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垃圾罐、箱将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各类垃圾,及时分类装罐,并回收到专门的容器中,当数量较多时,进行分离提纯,变废为宝。既节约了化学药品,就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和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和利用的行为习惯,为培养大批二十一世纪具有环保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利用;环保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经济在腾飞的同时,我们已牺牲了太多的环境代价:水土流失、河水流毒、空气刺鼻、生态被毁等。人们对各类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酿成了无数惨不忍睹的案例,已经动摇了经济持续发展的根基,给受害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各类疾病和灾难,使他们处在无边的痛苦中,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所有这些,国家和政府早已注意到,并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然而,总是收效甚微。因为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两部法律法规和行政条例就能解决的问题,法不罚众,且执法艰难。关键在教育,从娃娃入手,让各级中小学成为学生接受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的前沿阵地,使广大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实验中提高他们对于环保的各种素质,并潜移默化到骨髓中去成为习惯。当他们走进社会,参加工作时,能自觉按环境学的要求指导其行为,并能监督其他人的不良行为和敢于对破坏和损害环境的一切行为做斗争。只有这样,全民的环保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有效地整治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于人类本身,才能实现温总理在人大会上所说:“彻底整治环境污染,让人们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的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然而广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忽略了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各种酸、碱、盐、氧化物、金属、非金属等化学垃圾的回收、处理和利用,而往往以为量少而将它们直接丢弃或倒入下水道中,这直接影响污染和附近的水资源和土壤结构,使水和土壤中含有各种有害和有毒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富集到食物链中,从而影响人的健康等。同时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机会,从实验行动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甚至在行为上会误导学生,任何“废物”都可以随意丢弃或倒掉。在悖于学好化学,用所学化学知识来防治污染,改善生存和生活的环境,为人类造福的目的。作为教师在口头上,宣扬环保知识,而在行动上却不从点滴做起,使所有的说教都成为空话,失信于学生。而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其行为直接影响很多学生,所以,教师应率先垂范,在准确地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好学生分组实验的同时,要注意收集好各类垃圾,等数量足够时进行提纯和利用,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我在回收和处理化学垃圾方面的做法简介如下:
一、做好化学垃圾分类箱
我们家的厨房中基本上都用到了一种塑料盒,上面有盖,里面分许多小格,可分别装食盐、味精、辣椒、胡椒等。使用很方便。基于这一思想,我在配料盒中分别放入一个烧杯或广口瓶作罐,做成一个化学垃圾分类箱,或将娃哈哈等饮料的塑料小瓶,截去颈部做成罐,放入到铁丝圈中,并将铁丝圈固定在化学实验提篮的一侧,即可做成了化学垃圾分类箱,在垃圾箱的每一个罐上贴上标签:如:金属类,溶液类,固体粉末类,木柴纸类等,如条件好,可将各种罐漆成不同的颜色,如蓝、黄、黑、绿、红、五环的颜色再加上白色,这样既醒目,又美观,每一个罐都是相互独立的,便于倾倒,洗涤和晾干。不用时,将盖放下,防止灰尘落入罐内,如图所示。
每一个化学演示实验的提篮内放一个化学垃圾分类箱,每一个分组实验台上也放一个化学垃圾分类箱,当一节课的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每个班都做完时,每一个灌内都收集到足够多的化学垃圾,再将它们分别装入专门的瓶中,贴上标签,等待处理,将垃圾罐洗净,晾干放置好,准备下次再用。
二、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将化学垃圾分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著名儿童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将化学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在生活中及工作中也会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利用,习惯成自然。
有了化学垃圾分类箱,为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言传身教,分类回收各类垃圾提供了保障,并在长期的实验中,将自己良好的实验习惯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在课堂上,绝不乱扔垃圾,那怕是很少量的。例如: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我们不仅要宣扬学习化学,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并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将镁带燃烧后得到的白色粉末回收到固体粉末罐中,将碱式碳酸铜分解后的产物放入另一罐中,将用了的火柴杆也回收到木柴纸类罐中。再例如:讲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时,将反应后所得到的白色KCl固体放入固体罐中,将加热后的MnO 粉末放入另一罐中,将制氧气后的残余物KCl和MnO2倒入第三个罐中,废火柴杆、纸条收入木柴纸类罐中。例三在讲实验室制氢气和氢气的性质实验时,将反应后的锌粒放入金属罐内,反应后的残留液回收到溶液罐中,还原出的铜回收到另一固体粉末罐中,火柴杆,纸条也收集好。一个班的演示实验收集到的化学垃圾不算很多,但几个班的演示实验结束时,收集的各类固体垃圾分别达20-50克以上,溶液当然更多。然而全部丢弃,不仅浪废了材料、药品,而且会流入河湖、农田或渗入土壤中,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在用CO还原CuO或Fe O 时,一定要将没反应完的CO回收或用酒精灯点燃,以防止CO污染空气;做硫粉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应装少量NaOH溶液,以吸收生成的SO 气体等。以此告戒学生,工业废水、尾气必须先处理后排放的道理。所以,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注意收集好实验时产生的垃圾,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在实践中,强调学生分类回收化学垃圾并养成习惯
通过化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基本上认识到化学垃圾的危害性和回收的必要性,并学会了分类回收的方法,在分组实验时,老师不断强调回收实验后的垃圾,切勿随意丢弃或倒入下水道中,学生基本上能按要求回收好各类垃圾,如: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基本上将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K MnO 和MnO )回收在固体粉末罐中,余下的细铁丝回收到金属罐中,纸条、碳粒、火柴杆回收到白色木柴纸类罐中。再如:实验室制氢气和性质实验中,学生基本上将没反应完的锌粒回收到金属罐中,铜粉回收到粉末罐中,反应后的溶液(含ZnSO4)倒入到溶液罐中等,在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把得到的含有AgCl、BaSO4等沉淀的悬浊液分别回收到不同的固体罐中,生成的CuSO4溶液,FeCl3溶液也分别装在不同的溶液罐中,铁钉也没有丢掉,放在了装金属的罐中。当然,每一个分组实验完了后,指导老师还必须要求每组将所有罐中的垃圾回收到专门指定的大容器中,妥善回收和保管,并洗涤垃圾罐,按原样放好晾干。几个班几十个小组,收集到的垃圾绝对不是小数量。通过数次的分组实验,学生基本上养成了分类回收垃圾的习惯,而且会互相监督和提醒。先分类回收好化学垃圾,再洗涤仪器,流入到下水道的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可降低90%以上,基本上不污染周边环境。 四、分离和提纯化学垃圾,变废为宝
回收到的化学垃圾有些是固体混合物,有些是溶液,若经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有用的物质,实现变废为宝。例如,将收集的硫酸锌溶液经过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硫酸锌的晶体,它可以做为一种初级化学试剂或木柴防腐剂,当同学们学会了粗盐的提纯的分组实验后,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将回收到的制氧气的残留物K2MnO4和MnO2进行分离,烘干装瓶,可以回收到绿色的K2MnO4晶体和黑色的MnO2粉末作化学试剂,使废物得到利用,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和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所谓无用的垃圾其实都是在错误的时间放在错误地方的宝物。如我们平常丢弃的各种电池,若将它们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可以得到锌片、铜片、石墨和二氧化锰等有用的物质。而一只电池,哪怕是一只扭扣电池就可以将一个人一生要喝的水污染掉。
在酸、碱、盐性质的学习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很多,有些化学试剂是有毒的如:BaCl2、CuSO4、AgNO3、Hg(NO3)2溶液等,这些物质若不经过回收、处理,直接流入下水道,将造成很大的污染和危害。每次实验,都要将它们分别装入垃圾罐中,几个班的实验完毕后,再将它们分别回收,将毒物转化为沉淀:BaSO4、Cu(OH)2、AgCl或用铁、铜置换出银和汞、经过滤、洗涤、烘干后装瓶、密封。是溶液,经过蒸发结晶获得它们的晶体,装瓶回收。将回收到的各种物质贴好标签,集中保管利用。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从废液中提炼有用金属的方法,使有毒废液得到利用和有效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环保做出贡献。
环保是一项综合性的课题,它不仅是垃圾,“三废”问题,还包括绿化、净化,合理有计划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等问题,而垃圾问题是当今世上三大难题之一。但不管怎样环保必须首先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年青,可塑性强,经过教师和社会后天的培训和塑造,是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文明行为的习惯。当他们深刻认识到污染和破坏环境会给人类带来无边的灾难和痛苦,并就此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确实理解恢复环境的艰难时,在以后的工作和决策时 ,他们能以大度的气慨和坦荡的胸怀,面对金钱、政绩,决不以牺牲环境做代价,并事事以环保优先,先治理后开发时,祖国就有了希望,空气、水、土地和环境不再受到污染和破坏,未来才会更美好,经济才会持续稳定地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社会才会稳步向前。切记:发展是硬道理,环保是根本。
以上是我从事多年的化学教育实践中逐渐养成的一些实验习惯,虽然繁琐些,但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对环境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是有很大帮助的,并希望推广到各级学校,使环保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有些地方还不够完善,希各位同仁提出批评,并根据自己的实践而改进。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利用;环保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经济在腾飞的同时,我们已牺牲了太多的环境代价:水土流失、河水流毒、空气刺鼻、生态被毁等。人们对各类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酿成了无数惨不忍睹的案例,已经动摇了经济持续发展的根基,给受害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各类疾病和灾难,使他们处在无边的痛苦中,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所有这些,国家和政府早已注意到,并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然而,总是收效甚微。因为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两部法律法规和行政条例就能解决的问题,法不罚众,且执法艰难。关键在教育,从娃娃入手,让各级中小学成为学生接受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的前沿阵地,使广大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实验中提高他们对于环保的各种素质,并潜移默化到骨髓中去成为习惯。当他们走进社会,参加工作时,能自觉按环境学的要求指导其行为,并能监督其他人的不良行为和敢于对破坏和损害环境的一切行为做斗争。只有这样,全民的环保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有效地整治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于人类本身,才能实现温总理在人大会上所说:“彻底整治环境污染,让人们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的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然而广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忽略了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各种酸、碱、盐、氧化物、金属、非金属等化学垃圾的回收、处理和利用,而往往以为量少而将它们直接丢弃或倒入下水道中,这直接影响污染和附近的水资源和土壤结构,使水和土壤中含有各种有害和有毒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富集到食物链中,从而影响人的健康等。同时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机会,从实验行动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甚至在行为上会误导学生,任何“废物”都可以随意丢弃或倒掉。在悖于学好化学,用所学化学知识来防治污染,改善生存和生活的环境,为人类造福的目的。作为教师在口头上,宣扬环保知识,而在行动上却不从点滴做起,使所有的说教都成为空话,失信于学生。而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其行为直接影响很多学生,所以,教师应率先垂范,在准确地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好学生分组实验的同时,要注意收集好各类垃圾,等数量足够时进行提纯和利用,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我在回收和处理化学垃圾方面的做法简介如下:
一、做好化学垃圾分类箱
我们家的厨房中基本上都用到了一种塑料盒,上面有盖,里面分许多小格,可分别装食盐、味精、辣椒、胡椒等。使用很方便。基于这一思想,我在配料盒中分别放入一个烧杯或广口瓶作罐,做成一个化学垃圾分类箱,或将娃哈哈等饮料的塑料小瓶,截去颈部做成罐,放入到铁丝圈中,并将铁丝圈固定在化学实验提篮的一侧,即可做成了化学垃圾分类箱,在垃圾箱的每一个罐上贴上标签:如:金属类,溶液类,固体粉末类,木柴纸类等,如条件好,可将各种罐漆成不同的颜色,如蓝、黄、黑、绿、红、五环的颜色再加上白色,这样既醒目,又美观,每一个罐都是相互独立的,便于倾倒,洗涤和晾干。不用时,将盖放下,防止灰尘落入罐内,如图所示。
每一个化学演示实验的提篮内放一个化学垃圾分类箱,每一个分组实验台上也放一个化学垃圾分类箱,当一节课的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每个班都做完时,每一个灌内都收集到足够多的化学垃圾,再将它们分别装入专门的瓶中,贴上标签,等待处理,将垃圾罐洗净,晾干放置好,准备下次再用。
二、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将化学垃圾分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著名儿童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将化学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在生活中及工作中也会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利用,习惯成自然。
有了化学垃圾分类箱,为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言传身教,分类回收各类垃圾提供了保障,并在长期的实验中,将自己良好的实验习惯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在课堂上,绝不乱扔垃圾,那怕是很少量的。例如: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我们不仅要宣扬学习化学,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并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将镁带燃烧后得到的白色粉末回收到固体粉末罐中,将碱式碳酸铜分解后的产物放入另一罐中,将用了的火柴杆也回收到木柴纸类罐中。再例如:讲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时,将反应后所得到的白色KCl固体放入固体罐中,将加热后的MnO 粉末放入另一罐中,将制氧气后的残余物KCl和MnO2倒入第三个罐中,废火柴杆、纸条收入木柴纸类罐中。例三在讲实验室制氢气和氢气的性质实验时,将反应后的锌粒放入金属罐内,反应后的残留液回收到溶液罐中,还原出的铜回收到另一固体粉末罐中,火柴杆,纸条也收集好。一个班的演示实验收集到的化学垃圾不算很多,但几个班的演示实验结束时,收集的各类固体垃圾分别达20-50克以上,溶液当然更多。然而全部丢弃,不仅浪废了材料、药品,而且会流入河湖、农田或渗入土壤中,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在用CO还原CuO或Fe O 时,一定要将没反应完的CO回收或用酒精灯点燃,以防止CO污染空气;做硫粉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应装少量NaOH溶液,以吸收生成的SO 气体等。以此告戒学生,工业废水、尾气必须先处理后排放的道理。所以,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注意收集好实验时产生的垃圾,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在实践中,强调学生分类回收化学垃圾并养成习惯
通过化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基本上认识到化学垃圾的危害性和回收的必要性,并学会了分类回收的方法,在分组实验时,老师不断强调回收实验后的垃圾,切勿随意丢弃或倒入下水道中,学生基本上能按要求回收好各类垃圾,如: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基本上将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K MnO 和MnO )回收在固体粉末罐中,余下的细铁丝回收到金属罐中,纸条、碳粒、火柴杆回收到白色木柴纸类罐中。再如:实验室制氢气和性质实验中,学生基本上将没反应完的锌粒回收到金属罐中,铜粉回收到粉末罐中,反应后的溶液(含ZnSO4)倒入到溶液罐中等,在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把得到的含有AgCl、BaSO4等沉淀的悬浊液分别回收到不同的固体罐中,生成的CuSO4溶液,FeCl3溶液也分别装在不同的溶液罐中,铁钉也没有丢掉,放在了装金属的罐中。当然,每一个分组实验完了后,指导老师还必须要求每组将所有罐中的垃圾回收到专门指定的大容器中,妥善回收和保管,并洗涤垃圾罐,按原样放好晾干。几个班几十个小组,收集到的垃圾绝对不是小数量。通过数次的分组实验,学生基本上养成了分类回收垃圾的习惯,而且会互相监督和提醒。先分类回收好化学垃圾,再洗涤仪器,流入到下水道的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可降低90%以上,基本上不污染周边环境。 四、分离和提纯化学垃圾,变废为宝
回收到的化学垃圾有些是固体混合物,有些是溶液,若经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有用的物质,实现变废为宝。例如,将收集的硫酸锌溶液经过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硫酸锌的晶体,它可以做为一种初级化学试剂或木柴防腐剂,当同学们学会了粗盐的提纯的分组实验后,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将回收到的制氧气的残留物K2MnO4和MnO2进行分离,烘干装瓶,可以回收到绿色的K2MnO4晶体和黑色的MnO2粉末作化学试剂,使废物得到利用,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和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所谓无用的垃圾其实都是在错误的时间放在错误地方的宝物。如我们平常丢弃的各种电池,若将它们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可以得到锌片、铜片、石墨和二氧化锰等有用的物质。而一只电池,哪怕是一只扭扣电池就可以将一个人一生要喝的水污染掉。
在酸、碱、盐性质的学习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很多,有些化学试剂是有毒的如:BaCl2、CuSO4、AgNO3、Hg(NO3)2溶液等,这些物质若不经过回收、处理,直接流入下水道,将造成很大的污染和危害。每次实验,都要将它们分别装入垃圾罐中,几个班的实验完毕后,再将它们分别回收,将毒物转化为沉淀:BaSO4、Cu(OH)2、AgCl或用铁、铜置换出银和汞、经过滤、洗涤、烘干后装瓶、密封。是溶液,经过蒸发结晶获得它们的晶体,装瓶回收。将回收到的各种物质贴好标签,集中保管利用。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从废液中提炼有用金属的方法,使有毒废液得到利用和有效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环保做出贡献。
环保是一项综合性的课题,它不仅是垃圾,“三废”问题,还包括绿化、净化,合理有计划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等问题,而垃圾问题是当今世上三大难题之一。但不管怎样环保必须首先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年青,可塑性强,经过教师和社会后天的培训和塑造,是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文明行为的习惯。当他们深刻认识到污染和破坏环境会给人类带来无边的灾难和痛苦,并就此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确实理解恢复环境的艰难时,在以后的工作和决策时 ,他们能以大度的气慨和坦荡的胸怀,面对金钱、政绩,决不以牺牲环境做代价,并事事以环保优先,先治理后开发时,祖国就有了希望,空气、水、土地和环境不再受到污染和破坏,未来才会更美好,经济才会持续稳定地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社会才会稳步向前。切记:发展是硬道理,环保是根本。
以上是我从事多年的化学教育实践中逐渐养成的一些实验习惯,虽然繁琐些,但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对环境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是有很大帮助的,并希望推广到各级学校,使环保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有些地方还不够完善,希各位同仁提出批评,并根据自己的实践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