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是阅读,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反省,享受丰收的喜悦。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重要性
新课标谈到阅读,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相统一。西方人说:“Leader is render”(领导者一定是阅读者)。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所以,本人认为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阅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只有博览群书,尤其是经典著作,才能更好的完善其人格,丰富其人生底蕴,引导其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作品的醇香,砺炼人生的征途。叶老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阅读时,只有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此情境下,学生阅读欲望更强烈效果更好。在导读《三国演义》后,要求同学们说三国,学生都能别出心裁的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有个学生说:“我看到关公刮骨疗伤忒钦佩,使我想起了《军神》里的刘伯承,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忍受刀割的酷刑。这种崇高伟大的人格魅力永远激励、鼓舞着我,使我真正认识了什么才是伟人,我以后一定以他们为我人生的偶像,奋进的楷模。”虽然孩子并不了解真正的英雄,可留在他们心底的漪涟却是永不泯灭的。“品尝”作品如同“品尝”美味佳肴,美味佳肴不品尝就失去了“味美”,作品不品尝就失去了“意美”。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童年》等,都是一些可供品尝的好作品。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内涵,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领域。
(二)丰富学生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
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首要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读好文章,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 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这样,阅读才能有情感,才能进入文章描写的情景之中。如《芦花荡》一课,作者在描写苇塘倒映在水中的美景时有这样一段描写: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水非常的清澈”。 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芦苇和蒲草在水中显得更绿,天空更蓝,云朵更白。”我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无意识的进入了文章的意境中。教材中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叙述到事情发展的高潮时突然收笔,其意尽在不言之中,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此时,抓住这个空白,指点学生循着事情发展的规律,把握人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去填补,有利于发散他们的想象潜能。例《皇帝的新装》,故事写到有个小孩大声喊皇帝没有穿衣服,其他人也议论纷纷,皇帝坚持游玩了大典就戛然而止。至于后来回宫后的情况,课文没有写出来,但学生很想了解回去以后的情景,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他们想说的话写下来。从学生的习作中,我发现他们都能循着事情的发展,把握人物的特点大胆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还有在阅读《麦琪的礼物》一文,(主人公)俩相爱的人各自为了给对方在圣诞节的意外惊喜,把本来有用的东西变得一文不值,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结果大伙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分析得精辟透彻,令人称快,有的同学竟拿牛换羊,羊换鹅,换到一堆烂苹果的故事来论证相爱的人的相互理解。因此,坚信广泛阅读不仅积累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增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反省,享受丰收的喜悦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教本,是够不上说是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教本意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这也就说明了一点,如果单从所学的课本来阅读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学生,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书刊杂志。我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摘抄本,随时摘抄精彩的片断和精炼的句子。每次开展好词好句的比赛来促进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拓宽视野,增强积累。从学生的习作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不管是练笔还是作文,不在是翻来覆去的陈词滥调。因此,坚信广泛的阅读在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更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阅读文本,一般指读者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达到对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观点、价值观的认同或引起的共鸣。通俗的说,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价值观,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例《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学生不难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家人从盼叔叔到躲叔叔的全过程,表达的主题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而让学生自己体会贫富悬殊,造成亲亲漠视,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痛恨。最具诱惑的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精巧构思和艺术表现力,也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教师应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如: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饱含泪水的省略号的巧妙运用;写作思路明暗线的交错安排;未见前幸福的期盼和窥见后悲惨的现实相互反衬;独具匠心的结尾等。在体会到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对文本表现形式或作者表达的思想做个性化的解读,则水到渠成。问:如果是你的叔叔你会怎么办,能接回家吗?你会对爸爸妈妈怎么说?或如:作者这样写结尾好吗?说说你的看法,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反省。学生还可以分享阅读的喜悦,在阅读的历程中,可以感觉孩子成长与改变。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孩子懂得思考,让他们在阅读中能有一颗安静的心和文字交流,在他们遇到人生挫折时,能随时拿得起,放得下,在阅读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并进而思考事情的是非对错。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成就了一批批学生坚韧顽强的性格,砺炼了他们对人生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语文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愿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充满生命,让阅读教学充满语文课堂,愿这种浓郁的书香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遨游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蔡京玉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年4月第一版
[2]张放主编《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2008年5月第一版
[3]李创新主编《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 1999年版
[4]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5]刘墨 欧阳芬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一版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重要性
新课标谈到阅读,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相统一。西方人说:“Leader is render”(领导者一定是阅读者)。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所以,本人认为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阅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只有博览群书,尤其是经典著作,才能更好的完善其人格,丰富其人生底蕴,引导其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作品的醇香,砺炼人生的征途。叶老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阅读时,只有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此情境下,学生阅读欲望更强烈效果更好。在导读《三国演义》后,要求同学们说三国,学生都能别出心裁的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有个学生说:“我看到关公刮骨疗伤忒钦佩,使我想起了《军神》里的刘伯承,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忍受刀割的酷刑。这种崇高伟大的人格魅力永远激励、鼓舞着我,使我真正认识了什么才是伟人,我以后一定以他们为我人生的偶像,奋进的楷模。”虽然孩子并不了解真正的英雄,可留在他们心底的漪涟却是永不泯灭的。“品尝”作品如同“品尝”美味佳肴,美味佳肴不品尝就失去了“味美”,作品不品尝就失去了“意美”。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童年》等,都是一些可供品尝的好作品。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内涵,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领域。
(二)丰富学生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
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首要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读好文章,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 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这样,阅读才能有情感,才能进入文章描写的情景之中。如《芦花荡》一课,作者在描写苇塘倒映在水中的美景时有这样一段描写: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水非常的清澈”。 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芦苇和蒲草在水中显得更绿,天空更蓝,云朵更白。”我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无意识的进入了文章的意境中。教材中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叙述到事情发展的高潮时突然收笔,其意尽在不言之中,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此时,抓住这个空白,指点学生循着事情发展的规律,把握人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去填补,有利于发散他们的想象潜能。例《皇帝的新装》,故事写到有个小孩大声喊皇帝没有穿衣服,其他人也议论纷纷,皇帝坚持游玩了大典就戛然而止。至于后来回宫后的情况,课文没有写出来,但学生很想了解回去以后的情景,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他们想说的话写下来。从学生的习作中,我发现他们都能循着事情的发展,把握人物的特点大胆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还有在阅读《麦琪的礼物》一文,(主人公)俩相爱的人各自为了给对方在圣诞节的意外惊喜,把本来有用的东西变得一文不值,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结果大伙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分析得精辟透彻,令人称快,有的同学竟拿牛换羊,羊换鹅,换到一堆烂苹果的故事来论证相爱的人的相互理解。因此,坚信广泛阅读不仅积累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增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反省,享受丰收的喜悦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教本,是够不上说是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教本意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这也就说明了一点,如果单从所学的课本来阅读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学生,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书刊杂志。我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摘抄本,随时摘抄精彩的片断和精炼的句子。每次开展好词好句的比赛来促进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拓宽视野,增强积累。从学生的习作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不管是练笔还是作文,不在是翻来覆去的陈词滥调。因此,坚信广泛的阅读在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更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阅读文本,一般指读者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手段,达到对文中作者(或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观点、价值观的认同或引起的共鸣。通俗的说,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价值观,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例《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学生不难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家人从盼叔叔到躲叔叔的全过程,表达的主题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而让学生自己体会贫富悬殊,造成亲亲漠视,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痛恨。最具诱惑的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精巧构思和艺术表现力,也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教师应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如: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饱含泪水的省略号的巧妙运用;写作思路明暗线的交错安排;未见前幸福的期盼和窥见后悲惨的现实相互反衬;独具匠心的结尾等。在体会到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对文本表现形式或作者表达的思想做个性化的解读,则水到渠成。问:如果是你的叔叔你会怎么办,能接回家吗?你会对爸爸妈妈怎么说?或如:作者这样写结尾好吗?说说你的看法,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反省。学生还可以分享阅读的喜悦,在阅读的历程中,可以感觉孩子成长与改变。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孩子懂得思考,让他们在阅读中能有一颗安静的心和文字交流,在他们遇到人生挫折时,能随时拿得起,放得下,在阅读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并进而思考事情的是非对错。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成就了一批批学生坚韧顽强的性格,砺炼了他们对人生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语文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愿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充满生命,让阅读教学充满语文课堂,愿这种浓郁的书香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遨游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蔡京玉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年4月第一版
[2]张放主编《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2008年5月第一版
[3]李创新主编《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 1999年版
[4]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5]刘墨 欧阳芬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