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了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说明数学课不仅是学数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一、以图形美,提高小学生的兴趣
美,具有形象性,尤其是形式美,可以引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坚定从小学好数学的决心。例如笔者在《美丽的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把轴对称这个数学名词改变成一个优美的短语“美丽的图形”,并将这几个字用幼圆字体打印出来,然后分别添上不同的颜色,并在“美”字的左边和“形”字的右边贴上一只蜻蜓和一只蝴蝶,并加以点缀。在展示课题时,就给人新鲜、有趣的感觉,加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以自然美,唤起小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学时,就要注意挖掘数学学科的自然美,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孩子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会知识。
如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渗透应用题教学,可以采用投影学会知识。
例题(1):先出示河边绿草如茵,河水清澈,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再在草地上呈现5只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的白鹅,让儿童欣赏并数出是5只;接着、复上动画,让儿童看到“河里游来3只鹅”,引导学生说图意。最后,覆上集合图提问:一是有几只鹅?引导学生得出: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成了一个数用加法计算,5+3=8(只)。在上面的图上写上“8只”,并用遮片遮住河中的3只,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饶有兴趣地获得了:“5只鹅与3只鹅合起来是8只鹅;8只鹅,去掉了只鹅,剩下5只鹅;去掉5只,剩3只”的表象,既练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又为以后学习加减法应用题做了铺垫。可见教学时选用不同的感官刺激物,寓乐于美的享受之中、寓乐于创造想象之中、寓乐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使学生喜闻乐见,并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三、以艺术美,增强小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还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廳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意识。
如教学一年级10的组成时,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以一个课始为例:有一天,一只小猴子蹦蹦跳跳地下山来,看到一棵桃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就爬到树上摘了10个,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桃子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猴子会怎样装这10个桃子呢?在叙述的同时,教师把小猴子和一棵硕果累累的桃树出示在黑板中央。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艺术美融全在一起,欢快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通过美丽的画面,吸引并引导学生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重叠美,也是一种艺术美。有重叠的地方,往往就有美,中国民间风俗讲究成双结对,文字里也有“双声”“叠韵”等说法。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有一副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西湖的山山水水中,处处明媚秀丽,这幅对联运用了重叠之美,写出了人们对杭州西湖山水的共同感受。在感受文字重叠美的同时,你能否借助数学的力量把重叠之美推无限?
事情真是如此,我们可以证明这个等式。有位哲人说过:“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道题让我们享受了数学的重叠美,数学的力量把重叠推向了无限。
四、以创造美,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美的特性有和谐性、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等。教学中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上切入新知识点,使学生置身新情境、面对新问题,从而激发“再创造”的动机。如在教学一年级《图形的拼组》时,教师联系生活实际,选取了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创设性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的空间。如让学生“设计美的装修图案”这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异想天开地创造出很多美丽、个性鲜明的图案,学生欣赏着自己和小伙伴的作品时兴奋、自豪,他们在一次次地探索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无拘无束的设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交流及成果展示,让每个学生获得了许多图案信息,并给学生带来乐趣,五彩缤纷的图案站学生充分感受到几何美、数学美,同时带来了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严谨的逻辑、辩证的思维、优美的结构,巧妙的方法和广泛的应用,这就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节活动课时,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回生活中,采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把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融入生活中,在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后,创设了一个活动:上饶部分旅游景区之旅。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行设计旅游路线,并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设计路线。小组汇报时,其他组发表对路线设计的评价意见。课件出示:
这种设计,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知数学就在身边,还重点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是人的精神需要,更是人的学习需求。数学美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并在对美的感受和追求过程中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学生通过对数学美的感知和体验,既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又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审美能力,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以图形美,提高小学生的兴趣
美,具有形象性,尤其是形式美,可以引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坚定从小学好数学的决心。例如笔者在《美丽的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把轴对称这个数学名词改变成一个优美的短语“美丽的图形”,并将这几个字用幼圆字体打印出来,然后分别添上不同的颜色,并在“美”字的左边和“形”字的右边贴上一只蜻蜓和一只蝴蝶,并加以点缀。在展示课题时,就给人新鲜、有趣的感觉,加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以自然美,唤起小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学时,就要注意挖掘数学学科的自然美,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孩子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会知识。
如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渗透应用题教学,可以采用投影学会知识。
例题(1):先出示河边绿草如茵,河水清澈,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再在草地上呈现5只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的白鹅,让儿童欣赏并数出是5只;接着、复上动画,让儿童看到“河里游来3只鹅”,引导学生说图意。最后,覆上集合图提问:一是有几只鹅?引导学生得出: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成了一个数用加法计算,5+3=8(只)。在上面的图上写上“8只”,并用遮片遮住河中的3只,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饶有兴趣地获得了:“5只鹅与3只鹅合起来是8只鹅;8只鹅,去掉了只鹅,剩下5只鹅;去掉5只,剩3只”的表象,既练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又为以后学习加减法应用题做了铺垫。可见教学时选用不同的感官刺激物,寓乐于美的享受之中、寓乐于创造想象之中、寓乐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使学生喜闻乐见,并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三、以艺术美,增强小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还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廳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意识。
如教学一年级10的组成时,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以一个课始为例:有一天,一只小猴子蹦蹦跳跳地下山来,看到一棵桃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就爬到树上摘了10个,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桃子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猴子会怎样装这10个桃子呢?在叙述的同时,教师把小猴子和一棵硕果累累的桃树出示在黑板中央。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艺术美融全在一起,欢快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通过美丽的画面,吸引并引导学生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重叠美,也是一种艺术美。有重叠的地方,往往就有美,中国民间风俗讲究成双结对,文字里也有“双声”“叠韵”等说法。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有一副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西湖的山山水水中,处处明媚秀丽,这幅对联运用了重叠之美,写出了人们对杭州西湖山水的共同感受。在感受文字重叠美的同时,你能否借助数学的力量把重叠之美推无限?
事情真是如此,我们可以证明这个等式。有位哲人说过:“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道题让我们享受了数学的重叠美,数学的力量把重叠推向了无限。
四、以创造美,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美的特性有和谐性、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等。教学中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上切入新知识点,使学生置身新情境、面对新问题,从而激发“再创造”的动机。如在教学一年级《图形的拼组》时,教师联系生活实际,选取了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创设性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的空间。如让学生“设计美的装修图案”这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异想天开地创造出很多美丽、个性鲜明的图案,学生欣赏着自己和小伙伴的作品时兴奋、自豪,他们在一次次地探索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无拘无束的设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交流及成果展示,让每个学生获得了许多图案信息,并给学生带来乐趣,五彩缤纷的图案站学生充分感受到几何美、数学美,同时带来了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严谨的逻辑、辩证的思维、优美的结构,巧妙的方法和广泛的应用,这就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节活动课时,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回生活中,采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把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融入生活中,在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后,创设了一个活动:上饶部分旅游景区之旅。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行设计旅游路线,并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设计路线。小组汇报时,其他组发表对路线设计的评价意见。课件出示:
这种设计,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知数学就在身边,还重点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是人的精神需要,更是人的学习需求。数学美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并在对美的感受和追求过程中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学生通过对数学美的感知和体验,既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又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审美能力,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