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能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因材施教,掌握品德课的教学规律,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才能有效完成品德课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问题化"设计 教学 探索 实践
黄全愈博士认为,创造性是"不能教"的,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她需要生长环境(注1)。笔者认为,要构建创造性教育,主要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而教学内容"问题化"设计的好坏与优化课堂教学有直接关系。
一、"问题化"设计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而设计(注2)
为有效完成品德课教学任务,教师无疑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地进行"问题化"设计。这种设计不是铁定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探索、创造的框子。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见到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行为、一统僵化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大胆创新,打破旧的模式化东西,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坚持"为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而设计",就很容易处理好"问题化"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就能对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有更多的首肯和鼓励,品德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
二、品德课教学内容"问题化"设计的探索
"问题化"设计是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而后各国教育家又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对其含义、作用、实施步骤等提出不同见解。(注3)本人结合多年的亲身教学实践,拟从教学内容"问题化"设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谈谈以下几种有效做法。
(一)引发兴趣,培养学生求知意识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就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可见,兴趣是求知欲、创造力的先导。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用兴趣的"磁铁"引发学生去思考、求知、探索。如在 "重要的一跳"课题教学时,如果教师只围绕"同学们进入中学后,感觉有哪些不同"、"大家应该怎样去面对" 这样的设计就过于平淡,很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抓住关键点设计此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讲解"重要的一跳"问题时,教师不是忙于讲解课本内容,而是让学生讲讲自己刚来到新学校的所见所闻,谈自己对新环境、新伙伴、新老师的感受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拘束感大大减少,气氛也会活跃起来。这时教师抓住机会提问:"为什么面对相同的环境,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正常吗?为什么同学们的性格都各不相同?一个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提问,学生会产生急于阅读课本、寻找答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对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见,同样一个知识点,问法设计不同,获取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引发动脑,刻意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
引发动脑,是把原来直接呈现的知识,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问题,使学生把被动的记忆变为各种不同的主动的认知活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为此,对品德课老师来说,应教的是思考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思考的结果。对学生来说,知道论证的方法比知道论证本身更重要。现就以本人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为例来说明:
例一:在讲授"长大成人的标志"问题时,如果一开始就问:(1)"如何理解我们要对自己负责?"(2)"怎样理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3)结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还会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
例二:在讲"长大成人的标志"问题时,我是设置这样一系列问题:
1.对自己负责
情景聚焦: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上述现象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接力赛:指导学生分析p60的句式,规定活动规则,然后进行交流。
2.对 他人和社会负责
故事续编:按p60的故事情景,请学生续编,引导学生在两难选择中学会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案例分析:呈现反面案例,通过小讨论的形式,让 学生明白:不承担责任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结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还会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例一的提问方式过于简单、单调,撞击不起学生思考、动脑的火花,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例二的这种环环相扣,连续发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进而去理解、去分析,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引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从古至今,只有敢问、会问、善问的人,才有学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积累,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怪异现象:每节课45分钟均由教师包揽,"填鸭式"、"满堂灌",一讲到底,把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结果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书呆子。因此,如何革除旧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创造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有正确理念,对学生提问应持欢迎态度,能站在学生一边,师生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讲授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问题时,就有学生大胆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社会主义是公有制社会,为什么还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呢?这样,不是允许剥削存在吗?"我说:"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水平。同学们必须明白,在我国,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同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接着列举各种好处,并向学生讲解,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据及为什么要允许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这一切都向学生表达了教师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并以此树立榜样,激励学生提出有效的和带有挑战性的问题。
其次,交给学生"善问"的技能,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善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能"善问",必须让他们掌握提问题的技巧。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在思维制高点的阴暗处提问题,在向书本权威挑战的超越点上提问题。同时,对学生能主动、大胆的提问行为,无论学生所提问题再简单、再幼稚,教师都要以欢迎的态度积极肯定,及时给予点拨、表扬,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和喜悦。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掌握提问技巧,提问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减负提质"也将产生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黄蓉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98页。
[2]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周小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39-141页。
[3] 《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黄蓉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20-221页。
【关键词】:"问题化"设计 教学 探索 实践
黄全愈博士认为,创造性是"不能教"的,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她需要生长环境(注1)。笔者认为,要构建创造性教育,主要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而教学内容"问题化"设计的好坏与优化课堂教学有直接关系。
一、"问题化"设计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而设计(注2)
为有效完成品德课教学任务,教师无疑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地进行"问题化"设计。这种设计不是铁定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探索、创造的框子。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见到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行为、一统僵化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大胆创新,打破旧的模式化东西,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坚持"为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而设计",就很容易处理好"问题化"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就能对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有更多的首肯和鼓励,品德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
二、品德课教学内容"问题化"设计的探索
"问题化"设计是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而后各国教育家又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对其含义、作用、实施步骤等提出不同见解。(注3)本人结合多年的亲身教学实践,拟从教学内容"问题化"设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谈谈以下几种有效做法。
(一)引发兴趣,培养学生求知意识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就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可见,兴趣是求知欲、创造力的先导。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用兴趣的"磁铁"引发学生去思考、求知、探索。如在 "重要的一跳"课题教学时,如果教师只围绕"同学们进入中学后,感觉有哪些不同"、"大家应该怎样去面对" 这样的设计就过于平淡,很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抓住关键点设计此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讲解"重要的一跳"问题时,教师不是忙于讲解课本内容,而是让学生讲讲自己刚来到新学校的所见所闻,谈自己对新环境、新伙伴、新老师的感受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拘束感大大减少,气氛也会活跃起来。这时教师抓住机会提问:"为什么面对相同的环境,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正常吗?为什么同学们的性格都各不相同?一个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提问,学生会产生急于阅读课本、寻找答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对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见,同样一个知识点,问法设计不同,获取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引发动脑,刻意培养学生的动脑习惯
引发动脑,是把原来直接呈现的知识,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问题,使学生把被动的记忆变为各种不同的主动的认知活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为此,对品德课老师来说,应教的是思考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思考的结果。对学生来说,知道论证的方法比知道论证本身更重要。现就以本人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为例来说明:
例一:在讲授"长大成人的标志"问题时,如果一开始就问:(1)"如何理解我们要对自己负责?"(2)"怎样理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3)结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还会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
例二:在讲"长大成人的标志"问题时,我是设置这样一系列问题:
1.对自己负责
情景聚焦: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上述现象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接力赛:指导学生分析p60的句式,规定活动规则,然后进行交流。
2.对 他人和社会负责
故事续编:按p60的故事情景,请学生续编,引导学生在两难选择中学会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案例分析:呈现反面案例,通过小讨论的形式,让 学生明白:不承担责任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结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还会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例一的提问方式过于简单、单调,撞击不起学生思考、动脑的火花,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例二的这种环环相扣,连续发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进而去理解、去分析,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引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从古至今,只有敢问、会问、善问的人,才有学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积累,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怪异现象:每节课45分钟均由教师包揽,"填鸭式"、"满堂灌",一讲到底,把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结果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书呆子。因此,如何革除旧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创造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有正确理念,对学生提问应持欢迎态度,能站在学生一边,师生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讲授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问题时,就有学生大胆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社会主义是公有制社会,为什么还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呢?这样,不是允许剥削存在吗?"我说:"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水平。同学们必须明白,在我国,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同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接着列举各种好处,并向学生讲解,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据及为什么要允许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这一切都向学生表达了教师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并以此树立榜样,激励学生提出有效的和带有挑战性的问题。
其次,交给学生"善问"的技能,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善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能"善问",必须让他们掌握提问题的技巧。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在思维制高点的阴暗处提问题,在向书本权威挑战的超越点上提问题。同时,对学生能主动、大胆的提问行为,无论学生所提问题再简单、再幼稚,教师都要以欢迎的态度积极肯定,及时给予点拨、表扬,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和喜悦。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掌握提问技巧,提问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而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减负提质"也将产生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黄蓉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98页。
[2]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周小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39-141页。
[3] 《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黄蓉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20-2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