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照》: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影像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1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佚名照》是一部难以归类的书。
  它不是摄影艺术作品,也不是摄影理论著作。构成全书的1500张照片,作者不明,而且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来说,它们的诞生甚至根本没有经历某种“创作”的思路。这些照片摄于195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末,来自旧书店、旧货市场,是被拍摄者和拥有者遗忘或抛弃的残片。
  正如本书策划人汪家明所言,这些散落的日常照片最大的特点就是驳杂和无序,作者晋永权历时20多年,完成的是一项开荒性质的工作,把它们积累、编织起来,研究中国摄影史中的一段空白——普通人的日常摄影行为,而非“艺术”标准下的摄影家与摄影作品,以及其建构的社会历史逻辑。
  影像叙事的价值和作用,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字思维主导之下,往往容易被忽视。在舆论场和大众认知里,“读书人”与“读图时代”似乎站在对立的两端。汉字的“象形”意义,也仿佛暗示着一种由图至文的“进化”:图片和影像本身居于文字之下层,是门槛更低、更强调直观感受而非释读能力的传播媒介。
  不久前,德国童书《没完没了颠倒的故事》中文版将配文作者姓名置于绘图的原著作者之前,引发的争议其实是图文地位和价值观的冲突。
  在这种语境下,《佚名照》中的一千多张照片,既不是艺术作品,也不是单纯的生活实拍照,却比文字更加细腻、深入地展现出时代的另一面剪影:完全不同的芸芸众生,却不约而同地展现了近似的感情、表情、姿态、环境、尺幅……每一个中国家庭面对它们都会会心一笑,往昔的集体记忆瞬间被激活。
  照相在那个年代,是寄赠收藏、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拍照”不再是一个郑重其事需要耗费成本的日程,照片所承载的信息更加碎片化了,《佚名照》的历史留存意义也更加显著。
  然而,全书的价值并未止步于此。作者还從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分组解读了它们:照相馆在审美趣味的引导、规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照片中的“物”,传统文化意象与现代审美情趣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混搭在一起;被拍摄者的肢体语言与表演性所体现的意识形态离合,如是等等。
  这些照片不仅是断代的档案,更是一段影像的洪流,条分缕析地折射经济、社会、政治的变迁。每一种解读方式都足以展开专项论述,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社会学、图像学价值。
  或许正因为如此,《佚名照》频频跻身的媒体推荐榜单与奖项,一册满版图片的大书,摆脱了“艺术书”和“图集”的刻板标签,与众多人文社科书籍站在了一起。《新京报》在年度好书颁奖词里写道:“我们致敬《佚名照》,致敬它对影像自身语言的探索与建构,致敬它对上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还原,也致敬它对时人精神世界与公共记忆的归纳与呈现。”
  收集、编撰、排列的理念,对摄影行为语境的重述和再想象,共同令“图片”形成了一组庞大的“视觉文本”,记录了平民生活的影像史和中国现代人的精神成长史。
  在重新观察这些老照片时,里面的被摄对象的神情、姿态、穿着等透露了很多时代信息,如果我们以每十年作为一个时代,您在老照片中发现了哪些时代特征?
  晋永权:本书中的20世纪下半叶,指1950年代初期至1980年代末期,这40年间,正是黑白影像的兴盛时期。这期间,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由确立,再到向市场经济过渡。因此,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照片的生产、传播与价值标准都有独特的样貌——文本多样,类型丰富,特征明显,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普通中国人文化道德状况及历史记忆的特殊载体。

  这一时期日常影像的主要特征,也可以说是时代特征,可概括为表演性、模仿性、符号性、实用性及互图性。比如,当年受宣传口号,或其他同类视觉产品(如宣传画,或宣传照中带头人指引、指示手势)的影响,大众在拍照时,特别是在户外拍照时便模仿拍摄出大量此类“指引式”照片。在1950年代前期,这类影像还较为稀见,1960年代开始逐渐增加,到1980年代中后期逐渐减少。
  再比如,1950年代的人们拍照手里大多会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书本成为一种特定的道具,这跟当时国家提倡扫除文盲、呼吁全国人民参与学习密不可分;类似的新影像语言还包括,1960年代人们在照相馆常会坐在小汽车、飞机的模型里,表达着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向往;1980年代,随着相机的普及和思想解放,人们习以为常的影像价值体系瓦解了,大众拍照行为也开始丰富多样,僵硬、呆板、模式化的身体语言逐渐被放松无忌的状态所取代,于是有了戴墨镜打着遮阳伞躺在草地上的“pose照”,等等。这些无不蕴含着时代的特征,又无不随着世风的改变、旧的价值体系的瓦解,而烟消云散。   您提到,为了让照片保持纯粹的“佚名状态”,因此拒绝一些人向您赠予老照片。为什么您认为照片的“佚名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晋永权:从关注此类照片开始,我就对这些无名无姓,漫无边际,散落在旧书、旧货市场,包括网络平台上的照片既好奇又疑惑。但随着看到的照片越来越多,我开始对这类日常生活中的“佚名照”做出了严格的界定。只有遵守这样的边界,归纳总结才有可能。
  佚名照,指照片的拍摄者、被拍摄者及持有者,皆不知名姓,准确地说是因为所得渠道。多年来我陆续从旧书、旧货市场购得这些照片,这也是进入公众视野、绝大多数普普通通中国人日常生活“老照片”的宿命。时移世易,它们与家庭成员、亲友,甚至本人分离,飘散于风尘中。这显然有别于那些拍摄者或被摄者及其相关人仍然拥有的照片,后者是被当事人掌握,它们随时会被以毋庸置疑的口气解读着,完成自身的叙事价值。这样的言说,除了当事人认定的事实外,因为相关,便不可避免地有着诸多猜测、臆想与添加的成分。而恰恰是这些脱离当事者,与原生语境剥离的佚名之作,摆脱了那些人為附加的信息,为总结、归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正因没有被拍摄者、拍摄者和持有者的名字,也没有相片内容的明确信息,所以才能进行这样的解读:佚名照摆脱了当事者,从而为基于影像本身分析、判断,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大量个案的集中归类进行整体观察提供了可能。拒绝熟人赠予此类图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考虑的。

  这本书的特约编辑左微微提到《佚名照》作为一本影像表达为主的书,获得了不少社科类书籍的榜单提名/奖项,这是影像类书籍的一次突破,让影像叙事的功能被认知,影像不仅仅是文字的补充,影像价值得到高度认可。您如何思考“影像述史”的价值?
  晋永权:影像与历史的关系复杂暧昧,影像既可以证史,也为人们了解历史真相设置迷障。
  影像与历史的关系,不能仅仅归结为图像附着的、具体的,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付诸文字的历史证据,影像还有其他诸多用途,比如它体现了一个年代人们的审美、价值观、社会心理、意识形态等,包括这些图像的生成机制、传播路径、媒介特征,甚至审美趣味等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目前,人们对图像,特别是身边日常影像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也就是说面对图像,我们要关注图像本身,从图像自身出发来分析、判断图像。而日常生活中占绝大部分的佚名照,恰恰为这种分析研究提供了数量巨大的案例支撑,正因为这些图像与日常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与时代的紧密关联,我们的探究工作才有可能展现更为广阔的前景。
  (责任编辑 朱一南)
其他文献
拍摄星野的主要器材  星野摄影不是凭空创造,而是用更加敏锐的感光技术,突破人类的视力极限,还原宇宙真正的样子。很多星野摄影作品里的银河呈现出缤纷的颜色和细节,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怀疑,它们都是用科学的方法拍摄出来的银河本来的面目。而所谓的科学拍摄方法,其实就只依赖一个途径:保证通光量,充分曝光。  充分曝光的结果由3个参数来决定:相机感光度、镜头光圈、曝光时长。  影响照片画质的参数是相机感光度,它
期刊
2021年1月,摄影世界杂志社举办了“大师的图片编辑课”活动,邀请曾担任2006、2007、2016年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委、2008年美国全球年度图片奖(POYi)评委以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委员会执行秘书等工作的黄文女士担任导师。  上一期,我们展示了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学员作品《西藏——我的自拍像》,并和大家探讨了寻找图片编辑主线的方法等问题。这一期,我们继续带来第二位学员
期刊
2020年7月,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托举着“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它将于今年5月至6月择机着陆。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为人类深空探索贡献中国智慧。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随着科学进步,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笔下古人不可解的怪事、大事正在被一一解答,而以“天问一号”为代表,现代人对星空
期刊
01:用手機拍摄的星空  一提到星空摄影,我们首先会想到单反、全画幅、特种相机等专业摄影器材。实际上,拍摄出惊艳的星空照片不仅对器材有高门槛,对于后期处理制作要求更高。摄影师需要相对笨重的设备,完成“棘手”的后期处理,才能最终得到高品质的画面。这还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一张惊艳的星空摄影作品,考验的更是摄影师本人对于画面的预判与长期训练的审美直觉。手机拍摄星空的挑战02:手机影像传感器尺寸  手机
期刊
“用創意和科技的力量感动世界。”  正如其宗旨那样,索尼在微单领域深耕十年,无论是率先进入全画幅微单TM时代的α7R 和α7,还是为速度而生的α9、画质旗舰 7R Ⅳ以及最轻的全画幅微单TMα7C。每一代产品的升级与迭代都具有一定创新性和革命性。  2021年1月26日,索尼正式发布以“创所未见”为标志语的全画幅微单TM旗舰 ,其5010万有效像素、30张/秒的高速连拍以及8K 30p 的视频性能
期刊
安久  在拍摄第一张星空照片时,我还是一个“天文小白”,因为我一直生活在充斥着光污染的城市中,在记忆中就从未见过银河,夜里抬头看天也只是漆黑一片的光板天和零散的几颗亮星。  5年前,我第一次参加观星活动是在北京房山郊外。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看见了星星在天空闪烁着。在面对伟大事物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惊叹和感知自我的渺小。依稀记得一条云带也就是银河横挂在天空当中,我当时就特别想要把它记录下来,想要把它
期刊
男子撑杆跳,f/3.5,1/1000秒,ISO 1600。沈伯韩摄  我的职业是摄影记者,主要工作就是采访、拍摄各类新闻事件。有时,我会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二楼拍摄全国两会;有时,我会在突发事件现场记录百姓的悲欢离合;有时,我会“躲”在舞台后寻找演员的高光时刻;有时,我会“猫”在赛场的某个角落等待运动员的精彩瞬间……  出于职业需要,我关注和报道的领域相对较广,拍摄内容比较丰富。因此,对于陪伴我的
期刊
索尼近期推出4只FE卡口全画幅定焦镜头,包括首只最大光圈达到F1.2的GM镜头FE 50mm F1.2 GM和3只体积小巧的定焦镜头。  FE 50mm F1.2 GM是索尼第13只FE卡口GM系列“大师级”镜头。这只镜头体积、重量控制十分出色,与光圈小了1/3挡的蔡司Planar T*FE50mm F1.4 ZA相比,重量都是778克,长度都是108毫米,滤镜口径都是72毫米,只是87毫米的直径
期刊
01:猎户座大星云是位于猎户座的弥漫星云,距离地球约1350光年(距地球1344±20光年,数据源自1998年《天文物理期刊》——编者注),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孵化场,它的亮度相当高,在全天仅次于船底座星云,在无光害的地区用肉眼就可观察。张智博摄张智博张熠理  “如果你的男朋友送你一张玫瑰星云的照片,一定不要拒绝,因为这份5200光年之外的礼物是一块凝固的时间。”张智博说。  想要拍下这样一张来自
期刊
01:《“褐钟”日出》(Maroon Bells Sunrlse),“褐钟”是麇鹿山脉的两座山峰的名称,拍摄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2012 Arno Rafael Minkkinen  阿诺·拉斐尔·闵奇恩  在西方,裸露的男性身体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在摄影中更是如此,因为摄影是一个与真实紧密相连的媒介。作为回应,按照艺术史中的惯例,人们通常附予表达男性身体的照片神话、隐喻或嘲弄的寓言角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