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气飘飘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LOOK:当初是怎麼想到要做一名服装设计师呢?(希望了解你的学习经历、爱好、家庭影响等)
  李登庭:我从小受父亲影响学习国画,后来在四川美院附中学习绘画,当时出于对民族文化的喜好,大学选择了西南民族大学,毕业之后我一直在服装公司从事图形设计和面料图案设计,渐渐觉得做平面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后来偶然的一次旅行,有个画面触动到我内心:一个道士在苍天古树包围的幽静小径上行走。我被那种环境和气质震撼到了。那是我内心渴望已久的情感,后来我开始四处寻找道教服饰,想要穿着,但是那样的服装穿在城市里感觉会很奇怪,于是我就萌发了自己设计制作一些自己想要穿的衣服,后来我穿着自己做的衣服拍照,有很多人很想购买我做的衣服,于是便走上了服装设计之路。
  iLOOK:善衣局是一个什麼样的机构,是做什麼的呢?做这些是源于你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吗?李登庭:善衣局是我给我工作室取的名字,主要就是做我品牌的服装。我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宋代和明代的诗词、服饰、绘画、家具、建筑、书法等,而且这些文化都没有能够很好地被发掘出来。我一直认为将来能够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设计师是具有很浓烈中国味的设计师。
  iLOOK:你对道教的理解是什麼?
  李登庭:我个人理解可以概括为一个字“仙”,这是道教带给我的第一感官,也是我品牌想传递的一种风格,而且道教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宗教文化,我热爱道教神话故事和里面的神仙、妖魔鬼怪。
  iLOOK:你目前是入了道教做了居士,那你怎麼看待两个身份的重叠,又是怎麼平衡的呢?李登庭:我觉得做了居士也不能说是多了一个身份,而是我的一个信仰和兴趣,兴趣可以让自己坚持一件事情。
  iLOOK:那如果从概念、剪裁、面料以及制作这些细节来看,你觉得时装设计最难的部分是:
  李登庭:我觉得时装最难的部分是概念,裁剪可以学,面料可以做,细节也可以考究。好的概念能够第一时间打动人。然后别人才会去看你的剪裁、面料和细节。以前一直认为衣服好看是第一位,后来发现衣服一旦有了好的概念,是会让衣服有灵魂的。
  iLOOK:怎麼想到做“鹤仙”这个品牌的,是怎样决定或者说是什麼促使你建立这个品牌的?这个名字充满仙气,是不是你的初衷?李登庭:这个问题我在第一个问题里有回答到,看能不能融合一下?
  iLOOK:“镜花缘”系列灵感来自清代著名作家李汝珍的长篇小说《镜花缘记》。你是怎麼在设计中去体现小说中的意境呢,为什麼会选择这部作品来作为灵感?
  李登庭:《镜花缘》是我小时候看的第一本小说,还有动画片也是在我脑海里印象深刻,非常喜欢里面主人公周游列国遇到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和事情,也是我特别向往的—件事情,所以决定将其作为这一季系列的灵感来源,我没有提取里面一些具象纹案,而是提炼书中传达的一种概念和韵味,将其融入我的设计风格里。
  iLOOK:我们看到你的单品名字都很特别,“七彩貂尾鹤羽衫”、“朱砂金丹炉绔”、“鹤羽纹半仙衫”之类的。取这些名字的来源是哪里,怎麼想到的呢?
  李登庭:我很认真地对待我每一件衣服,我认为衣服是有灵魂的。除了品质和细节以外,给它们取一个漂亮的名字我觉得才对得起我用心把它们做出来。这些名字会根据衣服不同的属性、颜色、面料和气质来命名。
  iLOOK:你对自己的设计风格有一个什麼样的定位呢?
  李登庭:我没有想要成为什麼风格,我只是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些自己想要穿着的衣服,所以我所有的衣服设计出发点都是以我自己为中心,我把自己当作一个消费者来做我想要的服装。
  iLOOK:你最喜欢哪位设计师,你的设计是否潜移默化地受他的影响?
  李登庭:刚开始我没有接触过服装设计师,不过后来看到过安特卫普学生毕业秀,让我意识到服装可以不用管别人,表达自己想要的就好了。当然这是出于我自己的想法,从商业上来说这是不科学的。学生毕业秀是纯粹地表达自己的概念和情感,但这个想法打开了我的思绪。
  iLOOK:在你看来,时装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
  李登庭:我觉得好的时装设计在概念、裁剪、面料和细节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
  iLOOK:在创作一个服装系列的时候,你是从哪个设计步骤开始的。为什麼?
  李登庭:我创作的过程是先寻找灵感,接着收集资料,再从资料中提炼自己需要的设计要素,然后画出设计稿、开发和选面料、做样衣、修改样衣、考究细节。
  iLOOK:你认为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工艺展示,为什麼?
  李登庭:这个问题被设计师和艺术家讨论了很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设计需要艺术形式的辅助,并不能只是简单的工艺展示,纯粹的艺术出发点是“表达自己”,是不顾别人的表达自己的个人内心世界,而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别人”,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怎麼设计会让别人愉悦和舒适。感谢!
其他文献
2012年,欧敏捷去了期待已久的冰岛。那里既有炙热的火山,也有酷寒的地表,柱状的山峰和融化的冰川组成了欧敏捷心中“Cold asFire,Hot as lce”的状态。她扛回厚厚的一摞冰岛地貌的航拍照片——融化中的蓝白冰川、在雪山里穿行的沸腾岩浆以及在蒸气腾腾的温泉里欢笑的人们。这些都成为了欧敏捷2013年秋冬系列的灵感。  宽松廓形的上衣、直线条的外套、荧光色褶裥以及纯色的长裙成为了这一季里对冰
期刊
对于竹海的印象大多数人可能还停留在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上,漫天的竹子交错在一起放眼皆绿,风吹竹摇如同波涛一般汹涌澎湃,男女演员在竹海之上飘逸而过如履平地,这种场景对于观众来说内心大概都会受到一些触动。今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陆国标是幸运的,这些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只能在影像中看到的场景,对于他来说却是从小看到大的。  “宁”系列家具作品是他的毕业设计,陆国标通过将自然材料及传统工艺结合以找
期刊
4月的北京因为PM2.5闹得人心紧张,5月的昆明因为PX项目搞得沸沸扬扬,环境问题无疑已经成为都市人除了生计和情感问题以外最大的苦恼。灰蒙蒙的空气让人与周围事物的距离加大,而三名来自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将雾霾这个城市剪影提取,设计了一款以木屑和宣纸为材料制作的名为“Foggy Light”的灯,沙粒般的色彩、雪花般的质地,在满足人们生活审美的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番社会意义。  李文熙是“F
期刊
孩童的记忆里总有充满童话的色彩,云中的王国、风中的铃声,最好还可以加上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天边的那朵云,总是承载着孩童满满的幻想和美好记忆。在设计师袁媛的记忆中,年幼的她总是梦想能懒懒地躺在云中睡觉或者玩耍,棉花糖一般软绵绵的云朵真切地存在着,而不再只是难以企及地飘浮空中。  长大后,依然爱做梦的袁媛进入江南大学学习工业设计,之后又在国内外高校进行深造,并于2006年移居巴黎学习设计并进入Loui
期刊
松弛的皮肤好像面具一样摇摇欲坠,是再厚的粉底都无法遮掩的老态。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皮肤和肌肉都会在地心吸引力的作用下逐渐松弛下垂,若想拥有看起来年轻十岁的肌肤,就必须在原有的抗皱保养基础上加强轮廓提升护理,打造紧实上扬的无重力美肌!  重力下的肌肤  老化三步曲  第一步:肌肤弹性下降  多发年龄段:28~34岁  皮肤看起来虽然尚算年轻,你却发现它逐渐变得纤薄、脆弱,弹性也较之前有所下降。从皮肤
期刊
一块木头离开了生命的枝干,可以有多少种结局?埋入土壤,朽化乌有,或积淀为化石;投入火焰,散发光热,化为灰烬;落入人手,千变万化,为器为物;或者,落入水中,流向大海……一块木头进入大海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作为沉船木或漂流木。沉船木是指退役30年以上的船木,由于旧时造船所选用的木料均为坚硬致密的木材,在海水常年的洗礼下,形成了不易变形、抗压耐磨的特性,海水的浸泡侵蚀,也给船木带来了独特的斑驳质感。而
期刊
大家好,时隔一年,神出鬼没的“编辑部故事”又跟诸位见面了。2013年iLOOK杂志有了一些变化,首先我们换了新的刊号,所以从今年1月刊开始,杂志全称已经正式更改为《大视野iLOOK》。同时,我们的办公地点从歌华大厦搬到了朝阳路,编辑部各位因此也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对于生活在北京这类大城市的人而言,上班路线的变化几乎就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至少我们午饭的内容已经与从前完全不同,上下班时触目所及的沿途
期刊
ANCHORET——吸引法则  北京鼓楼东大街有一条偏僻的胡同大经厂西巷,因为几乎没有商业性质的店面而几乎已经被游客遗忘,胡同里的建筑风格大多一致,白日里老人们都爱在这里散步、遛狗、侃大山,在人声中一扇黑漆漆的大铁门显得更加沉静,门口一块不知道哪国文字的商标让人难辨是商铺还是居所,然而紧闭着的大门让人产生畏惧不敢推开探视,也因此成为居住此地的居民长久的谈资,可最终不敢推开门的人也知道偶尔会有几个穿
期刊
去年4月,因陪太太待產,住在广州五羊邨一套3楼的房子里,卧室窗户正对着邻近大楼的后巷。在这条巷子里,最招摇的是楼下一家酒楼的厨房后门,每天都会见到厨子们在后巷吃饭、抽烟、聊天、倒垃圾,以及半夜酒楼关门后偶尔游荡的猫。在等待儿子出生的那几个星期里,我每天都会透过卧室后窗用iPhone拍一拍这条无所事事的巷子,有时还会走到巷子里,靠近坐在那里的人。它时常让我想起《春光乍泄》里布宜诺斯艾利斯那家中餐馆的
期刊
鞋子设计师Ajoy Sahu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你走在路上,迎面而来一个你感兴趣的异性时,你不会直接盯着他(她)看,而是在走过之后回头张望,继续寻找吸引你的亮点。这个时候,他(她)的背影就是故事的发展”。这个生活的细节让Ajoy开始注意到鞋子的后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领域,“我希望就算是背影,脚上的这双鞋也能诉说不一样的故事”,Ajoy说。  来自英国的设计师Ajoy五年前来到广州开设了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