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104—01
信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时代产物。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使语文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导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使学生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尤其在课前,学生根据教师安排,搜集课上用的相关资料,能够锻炼自主学习、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再塑生命》为例,如果课前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到幼年的海伦·凯勒因患病而生活在一个无光、无声、无语的孤寂世界里,后因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关爱,她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并终身致力于残疾人事业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那么,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会对文章里坚毅、聪慧、情感丰富的海伦充满爱心,对讲究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有更深的了解。
二、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通过再现情境,能诱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笔者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引导他们倾听鼓声,学生的情绪迅速高涨,再次朗诵课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突破教学难点,帮助理解课文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处理得好与坏关系到一堂课是否成功,处理得当,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网络技术的运用,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对课堂教学排疑解难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比如,在教鲁迅的《雪》时,教学的重难点是概括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征,体验作者情感。在教学时,笔者利用网络展现南方与北方下雪时与下雪后的不同情形,再配以不同的朗诵方式来突破重难点,从而展现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的特点和朔方的雪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动态展示和有效诵读,突破重难点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領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所以在课件设计中,笔者会根据教学要求运用网络补充一些符合学生情趣的、有吸引力的内容,以加深理解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如,在学完语文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后,学生已被课件中展示的戏曲艺术深深吸引,意犹未尽,这时候适时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进一步探究戏曲,并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著名剧目,不仅能培养学生选择、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能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体现了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交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只要语文教师能精心搜集相关资料,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那么信息技术会以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104—01
信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时代产物。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使语文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导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使学生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尤其在课前,学生根据教师安排,搜集课上用的相关资料,能够锻炼自主学习、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再塑生命》为例,如果课前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到幼年的海伦·凯勒因患病而生活在一个无光、无声、无语的孤寂世界里,后因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关爱,她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并终身致力于残疾人事业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那么,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会对文章里坚毅、聪慧、情感丰富的海伦充满爱心,对讲究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有更深的了解。
二、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通过再现情境,能诱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笔者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引导他们倾听鼓声,学生的情绪迅速高涨,再次朗诵课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突破教学难点,帮助理解课文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处理得好与坏关系到一堂课是否成功,处理得当,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网络技术的运用,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对课堂教学排疑解难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比如,在教鲁迅的《雪》时,教学的重难点是概括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征,体验作者情感。在教学时,笔者利用网络展现南方与北方下雪时与下雪后的不同情形,再配以不同的朗诵方式来突破重难点,从而展现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的特点和朔方的雪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动态展示和有效诵读,突破重难点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領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所以在课件设计中,笔者会根据教学要求运用网络补充一些符合学生情趣的、有吸引力的内容,以加深理解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如,在学完语文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后,学生已被课件中展示的戏曲艺术深深吸引,意犹未尽,这时候适时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进一步探究戏曲,并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著名剧目,不仅能培养学生选择、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能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体现了网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交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只要语文教师能精心搜集相关资料,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那么信息技术会以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