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最近比较烦。手机业务——Windows Mobile的低迷,尤其是面临Google Android的穷追猛打,市值被苹果超越,也许是苹果和Google高速成长的光环太过于耀眼,当业内更多地将微软与苹果、Google相比时,难免认为微软已经是四面楚歌,行将走向没落。
其实,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正在走向没落,要看其所主导的产业发展趋势、核心业务领域的收入及赢利能力以及对于未来产业的准备。毕竟,把握现在才能面向未来。
实际上,将微软与苹果进行对比的难度很大,因为苹果的定位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市场,而微软3/4的收入则来自于企业。如果非要做些对比的话,当业内和人们以苹果的iPad平均每三秒钟卖出1台——已经超过了之前iPhone的销售速度而盛赞苹果高速增长的时候,微软去年10月开始全球发售的Windows 7操作系统已经卖出了将近1亿套,也即每秒钟卖出7套,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0%。
如果以此来衡量的话,微软核心业务的增速并不逊于苹果,甚至还超出了苹果。而在微软发布的截止到 2010年3月31日的财报显示,微软实现营收145亿美元,同比增长6%,创下新记录;实现净利润40.1亿美元,同比增长35%,实现运营利润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
其中,Windows销售部门的营收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8%。与此同时,微软的另一核心业务部门——商业软件事业部(Office)的销售收入为42亿美元,虽然下降了 6%。但这是微软公司推迟计入了与Office 2010相关的3.05亿美元收入的结果,如果对该因素进行调整后,该部门第三财季收入将同比增长8%。从这两个微软核心业务的表现看,微软依旧在增长。而据Gartner及其他权威机构的预测,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内PC市场仍会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就意味着,未来微软的核心业务还将保持较高的利润和增长。
微软正在失去创新力?
与此同时,在创新方面,当业内和人们一致以苹果的创新作为楷模,并认为微软正在失去创新力的时候,在过去的2009年,微软却是全球研发资金投入最多的科技企业,研发资金高达86亿美元,占当年总营收的14.6%,比位列第二位的IBM多投入了近30亿美元,更是苹果研发投入11亿美元的近8倍,专利数是苹果的10倍。
当然,研发的投入和专利数只是衡量创新能力的一部分,更重要还是看其创新的ROIC(投资回报率)。同样是在2009年,微软的ROIC为35.7%,高于IBM、思科、惠普等居各主要IT企业之首,这几个企业都是面向企业客户的IT企业。即使在今年,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2010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中,微软仍与苹果和Google雄踞前三甲。从这些事实不难看出,所谓微软正在失去创新力,实在是缺乏足够的论据。
笔者在此想说明的是,首先,由于定位即客户群的不同,将苹果与微软相比的客观性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其次,即使局部比较的话,无论是创新、营收还是利润上,微软似乎还是领先于苹果,更关键的是,微软的这些都是在自己的核心业务领域取得的,这为微软改变和走向未来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Office 2010:为云计算做好了准备
之前Windows 7发布及良好的市场表现,说明微软将可能迎来其核心领域的又一次发展高峰,而Office 2010的上市销售不但会为此推波助澜,更预示着微软已经为云计算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这也是业内认为微软与Google间的差距所在。
尽管业内有关云计算的概念炒得火热,但笔者认为,云计算目前还是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实中,根本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例如,Google的云计算很先进,但Google云计算的Google Apps的年收入当前仅为5000万美元,只是Google250亿美元的年收入的1/500,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就连所谓老牌的云计算服务商Salesforce.com的季度营收也就在3.8亿美元左右,利润仅为1770万美元左右,换言之,没有一家提供云计算的企业可以成规模,大家还都在排兵布阵和试水阶段。哪里里来的领先者,微软的落后又从何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以Google为首的云计算提供商看,主要提供的还是服务,但谁都知道,服务的背后应该是强大的软件开发和部署能力的支持,这也是为何微软提出“软件 服务”的云计算模式的主要原因。
为此,微软的云计算包含了Windows Azure Platform解决方案、微软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针对企业的Online系列云服务以及针对消费者的Live系列云服务。覆盖了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到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云计算的所有模式,用户和合作伙伴可直接应用微软运营的云计算服务,也可以采用微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技术工具自建云计算应用,还可以选择运营微软的云计算服务或者自己在微软云平台上开发云计算应用。
从微软云计算的组成看,目前业内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具备这样强大的“软件 服务”的云计算能力(产品、覆盖、部署、服务)。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很好地理解了Google等厂商要刻意强调服务而淡化软件,因为与微软相比,Google无论在云计算的软件开发、部署及对开发者的支持上都明显落后于微软。而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云计算的竞争中,Google只能提供简单的类似Google Doc的服务,但对于企业关于云计算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日前,美国境内最大云计算部署被微软拿下就是明证。在这个部署中,肯塔基州教育局部署了微软的Live@edu服务,让该州逾70万名学生与教职员能使用这项服务。这是微软迎战Google Apps战役获得的一大胜利,对微软提供的Live@edu服务来说,也可能是重要的转折点。
相比之下,在Google近日高调推出其基于云计算的Google App应用程序引擎企业版后不足半个月时间,就有用户陆续反映该产品的数据存储在支持托管服务方面存在严重的性能问题。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由于Google应用程序引擎是在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开发和托管平台上构建的,其目的是使软件商可以集中构建应用,而不必担心诸如服务器问题等各种计算问题。这本是Google的一个卖点,但即便是卖点仍然出现问题,这让很多人对于Google云计算的能力产生质疑,况且这还仅仅是服务。
其实,抛开微软全面的云计算战略,仅Office 2010 Web版的发布就足以给业内最熟知的Google Apps以致命的打击。据美国《PC World》的评测表明,在价格相同(或者免费)的情况下,微软的Office 2010 Web版三项胜出,Google两项胜出。另外,Office 2010还支持在PC显示屏之外的其他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上很好地运行,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三屏一云”的无缝运行和连接,为云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疲软,以及在营收及利润增长相对于苹果的缓慢,都是微软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烦恼。所幸的是,微软的Office 2010的上市和之前的Windows 7将会让微软迎来其核心领域新的增长机会,而这足以给微软以时间和空间去面对和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其实,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正在走向没落,要看其所主导的产业发展趋势、核心业务领域的收入及赢利能力以及对于未来产业的准备。毕竟,把握现在才能面向未来。
实际上,将微软与苹果进行对比的难度很大,因为苹果的定位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市场,而微软3/4的收入则来自于企业。如果非要做些对比的话,当业内和人们以苹果的iPad平均每三秒钟卖出1台——已经超过了之前iPhone的销售速度而盛赞苹果高速增长的时候,微软去年10月开始全球发售的Windows 7操作系统已经卖出了将近1亿套,也即每秒钟卖出7套,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0%。
如果以此来衡量的话,微软核心业务的增速并不逊于苹果,甚至还超出了苹果。而在微软发布的截止到 2010年3月31日的财报显示,微软实现营收145亿美元,同比增长6%,创下新记录;实现净利润40.1亿美元,同比增长35%,实现运营利润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
其中,Windows销售部门的营收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8%。与此同时,微软的另一核心业务部门——商业软件事业部(Office)的销售收入为42亿美元,虽然下降了 6%。但这是微软公司推迟计入了与Office 2010相关的3.05亿美元收入的结果,如果对该因素进行调整后,该部门第三财季收入将同比增长8%。从这两个微软核心业务的表现看,微软依旧在增长。而据Gartner及其他权威机构的预测,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内PC市场仍会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就意味着,未来微软的核心业务还将保持较高的利润和增长。
微软正在失去创新力?
与此同时,在创新方面,当业内和人们一致以苹果的创新作为楷模,并认为微软正在失去创新力的时候,在过去的2009年,微软却是全球研发资金投入最多的科技企业,研发资金高达86亿美元,占当年总营收的14.6%,比位列第二位的IBM多投入了近30亿美元,更是苹果研发投入11亿美元的近8倍,专利数是苹果的10倍。
当然,研发的投入和专利数只是衡量创新能力的一部分,更重要还是看其创新的ROIC(投资回报率)。同样是在2009年,微软的ROIC为35.7%,高于IBM、思科、惠普等居各主要IT企业之首,这几个企业都是面向企业客户的IT企业。即使在今年,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2010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中,微软仍与苹果和Google雄踞前三甲。从这些事实不难看出,所谓微软正在失去创新力,实在是缺乏足够的论据。
笔者在此想说明的是,首先,由于定位即客户群的不同,将苹果与微软相比的客观性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其次,即使局部比较的话,无论是创新、营收还是利润上,微软似乎还是领先于苹果,更关键的是,微软的这些都是在自己的核心业务领域取得的,这为微软改变和走向未来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Office 2010:为云计算做好了准备
之前Windows 7发布及良好的市场表现,说明微软将可能迎来其核心领域的又一次发展高峰,而Office 2010的上市销售不但会为此推波助澜,更预示着微软已经为云计算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这也是业内认为微软与Google间的差距所在。
尽管业内有关云计算的概念炒得火热,但笔者认为,云计算目前还是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实中,根本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例如,Google的云计算很先进,但Google云计算的Google Apps的年收入当前仅为5000万美元,只是Google250亿美元的年收入的1/500,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就连所谓老牌的云计算服务商Salesforce.com的季度营收也就在3.8亿美元左右,利润仅为1770万美元左右,换言之,没有一家提供云计算的企业可以成规模,大家还都在排兵布阵和试水阶段。哪里里来的领先者,微软的落后又从何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以Google为首的云计算提供商看,主要提供的还是服务,但谁都知道,服务的背后应该是强大的软件开发和部署能力的支持,这也是为何微软提出“软件 服务”的云计算模式的主要原因。
为此,微软的云计算包含了Windows Azure Platform解决方案、微软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针对企业的Online系列云服务以及针对消费者的Live系列云服务。覆盖了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到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云计算的所有模式,用户和合作伙伴可直接应用微软运营的云计算服务,也可以采用微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技术工具自建云计算应用,还可以选择运营微软的云计算服务或者自己在微软云平台上开发云计算应用。
从微软云计算的组成看,目前业内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具备这样强大的“软件 服务”的云计算能力(产品、覆盖、部署、服务)。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很好地理解了Google等厂商要刻意强调服务而淡化软件,因为与微软相比,Google无论在云计算的软件开发、部署及对开发者的支持上都明显落后于微软。而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云计算的竞争中,Google只能提供简单的类似Google Doc的服务,但对于企业关于云计算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日前,美国境内最大云计算部署被微软拿下就是明证。在这个部署中,肯塔基州教育局部署了微软的Live@edu服务,让该州逾70万名学生与教职员能使用这项服务。这是微软迎战Google Apps战役获得的一大胜利,对微软提供的Live@edu服务来说,也可能是重要的转折点。
相比之下,在Google近日高调推出其基于云计算的Google App应用程序引擎企业版后不足半个月时间,就有用户陆续反映该产品的数据存储在支持托管服务方面存在严重的性能问题。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由于Google应用程序引擎是在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开发和托管平台上构建的,其目的是使软件商可以集中构建应用,而不必担心诸如服务器问题等各种计算问题。这本是Google的一个卖点,但即便是卖点仍然出现问题,这让很多人对于Google云计算的能力产生质疑,况且这还仅仅是服务。
其实,抛开微软全面的云计算战略,仅Office 2010 Web版的发布就足以给业内最熟知的Google Apps以致命的打击。据美国《PC World》的评测表明,在价格相同(或者免费)的情况下,微软的Office 2010 Web版三项胜出,Google两项胜出。另外,Office 2010还支持在PC显示屏之外的其他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上很好地运行,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三屏一云”的无缝运行和连接,为云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疲软,以及在营收及利润增长相对于苹果的缓慢,都是微软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烦恼。所幸的是,微软的Office 2010的上市和之前的Windows 7将会让微软迎来其核心领域新的增长机会,而这足以给微软以时间和空间去面对和解决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