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有法亦应有“度”——从学生责任感缺失说起

来源 :教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1209WT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有法,方式灵活多样;管理亦应有“度”,需要把握分寸、恰到好处。否则,管理就缺少了科学规范的温馨,会成为一种强迫和负担。
其他文献
小学寄宿制教育,是近几年实行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各地采用撤、扩、并手段进行布局调整才逐渐开始并普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对子女享受更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的提高,寄宿学习的方式将是学校办学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而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在计划生育成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的情况下,独生子女占了我国家庭的大多数,他们的成长虽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也有机会得到更多的溺爱。因
解构文本,即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解析,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二次建构。教师对文本有怎样的解构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多人在备课时把大量的心力花在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上,而忽视了自身对文本的解构,结果往往不得其门而入。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有法。”这句话通俗而深刻地点出了读懂教材的重要性,读懂教材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文本进
每当新的学年度转换,有些新教师接手新班级时,总会觉得学生不听话,工作不顺手,管理不上路,因而常常是牢骚满腹,怨气冲天,极言班级之丑,对班上存在的不足大加宣扬或大肆夸张,如“真没想到,这个班竟然这么差!”“原来这个班上的差生这么多!”“那个××简直就是个白痴!”等等。这种情形恰似一个百般挑剔的买主,逐一列举货物的缺陷或不足,千方百计地贬低它的价值。教师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三方面的心理原因。  首先是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