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小学生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积极的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等。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求我们要与家长共同合作,有长期坚持的决心,不抛弃、不放弃、动脑筋、想办法,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教学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贯穿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 行为习惯 培养
拥有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石,然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的力量共同协作完成,在依靠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利用学校的管理教育机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
1.举止文明
举止文明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小学生的举止文明主要体现在行走时,慢步轻声;与他人交谈时,真诚大方;待人接物,谦虚有礼;对待长辈,尊重有加;对待同学,诚恳友爱等。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下的表现。小学生的诚实守信主要表现在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去完成,借别人的东西要按时归还,向别讲述一件事情时要实事求是等。
3.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小学生在尊重他人的行为主要表现在遇见人要主动打招呼,认真听别人讲话时,不打扰别人休息与工作,做错事情要诚恳的道歉,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
4.遵守时间、珍惜时间
在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具有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主要体现在每天按时睡觉、准时起床,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参加集体活动时有时间观念,当天要做的事情当天完成等。
5.懂得感恩
感恩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灵和智慧,应该培养孩子们具有感恩与回报之心。小学生的感恩行为主要表现在主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认真听取教师与家长的教诲,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孝敬老人等。
6.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要珍惜粮食,要少花零花钱,要节约用水用电,要节省学习用品,同学之间不进行攀比等。
7.遵守秩序
小学生要有遵守公共秩序的好習惯,主要表现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爱护公共设施,不破坏花草树木,遵守交通规则,参加集体活动时要听从指挥等。
8.积极的锻炼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就要鼓励学生积极的锻炼身体。小学生积极的参与身体的锻炼主要表现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运动,在家里经常进行室外活动,培养各种体育运动爱好等。
9.讲究卫生的习惯
小学生具有好的卫生习惯主要表现在饭前、便后要勤洗手,不吃不合格的小零食,勤换衣、勤洗澡、勤剪指甲,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等。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思想
小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知识,教师和学生的接触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是,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这就能强化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必”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自我意识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与世界,只是处于自己意识的萌动期,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在入学之前主要来自己于家长,小学教育对学生意识培养的另一种干涉,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具有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与惰性,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教师在学生习惯形成过程中要不断给他们鼓励,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不会放弃。其次,要让学生具有自我意识,拥有判别是非的能力。小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有具有了这种判别是非的能力,学生才会自觉的约束自己好的习惯,鄙弃坏的行为习惯。
3.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加强管理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还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那么,要想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就应该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强化进行管理。现行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是我们进行管理的依据,但这些管理条例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修改与补充,教师也要重视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对于顽固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有耐心、有信心加以改变。
4.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了借助于榜样的力量
小学生的在校生活大多是和班级的同学或者老师在一起的,所以,自身的行为习惯会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学生具有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学生对教师的观察是非常仔细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好榜样。
5.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教师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也会产生很强的影响力,要想养成学生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有差异的家庭环境,和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与技巧,只有多方共同努力下,才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刚刚接触,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还不是十分准确,学校和家长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曲折的、漫长的过程,我们要与家长共同合作,有长期坚持的决心,不抛弃、不放弃、动脑筋、想办法,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教学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贯穿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潘红美.浅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11)
[2]初德和.五大好习惯——孩子终生享用的财富.山东教育:中学刊.2004(9)
[3]李春华.课外活动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2)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 行为习惯 培养
拥有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石,然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的力量共同协作完成,在依靠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利用学校的管理教育机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
1.举止文明
举止文明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小学生的举止文明主要体现在行走时,慢步轻声;与他人交谈时,真诚大方;待人接物,谦虚有礼;对待长辈,尊重有加;对待同学,诚恳友爱等。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下的表现。小学生的诚实守信主要表现在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去完成,借别人的东西要按时归还,向别讲述一件事情时要实事求是等。
3.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小学生在尊重他人的行为主要表现在遇见人要主动打招呼,认真听别人讲话时,不打扰别人休息与工作,做错事情要诚恳的道歉,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
4.遵守时间、珍惜时间
在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具有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主要体现在每天按时睡觉、准时起床,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参加集体活动时有时间观念,当天要做的事情当天完成等。
5.懂得感恩
感恩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灵和智慧,应该培养孩子们具有感恩与回报之心。小学生的感恩行为主要表现在主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认真听取教师与家长的教诲,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孝敬老人等。
6.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要珍惜粮食,要少花零花钱,要节约用水用电,要节省学习用品,同学之间不进行攀比等。
7.遵守秩序
小学生要有遵守公共秩序的好習惯,主要表现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爱护公共设施,不破坏花草树木,遵守交通规则,参加集体活动时要听从指挥等。
8.积极的锻炼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就要鼓励学生积极的锻炼身体。小学生积极的参与身体的锻炼主要表现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运动,在家里经常进行室外活动,培养各种体育运动爱好等。
9.讲究卫生的习惯
小学生具有好的卫生习惯主要表现在饭前、便后要勤洗手,不吃不合格的小零食,勤换衣、勤洗澡、勤剪指甲,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等。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思想
小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知识,教师和学生的接触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是,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这就能强化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必”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自我意识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与世界,只是处于自己意识的萌动期,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在入学之前主要来自己于家长,小学教育对学生意识培养的另一种干涉,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具有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与惰性,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教师在学生习惯形成过程中要不断给他们鼓励,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不会放弃。其次,要让学生具有自我意识,拥有判别是非的能力。小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有具有了这种判别是非的能力,学生才会自觉的约束自己好的习惯,鄙弃坏的行为习惯。
3.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加强管理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还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那么,要想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就应该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强化进行管理。现行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是我们进行管理的依据,但这些管理条例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修改与补充,教师也要重视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对于顽固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有耐心、有信心加以改变。
4.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了借助于榜样的力量
小学生的在校生活大多是和班级的同学或者老师在一起的,所以,自身的行为习惯会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学生具有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学生对教师的观察是非常仔细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好榜样。
5.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教师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也会产生很强的影响力,要想养成学生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有差异的家庭环境,和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与技巧,只有多方共同努力下,才会取得可喜的成果。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刚刚接触,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还不是十分准确,学校和家长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曲折的、漫长的过程,我们要与家长共同合作,有长期坚持的决心,不抛弃、不放弃、动脑筋、想办法,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教学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贯穿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潘红美.浅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11)
[2]初德和.五大好习惯——孩子终生享用的财富.山东教育:中学刊.2004(9)
[3]李春华.课外活动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