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实心球打靶赛”游戏的变化与教法研究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教学经历提示我们,通过学练“实心球打靶赛”游戏的基本方法及各种变化,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上肢、腰腹力量与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组织得当,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练热情与参与兴趣,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此游戏既可以作为初中体育游戏教材,也可以作为学生后续学习投掷类动作技术的辅助性练习内容和重要的教法手段。
  一、“实心球打靶赛”基本教法简介
  游戏准备:
  在平坦场地上画3个同心圆,分别是大圆圈(距靶圈线半径8m)、中圆圈(距靶圈线半徑5.7m)、小圆圈(即靶圈,距圆心半径2m)。在靶圈的内圆线上,摆放和人数相同的“靶”(装黄沙的两种颜色的矿泉水瓶),“靶”和人一一对应,男生对应绿色矿泉水瓶,女生对应红色矿泉水瓶,2000g实心球每人1个(图1)。
  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个小组,男女生交叉站在大圆圈的投掷线后。裁判员发令后,站在投掷线后的男生通过各种投掷方式将实心球投向靶圈内的矿泉水瓶,击倒自己组的小瓶一个得1分,击倒女生组的不得分,右侧女生当裁判;然后男生捡球将瓶摆好后,返回原位,女生组向前走到中圈线后“打靶”,左侧男生当裁判。依次轮流进行“打靶”至最后一轮,累计各小组总分,得分多的组为胜。
  游戏规则:
  投掷时脚不得踩线;不准使用旋转(掷铁饼)式、单手抡臂(投垒球)等不易控制方向的投掷方式。
  基本教法:
  1.在进行游戏前,教师采用讲解、示范等方式组织学生练习“胯下前抛”“侧向抛”“背向后抛”等多种投掷动作;选择合适的投掷方式打靶,确保命中率;为了区分两组的“靶”,采用不同颜色的矿泉水瓶以示区别。
  2.评价重点:服从信号指挥,严格执行规则;投掷的准确性。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投掷能力来选择容易控制方向的投掷方式;大圆圈、中圆圈与小圆圈间距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投掷能力来调整(目前设置的距离是根据镇江市中考体育实心球项目男、女生及格标准);如果人数较多可以用多个场地进行游戏。
  4.做好投掷的专项准备活动;提醒学生有球滚过来时要用前脚掌抵住球,等球停住,等教师发出“捡球”信号后,再统一用手捡球。
  二、为安全而变
  设计思路:
  为避免学生捡球时的拥挤与发生争抢、保障游戏过程安全有序而变。通过调整捡球顺序,避免实心球滚动过远,提高游戏过程的安全性,培养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变化方法:
  在游戏方法、规则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在靶圈中心放垫子挡住实心球,1人捡2球的方式,减少捡球时争抢与拥挤的安全隐患(图2~图5)。
  教法研究:
  1.评价重点:听裁判信号捡球时的秩序。
  2.教学中曾经出现的问题:不按规定的信号与顺序捡球,不帮他人捡球;为了得分不按规定的动作投球,而采用滚球的方式。
  3.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规则限制并严格执行。如凡不按信号投球、捡球和不帮他人捡球者不能得分;采用滚球的方式击倒矿泉水瓶者1次扣1分。
  教学建议:
  1.本游戏适用八年级学生,易于在游戏教学初期使用。
  2.使用“条件限制法”,把体操垫放在圆心挡住球时,既可延长男生投掷的距离,还可防止球滚到对面去碰到对面学生。
  三、为提高前抛实心球远度成绩而变
  设计思路:
  为满足学生希望尽快提高投掷远度、提升中考体育成绩的学习需求,提高投掷动作的合理性而变。
  预期目标:
  通过规定投掷方法,增加投掷的难度,增强学生腰腹、上肢力量与协调用力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的意识。
  变化方法:
  在游戏形式、规则不变的情况下,规定学生必须采用“双手头上向前投掷实心球”的方法打靶,提高学生投掷远度的能力(图6~图9)。
  教法研究:
  1.评价重点:用中考体育规定的“前抛实心球”动作方法投球,努力体验全身协调动作的合理性,提升远度成绩,培养方向感。
  2.教学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学生还是经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球;前抛球的动作不合理,没能发挥腿部蹬伸的力量,协调用力不够,出手速度过慢、角度太小。
  3.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按规定投球的方式投球不但不计分,而且要在做3次徒手模仿动作练习后,再参加下一轮次的比赛;重点提示学生做好腿部蹬伸的动作,提高球出手的速度,体验并比较球出手角度的高低对远度的影响;打到对面学生的靶者可得3分。
  教学建议:
  1.本游戏适合八年级学生,适宜在游戏教学中期使用。
  2.要严格执行规则,确保采用“双手头上向前投掷实心球”打中靶才能得分。
  3.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可先采用徒手模仿,再持球练习,然后进行比赛;投球与捡球信号的使用要准确、响亮,帮助学生有效执行规则。
  四、为激发学生学练兴趣而变
  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活跃练习气氛,通过改变投掷方式,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达到积极练习的情感目标而变。
  预期目标:
  通过改变投掷方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培养学生积极尝试、挑战自我的精神。
  变化方法:
  在游戏形式、过程与规则不变的情况下,采用面向(规定胯下前抛或头上前抛) 背向(双手持球经头顶后抛) 滚动实心球(自选姿势)的混合式投掷方式“打靶”,按个人3次“打靶”的总成绩计算,多者为胜(图10~图13)。
  教法研究:
  1.评价重点:投掷的准确性。
  2.教学中曾经出现的问题:背对目标时学生很紧张,把握不准投掷方向,影响命中率;胯下前抛球时角度过低,影响远度,还容易将抛球变成了滚球。   3.解决问题的方法:背向投掷练习时提示学生对准投掷目标,球出手后再转身;比赛前先练习实心球前抛动作,体验抛球时适宜的角度。
  教学建议:
  1.本游戏适合八年级学生,适宜在游戏教学后期使用。
  2.要严格执行规则,不论采用任何方式,只要打中靶就能得分。
  3.可增加分组,提高练习密度,培养学生自主组织游戏的能力。
  五、为帮助投掷“弱势生”提高学练积极性而变
  设计思路:
  采用“差异竞赛法”,为“弱势生”提供获胜的可能性,以此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去,为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而变。
  预期目标:
  通过缩短“弱势生”投掷线与矿泉水瓶的距离,提高命中率低学生的得分概率,激发“弱势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勇于挑战的能力,增强坚持不懈的信心。
  变化方法:
  在游戏方法、形式与规则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让“弱势生”自主选择向前跨1~2步缩短投掷距离,或让“强势生”自主选择向后退1~2步延长投掷距离的方式进行比赛(图14~图17)。
  教法研究:
  1.评价重点:投球命中率;进步幅度。
  2.教学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弱势生”通过让距,命中率仍然过低。
  3.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练习情况明确判断“强(弱)势生”的标准,如:以10分为例,得分在1~3分的为“弱势生”,得分在8~10分的为“强势生”,得分在4~7分的为“中等生”,基本比例为2∶5∶3;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宜直接采用“强势生”和“弱势生”作语言表述,可用分数段作语言表述;运用“差异竞赛法”的原理,還可采用给“弱势生”增加1个并排着的“靶”,或提高得分标准(即“弱势生”打中1个靶得2分)比进步幅度等方式,为其创设可能获胜的条件;鼓励“弱势生”与“强势生”进行对抗,如女生中间的“强势生”与男生中间的“弱势生”对抗,引导“弱势生”勇于接受挑战,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建议:
  1.本游戏适合八年级学生,适宜在游戏教学后期使用。
  2.教师要单独指导“弱势生”投掷动作,鼓励“强势生”对“弱势生”进行指导与帮助。
  3.安排裁判员交叉记分,确保做到公平公正。
其他文献
体操项目具有基础性、针对性、灵活性、全面性、系统性、健身性、可选择性等特点,内容丰富、适合不同群体,锻炼价值大,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体操、技巧运动和器械体操等,如,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技巧运动等,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体操教学是北京市体育与健康一体化课程体系下强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体操内容的学习,可以全面提高
体育学练环境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学习活动的环境,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项目不同,创设的学练环境也有所不同。笔者针对目前学练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学练环境创设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目的是引起广大教师重视学练环境的创设,让学生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学习环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技术的实用性。  一、学练环境创设应体现技术条件的限制性和多变性  每个体育项目都有
操场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曾经以为我今生将会与之失之交臂。就在去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仍然有幸站在这里,对于这一份来之不易的职业,倍感欣慰与珍惜。初为人师的我虽然在教育教学经验上有所欠缺,但身为人母,我有母亲一般的情怀,我珍爱这个职业,我敬畏生命的成长,我会尽所能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陪伴学生们一起成长,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清楚地记得初中时,曾经年少轻狂的自己说过
编者按:2019年12月28日,由教育部、北京冬奥组委、吉林省政府主办,吉林市政府、吉林省教育厅承办的全国学校冰雪运动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吉林市召开。会议总结了校园冰雪运动一系列好做法和经验,进一步部署了今后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的重点任务,明确了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方向。本刊本期摘编了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黑龙江省、上海市、吉林市在会议期间交流的学校冰雪运动工作经验,希望在呈现本次会议精神的同时,搭
儿童青少年,甚至许多成人,不能掌握最基本预防方法,如不会正确戴口罩,不会规范地洗手,咳嗽、打喷嚏时不知道正确防护等现象,令人担忧。  传染病的个体防护方法,是一些简单的技能,通常叫作健康技能。在正常情况下,受过一定健康教育的人完全可以正确掌握。之所以会出现健康,问题出在健康教育。新冠肺炎疫情是暂时的,但是,维护中小学生的健康是教育永恒的目标。所以,有必要站在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结合本次传
体能这一概念主要出现在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和运动竞赛训练之中,在各项资料中,对体能的解释不尽相同,本文所研讨的体能主要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近年来,体能学习在现行课程标准和各级各类的教育文件里有诸多表述,也得到越来越多体育教师的重视。  一、体能内涵的认识  1.体能是一项方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需上满216课时,修完12个模块……1个模块一般为18课时。12个模块包含体能1个模块……”并指出“本课程的主体是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1]。课程改革體现出对体能的强化和重视,其目标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
运动能力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是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基础和根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学生身体活动的基础。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所在。而在实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相同教材内容的不同的课堂处理现象,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师常常在课堂处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实这与体育教师具有的学科教学知识(
学校课间自编操教学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深度参与的方式,开启学生的课间生活。通过有效发挥课间自编操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1”与参与课间操约“1000”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相结合,从而形成“1 1000”的课间自编操学练新样态。这不仅把学生从以往单一、重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而且对形成学校体育文化和展现校园体育特色发挥积极作用。  一、案例描述  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功能逐步凸显。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基于“德育”与“体育”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新时代学校体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的新要求,肯定了学校体育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