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政党执政规律认识引向新深度的中国共产党

来源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党政治是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政党执政有其普遍性的规律,这种规律不因政治结构、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规律的内容上来说,主要有两条根本规律及三条具体规律。根本规律涉及到政党的起源发展及执政地位的问题,具体规律则涉及到保证执政地位的具体操作问题。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政党执政的一般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清醒地结合我国政党实际,把政党执政规律认识引向新深度,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自身以及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政党;执政;普遍性规律;中国共产党;特色实践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6)05-0007-04
  政党执政存在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是政党的起源发展问题,另一条是政党的执政地位问题。规律性的认识不可能轻易地发现和掌握,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来源于对政党普遍规律和执政党一般规律的不断学习和领悟,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不断继承与发展,来源于对自身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实践经验的不断思考与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随着世情、国情与党情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顺应时代潮流的过程中将执政规律认识引向新深度。
  一、政党执政的两条根本规律
  研究政党执政的两条根本规律,从政党的本质属性出发研究政党执政,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政党执政规律更能实现逻辑上的自洽。
  (一)任何政党都有诞生与消亡
  任何政党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其他政治现象一样,政党的诞生也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前提,或者说是条件。在政治领域,随着利益结构的不断调整,在社会不断的分化与重组过程中,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之间产生了利益纷争,而这种具有团体色彩的利益纷争即是政党产生的政治前提;在经济领域,伴随着以“自由”“平等”为核心要素的经济精神深入人心,与此相应的政治精神也随之活跃起来,这样较为成熟的经济精神的生长就成为了政党产生的经济前提;在社会领域,一系列公民参与政治的体制其建立与推广成为政党诞生的重要社会因素;在思想领域,民主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日渐深入人心,成为政党诞生的思想引擎。
  从政党诞生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政党的实质要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任何政党又都终将面临消亡。因为政党归根结底既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就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正如之前所提到其诞生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前提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揭示了国家发展与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作出了国家必将走向消亡,与此同时民主也将走向消亡的科学论断。恩格斯在著名的《反杜林论》一书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1]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论述:“国家的消灭也就是民主的消灭,国家的消亡也就是民主的消亡”。[2]
  当然,要强调的是,国家、民主的消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党消亡都只是一个客观而又极其漫长的历史进程。至少在现阶段,这种消亡暂时还没有可能。
  (二)任何政党执政后都不愿主动放弃执政地位
  现代政党以参与政治、影响利益分配为目标。诚如我们所知,所谓政治,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而政党政治就是在的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的利益组成政党,通过政党对社会公共权力施加影响,以获得或维护特定权利。
  从政治的实质和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不难得知,政党在获得了执政地位后,同时获得了对社会公共权力施加影响的地位,获得了对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权力,更能够将本政党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意志中枢,不论对于政党整体而言,还是对于政党领袖而言,都不会主动放弃这样绝好地实现价值的机会。
  二、政党执政的三条具体规律
  一个政党不可能做到永远执政,但可以做到长期执政。政党想要保持执政地位,即不断为其执政注入合法性因素,不管是哪个国家、不管是哪种制度,就要获得多数人的长期支持,而要获得多数人的长期支持,就必须要从三个维度推进。这三个维度也就成为了政党执政的具体规律。
  (一)执政党需要不断改善执政方式
  执政方式是执政党领导和控制国家政权的实现形式,是指执政党为了履行执政职能和实现执政目的而采取的领导和控制国家政权的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的总称。作为一个执政党,不断改善执政方式,不仅是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同时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内容。
  一个政党采取什么样的执政方式,由多种因素所决定,取决于政党所在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基础和政党自身的执政理念。更重要的是,政党的执政方式一定要适应世界发展大势与国内发展大势,只有采取科学的执政方式才能抓住事关国家发展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等重大问题,才能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引领国家建设。
  在现代国家,尽管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经济基础存在着巨大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党执政方式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相反,任何政党,要想上台执政或者保持自己长期执政的地位,其执政方式都有相通之处。首先,其目的相通,都是为了通过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政治关系的民主性,来取得大多数公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政治合法性;其次,都要考虑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执政方式的选择和取舍,来减少执政失误,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
  (二)执政党需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将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平与发展是共同的时代主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就成为了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共同追求。任何国家要想在你追我赶的国家竞争中拔得头筹,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发展问题,必须务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用发展为国家腾飞助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令人应接不暇,形势更加严峻,国际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能力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必然会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能力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淹没在浩瀚的历史云烟里。与此相应,一个执政党只有具备凝聚广泛共识与力量、推进国家进步的能力,才有其执政的合法性,也就是政绩基础;一个丧失执政政绩合法性基础的执政党,必将丧失执政资格。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一个政党能否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关键就在于政党能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一个没有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没有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没有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执政党必将被人民所抛弃。回顾国际政治历史,我们会发现,曾经辉煌一时的前苏联共产党之所以垮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解决好生产力落后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好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问题。
  (三)执政党需要遏制公共权力腐败
  腐败的实质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是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是伴随着阶级、国家以及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执政党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权力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本应是社会的工具。“社会起初用简单分工的办法为自己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来保护自己共同的利益”,[3]即协调各阶级、各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充当社会公共事宜的管理者。另一方面国家政权又是阶级冲突的产物,具有特殊利益,在利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人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公共权力享有对社会资源进行调整、分配的权利,同时也面临着自身的正常运作所需的物质等方面的支出、需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己的利益。如果没有监督和制约,公权利就会变成权力机关及掌权者的私权利,形成特殊利益。执政党如果不能够有效地遏制公共权力腐败,势必造成公共权力的异化,进而危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执政党的公信力,动摇执政党的执政基础。
  三、将政党执政普遍性规律与中国特色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越来越多的“中国奇迹”被人谈起;越来越多的“中国速度”让人惊奇;越来越多的“中国模式”引人思考。中国共产党作为超大型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对于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国家建设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奇迹”“中国速度”与“中国模式”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随着世情、国情与党情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也在顺应时代潮流的过程中将执政规律认识引向新深度。具体说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执政规律认识引向新深度的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最根本的坚守、最深刻的体现、最显著的政绩和最聚人的建设。
  (一)最根本的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这是一条贯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的思想主线。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执政六十多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未改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坚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体现。历史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一个没有任何自己私利的政党,一个甘当人民实现自身利益工具的政党,一个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政党天然地拥有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最牢固的合法性基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从当年边区的局部执政到现在的全国执政,前后跨越六七十年,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时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经过不懈探索、不断创新所总结提炼出来的最可宝贵的价值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然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坚守,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获取力量之源的“金科玉律”。
  (二)最深刻的体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既当过践行民主政治的典范,如抗战时期的边区“三三制”政权和农民“投豆选举”,也走过至今想起仍令人心有余悸的“政治挂帅”的年代;既有过“砸烂公检法”等忽视法制建设的荒唐过往,也有如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明智决断。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走过的弯路有多大,纠偏的举措就有多彻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实现这样巨大的转变?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党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始终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性质和宗旨不变,党的先进性就不会消退,强大的学习、自省、纠错能力就不会弱化,束缚发展的旧有体制机制的桎梏就能够冲破。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党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成功地实现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为今天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打下了最深厚的政治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表现为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通过领导方式的转变实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的最大发挥。在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通过对党执政方式的转变实现国家各项建设和发展的不断推进。今天的中国,巨大的发展成就决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合乎时宜的转变,这是中国共产党将执政规律认识引向新深度的最深刻的体现。
  (三)最显著的政绩: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一个执政党存在的最大意义。发展是执政党建设永远绕不开的主题,能不能实现发展,实现怎样的发展是衡量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最直接标准和最外化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使我国长期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使我们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日益接近。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六十多年来最显著的政绩。   新的时期总是给人以新的启迪,作为一个拥有马克思主义最宝贵品质的与时俱进的政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做出成绩,也同样重视发展的质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时期发展思路,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新实践,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推进注入了强劲的内在动能。历史和现实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展,这个最显著的政绩,在中国共产党以后的实践检验中也必将不会让人民失望。
  (四)最聚人的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狠抓作风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一大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腐蚀诱惑。世界上有不少执政党丢失执政地位就是因为在拒腐防变的道路上栽了跟头。我们党从革命的血雨腥风中一路走来,是万千劳动群众把我们推上了执政的舞台,也正是因此,人民群众对腐败堕落的深恶痛绝,对清风正气的无限向往,我们党了解的最全面、体会的最深刻。中国共产党绝不允许腐败堕落的存在成为间隔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篱墙,党一以贯之地坚持对贪污腐败采取坚决的严打击、绝对的零容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部署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对行为之弊、作风之垢来一场全方位的“大排查、大检修”,继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工作使我们党新时期的作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近日在8700万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更是助力作风建设新常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我们党一直提醒自己的“座右铭”。
  政党政治是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政党执政有其普遍性的规律,其中既有根本性的规律,也有具体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对政党执政的一般性规律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清醒地结合我国政党实际,把政党执政规律认识引向新深度,形成了以最根本的坚守、最深刻的体现、最显著的政绩和最聚人的建设为体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式实践,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自身以及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6.
  [2]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1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4.
  责任编辑:任芃朴
其他文献
摘 要: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案件的管辖制度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该调整太过普通,无法及时、彻底地解决当前问题。本次修法关于管辖制度的改革步伐虽小,但为整体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留下了空间。  关键词:行政案件 管辖 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5.05.01  文章编号:1009-6922
期刊
说来也真奇怪,最近刚买的电脑,回家一运行3DMark Vantage就出事了。
期刊
电子书资源的日益丰富,催生了电子书阅读器的火爆,而电子书阅读器在亚马逊和eBay上两千元左右的售价对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还是太贵了,有没有想过将上网本改造成电子书阅读器呢?便捷的网络接入性将能帮助用户获得更多的互联网电子书资源,不过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阅读习惯问题。
期刊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多种所有制企业竞争的双重压力。探索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可行路径,对于正确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党建工作新成效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对目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思想认识、组织覆盖、自身建设、工作保障、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强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期刊
现在,随着数码设备的普及,朋友们的电脑硬盘中照片越来越多,甚至硬盘的一半空间都存储着各种环境下拍摄的照片。虽然这些照片都被保存在硬盘中,一些细心的朋友甚至还会根据每次拍摄的场景不同而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硬盘中。不过,时间一长,照片数目越来越多,日后想查找某张特定的照片,无异于大海捞针。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一问题,明确提出了全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县级领导班子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是以一个集体的形式存在并发挥领导作用的,承载着把党的政治主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大使命,担负着把握方向、总揽全局、决策部署、协调各方的重任。提升县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
期刊
用winRAR或其他压缩工具创建的自解压文件为没有安装对应解压软件的朋友们提供了便利,但是在享受这种便利之时,也要当心自解压包中可能存在的猫腻。
期刊
摘 要: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以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为视角,对新常态下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要有充分的理论自信,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观,摆脱领导与群众“两层皮”现象,要坚持正确的群众工作方法, 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关键词:新常态 群众路线 领导 群众  中图分类号:D61 文
期刊
单机用户电脑的系统分区和一些工作学习资料有备份价值。建议单机用户在本地硬盘上划一个特定的分区专门用于备份,分区的大小根据需要备份的资料容量而定。操作很简单:
期刊
webQQ因其方便(无需安装客户端即可使用)、可突破内网限制等特点,受到不少朋友青睐,不过,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可能没注意到,和IE浏览器相比,傲游浏览器在使用webQQ方面,具有更爽体验,不信,下面就来看一看。
期刊