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美术创造课包括绘画创作课、图案创作课和立体造型创作课等多种课业。创作课是实施美育,开发智 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 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 兴趣 创造力 思维能力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28-01
一、 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利用FLASH动画制作了一个有趣的课件,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二、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是以某种图形或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 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
图形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图形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描绘出与这种图形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 的很多新形象。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或贴上一张圆形纸片,然后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象是 圆形,画在作业纸上。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形物体多。这种课称为圆形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实物的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实物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创作出与实物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 新形象。例如,教师以手套为发散点,引发学生通过手套的联想并创作出与手套形象近似而不相同的仙人掌、 茶壶、果树、侧面人像、小兔、手枪、五指山等很多种新形象。这节课称为手套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的价值在于,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固定区域,用同一种想象思维发散出很 多种不同的新形象,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三 、更新观念, 改革教法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满含憧憬地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艺术是个性的产物,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人格和个性特点,承认“儿童世界”,儿童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灌输。教师的任务是“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幼小心灵中的天生的冲动,即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教师在引导儿童绘画中应充分理解他们幼稚、单纯、好动、爱幻想的天性,绝不能有成人的经验或眼光来规范和评判儿童画。现行教科书上习惯标出绘画的具体步骤,老师也习惯规定儿童应该怎样构图,怎样理解透视,最后达到怎样的画面效果。这样的规定太多,无形中导致儿童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因此,美术教育者必须改变落后的以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新陈腐的教育观念,认真分析儿童的不同类型,着重因材施教,多鼓励,少指责;学会理解和欣赏儿童绘画中特有的夸张、平面、拟人、图式、剖面、装饰等特点。
四、 重视作品评价
⑴把握评价幼儿作品的主要方面。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
⑵注意在美术活动中评价作品的组织形式。评价作品的组织主要指幼儿作业后,对绘画作品评价的组织形式。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边游戏边评价等形式等。评价的组织形式还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的特点。
⑶教师评价幼儿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生动。一方面,评价语言应注意正确,恰当,把评价作品的标准交给幼儿,只有示范作用。一方面,评价语言应具有鼓励性,以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增强对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
从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我们应引导教师在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使我们放飞孩子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让孩子们大胆的把各种奇思妙想都落在纸上,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只要我们行动起来,敢于实践,善于积累经验,就一定能克服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让儿童美术教育之路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 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的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而他们感到很快乐,很有信心。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
邮寄地址:新疆哈密三道岭第一小学 金凡利 电话:13781673107
[关键词]小学美术 兴趣 创造力 思维能力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28-01
一、 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利用FLASH动画制作了一个有趣的课件,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二、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是以某种图形或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 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
图形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图形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描绘出与这种图形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 的很多新形象。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或贴上一张圆形纸片,然后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象是 圆形,画在作业纸上。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形物体多。这种课称为圆形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实物的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实物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创作出与实物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 新形象。例如,教师以手套为发散点,引发学生通过手套的联想并创作出与手套形象近似而不相同的仙人掌、 茶壶、果树、侧面人像、小兔、手枪、五指山等很多种新形象。这节课称为手套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的价值在于,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固定区域,用同一种想象思维发散出很 多种不同的新形象,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三 、更新观念, 改革教法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满含憧憬地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艺术是个性的产物,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人格和个性特点,承认“儿童世界”,儿童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灌输。教师的任务是“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幼小心灵中的天生的冲动,即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教师在引导儿童绘画中应充分理解他们幼稚、单纯、好动、爱幻想的天性,绝不能有成人的经验或眼光来规范和评判儿童画。现行教科书上习惯标出绘画的具体步骤,老师也习惯规定儿童应该怎样构图,怎样理解透视,最后达到怎样的画面效果。这样的规定太多,无形中导致儿童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因此,美术教育者必须改变落后的以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新陈腐的教育观念,认真分析儿童的不同类型,着重因材施教,多鼓励,少指责;学会理解和欣赏儿童绘画中特有的夸张、平面、拟人、图式、剖面、装饰等特点。
四、 重视作品评价
⑴把握评价幼儿作品的主要方面。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
⑵注意在美术活动中评价作品的组织形式。评价作品的组织主要指幼儿作业后,对绘画作品评价的组织形式。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边游戏边评价等形式等。评价的组织形式还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的特点。
⑶教师评价幼儿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生动。一方面,评价语言应注意正确,恰当,把评价作品的标准交给幼儿,只有示范作用。一方面,评价语言应具有鼓励性,以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增强对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
从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我们应引导教师在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使我们放飞孩子想象和创造的翅膀,让孩子们大胆的把各种奇思妙想都落在纸上,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只要我们行动起来,敢于实践,善于积累经验,就一定能克服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让儿童美术教育之路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 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的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而他们感到很快乐,很有信心。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
邮寄地址:新疆哈密三道岭第一小学 金凡利 电话:1378167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