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18日,在李亚鹏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书院中國文化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书院中国”)正式宣布成立前两天,“落魄书生”周筱赟在网上公开检举基金会“六宗罪”,令社会再次高度聚焦中国公益。随后,周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第二季,质疑李创立的嫣然天使基金财务不透明等。
(社会对公益)是误解,还是苛责?(公益自身)是探索,还是逾矩?目前定论都尚为时过早。但毫无疑问,关注就是生产力,所有的质疑和敲打,最终都将有助于中国公益和社会环境双重成熟。一个快速成长的社会,二者都需要学习与成长。
"那是一个有阳光的午后,我和助理在云南丽江的束河小镇。我们走进一个小院子,没有人,静悄悄的。突然在我们身后,小院的门开了。我走过去关上了它。”
“就在(门)关上时清脆的‘吱呀’一声中,我脑子里就想到了要做‘书院中国’这个项目。”2013年12月20日,在“书院中国”成立发布会现场,李亚鹏回忆了这一项目破茧而出时的最初。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想去做的事情”,“事实上它在我心中追寻了很久”,“我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然而,李亚鹏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自己悄悄酝酿了一年多的公益项目,2013年冬天,还未出生就已短兵相接,遇到了一轮气场强大而众议沸腾的公益质疑。
“落魄书生”横空三板斧
2013年12月22日下午,尽管离圣诞节还有三天,北京高档繁华的银泰酒店柏悦中心已经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
事实上,早在一周前,“书院中国”将已晚了一年多的基金会成立新闻发布会,定在了柏悦中心。当天的发布会现场高端雅致:除了酒店自身的雍容大气,现场内外还特意装饰了昂贵精致的仿古书院书柜、两长轴古典清雅的淡墨国画以及特意安排了我国著名古琴艺术家李祥霆现场演奏雅乐。按照“书院中国”的宗旨,是要“复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然而这场原本设计极其高雅的新发会,从一开始就笼罩在了不安与戒备森严之中。这一切,皆缘于四天前知名网络报料人“落魄书生”周筱赟的率先发难,横眉怒指—公开检举当时还未正式公开成立的“书院中国”多处违规,是“借公益敛财”。
此前的12月18日,周筱赟在长博文中指责“书院中国”六宗罪:即创办人李亚鹏涉嫌将“公益当成赚钱生意”;“书院中国”基金会名称不合规;“书院中国”双法人代表违规;“书院中国”成立一年多至今未公布基金会年度审计报告;“书院中国”项目涉嫌以公益名义开发高档酒店和房地产。
“落魄书生”在长文中表示,将向有关部门公开检举“书院中国”。12月20日,负责“书院中国”基金会登记的北京市民政局微博回应,将针对周筱赟实名举报的“书院中国”相关问题依法展开调查,“如情况属实,将依法处理”。随后,“书院中国”基金会所挂靠上级单位—北京市文化局也表示将展开调查。
“落魄书生”的长博文迅速引起了国内公益界高度关注。不过,在读完洋洋洒洒数万字检举博文后,清华大学一名公益学者表示:“周所指责的‘书院中国’名称不合规范、双法人制以及未及时公开审计年报,都是违规瑕疵,真正的硬伤是涉嫌‘公益敛财’这一条,然而周本人并无实质性证据,多属臆想与猜测。”
这样,“书院中国”基金会在对外宣布成立之前,网络已然一片议论纷纷,压力空前。22日发布会现场,除了基金会事先邀请的北京30多家媒体的公益记者外,其他记者被严格控制入场。据了解,当晚被拒入场的记者,除了娱记和法制记者外,还有来自上海的媒体记者。
从北京市民政局的注册资料看,2012年5月,“书院中国”基金会即已成立,性质为非公募基金会。“之所以一年后才对社会正式公布,是因为我想自己先摸索尝试一年。”发布会上,李亚鹏称自己创办这个基金会,是非常认真的“一次新的开始”。
新闻发布会剑拔弩张
原定于当天下午三点半开始的新闻发布会,结果推后了近一个小时才开始。
按照发布会议程,在播放完“书院中国”成立一年后VCR视频短片后,李亚鹏上台介绍之所以发起这一基金会的设想、规划和已经取得成绩等。“之所以以书院为名,一是崇敬其‘传道而济斯民’精神的独立、自由、纯粹;二是基金会愿为挑水者,以传承文明为引,传播文化为据,提供平台,将传统文化殷勤入户。”李亚鹏在感谢社会质疑后,称基金会今后做的,就是努力让中国传统文化从经典古籍中,走到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在现实中复活传统雅文化。
李亚鹏说,过去一年,“书院中国”已经实施开展了公益书院、书院研究院、传承人资助、雅乐资助等三四个项目,包括在北京雍和宫、后海、望京等地,先后成立了惠量书院、然也书院、度一书院和德泮书院,开展了涉及茶道、花道、古琴、书法、绘画、吟诵、昆曲、手工艺、节日雅聚等传统文化公益活动,以及资助了山西运城绛笔绛墨的传承人张喜婷和王壮生、陕西西安楮皮纸造纸传承人张逢学之子张建昌,每人每月资助5000元,直至终身;在雅乐资助方面,也资助了中国音乐学院的雅乐研究中心,进行中国传统雅乐文化的研究与演出。
成绩单无疑是丰满的,在场听众却似乎心不在焉。等基金会创始理事寄语完毕,媒体提问环节到来。为缓和气氛,创始理事、也是李亚鹏朋友、老乡的和晶首先主动解释:关于公益敛财的说法,政府部门会做出回应,整个基金会的成立资金240万元,均来自于李亚鹏个人捐赠。但后边的正式提问环节,除一个表面问题外,依然很快呈现出一派剑拔弩张。90%的问题,都是直接针对李亚鹏提问。李称,双法人问题,最长不超过15天,相关部门会给出结论。同时,他主动透露,目前书院中国基金会19名工作人员,只有三名在基金会拿工资,其余均由李亚鹏个人支付薪酬。
其中,对于极其敏感的“书院中国”基金会与丽江雪山小镇房地产项目的关系,李亚鹏表示“没有关系”。一些不能解释完满的问题,王振耀院长会在一旁补充解释。当一家网媒女记者提问李亚鹏:有人今天早上发现:中书大厦同时有中书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标牌和“书院中国”基金会标牌,“两者是何关系”时,李情绪似乎有些失控,突然连续反问:“对于这么专业的两个概念,你懂吗?你明白吗?”随后他解释两者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单位,没有任何关系”。 公益慈善环境伤不起?
针对“书院中国”的问题似乎源源不绝。一名不知身份的参与者,以“早过了会议议程规定时间”为由,粗暴中断了发布会。
但在现实网络上下,“书院中国”基金会一段时间内仍深陷于舆论漩涡。国家民政部微博“民政微语”转发“书院中国”基金会被指涉嫌违规时点评:希望此事尽快水落石出,给公众一个说法,给公益一个交待。公益慈善的环境谁也伤不起。
“这是一个改革年代,尽管《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不能是‘双法人’,但国内公益界已经越来越认为这个规定不合理,应当改革”,“这次北京市民政局让‘书院中国’注册,其实就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尝试,说出来不合规范;但不做,永远无法革新,以后那谁还敢推进改革呢?”北京一名资深公益研究人员举例,比如现在广州、深圳等地,试行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制,而非双重登记,如果严格按法律要求,那也是违反相关法律政策的。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也承认:不允许双法人登记这一规定,立法初衷是为了防止利益关联、利益输送,而实际要实现这一目的,完全可以依靠董事会民主公开决策、严格年度审计等达到,在现实中这一条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不利于鼓励社会捐赠。
“明知不合理,但法律又没改,所以这件事会让民政部门很难办。”中国公益研究院长王振耀,也认为“这是改革中难以两全的地方”。
而对于迟迟未公布的“书院中国”基金会2012年报,北京一公募基金会负责人称,虽然民政部门要求每一年度都应当公开当年基金会年报,但事实上,由于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少,分管民政事务多,很多上报的基金会年报,拖到第二年3、4月份,甚至年中才公布的事,也经常有,“比如北京市275家基金会,包括公募和非公募,相关政府人员才七八人左右,每年要负责社会组织的登记、评估、年审等一堆事,确实忙不过来”。
而“落魄书生”最核心的指责“公益敛财”,公益界几乎无人认同。在周筱赟贴出检举博文后,有人在网上专门贴出《如何伪装为专业报料人》一文回应:“周先生关于李亚鹏开发酒店和房产的疑问提得好,但板子没打对,关注点应该是成立基金会的钱究竟从哪来?酒店的盈利究竟是持续滚入了基金会,还是有股东参与分红?”然而,由于李亚鹏相关的商业项目和基金会都刚刚起步,这一指责无从落地。
“基金会一旦以公益组织注册,那么非营利就是一条红线,碰不得;也就是说,基金会资产属于社会公共财产,它即使通过提供社會服务所得利润,最终也将用于公益,不得分红;虽然现实中也存在一些民非注册的民办医院、养老机构和学校都在挣钱的现象,但那问题根源在于政府监管不严,或存在权钱交易、利益勾兑做假账,而不是公益组织注册方面。”刘洲鸿认为无论政府还是公众,对公益组织后期的监管才是重点所在。
1月7日上午10点06分,北京市民政局官微发布的调查结果称,“未发现李亚鹏以公益之名敛财问题”,但其“兼任其它组织法定代表人属实”,现民政局已责令其限期整改,变更手续正在办理。巧合的是,就在头一天,李亚鹏发布长微博回应了周筱赟的质疑,表示愿以私人的身份回应质疑,并邀请周及广大媒体到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和嫣然天使基金实地考察。
中国财富 × 李亚鹏
如何看待“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目前遇到的问题?
做公益就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中国公益事业已经发展到了这么一个(特殊)阶段。但我们不可能完全改变这个社会,但改变的步伐永远不会停下。
您现在还是“书院中国”基金会的法人代表吗?对指责违反双法人规定怎么看?民政部门据说要对此展开调查。
这个问题由我回答不合适。我也非常关注。(据说)这个周末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结论。最长不超过15天,相关部门会公布调查结论,也会给我们一个回复。
“书院中国”基金会后续资金从哪里来?我们知道您也参与发起了嫣然天使基金,“书院中国”会是独立运作的吗?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团队,在运作两家基金会。嫣然天使的发起,是因为女儿李嫣,而“书院中国”是我自己想做。(“书院中国”)基金会初期有5位创始理事,我跟他们讲,我先做一年,搭建一个雏形,然后大家再决定用多大力量来参与进来。最近三个月,又有3位理事加入。未来基金会善款的来源,在于不断壮大的理事会,欢迎更多人加入。
王振耀(以下简称王)补充:闲言碎语不重要。未来应该借鉴市场的力量,让传统文化与市场结合,比如办社会企业,既要能赚钱,又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不仅仅停留在书斋里。我很看好这一项目,要敢于说,不要回避市场经济,要借鉴社会企业这一套现代机制,要敢于并擅于赚钱。
目前“书院中国”基金会团队有多少人?组织架构如何?能说基金会是企业基金会吗?
(基金会与企业)没有从属关系。书院中国在成立初期,每个周末都有课,目前已经开设了200-300场课。我们有19个工作人员,但由于我们想尽快推动这件事,然而《基金会条例》又规定管理人员经费不得超出10%,于是我们只有3个人在基金会领工资,剩余16个人的工资由我个人支付,不在基金会捐赠的240万(元)捐款之内。
今天早上有人看见:在中书大厦同时挂有中书控股有限公司招牌和另一块没有挂起来的“书院中国”基金会招牌,二者是何关系?
这是两个非常专业的概念。你懂吗?你明白吗?是两个独立的单位,没有任何关系。由于成本关系,新成立的基金会不可能独立承担办公经费,所以就在一起办公。到现在,嫣然天使基金的工作人员也在那里办公,每年要赔补的行政和办公费用达到几十上百万。
您现在仍是北京美丽春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吗?过几天,北京市民政局会对这个问题做出回复。相关法规中是有规定不允许双法人现象存在,但只有这一条规定,而无相应处罚规定。就是因为很多企业创办基金会,企业法人同时就是基金会法人,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王(补充):有的企业家想做公益,心情很急,比如曹德旺先生,捐35亿多的股票,有的企业家做得很严密,有的没有;现有的公益相关法律法规中,很多规定已经很不合理,造成管理不规范,但公益需要改革,改革就总有不周全的地方。比如国务院政策至今要求社会组织登记实行双重管理,现在广州、深圳等地已经实行备案制,严格按政策执行,就是违法违规的。
捐赠给“书院中国”基金会的240万元,究竟是从您个人账户捐出,还是企业账户?
中书控股也是我的企业。这笔钱是我个人账户还是企业账户捐出,我要回去查一下。欢迎各种质疑,感谢大家这么多的关注。如果我们有失误,我们愿意及时纠正与改正。
(社会对公益)是误解,还是苛责?(公益自身)是探索,还是逾矩?目前定论都尚为时过早。但毫无疑问,关注就是生产力,所有的质疑和敲打,最终都将有助于中国公益和社会环境双重成熟。一个快速成长的社会,二者都需要学习与成长。
"那是一个有阳光的午后,我和助理在云南丽江的束河小镇。我们走进一个小院子,没有人,静悄悄的。突然在我们身后,小院的门开了。我走过去关上了它。”
“就在(门)关上时清脆的‘吱呀’一声中,我脑子里就想到了要做‘书院中国’这个项目。”2013年12月20日,在“书院中国”成立发布会现场,李亚鹏回忆了这一项目破茧而出时的最初。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想去做的事情”,“事实上它在我心中追寻了很久”,“我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然而,李亚鹏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自己悄悄酝酿了一年多的公益项目,2013年冬天,还未出生就已短兵相接,遇到了一轮气场强大而众议沸腾的公益质疑。
“落魄书生”横空三板斧
2013年12月22日下午,尽管离圣诞节还有三天,北京高档繁华的银泰酒店柏悦中心已经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
事实上,早在一周前,“书院中国”将已晚了一年多的基金会成立新闻发布会,定在了柏悦中心。当天的发布会现场高端雅致:除了酒店自身的雍容大气,现场内外还特意装饰了昂贵精致的仿古书院书柜、两长轴古典清雅的淡墨国画以及特意安排了我国著名古琴艺术家李祥霆现场演奏雅乐。按照“书院中国”的宗旨,是要“复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然而这场原本设计极其高雅的新发会,从一开始就笼罩在了不安与戒备森严之中。这一切,皆缘于四天前知名网络报料人“落魄书生”周筱赟的率先发难,横眉怒指—公开检举当时还未正式公开成立的“书院中国”多处违规,是“借公益敛财”。
此前的12月18日,周筱赟在长博文中指责“书院中国”六宗罪:即创办人李亚鹏涉嫌将“公益当成赚钱生意”;“书院中国”基金会名称不合规;“书院中国”双法人代表违规;“书院中国”成立一年多至今未公布基金会年度审计报告;“书院中国”项目涉嫌以公益名义开发高档酒店和房地产。
“落魄书生”在长文中表示,将向有关部门公开检举“书院中国”。12月20日,负责“书院中国”基金会登记的北京市民政局微博回应,将针对周筱赟实名举报的“书院中国”相关问题依法展开调查,“如情况属实,将依法处理”。随后,“书院中国”基金会所挂靠上级单位—北京市文化局也表示将展开调查。
“落魄书生”的长博文迅速引起了国内公益界高度关注。不过,在读完洋洋洒洒数万字检举博文后,清华大学一名公益学者表示:“周所指责的‘书院中国’名称不合规范、双法人制以及未及时公开审计年报,都是违规瑕疵,真正的硬伤是涉嫌‘公益敛财’这一条,然而周本人并无实质性证据,多属臆想与猜测。”
这样,“书院中国”基金会在对外宣布成立之前,网络已然一片议论纷纷,压力空前。22日发布会现场,除了基金会事先邀请的北京30多家媒体的公益记者外,其他记者被严格控制入场。据了解,当晚被拒入场的记者,除了娱记和法制记者外,还有来自上海的媒体记者。
从北京市民政局的注册资料看,2012年5月,“书院中国”基金会即已成立,性质为非公募基金会。“之所以一年后才对社会正式公布,是因为我想自己先摸索尝试一年。”发布会上,李亚鹏称自己创办这个基金会,是非常认真的“一次新的开始”。
新闻发布会剑拔弩张
原定于当天下午三点半开始的新闻发布会,结果推后了近一个小时才开始。
按照发布会议程,在播放完“书院中国”成立一年后VCR视频短片后,李亚鹏上台介绍之所以发起这一基金会的设想、规划和已经取得成绩等。“之所以以书院为名,一是崇敬其‘传道而济斯民’精神的独立、自由、纯粹;二是基金会愿为挑水者,以传承文明为引,传播文化为据,提供平台,将传统文化殷勤入户。”李亚鹏在感谢社会质疑后,称基金会今后做的,就是努力让中国传统文化从经典古籍中,走到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在现实中复活传统雅文化。
李亚鹏说,过去一年,“书院中国”已经实施开展了公益书院、书院研究院、传承人资助、雅乐资助等三四个项目,包括在北京雍和宫、后海、望京等地,先后成立了惠量书院、然也书院、度一书院和德泮书院,开展了涉及茶道、花道、古琴、书法、绘画、吟诵、昆曲、手工艺、节日雅聚等传统文化公益活动,以及资助了山西运城绛笔绛墨的传承人张喜婷和王壮生、陕西西安楮皮纸造纸传承人张逢学之子张建昌,每人每月资助5000元,直至终身;在雅乐资助方面,也资助了中国音乐学院的雅乐研究中心,进行中国传统雅乐文化的研究与演出。
成绩单无疑是丰满的,在场听众却似乎心不在焉。等基金会创始理事寄语完毕,媒体提问环节到来。为缓和气氛,创始理事、也是李亚鹏朋友、老乡的和晶首先主动解释:关于公益敛财的说法,政府部门会做出回应,整个基金会的成立资金240万元,均来自于李亚鹏个人捐赠。但后边的正式提问环节,除一个表面问题外,依然很快呈现出一派剑拔弩张。90%的问题,都是直接针对李亚鹏提问。李称,双法人问题,最长不超过15天,相关部门会给出结论。同时,他主动透露,目前书院中国基金会19名工作人员,只有三名在基金会拿工资,其余均由李亚鹏个人支付薪酬。
其中,对于极其敏感的“书院中国”基金会与丽江雪山小镇房地产项目的关系,李亚鹏表示“没有关系”。一些不能解释完满的问题,王振耀院长会在一旁补充解释。当一家网媒女记者提问李亚鹏:有人今天早上发现:中书大厦同时有中书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标牌和“书院中国”基金会标牌,“两者是何关系”时,李情绪似乎有些失控,突然连续反问:“对于这么专业的两个概念,你懂吗?你明白吗?”随后他解释两者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单位,没有任何关系”。 公益慈善环境伤不起?
针对“书院中国”的问题似乎源源不绝。一名不知身份的参与者,以“早过了会议议程规定时间”为由,粗暴中断了发布会。
但在现实网络上下,“书院中国”基金会一段时间内仍深陷于舆论漩涡。国家民政部微博“民政微语”转发“书院中国”基金会被指涉嫌违规时点评:希望此事尽快水落石出,给公众一个说法,给公益一个交待。公益慈善的环境谁也伤不起。
“这是一个改革年代,尽管《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不能是‘双法人’,但国内公益界已经越来越认为这个规定不合理,应当改革”,“这次北京市民政局让‘书院中国’注册,其实就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尝试,说出来不合规范;但不做,永远无法革新,以后那谁还敢推进改革呢?”北京一名资深公益研究人员举例,比如现在广州、深圳等地,试行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制,而非双重登记,如果严格按法律要求,那也是违反相关法律政策的。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也承认:不允许双法人登记这一规定,立法初衷是为了防止利益关联、利益输送,而实际要实现这一目的,完全可以依靠董事会民主公开决策、严格年度审计等达到,在现实中这一条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不利于鼓励社会捐赠。
“明知不合理,但法律又没改,所以这件事会让民政部门很难办。”中国公益研究院长王振耀,也认为“这是改革中难以两全的地方”。
而对于迟迟未公布的“书院中国”基金会2012年报,北京一公募基金会负责人称,虽然民政部门要求每一年度都应当公开当年基金会年报,但事实上,由于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少,分管民政事务多,很多上报的基金会年报,拖到第二年3、4月份,甚至年中才公布的事,也经常有,“比如北京市275家基金会,包括公募和非公募,相关政府人员才七八人左右,每年要负责社会组织的登记、评估、年审等一堆事,确实忙不过来”。
而“落魄书生”最核心的指责“公益敛财”,公益界几乎无人认同。在周筱赟贴出检举博文后,有人在网上专门贴出《如何伪装为专业报料人》一文回应:“周先生关于李亚鹏开发酒店和房产的疑问提得好,但板子没打对,关注点应该是成立基金会的钱究竟从哪来?酒店的盈利究竟是持续滚入了基金会,还是有股东参与分红?”然而,由于李亚鹏相关的商业项目和基金会都刚刚起步,这一指责无从落地。
“基金会一旦以公益组织注册,那么非营利就是一条红线,碰不得;也就是说,基金会资产属于社会公共财产,它即使通过提供社會服务所得利润,最终也将用于公益,不得分红;虽然现实中也存在一些民非注册的民办医院、养老机构和学校都在挣钱的现象,但那问题根源在于政府监管不严,或存在权钱交易、利益勾兑做假账,而不是公益组织注册方面。”刘洲鸿认为无论政府还是公众,对公益组织后期的监管才是重点所在。
1月7日上午10点06分,北京市民政局官微发布的调查结果称,“未发现李亚鹏以公益之名敛财问题”,但其“兼任其它组织法定代表人属实”,现民政局已责令其限期整改,变更手续正在办理。巧合的是,就在头一天,李亚鹏发布长微博回应了周筱赟的质疑,表示愿以私人的身份回应质疑,并邀请周及广大媒体到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和嫣然天使基金实地考察。
中国财富 × 李亚鹏
如何看待“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目前遇到的问题?
做公益就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中国公益事业已经发展到了这么一个(特殊)阶段。但我们不可能完全改变这个社会,但改变的步伐永远不会停下。
您现在还是“书院中国”基金会的法人代表吗?对指责违反双法人规定怎么看?民政部门据说要对此展开调查。
这个问题由我回答不合适。我也非常关注。(据说)这个周末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结论。最长不超过15天,相关部门会公布调查结论,也会给我们一个回复。
“书院中国”基金会后续资金从哪里来?我们知道您也参与发起了嫣然天使基金,“书院中国”会是独立运作的吗?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团队,在运作两家基金会。嫣然天使的发起,是因为女儿李嫣,而“书院中国”是我自己想做。(“书院中国”)基金会初期有5位创始理事,我跟他们讲,我先做一年,搭建一个雏形,然后大家再决定用多大力量来参与进来。最近三个月,又有3位理事加入。未来基金会善款的来源,在于不断壮大的理事会,欢迎更多人加入。
王振耀(以下简称王)补充:闲言碎语不重要。未来应该借鉴市场的力量,让传统文化与市场结合,比如办社会企业,既要能赚钱,又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不仅仅停留在书斋里。我很看好这一项目,要敢于说,不要回避市场经济,要借鉴社会企业这一套现代机制,要敢于并擅于赚钱。
目前“书院中国”基金会团队有多少人?组织架构如何?能说基金会是企业基金会吗?
(基金会与企业)没有从属关系。书院中国在成立初期,每个周末都有课,目前已经开设了200-300场课。我们有19个工作人员,但由于我们想尽快推动这件事,然而《基金会条例》又规定管理人员经费不得超出10%,于是我们只有3个人在基金会领工资,剩余16个人的工资由我个人支付,不在基金会捐赠的240万(元)捐款之内。
今天早上有人看见:在中书大厦同时挂有中书控股有限公司招牌和另一块没有挂起来的“书院中国”基金会招牌,二者是何关系?
这是两个非常专业的概念。你懂吗?你明白吗?是两个独立的单位,没有任何关系。由于成本关系,新成立的基金会不可能独立承担办公经费,所以就在一起办公。到现在,嫣然天使基金的工作人员也在那里办公,每年要赔补的行政和办公费用达到几十上百万。
您现在仍是北京美丽春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吗?过几天,北京市民政局会对这个问题做出回复。相关法规中是有规定不允许双法人现象存在,但只有这一条规定,而无相应处罚规定。就是因为很多企业创办基金会,企业法人同时就是基金会法人,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王(补充):有的企业家想做公益,心情很急,比如曹德旺先生,捐35亿多的股票,有的企业家做得很严密,有的没有;现有的公益相关法律法规中,很多规定已经很不合理,造成管理不规范,但公益需要改革,改革就总有不周全的地方。比如国务院政策至今要求社会组织登记实行双重管理,现在广州、深圳等地已经实行备案制,严格按政策执行,就是违法违规的。
捐赠给“书院中国”基金会的240万元,究竟是从您个人账户捐出,还是企业账户?
中书控股也是我的企业。这笔钱是我个人账户还是企业账户捐出,我要回去查一下。欢迎各种质疑,感谢大家这么多的关注。如果我们有失误,我们愿意及时纠正与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