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学会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主体性、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培养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数学;培养
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然而,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几乎都是进行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在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成绩不太理想。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工具,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几乎从不质疑老师所说的话,老师所说的话就是“圣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能够进行创新,有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是学习分类的一种新类别,也是学习形态的一种新境界。其特征是:我要学,知道怎么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主动、建构式的学习。它有四个基本要素:
⑴学生由自主地考虑具体问题向自主地寻找教师设计以外的问题、自主地去寻求答案。
⑵由重复学习向不断创新更新知识的转变。
⑶由单一器官运作学习向综合器官运作学习转变。
⑷由关注结论的学习向关注过程、重视自我参与的学习转变。
二、关于自主性学习的调查
学生对于自主性学习其实是看重的,认为“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有50.9%,但真正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完全不能自主性学习都很少,“有时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同学占53.3%。具体来说,比如做课外题“偶尔做一些课外的题目,但很随意,很散乱”的同学有52.7%;再比如主动复习“自己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头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记忆巩固性复习,已经形成了习惯”的仅仅13.6,而“有时能够进行复习,但没有计划性、系统性、自觉性”以及“偶尔进行复习,但都是老师的安排”的确达到79.4%以上统计不难看出,学生是可以并且愿意接受数学自主性学习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性学习,但是学生要么不懂得怎样进行自主性学习,要么不能坚持进行自主性学习,这恰恰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着力点。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调皮”,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个性,打破当前学生千篇一律的学习模式。学习个性即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思路、方法、过程,学生可以超前学习、滞后学习、选择学习进度、确定阶段学习目标,只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进度即可。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监督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 我们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以下这些方法。
1、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转变原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旧观念,树立“投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成为学习的的主要角色,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参与”、学会“感悟”、学会“交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学生去探从而发现真理。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使学生没有对教师过分的依赖,建立起全新高效的教学程序。
2、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应由“观(听)众”变成“主角”,一改以前被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毫无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是应该积极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再创造,挖掘潜能、积极创新,提高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探讨问题。 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传给学生,把感悟留给学生,一句话,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大胆尝试新知,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主导课堂,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去自行探究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和创新潜力。⑴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⑵提问后留“空白”;⑶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⑷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⑸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⑹出现难解时留“空白”。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
4、自主探索、点拨指导 。本环节旨在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知表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如阅读提纲、自学方案、学习用具、实验设备等,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给学生时间去体验,给足够的空间他们去创造,给宽阔的舞台去表演,让学生勤于动脑思考、勤于动手操作、用眼细心观察、用耳仔细聆听、用语言真切描述,亲身经历心灵感悟,教师适时点拔。如:在上例提出让学生帮忙解决难题后,分发给每一位学生一个全等的三角形,让学生们积极动手自己去操作,画出与一边相切,与两边相切,与三边相切的圆,甚至还有画的过了边界,老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操作。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探求水平。
5、师生互动 总结概括。在学生自主探求的基础上,展示交流不同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探求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组织交流比较、讨论评判、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促使全体参与,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从而得到整体优化。如:学生们通过裁剪,比较找出了最大的圆,帮老师解决了难题,老师进一步让学生探讨最大的圆怎样确定圆心和半径?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内切圆的画法和特点。
6、巩固提高 迁移拓展。这是知识的转化、巩固与深化过程。通过让学生解决同类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比如:同学们了解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后,老师适时出示一正方体,让学生帮助小蚂蚁从正方体的点A处如何沿正方体的表面走最近路线到达点B。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图形中找到这两点,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个原理,连接这两点线段的长度就是最短距离。通过解决问题,同学们巩固本节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开展数学竞赛、组织数学游戏或到校外进行调查、访问、统计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是促进知识延伸、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四、“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
(1)“自主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情境,可营造民主、和谐的良好课堂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学生易于进入情境,变被动的“学会”为主动的“会学”, 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2)“自主性学习”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观察、阅读、质疑、讨论、交流、领悟,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教师融入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讨论、回答学生的问题。这种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求实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从小处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必将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数学;培养
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然而,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几乎都是进行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在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成绩不太理想。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工具,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几乎从不质疑老师所说的话,老师所说的话就是“圣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能够进行创新,有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是学习分类的一种新类别,也是学习形态的一种新境界。其特征是:我要学,知道怎么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主动、建构式的学习。它有四个基本要素:
⑴学生由自主地考虑具体问题向自主地寻找教师设计以外的问题、自主地去寻求答案。
⑵由重复学习向不断创新更新知识的转变。
⑶由单一器官运作学习向综合器官运作学习转变。
⑷由关注结论的学习向关注过程、重视自我参与的学习转变。
二、关于自主性学习的调查
学生对于自主性学习其实是看重的,认为“可以起决定性作用”的有50.9%,但真正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完全不能自主性学习都很少,“有时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同学占53.3%。具体来说,比如做课外题“偶尔做一些课外的题目,但很随意,很散乱”的同学有52.7%;再比如主动复习“自己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头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记忆巩固性复习,已经形成了习惯”的仅仅13.6,而“有时能够进行复习,但没有计划性、系统性、自觉性”以及“偶尔进行复习,但都是老师的安排”的确达到79.4%以上统计不难看出,学生是可以并且愿意接受数学自主性学习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性学习,但是学生要么不懂得怎样进行自主性学习,要么不能坚持进行自主性学习,这恰恰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着力点。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调皮”,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个性,打破当前学生千篇一律的学习模式。学习个性即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思路、方法、过程,学生可以超前学习、滞后学习、选择学习进度、确定阶段学习目标,只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进度即可。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监督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 我们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以下这些方法。
1、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转变原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旧观念,树立“投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成为学习的的主要角色,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参与”、学会“感悟”、学会“交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学生去探从而发现真理。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使学生没有对教师过分的依赖,建立起全新高效的教学程序。
2、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应由“观(听)众”变成“主角”,一改以前被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毫无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是应该积极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再创造,挖掘潜能、积极创新,提高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探讨问题。 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传给学生,把感悟留给学生,一句话,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大胆尝试新知,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主导课堂,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去自行探究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和创新潜力。⑴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⑵提问后留“空白”;⑶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⑷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⑸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⑹出现难解时留“空白”。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
4、自主探索、点拨指导 。本环节旨在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知表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如阅读提纲、自学方案、学习用具、实验设备等,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给学生时间去体验,给足够的空间他们去创造,给宽阔的舞台去表演,让学生勤于动脑思考、勤于动手操作、用眼细心观察、用耳仔细聆听、用语言真切描述,亲身经历心灵感悟,教师适时点拔。如:在上例提出让学生帮忙解决难题后,分发给每一位学生一个全等的三角形,让学生们积极动手自己去操作,画出与一边相切,与两边相切,与三边相切的圆,甚至还有画的过了边界,老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操作。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探求水平。
5、师生互动 总结概括。在学生自主探求的基础上,展示交流不同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探求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组织交流比较、讨论评判、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促使全体参与,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从而得到整体优化。如:学生们通过裁剪,比较找出了最大的圆,帮老师解决了难题,老师进一步让学生探讨最大的圆怎样确定圆心和半径?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内切圆的画法和特点。
6、巩固提高 迁移拓展。这是知识的转化、巩固与深化过程。通过让学生解决同类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比如:同学们了解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后,老师适时出示一正方体,让学生帮助小蚂蚁从正方体的点A处如何沿正方体的表面走最近路线到达点B。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图形中找到这两点,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个原理,连接这两点线段的长度就是最短距离。通过解决问题,同学们巩固本节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开展数学竞赛、组织数学游戏或到校外进行调查、访问、统计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是促进知识延伸、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四、“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
(1)“自主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情境,可营造民主、和谐的良好课堂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学生易于进入情境,变被动的“学会”为主动的“会学”, 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2)“自主性学习”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观察、阅读、质疑、讨论、交流、领悟,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教师融入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讨论、回答学生的问题。这种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求实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从小处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必将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