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我国高校大规模开始扩大招生,高校扩招极大增加了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同时出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校扩招政策的过程,决策程序,产生效果来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原因,以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关键词:高校扩招政策 公共政策 就业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A
一、 高校扩招政策背景和决策过程
(一)高校扩招的背景。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伯克利大学的马丁•特罗教授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精英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转向大众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远远低于同等发达程度国家的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毛入学率仅为4%,在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经济持续低迷,1999年初国家计委在向中央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2条建议,其中明确提到要“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高校招生可以有效刺激经济,拉动GDP增长。
(二)高校扩招政策决策程序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决策主体不合理,预测性不强。社会政策理论认为在决策过程中,多种政策选择主体的广泛参与,多重视角的审视会使政策的可行性和社会影响的理解更审慎全面。然而在高校扩招政策中,国务院及经济学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高管理专家都被排除在决策主体之外,导致了决策制定与执行的错位。同时,缺乏社会公众的参与以及来自其他领域学者的重要声音,使得当时依靠高校扩招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 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和效果
(一)政策实施。
1998年,我国高校总共招生108万人,2006年506万人,是1998年的4.68倍,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入学率达21%。由此,我国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造了高等教育史上发展的奇迹。国外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发展二三年制的社区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中国这一轮高校扩招采取了本科、专科、研究生等各个层次同步扩招,在高校层次结构上调整很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生和研究性大学培养质量。
(二)政策效果。
在扩大高等教育机会、增加人才培养数量和高等院校超常规发展方面,高校扩招政策发挥的作用是中所公认的。关于高校扩招是否有效拉动经济,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是潜在和长效的,在拉动短期消费上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起到抑制作用。此外,关于扩招对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教育公平状况、职业教育等的影响,还需要作具体的评价和分析。
三、 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后果
(一)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日趋困难。
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才市现状。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未来几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质量下滑,毕业生质量堪忧。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调查表明,90.9%的被调查者认为扩招后教育质量有所下降,54.5%的人認为有明显下降,近10%的人认为有大幅度下降。 另一方面,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和管理水平跟不上高等教育快速增长的需求。此外,我国目前大学排名缺乏公信力,用人单位很难通过文凭区分相同学历毕业生真实能力的高低,只能到更高一个档次的学历中进行选择或降低薪酬水平。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危机和严峻的经济形势,改革高校的政策,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显得极为重要。
(一)加强对高校扩招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二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对超计划招生、违规招生的,在博士点、硕士点新增高校备案审批、基建投资等方面予以限制,超招学生不予电子注册。
(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合理的高校扩招专业,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众多大学毕业生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下大力气,狠抓教学质量,增进社会实践,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尽可能使其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难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所学学科和专业与用人市场的需要不甚一致。高校应该与市场联系紧密的专业,应适应社会要求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变化,调整其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
(三) 合理优化我国等教育层次,鼓励高级职业教育发展。
由于大规模扩招本科生,使得本科生基数越来越庞大,大量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极大冲击了就业市场。为此,应该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梯度型的结构层次。同时,面对市场上紧缺的高级职业技术工人,政府应该加大对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扶持,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育与经济管理研究所)
注释:
马丁•特罗著,王香丽译.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
刘振英、刘思扬等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人民日报.1999年6月16号《人民日报》.
闫建立.调查显示七成公众不满意高校教育质量2006.7.
廖小兰.对高校扩招与人才边际效用问题之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6,( 4).
关键词:高校扩招政策 公共政策 就业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A
一、 高校扩招政策背景和决策过程
(一)高校扩招的背景。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伯克利大学的马丁•特罗教授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精英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转向大众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远远低于同等发达程度国家的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毛入学率仅为4%,在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经济持续低迷,1999年初国家计委在向中央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2条建议,其中明确提到要“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高校招生可以有效刺激经济,拉动GDP增长。
(二)高校扩招政策决策程序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决策主体不合理,预测性不强。社会政策理论认为在决策过程中,多种政策选择主体的广泛参与,多重视角的审视会使政策的可行性和社会影响的理解更审慎全面。然而在高校扩招政策中,国务院及经济学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高管理专家都被排除在决策主体之外,导致了决策制定与执行的错位。同时,缺乏社会公众的参与以及来自其他领域学者的重要声音,使得当时依靠高校扩招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 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和效果
(一)政策实施。
1998年,我国高校总共招生108万人,2006年506万人,是1998年的4.68倍,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入学率达21%。由此,我国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造了高等教育史上发展的奇迹。国外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发展二三年制的社区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中国这一轮高校扩招采取了本科、专科、研究生等各个层次同步扩招,在高校层次结构上调整很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生和研究性大学培养质量。
(二)政策效果。
在扩大高等教育机会、增加人才培养数量和高等院校超常规发展方面,高校扩招政策发挥的作用是中所公认的。关于高校扩招是否有效拉动经济,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是潜在和长效的,在拉动短期消费上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起到抑制作用。此外,关于扩招对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教育公平状况、职业教育等的影响,还需要作具体的评价和分析。
三、 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后果
(一)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日趋困难。
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才市现状。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未来几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质量下滑,毕业生质量堪忧。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调查表明,90.9%的被调查者认为扩招后教育质量有所下降,54.5%的人認为有明显下降,近10%的人认为有大幅度下降。 另一方面,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和管理水平跟不上高等教育快速增长的需求。此外,我国目前大学排名缺乏公信力,用人单位很难通过文凭区分相同学历毕业生真实能力的高低,只能到更高一个档次的学历中进行选择或降低薪酬水平。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危机和严峻的经济形势,改革高校的政策,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显得极为重要。
(一)加强对高校扩招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二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对超计划招生、违规招生的,在博士点、硕士点新增高校备案审批、基建投资等方面予以限制,超招学生不予电子注册。
(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合理的高校扩招专业,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众多大学毕业生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下大力气,狠抓教学质量,增进社会实践,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尽可能使其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难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所学学科和专业与用人市场的需要不甚一致。高校应该与市场联系紧密的专业,应适应社会要求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变化,调整其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
(三) 合理优化我国等教育层次,鼓励高级职业教育发展。
由于大规模扩招本科生,使得本科生基数越来越庞大,大量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极大冲击了就业市场。为此,应该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梯度型的结构层次。同时,面对市场上紧缺的高级职业技术工人,政府应该加大对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扶持,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育与经济管理研究所)
注释:
马丁•特罗著,王香丽译.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
刘振英、刘思扬等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人民日报.1999年6月16号《人民日报》.
闫建立.调查显示七成公众不满意高校教育质量2006.7.
廖小兰.对高校扩招与人才边际效用问题之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