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西山文化休闲旅游节开幕式之后,《西山漫话》首播仪式正式开篇。在著名学者、凤凰卫视著名策划、主持人王鲁湘的主持下,著名作家、编剧苏叔阳,著名学者、中国现代文学馆前馆长舒乙,海淀区原副区长、海淀区原政协主席、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宝章,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原司长、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来到西山漫话首播现场,各位专家以“西山文化”和“世界城市与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为背景,进行了现场互动式漫谈,从不同角度对西山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人文魅力并针对如何推进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的衔接、如何在西山推广时尚健康的旅游理念和 “慢生活”方式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带领在座的两百多名观众走进西山、了解西山、融入西山、情投西山。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海淀区旅游局将会定期邀请专家以《西山漫话》为题,在海淀电视台进行系列讲座,《中关村》杂志、首都之窗等众多媒体将同时进行系列播报。
忆往事 感受西山包容之美
王鲁湘:刚才苏先生特别提到了海淀大西山的文化包容性,如果从一个地名来说,海淀这两个字是最典型的代表包容性的词汇,请张主席说说海淀二字好在哪里?
张宝章:海纳百川就充分体现出它的包容性,海淀是中原和北部民族互相交流的地方,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和谐社会,非常契合我们今天旅游节的主题,也契合西山文化基本的精神和本质。
王鲁湘:从地形看,北京是一个小的初级型平原,位于华北大平原的最北部。山水形势更不用说,800年的皇都史,北京风水最好的地方就在海淀的“三山五园”大西山这里。
舒乙:站在北京的大街上往西看往北看,两边是山:西边叫西山,北边叫北山,这两个山屏障着北京,西边的山总的名字叫西山。西山有好几个山,首先是“三山五园”中的三山。三山指的是大西山里头的三个小山,香山、万寿山、玉泉山,这三个小山里藏着皇帝的园林,过去著名的有五个,叫做五园。
王鲁湘:这就是世界顶级的园林。
舒乙:中国截至目前有41项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就占了六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这里遍布上百座的寺庙,还有大量的贵族亲王的坟墓,以及妙峰山民俗庙会。20世纪有著名的学者、文人、作家、诗人喜欢妙峰山,还在妙峰山一个叫管家岭的地方,修建了自己的别墅。2005年,温家宝总理到法国演讲时,说法国有一个大师,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圣·琼·佩斯,他写的名诗《远征》就是在北京西郊的一个道观里写的。法国人很激动,后来在文物工作者的引导下,找到了这个小道观,还有一个小别墅,名为贝家花园。如今这个花园被界定为30多处扩增的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在这里的那位法国老人,站在正义一边,同情中国人民的遭遇,支持中国的抗战运动,借助自己的身份帮助中国人民。他的看门人是中共地下党员,当时很多游击队、八路军伤员要治疗,就由北平倒药,到他的花园里,交给他的看门人。贝家花园第一层如今住着附近老乡的后人,贝希业大夫曾在这里免费为中国人看病;第二层是他自己的诊室;三层摆放药品。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燕京大学的英国籍教授林可曼,知道自己要被捕,就将手里一台大功率的电台,由贝家花园顺着山路送往延安,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圣·琼·佩斯、法国最著名的化学家多尔梦,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印迹。这些历史故事,正如好的泉水,甘甜令人回味无穷。
王鲁湘:“盘亘”在西山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勾出一段史实,甚至谱写出国际友谊的动人歌曲。人说张老血液里流的都是海淀和西山文化的历史,从他这里头还能发掘哪些更动人的小故事?
张宝章:实际上,法国人到北安河去,完全是因为李石曾先生的缘故。李石曾是中法大学的创始人,他在北安河成立了中法大学附属中学、温泉中学。当时李石曾先生到法国勤工俭学,后来这一带有很多第一代的法国留学勤工俭学的学员在这里居住,建起一批别墅,包括后来国民党的一些要人。
慢旅游体验山野静谧之乐
王鲁湘:过去我们的旅游就是白天看庙晚上听戏,或者上“三山五园”明显古迹的地方去走走。但现在年轻人的旅游去野游比较多,去野山、野岭、野水的地方做一种自由的行走,这个形式好像更时尚,更符合年轻人的性格。
魏小安:太行山的余脉是燕山,燕山的支脉是西山,西山北边是妙峰山,南边就是八大处,西边是法海寺,东边就是三山五园。这些地方我一寸一寸地都走过,基本上靠自行车和走路过来的,舒先生说的地方我文革的时候都去过,所以我感觉八百里太行精华在西山。西山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山,而是历史山、文化山、军事山、生活山、物产山,是一个复合性的西山。
王鲁湘:把西山叫太行山的发脉是否更合适些?
魏小安:从资源地理角度说它是支脉,从文化地理角度来说它是龙头。但很遗憾,我感觉现在的北京人已经忘了西山,甚至现在的海淀人都忘了西山,因为现在的西山从行政区划来说,大体以海淀为主体,一边是门头沟,一边是石景山。现在我们忙着开发、打造,刚才鲁湘说“打造大西山”这个词我不赞同。
王鲁湘:前天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说到打造这个词,我还嘲笑一番,现在官员都是铁匠,动不动把一个什么拿来打造。
魏小安:“打造”这个概念是工业化时期中国独有的词汇。目前为止,可以说北京是唯一一个全面进入现代化的城市,但北京人的心态并没有调整过来,大家太急了、太挤了、太忙了。西方现在很流行“慢生活”,旅游领域就有了“慢旅游”,“慢旅游”是休闲的概念。所以我们要抛弃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包括我们的生活态度,这就需要强化“慢”,不仅是速度慢,也包括心情浪漫和从容。所以,首先一个问题“北京人不能忘了西山”,第二个问题“北京人要充分地享受西山”,第三是“西山的旅游问题不是开发、不是打造”,而是充分利用,在现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能修大路、建大楼。眼光要放长远,我们保护得越好,我们利用得就越充分,对发展就越有利,这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问题。
王鲁湘:魏司长不愧是天生的旅游奇才,早在文革期间,他就骑着自行车或者步行在西山慢行,比我们超前几十年。
魏小安:我1973年去过贝家花园,骑着自行车过去后,当时就傻了,那时花园已经荒废,令我始料未及,但这个地方怎么有这样的花园洋房,后来在村里住了一晚,得知这是一个法国大夫在西山各处行走留下来的,尤其是从八大处到香山这条路,走下来简直是天堂般的享受。
王鲁湘:魏先生那时每个月拿多少工资?
魏小安:30块钱。
王鲁湘:可见“慢生活”跟钱没有多大的关系。那么,何不从我们海淀人开始,享受老天爷和祖先传给我们的30块钱就可以“慢生活”的这个好地方?
登山有两种登法,一种“文登”,一种“武登”。文登就是慢腾腾走一步三回头,好的地方坐下来,到那个地方听听鸟鸣,听听流泉,诗性来了,把这个诗写下来以后交给童子,童子再找个石匠把诗刻下来,这是中国人最欣赏的文登。中国古代诗歌有70%的作品不是写于船中就是写于驴背上,这都是“慢生活”带来的文化的创造、文化的积累。西山也有武登,一直是形成传统的登香山,从山底下开始,看谁以最快的速度登到山顶。武登来源于西方,西山“慢生活”并不排斥武登,如骑自行车或者不耐烦慢慢走,看谁最先登到山顶,这也是一种武登。但我们是不是要更多地提倡恢复老祖先的文登,正如苏叔阳老先生所说,如果不慢下来,在人生和旅途上,很多哲理性的思维就不会冒出璀璨的火花。
苏叔阳:1958年公社化时期,我还是人民大学的学生,经常从人民大学步行或跑步到香山再跑回,长住西山一个叫坟户营的村子,在玉泉山旁种过地,还在那儿碰到过朱老总穿着灰军装领着警卫员和我们谈话。我有一次逛香山公园的体会,以前多少次都是武登,只因这次累了,正值秋天,我站在半山坡往下一看,才发现香山是那么美:层林浸染,红叶黄栌在风中吹响;声音仿佛从遥远传来,有的朦胧,有的清晰,像无数人在歌唱;走到树荫下的那种凉爽更是在城市里无法体会的,那是沁透心脾的静谧。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生活的世界是这么神圣,我似乎理解彼岸的世界应该是湛然的寂静,仿佛一无所有,又无所不有。这种感觉以后逛香山再没有体会过,所以我想诗意哲思是需要在静谧中去思考,而要获得静谧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要寂静,再一个是慢,香山之美是我在慢中体会到的。
这样一个宝地,被浪费、舍弃掉实在是罪过,这种文化对于当今浮躁的社会非常之必要。西山是北京人的一个大学校,是北京人增加文化、艺术素养的大课堂。西山可以使北京静下来,使北京不大沉稳的脚步沉稳下来,使北京复杂的世风纯净一些、自然一些、朴实一些。这样的北京才经得住品位,经得住琢磨,经得住结结实实地向前走。
探秘境品鉴文化融合之真
王鲁湘:我曾经在西山脚下生活过几年,燕园4年都是在西山脚下转,西山确实像苏先生说的那样,整个北京,这里可能是唯一一块能让你真正沉寂下来的净土,让你有时候莫名其妙,或是早晨,或是黄昏,甚至有时是半夜的一声蛙鸣,也可以让你看破很多东西,然后获得一种终极体验。这种体验很多人终其一生,一次都体验不到,但在西山随处都有可能体验到这种终极的情感。西山还是北京的一个宗教圣地,各种各样的宗教在这里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很多北京人也定期到这里进行禅修,体验这种终极的关怀。
张宝章:说到西山的宗教,不得不提到,在西山最早建成的寺庙是永安寺和兜率寺,即现在的香山寺和卧佛寺。大觉寺是辽代建成的,明代皇帝崇尚佛教,当时最有权势的太监在西山建立了大概100多所寺庙。清乾隆帝出于统战需要,也盖了很多大型的皇家寺院,宣扬藏传佛教。其中有很多高僧,他们在佛教的地位高、影响大,有很深的佛学修养,有些人还是皇帝封的国师,是乾隆帝处理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的参谋和助手。法海寺一位住持方丈在雍正年间被封为大国师,在乾隆年间也被封为大国师。在乾隆皇帝小时候由章嘉国师伴读,两人同窗同学,后来乾隆帝每到香山,都要把国师从法海寺请到静怡园来谈禅说经。
在每一座皇家园林里面,寺庙的位置是很重要的。皇家寺院不但有统战的作用,如今它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景观,它跟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慢生活”是很相符的。在中国文学中,大多诗歌作品都是在慢节奏情况之下写的。乾隆皇帝写海淀的诗歌大概有7000首,大部分都是在皇家园林休息的时候写成的;再如“五四”运动以后,新月派的才女诗人林徽因,她在香山双清别墅养病的时候,看着秀美的香山,就写了《桃花》、《红叶》等诗歌,从此她才成为一个诗人。
王鲁湘:在西山这个地方生活你不用刻意去寻诗,诗会来寻你。即使你不是诗人,只要在这个地方住着,仅需要一个夜晚,第二天早上你就是诗人了。
苏叔阳:现在很多人朗诵新月派诗人的诗作,可惜他们不知道新月派在诗本体上的特点。徐志摩就是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他们隔行押韵非常工整,节奏非常之漂亮。而今天的诗已经变成了口水诗,比起“今夜我放飞千千万万颗璀璨去装点那黝黑的深蓝”,略显惭愧。现在说诗在逐渐离开大众,我看是大众离开诗,因为大众不能理解诗,就像鲁湘刚才说的到西山来,请你在西山住一晚,一晚你就会懂得禅,了解缘起性空,并且了解诗意。
王鲁湘:西山脚下的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这里汇集了众多皇家园林和知名的道观。但是关于知名的书院的记载并不多。
张保章:海淀地区真正出现学堂,是在雍正十年以后。那时有了圆明园八旗驻军,一共建了20多所八旗官学。但是在西山一带好像还没有十分知名的有著名学者讲学的大书院,只有一些小型的。
王鲁湘:现在有一些在北京地区很活跃的全国顶级的中国书画家,其中有画山水的、画人物的、画花鸟的,我们十几个同道一起在苏家坨镇草场村建立了一个凤凰岭书院。目前招收了60多位全国各地的学员。书院的门槛非常高,报名资格必须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或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他们将在这里进行国学回炉。学院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比如桃花会、荷花会、菊花会,然后邀请一位导师,把他最近的作品在这里展出。同时还邀请北京的各个方面的领导、朋友、同道到那里进行一日游。我想,北京海淀旅游局应该开辟几条和保留几条类似的旅游线路。我曾在亮甲店住过几年,那个时候这里简直就是一片江南,周围全是水稻和荷花,到了晚上蛙鸣一片。非常遗憾的是,开发了永丰基地后,这些都没能留下。当年我在那个地方的时候,一些朋友从欧洲回来到这来看我,我就带着他们骑着自行车到周围去转,这些海归朋友看到这片景色非常惊讶,说怎么也想不到在北京的旁边有如此和欧洲郊区相似的一片土地。
苏叔阳:汤一介先生是现在中国文化书院的创院院长,正研究《儒藏》。今天很多人连国学是什么还众说纷纭。有一个研究汉字的学术明星从汉字里讲国学,比如说什么叫儒学,一个“人”字旁边一个“需”,人需要的就是儒学。幸好主持会议的某宣传部部长马上制止他,说先生别讲了,那个字是念“需”吗?把他问了一愣,孺子牛怎么讲,糯米怎么讲,都“需”吗?念“需”吗?我想,能不能在圆明园建一个中国文化书院的国学研究所,请北京大学的那些老先生讲正宗的《论语》和《孟子》。现在国学家太多了,如果国学再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会走上歧路。比如讲“论语”,那个字到底当初念什么,当什么讲,现在很多人都给曲解了。比如说“有朋自远方来”,我在冯友兰先生的课中听他这样解释,他说“朋”是两个“肉”字,是凤凰的意思,是说彩凤领着一群小凤凰犹如一个战壕的战友向你飞来了,难道你不知道高兴吗?“学而时习之”,指的不是学后再温习,而是找个合适的时候去实践,这两句话整整讲了四课时。冯友兰先生讲的,和现在讲的都不一样,我觉得还是冯老先生引经据典有学问。我认为北京西山适合办这类学校,这种环境有一种氛围让你认真地读书。如果我们连今天的东西都不能解释清楚,更无法为我们认识真理的正确道路做开辟工作。
当传承存续首善城区之神
舒乙:海淀有很多东西现在都没有了,他们消失了、灭亡了。但是海淀西山毕竟是有大量的文化积淀的地方,这需要你认真去找。找什么呢?找文化遗址、文化遗产。我前年去年做了一个课题,发现北京有若干块乾隆皇帝留下来的御碑,因为他当时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民族是汉族、满族、蒙古族、藏族,所以他的每一篇碑文,每一首诗歌都要用四种文字来表达。那个碑是方形的,这面刻汉,那面刻满,那面刻蒙,那面刻藏。香山公园里面有一个叫做昭庙的遗址,是被英法联军烧掉的,昭庙里头立着一块大碑,这个碑是乾隆皇帝写的昭庙六句诗。献给谁的呢?献给六世班禅。当初六世班禅千里迢迢由日喀则带了三千人走了一年零一个月到了承德,又到了北京,来为乾隆皇帝祝70大寿,乾隆皇帝很高兴,专门给他在承德盖了一个庙,在香山盖了一个庙,这个庙就是昭庙,而且那个诗有四种文体,绝妙。最后两句“雪山和震旦,一列普修家”,雪山是西藏,震旦是中原,我们在一片云彩之下和美地生活。昭庙是“回”字型的,顶是金的,用黄金1.5万两。因为现在已成废墟,所以马上建议北京拨巨款快修。为什么?因为西藏,因为中国的民族团结、和谐。西山是广大的文化遗产的集中地,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对于现实有很大的意义。
王鲁湘:文字是一个国家的主权的象征,文字在每个地方,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是一种权力的宣誓。在清朝的时候非常注意这一点,凡是国家重大的公布纪念性的建筑,不管是碑也好,还是亭台楼阁也好,一般都会用四种文字,这四种文字相当于我们中华大清帝国的主权文字。如今我们反而不如大清国做得好。
魏小安:借用苏叔阳先生做的一个比喻,苏州园林是一本小说,我看西山就是一部史记。我想提几个建议:第一,建议海淀区的社科联和文联一块儿牵头设立一个西山学院,就是在学理上要理清。一部《红楼梦》就出了一个红学,如果从地域来说,我们有敦煌学、吐鲁番学,西山这一部史记也是可以立足一个学问的。第二,西山的利用一定要系统化。金朝的时候就有西山八大水院,这个水本身是一个系统。但是现在要系统化很难,古来叫天下名山僧占多,而现在叫天下名山军占多,尤其是西山。在西山的利用中如果不能达到系统化,我们至少要保持一个团结化或片段化,绝不能碎片化甚至原子化。如果我们就满足于这修一个庙,那修了一个亭,然后淹没在现代化城市化中,显然不行。第三,整个西山绝不能城市化。建设要有一个原则,不能修大路不能建高楼,而且要努力做到城区景区化。我们现在的格局是拆了老的建新的,建了新的想老的,想了老的仿老的,最后赝品充斥全中国。北京已经没有多少真东西了,留了这么一个西山,我们要对得起后人。我们要努力为未来留下文化遗产,很自然,我们对前人就会尊重,我们对后人就会顾及,不至于太粗暴太猛烈,整个西山如果要变成一个赝品西山,我看这就不是老北京了。所以通过学理的树立,通过系统的利用,通过每一个点的珍重,我想西山应该会有一个好的前景。
王鲁湘: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其王气自西山一脉,所以西山之兴盛和衰败关乎北京王气之存续。我记得今年的夏天,北京下班的高峰期,我被堵在长安街上,心情非常的烦燥。这个时候收音机里传来了和观众互动的一个节目,在节目里一个下班回家像我一样也堵在路上的司机,说了一下自己的感受。他说,现在我相信大部分在北京的下班的人都和我一样堵在路上心情烦燥,但是我现在告诉你,我正在车里面通过长安街遥望西山欣赏着美丽的晚霞,因此我的心情突然就变得平静,我把这一个堵车的烦燥的心情变成平静的、欣赏北京景色的难得的机会。我想我们几位嘉宾刚才所谈的所有的意见,其实可以用这样一个普通的北京的下班的市民的心境,西山对于北京人来说绝不仅仅是一道风景,它是一个心里的支撑。因此,北京的现代化进程,海淀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定不能让这一片让我们心情宁静下来的净土,让这个自然给我们馈赠的一个宝地,消失在一片水泥森林之中。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海淀区旅游局将会定期邀请专家以《西山漫话》为题,在海淀电视台进行系列讲座,《中关村》杂志、首都之窗等众多媒体将同时进行系列播报。
忆往事 感受西山包容之美
王鲁湘:刚才苏先生特别提到了海淀大西山的文化包容性,如果从一个地名来说,海淀这两个字是最典型的代表包容性的词汇,请张主席说说海淀二字好在哪里?
张宝章:海纳百川就充分体现出它的包容性,海淀是中原和北部民族互相交流的地方,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和谐社会,非常契合我们今天旅游节的主题,也契合西山文化基本的精神和本质。
王鲁湘:从地形看,北京是一个小的初级型平原,位于华北大平原的最北部。山水形势更不用说,800年的皇都史,北京风水最好的地方就在海淀的“三山五园”大西山这里。
舒乙:站在北京的大街上往西看往北看,两边是山:西边叫西山,北边叫北山,这两个山屏障着北京,西边的山总的名字叫西山。西山有好几个山,首先是“三山五园”中的三山。三山指的是大西山里头的三个小山,香山、万寿山、玉泉山,这三个小山里藏着皇帝的园林,过去著名的有五个,叫做五园。
王鲁湘:这就是世界顶级的园林。
舒乙:中国截至目前有41项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就占了六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这里遍布上百座的寺庙,还有大量的贵族亲王的坟墓,以及妙峰山民俗庙会。20世纪有著名的学者、文人、作家、诗人喜欢妙峰山,还在妙峰山一个叫管家岭的地方,修建了自己的别墅。2005年,温家宝总理到法国演讲时,说法国有一个大师,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圣·琼·佩斯,他写的名诗《远征》就是在北京西郊的一个道观里写的。法国人很激动,后来在文物工作者的引导下,找到了这个小道观,还有一个小别墅,名为贝家花园。如今这个花园被界定为30多处扩增的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在这里的那位法国老人,站在正义一边,同情中国人民的遭遇,支持中国的抗战运动,借助自己的身份帮助中国人民。他的看门人是中共地下党员,当时很多游击队、八路军伤员要治疗,就由北平倒药,到他的花园里,交给他的看门人。贝家花园第一层如今住着附近老乡的后人,贝希业大夫曾在这里免费为中国人看病;第二层是他自己的诊室;三层摆放药品。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燕京大学的英国籍教授林可曼,知道自己要被捕,就将手里一台大功率的电台,由贝家花园顺着山路送往延安,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圣·琼·佩斯、法国最著名的化学家多尔梦,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印迹。这些历史故事,正如好的泉水,甘甜令人回味无穷。
王鲁湘:“盘亘”在西山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勾出一段史实,甚至谱写出国际友谊的动人歌曲。人说张老血液里流的都是海淀和西山文化的历史,从他这里头还能发掘哪些更动人的小故事?
张宝章:实际上,法国人到北安河去,完全是因为李石曾先生的缘故。李石曾是中法大学的创始人,他在北安河成立了中法大学附属中学、温泉中学。当时李石曾先生到法国勤工俭学,后来这一带有很多第一代的法国留学勤工俭学的学员在这里居住,建起一批别墅,包括后来国民党的一些要人。
慢旅游体验山野静谧之乐
王鲁湘:过去我们的旅游就是白天看庙晚上听戏,或者上“三山五园”明显古迹的地方去走走。但现在年轻人的旅游去野游比较多,去野山、野岭、野水的地方做一种自由的行走,这个形式好像更时尚,更符合年轻人的性格。
魏小安:太行山的余脉是燕山,燕山的支脉是西山,西山北边是妙峰山,南边就是八大处,西边是法海寺,东边就是三山五园。这些地方我一寸一寸地都走过,基本上靠自行车和走路过来的,舒先生说的地方我文革的时候都去过,所以我感觉八百里太行精华在西山。西山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山,而是历史山、文化山、军事山、生活山、物产山,是一个复合性的西山。
王鲁湘:把西山叫太行山的发脉是否更合适些?
魏小安:从资源地理角度说它是支脉,从文化地理角度来说它是龙头。但很遗憾,我感觉现在的北京人已经忘了西山,甚至现在的海淀人都忘了西山,因为现在的西山从行政区划来说,大体以海淀为主体,一边是门头沟,一边是石景山。现在我们忙着开发、打造,刚才鲁湘说“打造大西山”这个词我不赞同。
王鲁湘:前天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说到打造这个词,我还嘲笑一番,现在官员都是铁匠,动不动把一个什么拿来打造。
魏小安:“打造”这个概念是工业化时期中国独有的词汇。目前为止,可以说北京是唯一一个全面进入现代化的城市,但北京人的心态并没有调整过来,大家太急了、太挤了、太忙了。西方现在很流行“慢生活”,旅游领域就有了“慢旅游”,“慢旅游”是休闲的概念。所以我们要抛弃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包括我们的生活态度,这就需要强化“慢”,不仅是速度慢,也包括心情浪漫和从容。所以,首先一个问题“北京人不能忘了西山”,第二个问题“北京人要充分地享受西山”,第三是“西山的旅游问题不是开发、不是打造”,而是充分利用,在现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能修大路、建大楼。眼光要放长远,我们保护得越好,我们利用得就越充分,对发展就越有利,这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问题。
王鲁湘:魏司长不愧是天生的旅游奇才,早在文革期间,他就骑着自行车或者步行在西山慢行,比我们超前几十年。
魏小安:我1973年去过贝家花园,骑着自行车过去后,当时就傻了,那时花园已经荒废,令我始料未及,但这个地方怎么有这样的花园洋房,后来在村里住了一晚,得知这是一个法国大夫在西山各处行走留下来的,尤其是从八大处到香山这条路,走下来简直是天堂般的享受。
王鲁湘:魏先生那时每个月拿多少工资?
魏小安:30块钱。
王鲁湘:可见“慢生活”跟钱没有多大的关系。那么,何不从我们海淀人开始,享受老天爷和祖先传给我们的30块钱就可以“慢生活”的这个好地方?
登山有两种登法,一种“文登”,一种“武登”。文登就是慢腾腾走一步三回头,好的地方坐下来,到那个地方听听鸟鸣,听听流泉,诗性来了,把这个诗写下来以后交给童子,童子再找个石匠把诗刻下来,这是中国人最欣赏的文登。中国古代诗歌有70%的作品不是写于船中就是写于驴背上,这都是“慢生活”带来的文化的创造、文化的积累。西山也有武登,一直是形成传统的登香山,从山底下开始,看谁以最快的速度登到山顶。武登来源于西方,西山“慢生活”并不排斥武登,如骑自行车或者不耐烦慢慢走,看谁最先登到山顶,这也是一种武登。但我们是不是要更多地提倡恢复老祖先的文登,正如苏叔阳老先生所说,如果不慢下来,在人生和旅途上,很多哲理性的思维就不会冒出璀璨的火花。
苏叔阳:1958年公社化时期,我还是人民大学的学生,经常从人民大学步行或跑步到香山再跑回,长住西山一个叫坟户营的村子,在玉泉山旁种过地,还在那儿碰到过朱老总穿着灰军装领着警卫员和我们谈话。我有一次逛香山公园的体会,以前多少次都是武登,只因这次累了,正值秋天,我站在半山坡往下一看,才发现香山是那么美:层林浸染,红叶黄栌在风中吹响;声音仿佛从遥远传来,有的朦胧,有的清晰,像无数人在歌唱;走到树荫下的那种凉爽更是在城市里无法体会的,那是沁透心脾的静谧。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生活的世界是这么神圣,我似乎理解彼岸的世界应该是湛然的寂静,仿佛一无所有,又无所不有。这种感觉以后逛香山再没有体会过,所以我想诗意哲思是需要在静谧中去思考,而要获得静谧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要寂静,再一个是慢,香山之美是我在慢中体会到的。
这样一个宝地,被浪费、舍弃掉实在是罪过,这种文化对于当今浮躁的社会非常之必要。西山是北京人的一个大学校,是北京人增加文化、艺术素养的大课堂。西山可以使北京静下来,使北京不大沉稳的脚步沉稳下来,使北京复杂的世风纯净一些、自然一些、朴实一些。这样的北京才经得住品位,经得住琢磨,经得住结结实实地向前走。
探秘境品鉴文化融合之真
王鲁湘:我曾经在西山脚下生活过几年,燕园4年都是在西山脚下转,西山确实像苏先生说的那样,整个北京,这里可能是唯一一块能让你真正沉寂下来的净土,让你有时候莫名其妙,或是早晨,或是黄昏,甚至有时是半夜的一声蛙鸣,也可以让你看破很多东西,然后获得一种终极体验。这种体验很多人终其一生,一次都体验不到,但在西山随处都有可能体验到这种终极的情感。西山还是北京的一个宗教圣地,各种各样的宗教在这里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很多北京人也定期到这里进行禅修,体验这种终极的关怀。
张宝章:说到西山的宗教,不得不提到,在西山最早建成的寺庙是永安寺和兜率寺,即现在的香山寺和卧佛寺。大觉寺是辽代建成的,明代皇帝崇尚佛教,当时最有权势的太监在西山建立了大概100多所寺庙。清乾隆帝出于统战需要,也盖了很多大型的皇家寺院,宣扬藏传佛教。其中有很多高僧,他们在佛教的地位高、影响大,有很深的佛学修养,有些人还是皇帝封的国师,是乾隆帝处理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的参谋和助手。法海寺一位住持方丈在雍正年间被封为大国师,在乾隆年间也被封为大国师。在乾隆皇帝小时候由章嘉国师伴读,两人同窗同学,后来乾隆帝每到香山,都要把国师从法海寺请到静怡园来谈禅说经。
在每一座皇家园林里面,寺庙的位置是很重要的。皇家寺院不但有统战的作用,如今它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景观,它跟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慢生活”是很相符的。在中国文学中,大多诗歌作品都是在慢节奏情况之下写的。乾隆皇帝写海淀的诗歌大概有7000首,大部分都是在皇家园林休息的时候写成的;再如“五四”运动以后,新月派的才女诗人林徽因,她在香山双清别墅养病的时候,看着秀美的香山,就写了《桃花》、《红叶》等诗歌,从此她才成为一个诗人。
王鲁湘:在西山这个地方生活你不用刻意去寻诗,诗会来寻你。即使你不是诗人,只要在这个地方住着,仅需要一个夜晚,第二天早上你就是诗人了。
苏叔阳:现在很多人朗诵新月派诗人的诗作,可惜他们不知道新月派在诗本体上的特点。徐志摩就是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他们隔行押韵非常工整,节奏非常之漂亮。而今天的诗已经变成了口水诗,比起“今夜我放飞千千万万颗璀璨去装点那黝黑的深蓝”,略显惭愧。现在说诗在逐渐离开大众,我看是大众离开诗,因为大众不能理解诗,就像鲁湘刚才说的到西山来,请你在西山住一晚,一晚你就会懂得禅,了解缘起性空,并且了解诗意。
王鲁湘:西山脚下的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这里汇集了众多皇家园林和知名的道观。但是关于知名的书院的记载并不多。
张保章:海淀地区真正出现学堂,是在雍正十年以后。那时有了圆明园八旗驻军,一共建了20多所八旗官学。但是在西山一带好像还没有十分知名的有著名学者讲学的大书院,只有一些小型的。
王鲁湘:现在有一些在北京地区很活跃的全国顶级的中国书画家,其中有画山水的、画人物的、画花鸟的,我们十几个同道一起在苏家坨镇草场村建立了一个凤凰岭书院。目前招收了60多位全国各地的学员。书院的门槛非常高,报名资格必须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或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他们将在这里进行国学回炉。学院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比如桃花会、荷花会、菊花会,然后邀请一位导师,把他最近的作品在这里展出。同时还邀请北京的各个方面的领导、朋友、同道到那里进行一日游。我想,北京海淀旅游局应该开辟几条和保留几条类似的旅游线路。我曾在亮甲店住过几年,那个时候这里简直就是一片江南,周围全是水稻和荷花,到了晚上蛙鸣一片。非常遗憾的是,开发了永丰基地后,这些都没能留下。当年我在那个地方的时候,一些朋友从欧洲回来到这来看我,我就带着他们骑着自行车到周围去转,这些海归朋友看到这片景色非常惊讶,说怎么也想不到在北京的旁边有如此和欧洲郊区相似的一片土地。
苏叔阳:汤一介先生是现在中国文化书院的创院院长,正研究《儒藏》。今天很多人连国学是什么还众说纷纭。有一个研究汉字的学术明星从汉字里讲国学,比如说什么叫儒学,一个“人”字旁边一个“需”,人需要的就是儒学。幸好主持会议的某宣传部部长马上制止他,说先生别讲了,那个字是念“需”吗?把他问了一愣,孺子牛怎么讲,糯米怎么讲,都“需”吗?念“需”吗?我想,能不能在圆明园建一个中国文化书院的国学研究所,请北京大学的那些老先生讲正宗的《论语》和《孟子》。现在国学家太多了,如果国学再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会走上歧路。比如讲“论语”,那个字到底当初念什么,当什么讲,现在很多人都给曲解了。比如说“有朋自远方来”,我在冯友兰先生的课中听他这样解释,他说“朋”是两个“肉”字,是凤凰的意思,是说彩凤领着一群小凤凰犹如一个战壕的战友向你飞来了,难道你不知道高兴吗?“学而时习之”,指的不是学后再温习,而是找个合适的时候去实践,这两句话整整讲了四课时。冯友兰先生讲的,和现在讲的都不一样,我觉得还是冯老先生引经据典有学问。我认为北京西山适合办这类学校,这种环境有一种氛围让你认真地读书。如果我们连今天的东西都不能解释清楚,更无法为我们认识真理的正确道路做开辟工作。
当传承存续首善城区之神
舒乙:海淀有很多东西现在都没有了,他们消失了、灭亡了。但是海淀西山毕竟是有大量的文化积淀的地方,这需要你认真去找。找什么呢?找文化遗址、文化遗产。我前年去年做了一个课题,发现北京有若干块乾隆皇帝留下来的御碑,因为他当时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民族是汉族、满族、蒙古族、藏族,所以他的每一篇碑文,每一首诗歌都要用四种文字来表达。那个碑是方形的,这面刻汉,那面刻满,那面刻蒙,那面刻藏。香山公园里面有一个叫做昭庙的遗址,是被英法联军烧掉的,昭庙里头立着一块大碑,这个碑是乾隆皇帝写的昭庙六句诗。献给谁的呢?献给六世班禅。当初六世班禅千里迢迢由日喀则带了三千人走了一年零一个月到了承德,又到了北京,来为乾隆皇帝祝70大寿,乾隆皇帝很高兴,专门给他在承德盖了一个庙,在香山盖了一个庙,这个庙就是昭庙,而且那个诗有四种文体,绝妙。最后两句“雪山和震旦,一列普修家”,雪山是西藏,震旦是中原,我们在一片云彩之下和美地生活。昭庙是“回”字型的,顶是金的,用黄金1.5万两。因为现在已成废墟,所以马上建议北京拨巨款快修。为什么?因为西藏,因为中国的民族团结、和谐。西山是广大的文化遗产的集中地,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对于现实有很大的意义。
王鲁湘:文字是一个国家的主权的象征,文字在每个地方,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是一种权力的宣誓。在清朝的时候非常注意这一点,凡是国家重大的公布纪念性的建筑,不管是碑也好,还是亭台楼阁也好,一般都会用四种文字,这四种文字相当于我们中华大清帝国的主权文字。如今我们反而不如大清国做得好。
魏小安:借用苏叔阳先生做的一个比喻,苏州园林是一本小说,我看西山就是一部史记。我想提几个建议:第一,建议海淀区的社科联和文联一块儿牵头设立一个西山学院,就是在学理上要理清。一部《红楼梦》就出了一个红学,如果从地域来说,我们有敦煌学、吐鲁番学,西山这一部史记也是可以立足一个学问的。第二,西山的利用一定要系统化。金朝的时候就有西山八大水院,这个水本身是一个系统。但是现在要系统化很难,古来叫天下名山僧占多,而现在叫天下名山军占多,尤其是西山。在西山的利用中如果不能达到系统化,我们至少要保持一个团结化或片段化,绝不能碎片化甚至原子化。如果我们就满足于这修一个庙,那修了一个亭,然后淹没在现代化城市化中,显然不行。第三,整个西山绝不能城市化。建设要有一个原则,不能修大路不能建高楼,而且要努力做到城区景区化。我们现在的格局是拆了老的建新的,建了新的想老的,想了老的仿老的,最后赝品充斥全中国。北京已经没有多少真东西了,留了这么一个西山,我们要对得起后人。我们要努力为未来留下文化遗产,很自然,我们对前人就会尊重,我们对后人就会顾及,不至于太粗暴太猛烈,整个西山如果要变成一个赝品西山,我看这就不是老北京了。所以通过学理的树立,通过系统的利用,通过每一个点的珍重,我想西山应该会有一个好的前景。
王鲁湘: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其王气自西山一脉,所以西山之兴盛和衰败关乎北京王气之存续。我记得今年的夏天,北京下班的高峰期,我被堵在长安街上,心情非常的烦燥。这个时候收音机里传来了和观众互动的一个节目,在节目里一个下班回家像我一样也堵在路上的司机,说了一下自己的感受。他说,现在我相信大部分在北京的下班的人都和我一样堵在路上心情烦燥,但是我现在告诉你,我正在车里面通过长安街遥望西山欣赏着美丽的晚霞,因此我的心情突然就变得平静,我把这一个堵车的烦燥的心情变成平静的、欣赏北京景色的难得的机会。我想我们几位嘉宾刚才所谈的所有的意见,其实可以用这样一个普通的北京的下班的市民的心境,西山对于北京人来说绝不仅仅是一道风景,它是一个心里的支撑。因此,北京的现代化进程,海淀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定不能让这一片让我们心情宁静下来的净土,让这个自然给我们馈赠的一个宝地,消失在一片水泥森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