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慧校园的概念源自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原意本是通过传感器构成的物联网感知环境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后形成决策辅助,近几年在“互联网+”思想的引领下,“智慧”一词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化领域。
[关键词]智慧校园 三层框架模型 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IP399-C1 文献标志码:A
2010年,智慧校园是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智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和发展高校智慧校园,成为越来越多同行的共识,也标志着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准确理解智慧校园的内涵,融合利用信息化热点技术,科学制定智慧校园的发展策略也成为高校在大信息时代的重要课题。
一、重庆理工大学对智慧校园内涵的理解
智慧校园概念提出后,如何对智慧校园进行定义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智慧校园准确定义,但其内涵日渐清晰。在重庆市教委下发的文件(渝教科发〔2016〕20号)中,对智慧校园作了极具代表性的诠释:“智慧校园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和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特征,实现校园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的智能开放式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重庆理工大学在智慧校园的建设实践中也形成了对高校智慧校园的认识,对于高校而言,智慧校园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使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科研、公共服务进行深层次融合,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任务推动教育事业的各项改革与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重庆理工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初步实现“智慧校园”。
二、重庆理工大学智慧校园三层建设框架设计
清晰智慧校园内涵是基础,建设智慧校园工程是关键。智慧校园从概念到实践需要一套系统的建设框架作为指导,目前有不少学者都提出了智慧校园框架结构图,但基本上都是“概念框架”而非“建设框架”。重庆理工大学在对智慧校园的概念进行诠释之后,提出了包括技术基础层、业务应用层、发展战略层“三层式”建设框架的设计。
根据重庆理工大学对智慧校园的诠释,智慧校园分为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面是技术基础,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学校各项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第二个层面是业务应用,将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进行融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为师生服务的信息化能力;第三个层面是发展战略,通过信息技术与各项业务的融合,反推各项事业的改革创新,以达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由此文章提出,建设智慧校园也应该从三层次进行建设,这三个层次分别是技术基础层、业务应用层、发展战略层,每个层次的建设都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
(一)技术基础层,其建设的关键词是“数据”
信息技术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包括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这也是传统信息化工程中的建设重点,各高校的信息化工作基本上都是从技术层开始的,校园网络建设、服务器存储系统建设,再到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建设。近年来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普及,此类基础性技术又升级为SDN网络、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SaaS服务等,在虚拟化的基础部分高校实现了“校园云”这种服务方式。除了传统技术虚拟化,还有桌面虚拟化、移动终端、传感器物联网、3D打印等新兴信息技术也逐步走入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
在智慧校园视角下,繁多技术工具建设中,“数据”是纲,是贯穿其中的主线,纲举则目张。技术基础层的核心目标就是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传感器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服务器处理数据、存储系统存储数据、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大数据技术处理数据,业务软件系统的本质也是将各类业务资源与流程数字化。因此建设技术基础层就是围绕“数据”这个核心开展工作,这就是之前“数字化校园”工程的主体建设内容。由此可见,“数字化校园”已经为“智慧校园”准备好了“数据”基础。
(二)业务应用层,其建设的关键词是“融合”
按照高校的业务类型分类,一般分为教学、管理、科研与服务工作。智慧校园业务应用层建设的主体内容就是信息化与这四项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学校各项教育事业发展创新。具体工作应该分为三个方面:软件系统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设。软件系统是融合的基础平台,信息化与业务进行融合必须依靠软件系统来完成;管理制度是保障,信息化融合不能依靠于领导权威和个人情面,而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同时制度也是推动、促进融合的重要外力,在制度这个外力约束下,融合就帶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是业务应用层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保障;工作机制是纽带,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任何一项工作的基因改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是本部门的变化,还需要多部门同时参与、互相配合、协调行动,这就需要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来保障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一致、配合行动。数字化校园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与管理融合的软件系统建设。
三、重庆理工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及目标
第一,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智慧校园三层式建设框架蓝图。
目前重庆理工大学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的三层框架,但还只是一个雏形,需要进一步丰富其内容,每一个层次都应该有各自独立的子框架。重庆理工大学在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虽然有部分思路已经清晰,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创新性地构造一套实际可行的智慧校园建设框架,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起到示范性作用。
第二,在技术基础层围绕“数据”这个核心工作,以高性能“校园云”为基础,完整地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数据展示”六个基本构成部分,实现各业务之间以数据为载体的互通共享。 数据采集:在重庆理工大学已有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完善各类应用系统,确保数据采集完整准确,广泛建设各类数据采集渠道,以达到灵活方便采集用户各类数据的目的。
数据传输:优化升级校园网络,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质量,实现校园网用户精细化管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高效。
数据管理:加强数据中心建设,不断升级数据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提高数据交换能力、推送效率,并以虚拟化为基础,探索校园私有云的建设、管理和运维模式。
數据共享:以教育部和重庆市教育数据标准为基础,修订完善重庆理工大学数据标准集,确保各类业务数据做到互通共享。
数据分析: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加强对非结构化数据的解析与分析,建设校情分析与决策辅助系统。
第三,在业务应用层围绕“融合”这个核心工作,完善软件系统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设,促进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的融合,体现智慧校园的主体内涵。
首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从“教、学、评、管、培”5个方面着手,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服务体系,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有效推动学术研究创新。积极推进科研资源共享机制,加大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力度,服务于学校科研协作和学术交流。建立科研资源库,有效发掘和整合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资源,提高科研资源使用、科研信息共享的实效,创造有利于科研创新的信息化环境,有效推动学校科研创新。
完善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共享平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挖掘大型仪器设备的价值;改变目前分散建设现状,集中有限资源统一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为全校科研团队提供计算资源和相关服务,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四,在发展战略层围绕“创新”这个核心工作,建设适合校情的能够高效运作的信息化管理架构与保障机制,进行信息化治理机制建设、流程再造工程建设、校情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管理和协调全校信息化功能并形成信息化合力,确保高质量实现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与目标。
首先,逐步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探索信息化管理机制新思路,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架构,明确各部门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格局中的责任和义务,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决策、协调、部署、实施等环节的顺利开展,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探索设立CIO职位与相应制度,全面协调统筹全校信息化工作;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办公室职能职责,为信息化工作协同提供有效手段,实现协同驱动。其次,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健全信息化专业人员队伍保障机制,创新信息化工作用人制度和晋升渠道。不断充实学校信息化专业队伍,加强对信息化工作联络人的管理与培训,保证各项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分层次、按类别定期开展各种信息化技术及应用培训,不断提升全校师生信息化素养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最后,建立信息化工作评估机制。对学校信息化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综合考察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运行情况和效果,客观分析和评价对学校信息化的提升作用,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关键词]智慧校园 三层框架模型 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IP399-C1 文献标志码:A
2010年,智慧校园是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智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和发展高校智慧校园,成为越来越多同行的共识,也标志着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准确理解智慧校园的内涵,融合利用信息化热点技术,科学制定智慧校园的发展策略也成为高校在大信息时代的重要课题。
一、重庆理工大学对智慧校园内涵的理解
智慧校园概念提出后,如何对智慧校园进行定义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智慧校园准确定义,但其内涵日渐清晰。在重庆市教委下发的文件(渝教科发〔2016〕20号)中,对智慧校园作了极具代表性的诠释:“智慧校园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和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特征,实现校园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的智能开放式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重庆理工大学在智慧校园的建设实践中也形成了对高校智慧校园的认识,对于高校而言,智慧校园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使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科研、公共服务进行深层次融合,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任务推动教育事业的各项改革与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重庆理工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初步实现“智慧校园”。
二、重庆理工大学智慧校园三层建设框架设计
清晰智慧校园内涵是基础,建设智慧校园工程是关键。智慧校园从概念到实践需要一套系统的建设框架作为指导,目前有不少学者都提出了智慧校园框架结构图,但基本上都是“概念框架”而非“建设框架”。重庆理工大学在对智慧校园的概念进行诠释之后,提出了包括技术基础层、业务应用层、发展战略层“三层式”建设框架的设计。
根据重庆理工大学对智慧校园的诠释,智慧校园分为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面是技术基础,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学校各项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第二个层面是业务应用,将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进行融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为师生服务的信息化能力;第三个层面是发展战略,通过信息技术与各项业务的融合,反推各项事业的改革创新,以达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由此文章提出,建设智慧校园也应该从三层次进行建设,这三个层次分别是技术基础层、业务应用层、发展战略层,每个层次的建设都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
(一)技术基础层,其建设的关键词是“数据”
信息技术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包括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这也是传统信息化工程中的建设重点,各高校的信息化工作基本上都是从技术层开始的,校园网络建设、服务器存储系统建设,再到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建设。近年来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普及,此类基础性技术又升级为SDN网络、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SaaS服务等,在虚拟化的基础部分高校实现了“校园云”这种服务方式。除了传统技术虚拟化,还有桌面虚拟化、移动终端、传感器物联网、3D打印等新兴信息技术也逐步走入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
在智慧校园视角下,繁多技术工具建设中,“数据”是纲,是贯穿其中的主线,纲举则目张。技术基础层的核心目标就是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传感器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服务器处理数据、存储系统存储数据、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大数据技术处理数据,业务软件系统的本质也是将各类业务资源与流程数字化。因此建设技术基础层就是围绕“数据”这个核心开展工作,这就是之前“数字化校园”工程的主体建设内容。由此可见,“数字化校园”已经为“智慧校园”准备好了“数据”基础。
(二)业务应用层,其建设的关键词是“融合”
按照高校的业务类型分类,一般分为教学、管理、科研与服务工作。智慧校园业务应用层建设的主体内容就是信息化与这四项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学校各项教育事业发展创新。具体工作应该分为三个方面:软件系统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设。软件系统是融合的基础平台,信息化与业务进行融合必须依靠软件系统来完成;管理制度是保障,信息化融合不能依靠于领导权威和个人情面,而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同时制度也是推动、促进融合的重要外力,在制度这个外力约束下,融合就帶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是业务应用层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保障;工作机制是纽带,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任何一项工作的基因改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是本部门的变化,还需要多部门同时参与、互相配合、协调行动,这就需要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来保障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一致、配合行动。数字化校园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与管理融合的软件系统建设。
三、重庆理工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及目标
第一,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智慧校园三层式建设框架蓝图。
目前重庆理工大学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的三层框架,但还只是一个雏形,需要进一步丰富其内容,每一个层次都应该有各自独立的子框架。重庆理工大学在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虽然有部分思路已经清晰,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创新性地构造一套实际可行的智慧校园建设框架,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起到示范性作用。
第二,在技术基础层围绕“数据”这个核心工作,以高性能“校园云”为基础,完整地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数据展示”六个基本构成部分,实现各业务之间以数据为载体的互通共享。 数据采集:在重庆理工大学已有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完善各类应用系统,确保数据采集完整准确,广泛建设各类数据采集渠道,以达到灵活方便采集用户各类数据的目的。
数据传输:优化升级校园网络,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质量,实现校园网用户精细化管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高效。
数据管理:加强数据中心建设,不断升级数据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提高数据交换能力、推送效率,并以虚拟化为基础,探索校园私有云的建设、管理和运维模式。
數据共享:以教育部和重庆市教育数据标准为基础,修订完善重庆理工大学数据标准集,确保各类业务数据做到互通共享。
数据分析: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加强对非结构化数据的解析与分析,建设校情分析与决策辅助系统。
第三,在业务应用层围绕“融合”这个核心工作,完善软件系统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设,促进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的融合,体现智慧校园的主体内涵。
首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从“教、学、评、管、培”5个方面着手,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服务体系,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有效推动学术研究创新。积极推进科研资源共享机制,加大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力度,服务于学校科研协作和学术交流。建立科研资源库,有效发掘和整合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资源,提高科研资源使用、科研信息共享的实效,创造有利于科研创新的信息化环境,有效推动学校科研创新。
完善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共享平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挖掘大型仪器设备的价值;改变目前分散建设现状,集中有限资源统一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为全校科研团队提供计算资源和相关服务,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四,在发展战略层围绕“创新”这个核心工作,建设适合校情的能够高效运作的信息化管理架构与保障机制,进行信息化治理机制建设、流程再造工程建设、校情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管理和协调全校信息化功能并形成信息化合力,确保高质量实现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与目标。
首先,逐步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探索信息化管理机制新思路,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架构,明确各部门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格局中的责任和义务,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决策、协调、部署、实施等环节的顺利开展,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探索设立CIO职位与相应制度,全面协调统筹全校信息化工作;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办公室职能职责,为信息化工作协同提供有效手段,实现协同驱动。其次,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健全信息化专业人员队伍保障机制,创新信息化工作用人制度和晋升渠道。不断充实学校信息化专业队伍,加强对信息化工作联络人的管理与培训,保证各项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分层次、按类别定期开展各种信息化技术及应用培训,不断提升全校师生信息化素养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最后,建立信息化工作评估机制。对学校信息化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综合考察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运行情况和效果,客观分析和评价对学校信息化的提升作用,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效率、效果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