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三农”硬任务作出系统部署。这次会议确立了哪些重点工作,下一步“三农”工作该从何处发力,本文试解读如下。
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8年粮食再获好收成,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这一点。
可喜的是,2018年我国粮食又是一个丰收年:产量有望连续6年保持在60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提升。同时,种植、畜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新開端。”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不久前表示。
农业有了奔头,农民就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如今,农村里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越来越多。董敏芳就是其中的一员。黑西裤白衬衫、黑框眼镜、清爽马尾辫……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职业白领装束的董敏芳让人很难把她和湖南种粮大户的身份联系起来。
从2013年返乡在岳阳县创办农机和水稻专业合作社以来,董敏芳带领合作社流转了4300多亩耕地开展稻蛙、稻虾共养,2018年稻谷亩产超过600公斤,加上5月来自小龙虾的收入,产值翻了三番。
广阔土地,大有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一方面培育乡土人才,在全国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外来人才,大学生、复员军人、企业家、科技人员、农民工等各界人士返乡、下乡创业。目前全国已有700多万人投身农村新产业、发展新业态。
在通过人才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各地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今天的小岗村,仍以改革精神激励自己。从当年“大包干”的“红手印”到如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分红利”,小岗村正在探索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新路。从全国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良好开局,改革的最新成果正在各地落地生根。
应该看到,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重要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落实“三农”硬任务,稳住“三农”基本盘,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注入强大动力。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这块硬骨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守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要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治理不良社会风气,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农业充满活力,让农村和谐美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以食为天。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最大的事。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切实稳定粮食产量,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实施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发挥好农业的压舱石作用。
2018年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这一天,作为与国务院扶贫办签订“全国农村电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电商企业,苏宁公司依托设在全国近百个贫困县的扶贫实训店,开展了200场农村电商培训活动,总共有2000多人参加了培训。
这是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合唱”。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已经形成。
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救治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等,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继2018年8月集中宣布40个贫困县摘帽后,2018年10月17日我国又有85个贫困县实现脱贫。
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同时,乡村环境也有了明显变化。“以前用旱厕,苍蝇多、味道大,在城里上班的儿子因为这个都不愿回家。现在政府补贴900块钱帮我们改造水冲厕所后干净多了。”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北村村民李建民说。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这场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的战役,主攻方向是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一年来,各地推广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农村改厕、治污水、治理垃圾三大工作全面展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何在?概括起来,有四个“紧紧围绕”。
一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抓落实。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等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摆到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推进。
二是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落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把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落实到政策上、行动中,落实到基层。
三是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落实。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增强农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疏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四是紧紧围绕新职能新任务抓落实。中央赋予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动“三农”工作新职责,需要迅速打开工作新局面。
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集中力量抓重点,把“三农”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抓到位。
第一件事,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交账的硬任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抓好产业扶贫,聚焦“三区三州”(“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产销衔接和科技人才服务力度。
第二件事,务必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高度重视有些地方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和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的变化,保面积、稳政策、抗灾夺丰收,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16.5亿亩,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
第三件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统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村庄清洁行动等任务。
第四件事,彻底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各地要真正摸清问题底数,加快整治整改,把工作做扎实做牢靠,确保清理整治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
第五件事,毫不松懈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一方面抓疫情防控,严防疫情蔓延成势;另一方面抓生产供给,保障肉品市场供给,特别是务必保障“两节”期间市场供应。
40年后改革再出发,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2019年将着重推进四项改革。
一是按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这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基础的工作,中央要求2019年年底要基本完成。目前看,各省进度有快有慢,差距明显。要加大人力物力保障,严格执行政策,确保按时完成,得到农民认可,不留矛盾隐患。
二是扎实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2018年这项工作基本完成,但部分地方权证尚未应发尽发,有的地方留有历史遗留问题,还不能鸣金收兵,今年要开展“回头看”,善始善终做好收尾工作。
三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重点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效途径。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
四是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促进合作社规范提升,集中清理“空壳合作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
这些年一些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能力不强。下一步要全面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薄弱村和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县为单位“一村一策”逐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健全以財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
专家认为,新一轮农村改革要坚持四条标准:一是契合农业和农村特点,实事求是推进改革;二是兼顾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通过改革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集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改革的主人;四是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破除阻碍发展的各种约束。
责编/花语
“三农”取得新成就
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8年粮食再获好收成,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这一点。
可喜的是,2018年我国粮食又是一个丰收年:产量有望连续6年保持在60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提升。同时,种植、畜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新開端。”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不久前表示。
农业有了奔头,农民就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如今,农村里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越来越多。董敏芳就是其中的一员。黑西裤白衬衫、黑框眼镜、清爽马尾辫……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职业白领装束的董敏芳让人很难把她和湖南种粮大户的身份联系起来。
从2013年返乡在岳阳县创办农机和水稻专业合作社以来,董敏芳带领合作社流转了4300多亩耕地开展稻蛙、稻虾共养,2018年稻谷亩产超过600公斤,加上5月来自小龙虾的收入,产值翻了三番。
广阔土地,大有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一方面培育乡土人才,在全国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外来人才,大学生、复员军人、企业家、科技人员、农民工等各界人士返乡、下乡创业。目前全国已有700多万人投身农村新产业、发展新业态。
在通过人才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各地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今天的小岗村,仍以改革精神激励自己。从当年“大包干”的“红手印”到如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分红利”,小岗村正在探索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新路。从全国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良好开局,改革的最新成果正在各地落地生根。
面对挑战也不少
应该看到,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重要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落实“三农”硬任务,稳住“三农”基本盘,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注入强大动力。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这块硬骨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守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要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治理不良社会风气,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农业充满活力,让农村和谐美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以食为天。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最大的事。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切实稳定粮食产量,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实施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发挥好农业的压舱石作用。
脱贫攻坚关键期
2018年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这一天,作为与国务院扶贫办签订“全国农村电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电商企业,苏宁公司依托设在全国近百个贫困县的扶贫实训店,开展了200场农村电商培训活动,总共有2000多人参加了培训。
这是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合唱”。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已经形成。
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救治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等,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继2018年8月集中宣布40个贫困县摘帽后,2018年10月17日我国又有85个贫困县实现脱贫。
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同时,乡村环境也有了明显变化。“以前用旱厕,苍蝇多、味道大,在城里上班的儿子因为这个都不愿回家。现在政府补贴900块钱帮我们改造水冲厕所后干净多了。”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北村村民李建民说。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这场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的战役,主攻方向是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一年来,各地推广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农村改厕、治污水、治理垃圾三大工作全面展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聚力抓好硬任务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何在?概括起来,有四个“紧紧围绕”。
一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抓落实。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等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摆到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推进。
二是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落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把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落实到政策上、行动中,落实到基层。
三是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落实。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增强农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疏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四是紧紧围绕新职能新任务抓落实。中央赋予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动“三农”工作新职责,需要迅速打开工作新局面。
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集中力量抓重点,把“三农”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抓到位。
第一件事,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交账的硬任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抓好产业扶贫,聚焦“三区三州”(“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产销衔接和科技人才服务力度。
第二件事,务必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高度重视有些地方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和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的变化,保面积、稳政策、抗灾夺丰收,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16.5亿亩,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
第三件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统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村庄清洁行动等任务。
第四件事,彻底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各地要真正摸清问题底数,加快整治整改,把工作做扎实做牢靠,确保清理整治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
第五件事,毫不松懈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一方面抓疫情防控,严防疫情蔓延成势;另一方面抓生产供给,保障肉品市场供给,特别是务必保障“两节”期间市场供应。
农村改革再出发
40年后改革再出发,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2019年将着重推进四项改革。
一是按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这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基础的工作,中央要求2019年年底要基本完成。目前看,各省进度有快有慢,差距明显。要加大人力物力保障,严格执行政策,确保按时完成,得到农民认可,不留矛盾隐患。
二是扎实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2018年这项工作基本完成,但部分地方权证尚未应发尽发,有的地方留有历史遗留问题,还不能鸣金收兵,今年要开展“回头看”,善始善终做好收尾工作。
三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重点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效途径。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
四是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促进合作社规范提升,集中清理“空壳合作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
这些年一些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能力不强。下一步要全面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薄弱村和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县为单位“一村一策”逐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健全以財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
专家认为,新一轮农村改革要坚持四条标准:一是契合农业和农村特点,实事求是推进改革;二是兼顾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通过改革增强国家综合实力、集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改革的主人;四是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破除阻碍发展的各种约束。
责编/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