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同步教育,才能使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关键词:家园配合;同步教育;行为习惯;家庭环境
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家园合作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是为了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家园能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多次利用家长会、个别谈话、家访、专家介绍等形式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园地上每周一篇有关文章,为家长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在幼儿礼仪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家长对照这些要求去做,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开展家长会、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光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致、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能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以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一、家园沟通的意识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其中幼儿园应起主导作用,因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二、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而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是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关键词:家园配合;同步教育;行为习惯;家庭环境
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家园合作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是为了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家园能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多次利用家长会、个别谈话、家访、专家介绍等形式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园地上每周一篇有关文章,为家长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在幼儿礼仪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家长对照这些要求去做,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开展家长会、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光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致、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能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以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一、家园沟通的意识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其中幼儿园应起主导作用,因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二、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而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是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