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模式,更是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的实施途径,指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建设、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选取能够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由此可见,大学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学科范围涉及到了各个学科的各门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中的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政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有鉴于此,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途径就成为当代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任务之一。
1.“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
“课程思政” 是当前我国各类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新使命,它不是某一门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維模式。[2]“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旨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随后,各个高校纷纷展开相应的教学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2.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作为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等特征,是大学生群体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大学英语的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非语言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基本囊括了高校大部分学生群体;课程的周频次相对较高,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此外,信息时代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4]除了课本知识之外,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关于英语学习的视频和文字资料。但是这些资源在质量上良莠不齐。青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容易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质疑甚至摒弃现象。面对这一教学形式,为了培养有正确价值观念的有为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外语教学中中西文化的对比碰撞实现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探索实施课程思政。
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有赖于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等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学校应以“课程思政”为目标推动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建立一支思想意识坚定教师团队。同时,认真梳理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等,形成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3.1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他们的价值观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推动“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首要的是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知和教育业务能力。教师在不断提高英语基础知识修养的同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此外,教师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是教师站稳三尺讲台的根本。知识是随着时代不断更新的,只有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语言业务能力,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3.2 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是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由于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容易陷入只分析语言问题的讲授模式。随着信息化教学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资源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同时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也为大学英语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大学英语的课堂可以借助这些新时代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有意识地宣传正确的中华文化价值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教学手段能够帮助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拓展师生课下交流的渠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逐步实现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目标。
3.3 合理的教学资源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托。就大学英语的教材而言,市场上的教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教学形式的需求。但是,由于编写时间较早等问题,大部分教材的选材内容相对较为陈旧,很难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这不利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顺利展开。所以,教师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授内容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精讲精练。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选取除教材之外的英文教学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优化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更好的构建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从而实现渗透式“课程思政”教学。
4.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切实需求。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让青年学子成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者。
参考文献:
[1]许涛. 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018/c40531-31406699.html(2020-4-15)
[2]沈轶.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有效途径探究[J]. 教育文化,2019(4):121-122.
[3]孔标.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 179.
[4]贺光辉. 信息时代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以及网络资料[J]. 海外英语, 2018(07):86.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由此可见,大学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学科范围涉及到了各个学科的各门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中的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政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有鉴于此,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途径就成为当代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任务之一。
1.“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
“课程思政” 是当前我国各类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新使命,它不是某一门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維模式。[2]“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旨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随后,各个高校纷纷展开相应的教学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2.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作为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等特征,是大学生群体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大学英语的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非语言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基本囊括了高校大部分学生群体;课程的周频次相对较高,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此外,信息时代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4]除了课本知识之外,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关于英语学习的视频和文字资料。但是这些资源在质量上良莠不齐。青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容易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质疑甚至摒弃现象。面对这一教学形式,为了培养有正确价值观念的有为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外语教学中中西文化的对比碰撞实现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探索实施课程思政。
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有赖于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等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学校应以“课程思政”为目标推动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建立一支思想意识坚定教师团队。同时,认真梳理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等,形成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3.1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他们的价值观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推动“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首要的是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认知和教育业务能力。教师在不断提高英语基础知识修养的同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此外,教师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是教师站稳三尺讲台的根本。知识是随着时代不断更新的,只有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语言业务能力,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3.2 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是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由于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容易陷入只分析语言问题的讲授模式。随着信息化教学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资源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同时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也为大学英语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大学英语的课堂可以借助这些新时代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有意识地宣传正确的中华文化价值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教学手段能够帮助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拓展师生课下交流的渠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逐步实现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目标。
3.3 合理的教学资源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托。就大学英语的教材而言,市场上的教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教学形式的需求。但是,由于编写时间较早等问题,大部分教材的选材内容相对较为陈旧,很难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这不利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顺利展开。所以,教师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授内容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精讲精练。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选取除教材之外的英文教学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优化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更好的构建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从而实现渗透式“课程思政”教学。
4.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切实需求。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让青年学子成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者。
参考文献:
[1]许涛. 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018/c40531-31406699.html(2020-4-15)
[2]沈轶.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有效途径探究[J]. 教育文化,2019(4):121-122.
[3]孔标.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 179.
[4]贺光辉. 信息时代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以及网络资料[J]. 海外英语, 2018(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