活泼,这样的学校,在发展中才能相互学习、借鉴,达到现代教育优质的均衡发展。然而,办学特色有什么内涵和特点?在创建学校特色实践中我们得出:一所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应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学校的一切活动,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科学研究、师资建设、教学
“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首先是一种理念,对话式教学的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的对话教学的平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引入,使师生激情洋溢,激动不已呢?    一、对氛围的有效营造——冬天里的一把火    常听一些做过公开课的老师这样说,当第一次面对要与自己合作的学生时,会感到很紧张,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在教育的天地里,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我们做班主任工作,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班级中的弱势群体——特殊家庭的学生。如果我们能及时地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有这些孩子们相伴的日子,我真切地爱着,深深地感动着……    案例一    学
几十年来,我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全面复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归纳为:三精心,三段式,三成效。现综述如下。    一、精心设计复习计划    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可克服盲目性,有的放矢地搞好复习教学。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教材,根据每章不同的内容可分为20个不同的小节:1.整数、小数的认识;2.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进率、化聚;3.四则运算的意义;4.自然数的整除;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